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產品新人:競品分析之 7 步競品分析結構和用戶路徑分析法

2021-01-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次競品分析,宏觀角度來看,堪比一次科學研究;微觀角度來看,和一次生活中細小問題的解決沒什麼兩樣。

之前在《寫給產品新人,大家似乎對競品分析有很大的誤解》中有提到過,在翻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文章中發現,目前廣泛使用的競品分析結構是樹型結構,分析方式是枚舉。羅列信息框架,分析信息框架的構成並對框架內容(信息本身)進行描述。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並非分析,而是枚舉和描述。對新人來說,我認為這樣的分析結構和方式並不好,主要是:

不利於問題的深度分析更不利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利於整體價值的完成和體現

分析結構(1個)

我認為一次競品分析,宏觀角度來看,堪比一次科學研究;微觀角度來看,和一次生活中細小問題的解決沒什麼兩樣。

從上面的角度,我認為分析結構,也是最穩定的結構應該是這樣的:

提出問題,或者發現問題。針對特定場景下的問題,也就是需要去解決業務場景下需要提高或者改進的地方。進行猜想和假設。主要是對問題的產生原因以及過程的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分析思路。收集證據,獲取事實與證據。表達與交流。這個過程大多是企業、團隊、小組內部討論溝通完成。評估預測與反饋。依然是團隊內部,針對具體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檢驗、評價與反饋。一般情況下,產品或功能已經開發上線,要切實驗證檢驗,收集內外部評價與反饋,進一步迭代。對產品新人來說,一般做到結構中的前四步,就很棒了。

能做到5,說明你能夠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協作完成或者藉助團隊的力量完成。

能做到6,說明你對技術實現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到方案可行性的重要。

能做到7,我想你已經和運營等一線業務方有了非常深入的接觸,並和他們一起發現問題,一起探討如何解決問題。當然,還有可能,你身在一線。

對產品新人來說,這裡還有幾個需要注意的點:

對於1,提出問題。問題往往是公司領導、部門領導提出的,並指向給你的。這時候,你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確認問題、理解問題,之後再開始後面的工作。不理解問題去做的話,你懂的。對於3,制定計劃思路,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一般不會花去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不要太在意是否有一個非常完美的計劃,先有一個,等一切開始後,你要有意識的去優化這個過程。在表達和交流部分(5),我希望你能帶著問題和期望去交流,還要尊重其他人、尊重他們的時間,提高效率。

分析方法

首先,來列舉一下市面上常用的方法。其次,分析一下這些方法的優劣。最後,提出我自己的方法。

常用方法

這裡簡單羅列一下,就不展開敘述了,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很多人的分析以及使用都非常棒了。

(1)用戶體驗五要素法

戰略層:企業願景、產品定位、需求把控、用戶習慣、商業模式

範圍層:主要功能、核心功能、次級功能、功能架構、業務流程設計

結構層:信息架構、常規功能、特色功能、實現情況、用戶流程分析

框架層:操作情況、刷新、頁面跳轉、查詢、交互框架、界面設計、導航設計、標籤設計、細節點

表現層:視覺表現、布局、配色、排版

(2)SWOT分析

針對所要分析的競品,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維度進行比較和梳理。

(3)表格法

適合總結產品的總體情況

(4)客戶滿意度模型(KANO模型)

描述基本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

(5)Yes/No法

主要適用於功能層面,簡單來說就是將各個產品的功能點全盤羅列出,有功能點的地方標「√」,通過比對可以清晰地了解功能點上產品間的異同。

這些方法的優劣

以上列舉的方法,我認為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連貫性較低、切片化,無法描述基於用戶需求的行為路徑,更不能從用戶的角度分析得到結果。

他們的切入點大多是單點,而為連貫的業務鏈條。可以這麼說,他們把業務拆得太細了,反而沒能回歸業務去考慮。

對於產品新人,五要素分析法能夠讓你快速的入手分析,但是依舊不具體,也會造成分析浮於表面,不夠深入。

方法推薦

基於業務場景的用戶路徑分析法。

這個分析法需要你對業務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企業的盈利方向和目標是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和形態支持這個方向和目標的。

如何了解業務,感興趣的話,可以了解一下前面的這篇文章《給產品新人:競品分析方法論之如何了解業務,以及如何快速的進入狀態?》

這個分析法也需要你能夠比較詳細地了解自家產品,能夠從業務目標的角度、產品角度、用戶角度尋找到所要分析的競品。

如何選擇競品相關的文章,可以移步《給產品新人:競品分析方法論之如何選擇競品?》

好了,基礎的工作,我們應該都具備了,那麼開始吧。

用戶路徑分析法,重要的是基於業務了解用戶在產品中的關鍵行為點,並將其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閉環(有小有大)。而非,前面所描述的方法,以點狀、分散的方式進行分析。

不管是一個功能(內部),還是一條產品線,甚至是整個業務的多條產品線,他們都是有聯繫的,不能割裂地看待。

這或許是用戶路徑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吧。(竊笑)

產品新人,往往不會複製一條產品線,也不會負責整個業務,大多數情況是負責單個功能或者單個功能中的某個點。其實,即便是單個功能,或者單個功能中的某個點,都是有其上下文場景的,也勢必在對應的產品線、業務環境中發揮作用。

產品新人要去了解和分析自己負責的東西在線和業務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如何完成的。如何完成的部分就是具體實現的部分,具體實現是需要有很多步驟的,這些是分析的重點。

這些步驟的完成是有其上下文意義,並通過產品體現出來的,包括前端相關的 UI、UX、文案,以及基於用戶行為產生的與後端相關的接口、後臺等的交互。這些是分析的細節點。

分析的細節點,是根據具體情況來定的,不一而足。有些只需要分析前端就可以了,有些是需要把後端涉及的部分也考慮進去。不多後端部分,我想,對於產品新人來說還有一定難度,這個可以向相關的人虛心請教和學習。當然,如果你具備一定的開發經驗,就非常棒了,這個過程顯得是那麼的自然。

在具體分析過程中,其實也會需要其他方法的支撐,這裡就不過多展開了。

方法,只要能達成目的就可以了。

後續文章:

給產品新人:競品分析之用戶路徑分析法案例——選擇器分析(三星設備、發布流程設計選擇器等)你是如何了解閉環的?(有小有大)

#專欄作家#

本文系作者@鄭幾塊 獨家授權發布,未經本站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破殼記錄:從市場、競品、用戶、產品分析到原型設計的分析
    宏觀PEST分析二、競品分析作為產品小白,認為競品分析是重中之重,可以借鑑做的好的地方,又可以在自己產品中規避不足之處app排名都比較靠後,沒有一定規模和一家獨大的局面,寵物市場存在很大機遇和挖掘空間。KANO模型分析通過KANO模型分析,梳理出該類產品的用戶需求痛點、癢點和暗處。確定產品功能的大致方向:基本型需求一定要成熟、不失分。不斷完善和開拓期望型需求,提升產品在競品中的競爭力。尋找發掘興奮型需求,提高用戶粘性,領先競品。
  • 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好一份競品分析,讓老闆另眼相看
    提到做競品分析,相信大部分人跟我一樣會優先想到產品經理,因為很多產品新人是從做被安排做競品調研開始,網際網路企業甚至在招人面試階段就開始布置競品分析的任務給到產品求職者。 怎麼看待競品決定了你在自己的工作中會不會一味埋頭造輪子還是被競品牽著鼻子走,但凡陷入這兩個極端的,都是沒好好做競品分析的。
  • 競品分析報告:有道雲筆記與印象筆記
    本文作者針對兩款產品——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進行了對比分析,其中包括用戶分析、產品定位、互動設計、功能結構等方面,最後針對分析比較給出相關建議。本文選取產品定位同為辦公類應用,且知名度與活躍用戶量與有道雲筆記相當的印象筆記作為主要競品進行分析。作為一名產品初學者,我在本文中將試從主要競品的整體情況、用戶與產品定位、視覺設計、功能結構等層面進行分析,並重點討論創建筆記這一核心功能的產品交互特點。在文末,我將以提升用戶粘性、實現用戶增長為目標,提出四點改進建議。
  • 競品分析:基於用戶體驗5要素,分析小睡眠和蝸牛睡眠兩款APP
    目錄:第一部分  概覽1.1 行業概述1.2 產品分析第二部分  基於用戶體驗5要素的競品分析2.1 戰略層第二部分:基於用戶體驗5要素的競品分析在展開分析前先講一下為什麼使用「用戶體驗要素」進行分析:眾所周知,這個模型是業界認可度較高的一個方法論,其實跟SWOT、PEST、波士頓矩陣模型等沒有什麼太多的區別,只是更適合用來做網際網路產品的分析而已。
  • 電商返利APP競品分析
    一、項目概述1.1 競品分析描述分析市場直接競品和潛在競品,優化產品核心結構和頁面布局,確立產品核心功能定位。了解目標用戶核心需求,挖掘用戶魅力型需求,以及市場現狀為產品迭代做準備。三、用戶3.1 目的通過了解移動網際網路購物用戶的是否會使用返利產品的行為習慣,分析用戶的需求,來定位產品的核心功能。3.2 用戶細分3.2.1 性別結構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目前使用返利的用戶以女性為主,女性用戶要遠遠多於男性用戶,女性用戶佔到73%,男性用戶僅為27%(圖1)。
  • 手機新聞客戶端:騰訊、網易、頭條、搜狐新聞競品分析
    手機新聞能滿足用戶碎片化利用時間的需求,然而當前新聞客戶端市場競爭激烈。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在2016上半年,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分別以42.8%、32.6%的佔比領跑新聞客戶端活躍用戶分布,圍繞用戶爭奪的營銷戰在2016下半年將持續上演。為了深入了解手機新聞產品,本文就騰訊新聞,網易新聞,今日頭條與搜狐新聞做競品分析。
  • 皮皮蝦競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語:皮皮蝦是一個主打輕幽默神評論的老牌搞笑內容社區,本文選擇了行業的兩個頭部產品——抖音和快手作為對比競品,通過行業背景、市場情況、核心用戶多個方面來對比分析三款產品,最後總結並提出部分功能改進意見。
  • 下廚房競品分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成熟的產品了,用戶使用情況和反饋也不錯。這些產品基本都有搜索、查詢菜譜的功能,工具型特徵明顯,區別在於食譜的搜索方式(算法)、分類組織結構、數量和側重點,例如:sidechef主打西餐,通過菜名或者食材名來查詢菜譜等。
  • 競品分析報告 | 百詞斬、墨墨背單詞、扇貝單詞在線教育
    編輯導語:本文以百詞斬作為主要分析對象,選取扇貝單詞英語版和墨墨背單詞作為競品進行對比分析,旨在從競品中尋找差異點與創新點,結合百詞斬的產品定位主線和產品階段性目標主線,尋找其在下一版本中的優化與迭代路徑。
  • 競品分析:波奇寵物 vs E寵
    本文以波奇寵物和E寵為例,進行產品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E寵商城與波奇寵物的結構與功能亮點明確寵物APP行業的精準需求和未來的優質切入點通過分析E寵商城與波奇寵物做功能優化二、行業分析2.1 行業發展現狀養寵人數持續增長,行業增長空間大。
  • 騰訊課堂和網易雲課堂產品體驗,從用戶體驗角度進行競品分析
    初嘗競品分析,能力以及對行業理解有限,暫無法從大的架構上完整支撐起整篇文章。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從產品結構,產品功能,產品核心功能使用流程等角度上對騰訊課堂和網易雲課堂兩款產品加以梳理。1.2 產品結構腦圖pdf及完整報告連結:http://pan.baidu.com/s/1hrVCbyO騰訊課堂產品結構:
  • 競品分析報告:老虎證券 VS 富途牛牛
    筆者選取了兩款網際網路證券產品進行對比:老虎證券和富途牛牛。文章重點分析了這兩款證券產品的產品策略、產品分析、用戶評級和商業模式,與大家分享。3)重點體驗分析社區模塊,分析社區模塊對證券交易類產品起到的作用。
  • 遊戲直播平臺競品分析——鬥魚TV、虎牙直播
    作為一個電競飯的筆者,現在是一名正在學習產品的大四學生,希望通過分析自己喜歡的行業產品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是筆者所寫的第一份競品分析,如果有什麼理解錯誤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點,不喜請噴。競品確定鬥魚TV作為行業領導者,佔據著70%以上的市場。而且據本人得到的消息,騰訊整合龍珠TV和鬥魚合併的工作已經進入了尾聲,而虎牙則是另外一家遊戲行業領導企業YY旗下的產品,並在這場直播戰中砸進7億資金。
  • 「36氪」產品分析報告
    文章分析了36Kr和虎嗅的指數差異,然後針對產品結構與運營進行了對比分析,最後通過分析結果得出了SWOT結論。內容注意:本篇產品名稱與上一篇相同,「36氪」指的是36氪公司,「36Kr」指的是36氪傳媒移動端部分,也就是我們要分析的產品。本文確定36Kr的競品為虎嗅。
  • 淘寶「有好貨」競品分析:淘寶為何要把排行榜藏起來?
    與此同時,由於過多的信息和難以辨別真偽的依據也使人購買時產生疑慮。本文進行了需求調研後,匯總了人們對於「貨比三家」需求,並分析該需求直接對應的功能——商品的排行榜,以此做出競品分析並給出優化建議。一、 項目背景在進行需求調研的過程中,有多位受訪者表示在淘寶網購時,往往要不斷對比才能決定購買產品,但儘管對比過同類產品,仍出現在購買後才看到更合眼緣的同類產品的情況。
  • 如何通過SWOT分析法找出產品優劣勢?
    與競品之間的優勢、劣勢分析需要從質量、效率、成本、人力、技術、價格、銷售、服務、產量、渠道等這些方面考慮,從各方面與競品進行對比,找出異同點,才會更了解自己、了解對方。我們以京東、淘寶為例對比兩者間的優勢、劣勢,示意如下:利用QCDMS方法對競品進行分析,以確定產品的優勢和劣勢。
  • 旅遊APP競品分析報告:攜程vs去哪兒旅行vs飛豬出境遊
    本文從產品定位、產品結構、用戶畫像、需求分析、功能分析、UI設計等角度,做出了一份攜程、去哪兒旅行、飛豬出境遊的競品分析報告。一、調研背景和目的1. 調研背景根據易觀數據發布的《中國在線旅遊預訂市場發展圖鑑2019》,我國的旅遊市場在2019年雖依舊欣欣向榮,但增速減緩。
  • 電商付費會員競品分析:蘇寧易購 SUPER 會員的更多可能
    做為零售業重要發展方向,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是企業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而付費會員滿足了消費者對價格、品質以及服務的需求,同時付費會員也為企業帶來了高購買力、高忠誠度的客戶和較高的平臺運營效率。此外,極致的用戶體驗也成為了消費者對於未來會員權益的較大預期。
  • 換一種方式騎行:兔子、野獸騎行競品分析
    我們的分析結果是:最黃金的早期6個月對產品至關重要,這段時間就像10月懷胎期。」通過七個安卓市場兩款APP下載安裝量的對比和百度指數的搜索情況,可以看出野獸騎行在下載量上比兔子騎行平均多2倍,野獸騎行用戶佔有量遙遙領先兔子騎行;而兔子騎行的搜索量還不足以讓百度指數產生足夠的數據支持。依據野獸騎行比兔子騎行早上線7個月,筆者認為野獸騎行很好的把握了探索期的市場佔有和口碑形成。
  • 聽見你的聲音:主流音樂APP競品分析
    產品分析新手,本篇主要以各音樂APP的功能亮點為切入點,利用SWOT分析方法對產品進行評估,內容及想法若有不當之處二、競品分析目的通過對市場上有競爭力產品的橫向對比,分析他們的優勢、存在的問題以及潛在的機遇。提出自己的建議,改善產品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