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解放路兩側遊園綠地可共建共養,已有22家社區認養74塊綠地

2020-12-03 生活晨報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戴俊民 太原報導 12月1日,記者從太原市園林局獲悉,該局正式與三個城區22個社區籤署解放路道路兩側遊園、綠地共建共養協議,標誌著太原市正式開啟民眾參與城市管理新模式。

據太原市園林綠化管理科科長李擘介紹:太原市解放路配套綠化工程是太原市2020年重點工程之一,全長8公裡。沿線建設地鐵口綠地32處,街邊遊園綠地28處,綠化面積共計10.3萬平米共建共養對象是以解放路沿線遊園、綠地為主,也可考慮零星喬灌木等。共建共養內容具體有兩方面,共建指的是社會單位、個人可以通過認建或捐資的形式認建綠地;共養指的是可以分為全周期養護或分期養護。

共建共養是由太原市園林局統一指導,業主單位具體負責,城區園林部門配合組織,活動以自願參與為原則。共建共養的途徑分為申請、籤訂協議、實施階段三部分。原所在街辦、社區進行動宣傳動態、受理有共建共養意願的個人、團體報名申請,提出的申請統一提交城區園林部門與業主單位對接。經業主單位審核通過後,雙方籤訂共建共養協議,併到所在街辦、社區、區園林部門備案。根據協議要求,組織實施。

此次共建共養協議籤署儀式上,太原市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三個城區、六個街辦、二十二個社區,共計認養面積達到5.38萬平方米。

共建共養的方式多種多樣,門前三包式、志願者服務形式、市民園長式、認建認養式、冠名榮譽式、自主參與方式。其中市民園長式是業主單位對有意願、符合條件的市民,可委任為市民園長,對解放路兩側遊園、綠地進行參與管理。

太原市園林局副局長李定生告訴記者,通過共建共養形式,引導和組織市民參與綠化工作,嘗試突破民眾與城市管理方式,是太原市園林事業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打造市民履行社會綠化義務一個新模式,新機制。通過原來的認建認養向共建共養的轉化,就是要進一步推進廣大市民參與參加園林綠化事業,共同建造錦繡的靚麗龍城。

相關焦點

  • 共建共養,太原22家社區認養解放路兩側74塊遊園綠地
    11月30日,在市園林局舉辦的解放路兩側遊園綠地「共建共養」籤約儀式上,解放路沿線22家社區現場籤訂協議,認養74塊綠地,認養面積達5.38萬平方米。市園林局將以解放路認養綠地為試點,進一步在全市範圍推開社會認養模式。
  • 認養一塊綠地 共建綠色家園
    目前武義經濟開發區已建成了包括上松線、荷花路、牡丹路、白洋大道、深泉線等區內所有主幹道、支路的綠化帶以及百花山廣場、火車站廣場、上松線與環城東路交叉口、武義江西橋頭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的廣場、公園,在公園、廣場內新植新增了一批大樹、花草和綠地,實現了綠化水平和生態環境的新跨越。        擁有綠,生命就更加健康;擁有綠,城市就充滿活力。
  • 企事業單位可認建認養城市綠地
    為此,首府綠化委員會、銀川市人民政府因已取得的成績而向駐銀各單位及廣大幹部群眾致以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的同時,發出全民動手、廣泛參與造林綠化,共建美麗家園的倡議書。 倡議書中號召全市各級政府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體系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啟動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活動,開展生態教育進課堂、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的「四進」活動,舉辦與生態綠化相關的文化活動,挖掘園林文化內涵,彰顯銀川歷史文脈。
  • 蚌埠近70個地方可供認建認養,程序很簡單,想聯繫的戳這裡
    程序很簡單據市園林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認建認養城市綠地很簡單,單位或市民只需攜帶身份證或相關證件,申報所要認建認養的區域。津浦大塘公園、張公島、南山兒童公園,城市裡的大小遊園和綠地,市民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綠。
  • 太原一老舊路段面臨改造,新建56處遊園及綠地,目前即將收工
    現在太原的一段老舊路段面臨改造,新蓋的56個公園和綠地,現在都要完工了。近幾年,太原市作為山西省省會的二線城市,發展變化很大,許多公園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為當地老人、小孩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場所,如改造後的迎澤公園,形象得到極大提升,有許多紀念館供人們參觀,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
  • 蚌埠市今春園林綠化認建認養全面啟動
    中安在線訊 據蚌埠新聞網報導,昨天上午,記者從市園林管理局獲悉,今春蚌埠市園林綠化認建認養工作全面啟動,凡是有認養意向的市民、企業或單位,都可到公園、街頭綠地、小遊園等各類綠地上,認養一塊綠地和幾株自己「中意」的樹木。  「我女兒放學回家就和我商量,說想和同學一起去張公山公園認養幾株樹木。」
  • 蘭州市民和各單位可提出認建認養綠地樹木申請
    原標題:認建認養綠地樹木為蘭州添綠市民和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可向有關管理單位提出申請中國甘肅網3月13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見習記者 譚安麗)陽春三月,正是全民參與義務植樹的黃金季節3月12日植樹節,記者從蘭州市生態建設管理局獲悉,根據蘭州市城市綠地及樹木認建認養相關規定,市民和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可通過書面、電話等方式向綠地和樹木管理單位提出申請,認建、認養綠地及樹木。
  • 認養綠地成為北京市民履行「義務植樹」新時尚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而城區每年大規模的「拆遷建綠」工程,也一般由專業的施工隊伍來完成,所以留給市民義務植樹的空間非常小。因此,近幾年來,北京市鼓勵市民從義務植樹向「義務養樹」轉變。1998年,北京市開始推行綠地認養活動。最早投身這項公益事業的是一批社會名人,但到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個人、在校學生、機關單位和企業、團體都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
  • 溫州綠地認種認建認養管理辦法近日出臺
    浙江在線3月22日訊     我市城市綠地認種認建認養(下簡稱「三認」)管理辦法近日出臺,首批300棵公益林樹木、60處街頭小遊園與「金角銀邊」向社會各界招認「養父母」。同時,景山森林公園的「茶花園」與溫州生態園的「梅影坡」和「萬壽園」提供網絡認養。
  • 2020年北侖城區綠地認管認建認養計劃表
    2020年北侖城區綠地認管認建認養計劃表 2020-03-09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成華區新建七大城市公園綠地 力爭國慶前投用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4日訊(記者 李丹)7月24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成華區獲悉,今年成華區將重點實施46個生態項目建設,新建二仙橋公園、聖燈公園、杉板橋公園、海濱公園等7個公園綠地,預計總新增綠地約80萬平方米。據悉,成華區將力爭在今年國慶節前實現七大城市公園綠地建成投用。
  • 唐山社區「微治理」共建美好家園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尚信社區是典型的村改居小區,常住人口4500多人。車輛進出的主要道路過去只有4米多寬,經常發生剮蹭。事故多了,居民就希望能拓寬道路。  此次拓寬的道路兩旁是5戶居民認養的200餘平方米綠地。他們照料這些花花草草好幾年,有了很深的感情,對拓寬道路始終有牴觸。  物委會發動樓長和黨員做5戶居民的工作,最終使得5戶居民同意拓寬道路。
  • 掛上認養牌今後我呵護社區樹木成了居民的「孩子」
    18日,本報刊登了道外區大興辦事處海員社區居民認養綠化樹的倡議,記者在道外和南崗的一些社區了解到,今年哈市幾乎每個街道、每個社區都在推行綠化工程,不少區域在種樹時,已經開始倡議由居民來認養綠化樹。  老夫妻愛樹出了名  袁邦玉和老伴孫茂玉住在東大直街250號院。
  • 大慶市出臺《大慶市城市綠地和樹木認建活動方案》 市民和各單位可...
    今年,大慶市城市綠地和樹木認建認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近日,大慶市正式出臺了《大慶市城市綠地和樹木認建活動方案》(以下簡稱《活動方案》)。公布了城市綠地、樹木認建認養的性質、範圍、內容、形式和程序等。  據悉,城市綠地、樹木認建認養是指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通過一定的程序,自願負責一定面積綠地、一定數量樹木的建設、養護、看護的行為。
  • 家門口的樹你願意養嗎? 醞釀給認養者命名權
    合肥晚報3月10日提出「城市綠化」的話題後,有讀者提出,在合肥城區可供普通市民植樹的地方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可否採取認養草木的方法來代替傳統的「義務植樹」,一方面避免過去的「植樹」只重「植」不重「養」,「3月來3月走、樹木當年死」的形式主義,一方面也可促使每一位合肥市民將我們這座城市當作自家來愛護,為城市綠化作出實際貢獻。
  • 認養認購樹木也能為城市添綠
    《成都市綠地樹木認養認購實施辦法》(草案)有望今年出臺  本報訊(記者萬金龍楊東實習生劉若辰)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但是,由於成都市區義務植樹地點偏少,市區「義務植樹難」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 溫州首批「認種認建認養」項目表出爐
    相關資料:生態園認養公園綠地價格表、景山公園認養公益林價格表、認建公園綠地價格表、認種公益林價格表、認養公園綠地價格表   溫州網訊 認養一棵樹木,讓綠樹伴生命共成長;認養一塊綠地,讓綠地留存集體記憶。  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獲悉,我市首批面向市民認種認養的公益林與認建認養的公園綠地已經出爐。
  • 擦亮國家園林城市金字招牌 共建共享綠色宜居城市環境
    通過對現有的公園廣場、街旁綠地、小遊園等因地制宜實施規劃建綠、拆違增綠、垂直掛綠、見縫插綠等形式充實豐富,採用街心公園、口袋公園、休閒步徑、綠道、主題林等城市綠化增量模式,成功打造東區齊樂路側街頭公園、古鎮曹一村口袋公園、永春濱江公園等17個示範項目,以及盛景尚峰、紫馬奔騰等一批樓宇立體綠化成功案例,2018年預計新增未開發用地綠化100多萬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約13.9萬平方米。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山東蒙陰城區綠地實行「認養制」
    日前,山東省蒙陰縣,首批認養城市綠地的19家單位與該縣綠化主管部門籤定了認養協議,這標誌著蒙陰縣城市綠地「認養制」的正式開始。   為了加大綠地面積,近年來,蒙陰縣政府將城市園林綠化列入政府綱要,著重抓城市綠化建設。幾年來,通過「見縫插綠」、「拆建還綠」等措施,在街頭、公園、道路兩旁等地營建了許多綠地。同時,將一些垃圾場、汙水坑改建成以草坪為主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