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產品分析報告

2020-12-0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文章分析了36Kr和虎嗅的指數差異,然後針對產品結構與運營進行了對比分析,最後通過分析結果得出了SWOT結論。

內容注意:本篇產品名稱與上一篇相同,「36氪」指的是36氪公司,「36Kr」指的是36氪傳媒移動端部分,也就是我們要分析的產品。本文確定36Kr的競品為虎嗅。

一、分析背景與目的

前幾天發了一篇《「36氪」產品分析報告(產品分析部分)》,本篇是對36Kr產品分析報告的完善篇之一。本文旨在以虎嗅APP作為36Kr的競品分析,通過分析虎嗅的功能特點,挖掘出36Kr潛在的產品需求點。同樣也可以清晰的看到36Kr與虎嗅特色點的差距,為36Kr產品的完善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後得出36Kr的SWOT結論並為下一篇《「36氪」產品分析報告(如果我是PM部分)》做理論支持。

二、競品概述

2.1 產品分析平臺環境

產品運行硬體機型:小米6(128G陶瓷版)產品運行作業系統:Android 8.0.0(MIUI9.6.3)產品體驗時間:2018年9月7日36Kr產品版本:v7.6.2虎嗅產品版本:v5.2.0

2.2 競品定位分析

2.3 產品排名

通過以上產品排名可以得出一下三個結論:

虎嗅與36Kr同屬新聞資訊類軟體,並且兩個產品排名相近,同時在近幾個月的排名都處於上升期。虎嗅近三個月新聞類排名突出,而36Kr在總榜類和新聞類排名都很突出。在2018上半年,36Kr的總體排名一直是高於虎嗅的,並且在最近的七月虎嗅總排名有一些下降的趨勢,36Kr排名一直都穩定保持小幅度上升,而虎嗅的排名有波動幅度。

2.4 產品活躍度

在上面的分析曲線我們可以看出在最近的2018年七月虎嗅與36Kr的活躍度只相差了0.006%,並且兩個產品的活躍率都大大少於行業基準值,與行業均值的差距基本保持在0.003%到0.009%之間。總體上還是符合行業均值的。初步分析得出,由於兩個產品的目標用戶有限制,導致了活躍度大大少於行業基礎。下面就通過競品指數分析來看看兩個產品的本質吧。

三、競品指數分析

3.1 用戶指數分析

通過簡單的分析目標用戶可以看出,兩個競品之間用戶是高度重合的,下面,我們就用數據分析一下兩者用戶群的指數吧。

通過以上的用戶指數統計圖表可以看出,虎嗅與36Kr的用戶性別,用戶年齡重合度很高,基本確定了兩者之間的競品關係。雖然他們的主要目標用戶有細微的差異,但是實際使用這兩款產品的用戶大部分都是重合的。

最後通過上面用戶群體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兩款產品的受眾是有限的群體,基本都是圍繞在一些超一線城市的80後,90後,所以最後才會導致兩款產品的活躍度大大的少於了行業基礎。

分析出了兩個產品的用戶群,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些在這個用戶群裡兩個軟體的評價和表現吧。

3.2 下載指數分析

通過上面的下載量分析可以得出,36Kr的下載量是虎嗅的一倍。兩款產品在列舉出的幾個應用商店裡的下載量比例基本相同。

上面有兩個應用商店表現搶眼,分別是華為應用商店,和魅族應用商店。華為手機大多數機型定位商務機,使用者的年齡以80後的商務人士,創業者居多;魅族旗下最暢銷手機魅藍手機的定位是青年良品,使用者以90後的人居多。這分別對標了兩款產品的目標用戶。

當然通過手機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只能是一個參考,我們還得參照用戶的評論。

3.3 評論指數

下面是近三個月的兩個產品的評價分析,接下來我們就從用戶的口碑裡來分析一下兩款產品的用戶實際體驗。

我們通過上面的評分與評價可以從用戶的角度來窺得產品的定位與用戶願景,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評分統計:兩個產品的評分都是以5星為主,差評率也都是在合理的範圍內,不過兩個產品還是可以通過評分統計看出一些細微的差距的。相對於36Kr,虎嗅的一星差評率是比較高的,整體上虎嗅的好評與差評是呈現兩極分化的。評分歷史記錄:36Kr的評分活躍度是高於虎嗅的,並且在這裡也可以佐證評分統計上面的數據,虎嗅的用戶評分的確兩極分化,雖然「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是這樣的兩極分化是透露著一些信息的,我們稍後分析。每日評論統計:可以看出用戶在產品的某次更新有一個評論增長點,在那一段時間評論數激增。通過下面用戶實際的評論可以看出,36Kr上面用戶評論的滿意點在於產品的資訊的內容豐富客觀性,來源於平臺本身對內容的審核甄別。而槽點則是一些小功能的吐槽,彈窗問題和一些內容上的不滿意。總體上評論的內容還是很平穩的。而虎嗅上面的用戶評論的滿意點在於一些文章觀點的共鳴和屬於某個領域的人對於產品上乾貨的解讀得到的收穫。槽點就是一些硬傷了,比如產品交互功能上的不滿意,反饋不能及時得到回覆(個人認為反饋一定要及時回復,一般反饋都會在產品中隱藏很深,如果用戶花了經歷去找到反饋入口去反饋說明用戶是下了決心的要求解決某個問題,這個反饋是有價值的反饋,產品經理應該去重視),內容有上良莠不齊等等。整體上虎嗅屬於激進派。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虎嗅與36Kr的用戶體驗有著截然不同的情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從策略上分析一下。

36Kr軟體策略比較平穩,內容上儘量保持客觀真實,新聞資訊表達中規中矩,就像電視節目裡的<新聞聯播>,很少有槽點,當然這樣是符合新聞資訊類軟體的標準定位的。

虎嗅的策略是有料,虎嗅上對此也是有著嚴格的審批標準的,對於投稿的文章也是會編輯和審核的,虎嗅也是有著自己的價值觀的,對與某些內容如果虎嗅覺得內容有料則寧可得罪一些大的媒體與公司也會發表,對於某些評論如果虎嗅認為違反了某些價值觀就會刪評論,這樣就造成了兩極分化的現象,讚許者與批評者各佔半壁江山。

從體驗上來看,36Kr只是給人一種平淡無奇的感覺,因為上面的大多數文章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理論導向,它還是鼓勵人們自我思考,並從中汲取知識。

而虎嗅幾乎每篇文章必有一個觀點的闡述,用戶基本不用動多少腦細胞,這個是很重要的。畢竟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是智者,芸芸眾生,大多數都是跟風者。所以虎嗅清晰的邏輯推導,讓人很容易清楚文章要表達什麼。文章內容往往也很吸引人,讓讀者看完整篇文章之後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其實大多數時候,洗腦的感覺是讓人感到舒服的,這是人性。這算是虎嗅的一個優勢吧。

所以從上面的用戶實際反饋其實也並不能充分的得出結論,一定要深入產品的靈魂去分析產品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兩個產品各有長短,下面我們就來從產品結構與表現上來看看產品的實際體驗吧。

四、競品結構分析

4.1 競品功能分析

下面進行競品功能對照:

通過產品功能的對照,我們發現36Kr有的功能,虎嗅也基本都有,只是兩款產品的側重點不同。36Kr的產品特色功能是創投類和科技類等文章,並且對付費課程也做了精心的設計。對於用戶的留存也做了很多工作,雙重打卡機制最大限度的鼓勵用戶使用。

相比之下虎嗅可能就顯得有些高冷了,虎嗅專注於內容的深耕,相信「花香飄散,蜂自會來。」其特色欄目都是文字類,無論是長文還是短資訊都力求做到極致。而幾乎沒有做用戶的留存功能,虎嗅還是一款有態度的產品,在沒有各種留存用戶的功能和引導用戶每天登陸功能的情況下能拼殺至今,其內容必然是精雕細琢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真相上面的評分和下載量的數據了。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在數據上,36Kr在各方面基本都高於虎嗅,但虎嗅這個產品上的閃光點仍然是36Kr不具備的,我也是希望36Kr能做出一些改變,這也是本篇文章的目的所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產品的交互與呈現上,兩個產品的不同。

4.2 競品頁面呈現

從頁面呈現上,我們第一眼的感覺就是軟體頁面整潔度的對比,36Kr明顯是要比虎嗅的頁面凌亂一些的。不過仔細再看兩個軟體的內容就可以看出很多門道了。下面詳細說明一下:

36Kr雖然第一眼看上去顯得凌亂,但是整個頁面亂中有序,每一個方面的內容都會收進一個對應的欄目裡,而虎嗅的首頁也是只能看到三個資訊新聞,這樣的確整體上更簡潔,而且第二個資訊是引流到24小時的。這個24小時是虎嗅主打的欄目,這個我們後面會分析到。在底欄,36Kr選擇了比較緊湊的5個導航欄的模式,裡面正好收錄了兩個產品的特色功能,創投和課程。但是相對於虎嗅的4個導航欄的模式,這樣的5個導航欄會影響用戶的注意力,這也會成為產品的詬病。從上面的產品功能分析表裡我們也能看到,兩個產品的內容框架整體相差不多,36Kr會把內容更加細分具體化,不過從打開軟體的第一眼的頁面呈現就出現非常明顯的整潔與凌亂的差距,36Kr對於全局的把控可能還是有待優化的地方。軟體分析一定要結合時間節點,在最近幾年,36Kr和虎嗅的共同目標用戶的時間越來越少,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每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用戶的每一次行為都被賦予了一個清晰的目的。所以現在各種新聞類軟體要麼主打標題黨,吸引眼球,要麼精準推送,節約用戶時間。我認為,36Kr完全可以不變成那樣,那樣就失去了產品的自身定位,如果想要完善更佳的用戶體驗,首先要做的就是學習虎嗅的極簡精神。虎嗅的產品只專注於資訊這一點,所以用戶每次在虎嗅上花不了太長時間卻可以收穫大量的新鮮資訊。用戶不必再產品上四處尋找,虎嗅就幫用戶想好了用戶想要看到的內容。多為用戶想想,不要讓用戶有思考的時間,這才會讓用戶對產品產生依賴性。這就是虎嗅上即時內容用戶對其褒貶不一,產品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開來走進兩個產品的信息架構,來深層次的探索兩個產品的差異。

4.3 競品架構分析

36Kr信息架構:

虎嗅信息架構:

這裡的信息架構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我們展開來分析:

剛看這個信息架構的第一眼,你應該和看頁面呈現圖的感覺是一樣的,36Kr不僅是首頁比虎嗅內容龐雜,實際內容的安排上也是比虎嗅複雜很多,內容上的互相引用也是有很多處。雖然36Kr對於分門別類做的很好,可是每一個條目沒有一個系統的優先級呈現,基本都是一條線平鋪,這樣將大量分散用戶的注意力。36Kr整個內容呈現中側重於把比較重要的內容多次重複,可是這樣重複的內容充斥整個產品會讓用戶有種產品在湊內容的感覺。這也是產品臃腫的一大原因。而虎嗅恰恰相反,虎嗅的特色內容是<24小時>,可是下面卻沒有多餘的子欄目。虎嗅想讓用戶看到的內容都會做到最大限度的簡單,而其餘欄目都會收進用戶可以探尋的到的地方。這一繁一簡的差距考驗的是產品經理對於用戶體驗的不同理解和產品定位與商業化的妥協。即時這樣,在商業目的與產品戰略基礎上,36Kr真的可以做的更好,認真處理好產品內容的優先級,而不是用頻繁的更新來增加原本就超重的產品。克制,曾經帶領微信走向巔峰,而對於現在的36Kr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每增加一個欄目都要深思熟慮,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立足於產品的定位,時刻對產品有著敬畏之心。還記得36Kr剛開始的時候產品還是很純粹的,現在可能是團隊大了,各方面都要照顧,已經偏離產品的初心了。一個產品要想走得長遠就要時刻警惕,時刻兼顧產品的用戶體驗。對目標用戶的把握,一定要明白產品的目標用戶的使用習慣。虎嗅看似內容很少,其實就其目標用戶來說,<24小時>的內容足夠用戶花在產品上的時間了,用戶還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就像是吃一頓飯,用戶對一頓飯感覺最好吃的時候不是吃到撐的沒法走路,而是吃到半飽,就是意猶未盡的感覺。美味不可多餐,就像去吃自助餐,東西很多,吃完之後反而覺得自助餐裡面東西很難吃,但是如果單拿出一個菜給用戶享用,用戶反而不會覺得難吃。對於產品的用戶體驗來說,這是一樣的道理。

競品結構小結

上面對於兩個產品從頁面到結構都進行了細緻地分析,那麼除了結構上虎嗅可以給36Kr一些優化的靈感,從運營上兩個產品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兩個產品的運營。

五、競品運營分析

5.1 內容運營

5.2 活動運營

5.3 用戶運營

5.4 競品運營分析小結

首先立足於產品定位,就會必然導致產品的運營發力點不同。36Kr主打豐富的內容,則運營的中心就會使用戶集中在產品上,產品的各個地方都有著對用戶的把控。虎嗅主打的是「精」,為了這個產品定位,運營的發力點就會集中在內容的質量上,當然線下的運營策略也是留存用戶的極佳方式,這種面對面的方式是組織產品活動最好的方式。對於產品上的運營36Kr還是有點用力過猛的,我認為36Kr也要多展開線下活動,這樣更能留存用戶,也能面對面的與用戶交流產品的用戶體驗。

六、總結

根據以上的競品分析,我用S(Strength,優勢)、W(Weakness,劣勢)、O(Opportunity,機會)、T(Threat,威脅)的SWOT框架,來對36Kr做一個總結性的分析:

優勢:36Kr內容豐富且質量高,創投內容成熟,產品運行多年,有著良好的口碑。

劣勢:產品內容越來越臃腫,用戶打開軟體不能有一個清晰的目的。

機會:產品本身有著多年積攢下的口碑,只要及時作出改變,用戶會對產品慢慢有著良性的認識的。

威脅:產品現在欄目眾多,協調好各個欄目的優先級是一件極為複雜的事,如果現在有一款產品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並且內容更加豐富有質量將會直接與36Kr正面對決。

本篇文章就先到這了,似乎還沒有結束,因為我們提出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總是要解決的啊,如果我是36Kr的產品經理,我會怎麼做呢?咱們且聽下回分解。

本文由 @雲胡不喜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36氪新風向 | 2018,「電競陪玩」元年
    左起分別為:「比心」「高手電競」「暴雞電競」2015 年切入陪玩市場的「比心」,是行業入局較早的一款產品,其前身為「魚泡泡」,早期依託網魚網咖作為其導流平臺,發展了第一批陪玩用戶。比心認為,遊戲技能的提供者(比心稱他們為「大神」)在平臺上共享自己的技能,平臺給予指導價;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平臺選擇大神完成技能的交易,實現技能共享與技能變現的商業閉環。
  • 36氪首發|專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晶片設計,「天狼芯」獲數千萬人民...
    36氪獲悉,深圳天狼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狼芯」)於近日宣布獲得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青島大有資本領投,創享投資跟投。資金將主要用於晶圓採購、產品生產,擴充研發團隊及市場推廣。「天狼芯」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國產功率半導體晶片的Fabless(無產線晶片設計商)創業公司。
  • 美瑞「麻妝」榮登36氪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企業榜
    36氪發布WISE2020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美瑞健康國際旗下CBD護膚品牌「麻妝」榮登「消費品牌與生活」領域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36氪WISE2020中國新經濟之王36氪作為中國新經濟頭部媒體,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極高,迄今為止,已讓10,000多家初創業者在全球上億受眾面前曝光,其中有90%的初創項目是首次曝光,有八成獲得報導的公司反饋,36氪媒體給他們帶來巨大流量,並為進一步融資打開了新的通道。
  • 36氪正式啟動「企服聯盟」,更多toB服務商席位現開放招募
    36氪企業服務生態版圖穩步構建中 在招募會現場,36氪EClub企業社群負責人謝北川宣布「36氪企業服務商聯盟」正式成立,並提到36氪與阿里雲在11月27日WISE大會發布的中小企業加速平臺,36氪將和阿里雲共建中國最大的企業服務賦能平臺,加速企業服務商及創業者共同成長。
  • 36氪首發|想要打破隱形正畸價格壁壘,DTC 隱形正畸平臺「微笑公式...
    36氪獨家獲悉,「微笑公式 Smile Formula」已完成由 Global Founders Capital (GFC) 領投的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此次融資主要用於品牌推廣,體驗店開設與新產品研發。「微笑公式」是一家專注於 Direct-to-consumer(DTC)的隱形正畸平臺公司,對標美國齒形矯正公司SmileDirectClub。
  • 36氪首發 | 「pidan彼誕」獲 6000 萬元人民幣 B 輪融資,從「貓...
    36氪獲悉,寵物用品品牌 「pidan彼誕」近日完成了成為資本領投、清流資本和昆仲資本跟投的 6000 萬人民幣 B 輪融資。團隊在去年 9 月曾獲得清流資本和昆仲資本合投的 A 輪融資。 「pidan彼誕」的創始人馬文飛告訴 36氪,在通過貓用品樹立了品牌形象之後,品類拓展一直是 pidan 在 A 輪之後在做的事情,與此同時,團隊也在持續拓展海外市場,這兩方面也是團隊本輪融資後的重點。
  • 36氪首發 | 「Snapask」獲1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接單式答疑」後...
    36氪獲悉,我們曾經報導過的在線輔導產品 Snapask 近日完成了 1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泰國正大集團家族成員謝展領投。此前,團隊曾陸續獲得來自美圖創始人兼董事長蔡文勝、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凱洲資本、Kejora Capital等總計超過600萬美元的融資。
  • 36氪首發|從農場到餐桌,農業電商平臺「十萬個農場主」完成數百萬...
    36氪獲悉,近日,農業電商平臺「十萬個農場主」完成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上海雅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獨資。本輪融資將用於技術開發、擴建團隊、擴大市場規模等。36氪曾對十萬個農場主做過報導。創始人陳道勇告訴36氪,中國農業市場潛力巨大,是一個兆億級市場,農業電商目前仍是一片藍海。平臺的上遊主要是中大型農業生產基地,十萬個農場主為其提供傳感器、監控系統等農業物聯網設備,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並將溯源系統納入其中,消費者掃描即可查詢到農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查看採摘時間、種植地塊、檢測報告、農事操作和農場介紹等。
  • 36氪首發|幕牆清潔機器人已在試運行階段,「黑蟻兄弟」獲鏷偉亞洲...
    36氪獲悉,AI清潔機器人公司「黑蟻兄弟」今日對外宣布獲得新加坡上市公司大道工業(BROADWAY INDUSTRIAL GROUP LIMITED,BIGL,股票代碼:B69)旗下全資子公司鏷偉亞洲私人有限公司投資,成為 BIGL 集團中國區的合資公司。
  • 36氪首發 | 休閒食品迎來結構性創新機會,「本宮PavoMea」獲近...
    36氪獲悉,休閒零食品牌「本宮PavoMea」近日完成了近 5000 萬人民幣 A 輪融資,本輪由光速中國領投,36氪基金跟投,九合創投、老鷹基金等老股東持續加碼。資金將主要用於團隊建設、產品研發和渠道擴張。本宮成立於 2016 年底,此前還曾完成 3 輪融資,資方包括九合創投、老鷹基金、善緣資本以及創夢創投。
  • 36氪首發|茶包品牌「CHALI茶裡」獲億元級B輪融資,聚焦茶產品創新
    36氪獲悉,茶包品牌CHALI茶裡於近日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由碧桂園創投領投,溫氏投資、易凱基金跟投。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渠道拓展和南沙工廠研發中心建設。在今年7月36氪對茶裡的報導中,茶裡創始人譚瓊預計,未來1-2年內茶裡在國內的茶包產品總銷量或將超過立頓。(棒棒奶茶產品,圖片來自茶裡)茶裡持續關注茶葉產品的載體形式創新和新工業標準化輸出。
  • 36氪首發 | 寵物用品品牌「PETKIT小佩」完成 2000 萬美元 C 輪...
    36氪獲悉,寵物用品品牌「PETKIT 小佩」已經完成了 20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現有股東 GGV紀源資本參與跟投。泰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本輪融資完成後,團隊的重點會放在產品研發和海外市場方面。
  • 36氪首發|全國連鎖新型汽車超市「宜買車」完成數千萬美金B輪融資...
    36氪獲悉,全國連鎖新型汽車超市「宜買車」宣布完成數千萬美金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雲九資本領投,老股東藍馳創投、GGV紀源資本、險峰旗雲跟投,光源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完善供應鏈體系搭建。
  • 36氪首發|「大地量子」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持續發力數字地球底層...
    36氪獲悉,雲原生的數字地球PaaS平臺 「大地量子」近日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蘭馨亞洲領投,SIG海納亞洲跟投,主要應用於新技術研發、人才招募以及超算中心的搭建。成立於2017年的「大地量子」,融合了遙感衛星、無人機、傳感器數據,利用自研算法對數據進行網格化管理,滿足不同空間大數據產品開發的需要。
  • 36氪首發 | 設計師運動服品牌「MAIA ACTIVE瑪婭」獲4000萬元A輪...
    36氪獲悉,設計師運動服品牌「MAIA ACTIVE瑪婭」已於2018年5月底完成4000萬元A輪融資,紅杉資本、華人文化領投,火山石資本和元鑰資本跟投。品牌於2017年6月完成近千萬Pre-A輪融資,資方為動域資本和達泰資本。 品牌的建立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打磨的過程。
  • 36氪首發 | 圍繞最高LTV女性用戶打造養貓「人群品牌」,「FURRY...
    36氪獲悉,定位於貓咪的全品類生活方式品牌「FURRYTAIL尾巴生活」近日已完成A輪及A+輪融資,融資額為8000萬人民幣,由小米戰投領投,晨興、火山石資本跟投。此前「尾巴生活」已完成兩輪融資,天使輪獲晨興資本近千萬元投資,Pre-A輪獲火山石資本及老股東晨興資本共同加注的數千萬元投資。
  • 36氪首發|植物肉品牌「Hey Maet」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引入...
    36氪獲悉,中國植物肉品牌Hey Maet於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微光創投及君盛投資,淺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端的技術研發、渠道端的開拓以及品牌端的推廣強化等方面。這也是Hey Maet 最近4個月內完成的第二筆千萬級融資。
  • 36氪首發 | 阿里布局樂器新零售,天貓樂器體驗館運營方「喵音」獲...
    為了幫助樂器生產商突破銷售瓶頸,給用戶提供便捷、安心的消費體驗,阿里 2017 年提出「樂器新零售」概念,並召開樂器廠商大會,此後「喵音文化」成立,進行樂器類目 O2O 全渠道經營模式探索。2017 年 4 月,天貓官方和喵音文化合作共建了「喵音樂 · 天貓樂器體驗館」,用戶在天貓店諮詢樂器後,可在線下實體店體驗樂器、上免費的體驗課,而後決定是否購買。
  • 36氪首發|「拓牛」完成千萬元級A輪融資,自動打包換袋的垃圾桶如何...
    36氪獲悉,近日,上海拓牛科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牛」)宣布完成千萬元級A輪融資,由A股上市公司盈趣科技(002925)投資, 滄海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資金將用於進一步夯實技術壁壘、擴大品牌影響力等。
  • 36氪是個例外
    根據CIC報告,中國以新經濟為重點的商業服務市場規模已經從 2014 年的 70 億美元大幅增長至 2018 年的 202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30.3%,預計到 2023 年將達到 556 億美元。此次 36 氪在美國的上市被稱為新經濟服務第一股,本質上也是過去十年中國to B市場的一個階段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