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蝙蝠俠電影,
但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之後,諾蘭導演放棄了繼續拍攝超級英雄電影念頭。
他作為華納旗下最具實力的導演之一,為觀眾們奉獻了很多部超級經典的電影,
但是為什麼諾蘭導演為什麼不繼續拍蝙蝠俠了呢?
1.超級英雄電影其實限制很多。
雖然有很多人吐槽超級英雄電影都是爆米花大片,
但是每一部超英電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契合故事的風格。
就像是死侍的逗比搞笑,守望者的絕望沉重,這讓很多導演難以發揮自己的長處。
當然這一點對於超一流導演諾蘭大神來說並不是問題,但是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2.漫畫和電影是不同的。
很多粉絲都不能理解DC漫畫明明有那麼多的經典故事,
為什麼華納卻無法成功的打造出屬於自己的DC電影宇宙?
這裡就要提到守望者這部電影了,當初的院線上映版本似乎是剪輯之後的,
所以這部極端還原漫畫的電影票房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投資高達1.3億美金的《守望者》,票房僅僅1億美金,虧了多少我就不給大家計算了。
而且當年的守望者遭到了很多網友和媒體的負面評價。
守望者除了一個小小的提名之外,這部電影沒有獲得過任何的獎項。
上映版本162分鐘,導演剪輯版186分鐘,終極剪輯版215分鐘。
所以我們應該理解當年這部電影口碑失敗的真正原因,因為這部電影根本不適合在電影院上映,
它確實更適合自己一個買碟之後,在家庭影院中細細的品味。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是這部電影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但是這部電影中的劇情也更加值得人們深思。
哈維墮落成為了雙面人卻成為了哥譚市的英雄,
而拯救一切的蝙蝠俠卻選擇背負了所有的罪名。
這種劇情在蝙蝠俠粉絲們看來還可以接受,但是在觀眾的眼中這卻是極大的震撼。
諾蘭導演將《蝙蝠俠:黑暗騎士》拍攝成了真正的經典,
但是希斯·萊傑卻在這部電影之後無法繼續扮演小丑了。
過量服用藥物讓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理性看待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希斯·萊傑或許是最好的小丑,但是也不要用他去跟其他人的小丑比較,
吹希斯·萊傑大家確實都可以接受,但是無腦吹就讓人覺得有些反感了。
人不能永遠沉溺於過去的輝煌,我們的眼光要看向更加遙遠的地方。
所以當失去了小丑之後,蝙蝠俠的故事幾乎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個反派。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故事也非常的經典,但是在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場真正的悲劇。
正是這場悲劇讓諾蘭導演放棄了繼續導演超級英雄的電影,尤其是蝙蝠俠這種非常黑暗的角色。
電影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是漫畫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要從更加現實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
所以DC的黑暗風格雖然讓無數的粉絲痴迷於蝙蝠俠的故事,但是對於人性的探討和思考也要有一個限度。
3.娛樂性太強。
對於諾蘭這種級別的導演來說,他根本不需要拍攝超級英雄電影,
這本身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黑暗騎士三部曲原來也經常被漫畫粉絲們吐槽,
因為三部曲的故事相對獨立,和漫畫中的經典情節大相逕庭。
所以他拒絕導演超級英雄的相關電影真的是非常明智的事情,而扎克·斯奈德導演在這方面就吃了大虧。
扎導其實更像是一個藝術家,他適合拍攝相對小眾一些的電影。
我們不說讓華納放棄治療的《正義聯盟》,單單討論一下《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這部電影的口碑問題。
這本身應該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超級英雄大片,但是上映之後口碑的兩級分化給了所有人很大的壓力。
華納背鍋,扎導也背鍋,這部電影的問題很明顯,劇情被剪的一塌糊塗。
但是你無法否認的是蝙蝠俠大戰超人這部電影擁有著一些更加深刻的東西,
簡單的來說就,扎導的電影更像是一部分人的狂歡,而其他的人無法理解這部電影中的內涵。
就像是一些男生無法理解女生逛街的快樂,部分女生也無法理解男生們開黑玩遊戲的高興。
這種情況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簡直是真正的災難,你無法讓更多的人去認可這部電影。
所以超級英雄的故事更適合拍攝成爆米花大片,而不是扎導的個人風格向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