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免疫藥物帶來更多驚喜更少驚嚇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免疫治療是晚期腫瘤患者的「救命稻草」,但腫瘤醫生知道,免疫治療給臨床帶來「驚喜」,也同樣帶來「驚嚇」。防不勝防的各種副作用,甚至可能在短期內就奪走患者性命。如何讓藥物發揮最大作用,江蘇省人民醫院於2020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免疫門診聯盟,包括腫瘤科、胸外科、病理科、放療科、呼吸科、消化科、內分泌科等科室,將一起為接受免疫治療藥物的患者「把脈」。
免疫藥物帶來「驚喜」也帶來「驚嚇」
「我有一位患者,晚期胃癌不能手術,在接受16次免疫治療後又有了手術機會,甚至體內幾乎找不到癌細胞。免疫治療前後,生存期肯定相差巨大!」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束永前教授表示,在臨床上,PD-1、PDL-1免疫類生物藥創造了很多奇蹟,讓很多晚期患者也獲得了臨床治癒,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免疫藥是「神藥」,是晚期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但事實上,免疫藥物給醫生帶來「驚喜」,同樣也帶來「驚嚇」。
「患者可能出現免疫源性的肺炎、腎炎、腦炎、心肌炎、腸炎、皮炎等等,並且病情可能突然急轉直下,連搶救都來不及。」束永前主任舉了幾個例子,有患者在用上免疫藥物之後,出現免疫源性的間質性肺炎,胸悶氣喘,一查CT整個肺都白了,還有患者用上免疫藥物之後,手腳脫皮,大面積潰瘍,十分可怕。「目前有統計顯示,腫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後發生毒副反應的比例大約在3%-5%。還有的患者會出現腫瘤的超進展,也就是用上免疫抑制劑後,腫瘤進展反而更快了,這類患者在不同腫瘤、不同樣本量人群中比例統計有差異,但統計數據也大約在10%-30%,這些都是值得醫生患者注意的現象。」束永前教授說。
別等「覆水難收」再做處理
束永前教授表示,雖然腫瘤免疫藥物可能出現難以預測的副作用,但仍然是好藥,在當前更重要的是醫生要學會去「駕馭」這類藥物。
「什麼樣的患者可能發生什麼樣的毒副反應,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標誌物,全球科學家都在為此努力。」束永前教授表示,雖然還不能明確預測效果與毒副作用,但也建議患者前往腫瘤專科門診就診,有經驗的腫瘤科醫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出預判。同時對使用免疫藥物的腫瘤患者,醫生也要留心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有沒有可疑症狀出現,及早發現問題。
此次江蘇省人民醫院成立腫瘤免疫門診聯盟,也是聯合了胸外科、病理科、放療科、呼吸科、消化科、內分泌科等科室一起來為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把把脈。束永前教授建議患者初次使用此類藥物之前,最好在免疫門診聯盟先「過過堂」,各科醫師根據患者的病情提建議做判斷,並且完善相關檢查。一旦患者出現毒副反應的苗頭,各科醫生也可以術業有專攻地對患者及早進行幹預。這也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優勢。
「我們常說免疫治療一旦發生毒副反應,病情變化可能像瀑布一樣急轉直下。病情剛剛起步就像水還沒有流下陡坡,還有攔截的可能,等到覆水難收的時候,幹預就來不及了。」束永前教授說。
(文章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