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深秋,我們先聊點春天的事。在很多霸州人的記憶中,每到春天,楊樹上都會掛著一條條像毛毛蟲一樣的東西。霸縣有的地方叫「毛毛」,有的地方叫「小老鼠」,「能能兒」。甚至還有人摘下來放在包子、餃子餡兒裡……滿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一個夏天過去了,進入秋天,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現在類似這些「毛毛」,居然動了,還爬到了你家牆上,滿牆頭都是,你會啥感覺?而這回說的,可算是真正的毛毛蟲了,一點關於春天的美好都沒有。對於有密集恐懼症的筆者來說,看到霸州上坊村村民拍下的現場照片,頓時都頭皮發麻。
(圖為上坊村民滑女士家附近楊樹)
01泛濫的毛毛蟲,今秋特別多
上坊村民滑女士(化名)表示:我家門口有個坑,裡面是附近村民種的各種樹木。其實每年這種黑色的毛毛蟲、以及大螞蟻都有,而今年出奇的多。大概從1個多月前開始,幾乎每天,大量的黑毛毛蟲,就和進攻堡壘一樣,往我們家牆頭和院子裡跑。特別是中午陽光正足時,一片一片的到處都是。
無奈之下,我們用超市賣的殺蟲劑噴,死了一片又沒多久又一片。實在沒法,就拿水管子衝,都給衝走,再用掃把清理。然而往往是今天清完了,明天就又爬上來一堆。我們家還有孩子,老人都說這東西不能摸,摸了皮膚會瘙癢或疼痛,以前叫楊剌lá子。面對每天都這麼多的楊剌子,滑女士一家煩惱無比,真希望能找到解決辦法。
(圖為滑女士留言)
02這些基本為外來物種
70、80後以前的霸州人應該都有印象,以前小時候調皮去果園偷桃偷梨,或者爬樹時,經常會被楊剌子給扎到,好幾天紅腫疼痛。但那個時候,楊剌子多半是綠色的,或者是鮮豔顏色的。而如今,我們基本只能看到這種泛濫的黑色毛毛蟲,一位從事農業種植的專業人士高先生表示:這些基本可判斷為外來物種,我們每年各地飛防噴藥,還有農業生產時,都會對此類毛毛蟲進行滅殺。但村裡一般不在噴灑範圍,所以情況可能會較為嚴重。
高先生建議:滑女士家遇到的這種情況,可以解決。第一,可在大坑的樹林裡放置黑光燈或高壓汞燈,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對其滅殺;但投入成本較大。第二,要在冬天對坑內樹木的枝梢進行修剪,一般他們會在枝梢上建立越冬的卵塊,將這些小枝條上的卵塊剪下,集中燒毀,能大大減少蟲害,這是最經濟的辦法,但耗費人力。第三,就是使用藥劑,但不建議村民自己弄,可讓村大隊幫忙聯繫有關部門噴藥解決。
感謝高先生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滑女士一家。如果您家中也遇到了類似情況,不妨也試試。當然,最環保的生態方法,是呼籲所有人保護鳥類和周邊環境,只有環境好起來,鳥兒多了起來,才能形成生態循環,不至於造成如今泛濫的局面。試想一下,該上坊村周邊曾經的大坑和水系,有多少已被佔了蓋上了房,這些都是對生態的破壞。當然這些歷史遺留問題也許不能返回頭根治,但可以不要再犯錯,可以積極的利用現有手段從每個人做起保護環境;生態的平衡,自然就會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