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給龜造景呢?玩龜是一種不分男女、年齡和行業的興趣。因為玩龜,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通過網絡互相認識,相互交流養龜心得。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玩龜的這個圈子裡來,我們不再局限於把龜養活,而更多的是想著怎樣去養好、養出精品龜。其中,就包括了作為寵物主人的我們如何去布置的烏龜生活環境。想像一下:下了班,回到家,搬個小板凳坐在自己精心布置造景的龜缸面前,聽聽音樂,喂喂食物,看著缸裡的小傢伙們搶食、自由歡快遊弋在水中的樣子,是多麼的放鬆、愜意,多少的煩惱煙消雲散。看到這裡,是不是很想動手造景一番呢,下面就跟著學長一起了解一下幾種常見的烏龜造景風格吧。
1、南美造景風格
提到「南美」這個詞不能不想到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亞馬遜河流。南美風格的龜缸造景就是一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為範本的。亞馬遜河流上遊地處高山峽谷,河流奔騰、水勢洶湧。從中遊開始地勢平坦,水流平穩,眾多的支流匯入使得水流激增,河道寬廣,兩岸樹林茂密蔥蘢,遮天蔽日,雨霧繚繞,林中灌木,水中沉木長滿青苔,溼生植物層層疊疊。這裡的雨水不是直接從天上掉落地上,而是從樹葉上一層一層地往下滴落,就像我們龜缸上面的滴流式過濾盒,只不過這是一個天然的巨大滴流式過濾器。叢林中的高大欖仁樹樹葉掉落水中,水中沉木,經過長年累月的稀釋出淡黃色的物質跟河水融合,使得水質PH值為弱酸性。熱帶雨林裡面的龜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南美缸就是模擬出這樣的南美風造景,讓龜像生活在原產地一樣。
南美缸造景中主要用到的還是沉木+欖仁葉的組合方式,這兩種是南美缸必不可少的材料,至於其他的材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比如石頭、水草、底沙之類的,還可以養上一些南美產地神仙魚搭配。南美缸養龜養定之後,對龜的發色和生長有很大的幫助。學長特別喜歡用南美造景養剃刀蛋龜,別具一番風格。
2、非洲造景風格
在東非大裂谷上的坦葛尼喀湖,孕育出有著類似鹹水魚豐富體色表現的坦鯛,也為非洲式的造景風格提供了靈感的源泉。大自然用了百萬年的時間形成了這種標準的構造。能讓我我們領略到湖濱懸崖峭壁直插入湖中,瀑布從天而降,湖中不見底,原始而又神秘,狂野而又奔放的自然景觀。
在非洲式造景風格中,通常是採用一整塊的砂巖石或其他形狀的巖石,直立或稍微傾斜地放置在龜缸中作為背景,以營造出懸崖峭壁的氣勢。底床主要用沙粒,在底床和巖石接觸面自然的點綴上小顆粒的鵝卵石、龜紋石等具有自然紋理和色彩特點的石塊。缸裡的植物可以是各種水榕、蕨草類沾附在巖石上裝飾,放養一些具有非洲特色的魚類如短鯛等,映襯龜缸,養一些麝香、剃刀、巨頭等比較小型的蛋龜類。
3、原生水陸造景風格
原生態水陸式造景風格是在龜缸的後半部分用了巖石、砂土堆疊起來,並將巖石高出水面,除了在水中種植水草外,也可以在巖石上種花草。也有將缸分成前後兩部分,後部分為過濾槽。在過濾槽上面擺放巖石。可以種上喜水植物,如銅錢草、綠蘿、富貴竹等。這樣風格的水陸造景大多數被我們用來飼養半水龜類,如黃緣龜、箱龜等。更多的養龜大神將原生水陸造景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賦予了造景更多的故事性。
這幾種風格的造景是學長比較喜歡的,推薦出來給大家去選擇性的造景。學長一直用的主要是南美缸和非洲式造景,至於第三種水陸缸,還沒有嘗試去做,畢竟手裡頭沒有黃緣龜,哈哈哈,希望明年能做個「有緣人」,到時候可以分享給大家。
學長也看到很多龜友們喜歡裸缸養龜,其實我是不推薦的,想想現實情況下,龜在野外會生活在除了水沒有其他環境中嗎?這就好比把一個人脫光了丟大街上,毫無隱私和安全感可言,雖然這個比喻不恰當,但是學長想說,在我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還是給龜造一個舒怡的環境吧,造景就像給龜穿上一件新衣服一樣,讓它感受到安全感。
當然上面這三種風格的造景具體去製作的時候還是有很強的可塑性在裡面,畢竟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做出來的風格也是千變萬化的。總的來說我們遵循這種造景模式,一定能做出自己滿意的風格。還有許多其他的造景,學長就不一一說來了,有需要了解的可以評論區留言或私信學長喲!
創作不易,喜歡的小夥伴點讚、分享+關注,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