雍正王朝:如果雍正當上皇帝後,依然重用鄔思道,結局會怎樣?

2021-01-20 達摩說

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的虛構人物,是雍正奪嫡背後的軍師。正是在鄔思道的謀劃下,雍正終於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皇位。

但在雍正奪得皇位的當夜,雍正卻耍起了鳥盡弓藏的把戲,連夜返回潛邸,企圖直接殺掉鄔思道以滅口。虧的鄔思道提前料到,主動提出半隱,打消了雍正的疑慮,才保住性命,虎口脫險,從容離去。

如果雍正當上皇帝後,主動挽留鄔思道並加以重用,二人之間的結局又會怎樣呢?

從劇中看,雍正繼位後的一段時間是比較自負和專斷的,諸如過於相信諾敏,並賜他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而且,這一時期他還很難聽進不同意見,這導致他身邊的一些臣子,如張廷玉、馬齊、胤祥等也不願主動建言獻策。

如果這時候他身邊還有鄔思道的話,以他的性格和智慧,估計也會三緘其口,觀望形勢,而不會以功臣之尊,無故託大,胡亂發言,甚至無法無天,給自己招惹禍端。

等到時間一長,鄔思道估計還是會找到合理藉口離開,比如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比如故意犯些無關緊要的錯,讓雍正罷免他,然後逃出生天,重獲自由。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導讀:《雍正王朝》中那個敢於和本部堂官撕打;敢於正面和總理王大臣嗆;更敢於在年羹堯聖寵正隆、勢頭正盛的時候上疏彈劾的孫嘉誠,乃係清朝歷史上雍正朝名臣孫嘉淦的原型。孫嘉淦,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於直言納諫而聞名於世。孫嘉誠對於孫嘉淦剛毅、正直的性格演繹較為充分,只是該劇對於孫嘉誠的結局演繹加入了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藝術需要,有所變動。
  • 《雍正王朝》鄔先生的結局到底如何?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還記得幾年前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嗎?當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我們看到了雍正皇帝還在潛邸的時候,有一位謀士。謀士名叫鄔思道,腿有殘疾。但是歷史中真的有這個人嗎?他的結局到底怎麼樣了?鄔思道是清朝師爺,與雍正的關係撲朔迷離,其人物真實性也是清史一大未解之謎。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康熙選擇了胤禛為雍正皇帝。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汙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官」、「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公元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
  • 《雍正王朝》中,雍正在河南想見鄔思道是否還有殺心?
    雍正下河南,到江南,這可能是雍正皇帝即位之後唯一一次外出巡視,《雍正王朝》裡面,雍正計劃這次出巡的目的是巡視河務以及攤丁入畝新政在江南的實施情況。 這可能僅僅是雍正此行表面上的目的,真正意圖另有所指。
  • 《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引子:這是鄔思道臨走的時候,發生的一幕,十三爺從馬車裡叫出來了一個酷似秋月,名字也帶月的女子——如月,從鄔思道的眼神動作就可以看出鄔思道此刻的想法,他首先是悸動,進而眼神落寞了下來。為何會有這一幕呢?為何要給鄔思道安排一個女人呢?這個女人是誰安排給鄔思道的?是十三爺還是雍正?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 《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其實都是後人瞎編的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BUG般的人物,雍正在登基之路上的幾乎所有重要節點都是鄔思道在出謀劃策,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鄔思道就沒有雍正皇帝登基的那一天。但是很遺憾的是,這麼一個經天緯地的人,歷史上卻並不存在。關於他的諸多故事,其實是清末時期杜撰的。現在網絡上關於介紹鄔思道的文章(尤其是百度百科)也全部都是網友們瞎編的,沒有什麼歷史依據。
  • 雍正王朝:原著中鄔思道做的最後一件事,竟然被田文鏡撿漏了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最後一次出現就是在河南田文鏡府上,因故意追討薪酬激怒田文鏡,被田文鏡趕出去,繼而隱居,不問世事。而在原著中,鄔思道隨後又輾轉經歷李衛府→老十三府,又回到田文鏡府上,並最後由雍正降旨,回到老家得享晚年。
  • 雍正王朝:帝王心術的最高境界——諾敏案,你看懂雍正的目的了嗎
    將諾敏賜封為「天下第一巡撫」的朝會上,雍正皇帝有這樣一句對各省督撫的敲打:「諾敏做了表率在這兒,其他各省的督撫怎麼辦啊,見賢思齊啊,朕希望大家都向他學著,山西的虧空半年就還清了,那麼其他各省的虧空什麼時候還清啊?朕還是按照正月十六明詔不變,一律要求兩年之內全部還清。」
  • 《雍正王朝》中胤祥沒有聽從鄔思道辭去鐵帽子王建議,為何卻沒事
    《康熙王朝》可謂是電視劇中經典,劇中的雍正在繼位後,對當年那些參與奪嫡的皇子們都大力打壓或針對,很少有能夠善終的。然而十三阿哥胤祥卻是其中較少能夠善終的一位。當初在雍正繼位後,鄔思道就曾勸到十三阿哥如果想要安全,就一定要辭去雍正賜予的鐵帽子王。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什麼要出面幫田文鏡,戳破山西諾敏藩庫的「彌天...
    鄔思道考慮進一步脫身之計 《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後,鄔思道先是在雍正親信李衛處「半隱」接受考察。李衛不同旁人,雖大字不識,但有點能耐,滿肚子鬼點子的主,而鄔思道這個人,玩的是權謀之術,跟李衛是有本質區別,鄔思道對於李衛來說實際上起不到太大的用處。 所以鄔思道整天在屋裡,除了陪著如月練練字,就是作作詩。這樣一來,也打消了雍正的疑慮,但鄔思道在李衛處就是光吃飯不幹活,時間久了,遲早會被李衛這個老闆「嫌棄」。
  • 鄔思道為雍正殫精竭慮,得到榮華富貴前夕,為何最後拂袖而去?
    鄔思道是雍正最為倚重的謀士,助其從一名普通的皇子一步步登上帝位,成為雍正皇帝。但是在雍正登基前夕,鄔思道卻放棄即將到手的富貴,拂袖而去,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鄔思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輔佐老四胤禛到底為了什麼,他最終結局是什麼?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補2期——總152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但是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他最終消失在劇中是在田文鏡處,他帶著四千兩銀子夥同侍女如月,在雍正帝到來的前一刻,火速逃跑,從此再無蹤跡。
  • 《雍正王朝》鄔思道勸胤祥辭掉鐵帽子王,為啥他沒辭掉也能善終?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成功繼位後鄔思道選擇了離開雍正,走的時候胤祥親自跑過去送他,當時鄔思道勸胤祥一定要辭掉鐵帽子王才能善終,但是胤祥最終沒有這麼做卻仍然善終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鄔思道再一次失算了。
  • 雍正登基的大功臣鄔思道,最後結局成謎,眾說紛紜!
    在我國歷史上有這麼一類人,長得其貌不揚,但是知識淵博,博古通今,總會想出一些出奇制勝的謀略,輔助帝王統治天下。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期間勵精圖治,無比勤勉,推出了很多的新政,改革賦稅制度,最後落下個嚴苛冷酷的名聲,民間對她的負面傳說特別多。
  • 雍正王朝:胤禛得意的給年秋月抬旗開始,鄔思道知道和秋月無望了
    而在《雍正王朝》的年秋月不僅拋去了囂張的脾氣,搖身一變,就成了乖巧、溫柔體貼痴情女子。劇中大多都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宮鬥,成者王敗者寇,最後失敗者下場都很慘。但是在男人堆裡的女人的悲哀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年秋月,還是蘇舜卿和鄭春華,她們為愛情以及友情都很勇敢。
  • 《雍正王朝》中雍正死後喬引娣去哪了?她最終結局如何?
    在電視劇中喬引娣的去向交代得很明確,但是在原著小說中喬引娣的結局下場就不是很好了,而且喬引娣這個人物其實並非二月河先生完全虛構,而是有著歷史人物原型,下面就來具體說一說《雍正王朝》中女主角喬引娣的人物結局。
  • 雍正王朝:雍正駕崩以後,他的紅顏知己喬引娣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導語:喬引娣原來是十四阿哥胤禵的紅顏知己,雍正繼位以後,硬生生的把喬引娣搶到自己身邊,卻不料喜歡上了喬引娣,雍正駕崩以後,喬引娣有什麼命運呢?本期討論話題:紅顏知己喬引娣有三種結局,你認為哪一個結局最完美?
  •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胤禵著迷皇帝位置,與八爺黨忽悠有關嗎?
    (日堯居k古史侃談《雍正王朝》——第57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玄燁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零10月。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禎(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布康熙遺囑,命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
  • 雍正王朝:皇十三子胤祥——甘於命運多舛,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
    導讀:作為一個對娛樂明星後知後覺的人,剛剛才無意間聽到了張韶涵的《阿刁》,可是一聽就入了迷,無數遍循環以後,讓我竟然想起了《雍正王朝》中的「俠王」——皇十三子胤祥。他忠於太子胤礽,卻也不像皇四子胤禛那樣,心中另外有著奪嫡的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於太子面前,全了那份君臣和兄弟之間少見的情義。這份忠心卻換回了被康熙皇帝「不分青紅皂白」的短暫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