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發現一種類似於捕蠅草的奇特海葵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深潛研究船EV Nautilus上的科學家經常能發現一些奇怪的海洋生物。他們的最新發現是一種類似於捕蠅草的奇特海葵。Nautilus船員在查看太平洋美屬薩摩亞國家海洋保護區Ta'u島周圍的環境時發現了這種不尋常的海葵。
-
科學家發現海葵進食越多觸手越多的原因
小海葵(Nematostellavectensis)是一種小型的花狀無脊椎動物,分布於北美海岸和英國部分地區的淺鹽湖中。他們最初是活動的幼蟲,然後進入細泥中,在那裡成長為成蟲,並在他們短暫的生命中停留下來。吃東西的時候,他們會用他們充滿毒液的觸角捕捉小的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然後把它們放進嘴裡。但是科學家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有些海葵只有4個觸角,而另一些卻有24個。
-
小海葵進食越多長出的觸角就越多 科學家發現其中原因
但科學家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有的海葵只有4根觸角,而有的卻有24根之多。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發育生物學家艾薩姆-伊克米和同事們在實驗室裡飼養了1000多隻指甲大小的生物。在從事另一個項目時,伊克米注意到,海葵吃得越多,它們的觸角出現得越快,有些海葵可以在短短幾天內長出新的觸角對。但當餵養速度放緩時,觸角的生長也會放緩。
-
小海葵進食越多長出的觸角就越多 科學家發現其中原因
但科學家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有的海葵只有4根觸角,而有的卻有24根之多。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發育生物學家艾薩姆-伊克米和同事們在實驗室裡飼養了1000多隻指甲大小的生物。在從事另一個項目時,伊克米注意到,海葵吃得越多,它們的觸角出現得越快,有些海葵可以在短短幾天內長出新的觸角對。但當餵養速度放緩時,觸角的生長也會放緩。海葵從嘴邊的四個中心芽開始,長成它們的前四個觸角。
-
海葵究竟是植物還是動物?科學家:可能是動植物「雜交體」
雖然自海葵被人類發現以來就被認定是動物,實際上它的身上也具備著所有植物具有的特徵,不過近日,有科學家通過仔細研究海葵的DNA分子之後發現,海葵在具有動物特徵的同時,還具備著植物特徵,因此研究人員懷疑海葵很可能是動植物結合的一種奇特生物。
-
拳擊蟹與海葵,奴隸主與奴隸,這種關係裡還隱藏著一個殘酷的秘密
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如果拳擊蟹所生活的海域都沒有這個種類的海葵,那麼它們手上的海葵是從哪來的呢?拳擊蟹對海葵的奴役隨著科學家對拳擊蟹的收集研究,拳擊蟹和海葵之間所存在的秘密被逐漸揭開了。拳擊蟹和海葵之間並不是一種雙贏的共生關係,而是奴隸主與奴隸的關係,拳擊蟹在奴役海葵。
-
拳擊蟹抓著海葵生活,海葵吃不飽,還被撕成兩半
奴役海葵和自由海葵體型對比科學家為此做過實驗,把海葵從花紋細螯蟹手上解救下來後單獨飼養花紋細螯蟹利用海葵尋找食物,然後殘忍地奪取海葵的勞動果實,以此來控制海葵繡球般的體型,等自己體型稍微大一點了,就會稍微放寬食物量,讓海葵長到和自己匹配的大小。
-
日澳海域發現新品種海葵,長得像外星生物,和寄居蟹共生
據英國媒體12月20日報導,科學家在日本和澳大利亞附近海域250至1100米深海中發現了新品種海葵,因為它長得很像1979年電影《異形》中的外星生物,所以科學家暫時給它命名「抱臉蟲」。
-
科學家首次發現海鳥使用工具,海鸚懂得用樹枝給自己抓癢!
這也是科學家首次發現海鳥會使用工具的行為。5年前,牛津大學生物學家安妮特·費耶特(Annette Fayet)在威爾斯一個偏遠島嶼發現到海鸚(Puffin)一個從未見過的行為:該只海鸚在懸崖下的海水中漂浮,用喙咬著一條樹枝。然後它竟然用樹枝撓起背來。
-
科學家發現動物和植物的「雜交體」
海葵看上去頗似獨特的水下植物,但長期以來被歸類為掠食性動物。從基因角度來講,它們的基因組結構類似於人類基因,是一種半植物半動物的生物,同時,它們還呈現出類似植物的特徵。進化生物學家認為,海葵基因包含的元素類似於果蠅和其它動物,暗示著這種基因調控類型存在於大約6億年前,其歷史可追溯至蒼蠅、海葵、人類的共同祖先物種。然而該項研究負責人維也納大學發展生物學家烏利齊-泰克努(Ulrich Technau)發現,海葵在基因表達調控方面,比脊椎動物更接近於植物。
-
科學家發現一種毛毛蟲為了生存模擬鳥糞
目前,科學家在日本發現一種獨特的毛毛蟲,它們能夠模擬成鳥類糞便的樣子,避免被掠食者吞食。目前,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偽裝技能對鳥類非常有效,增大了毛毛蟲的倖存率。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動物行為學》雜誌上。 其道理很簡單,很少有鳥類會吃其它動物的糞便。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進化 生物 學家Toshitaka Suzuki博士稱,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獨特的毛毛蟲能夠模擬具有一定色彩的鳥類糞便,鳥類攻擊「糞便毛毛蟲」的概率僅是普通毛毛蟲的三分之一。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古代企鵝 體型和成年人一樣大!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古代企鵝 體型和成年人一樣大!(圖片:Canterbury Museum CC BY NC)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一種古代「怪物」企鵝,它比現代最大的企鵝帝企鵝還要大得多的。
-
北極熊居然吞食自己的幼崽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體型巨大,兇猛,非常的兇殘。成年的北極熊站立起來有2.8米高,體重可達800公斤以上,奔跑的速度可達40公裡每小時,要捕食海豹,有時也會捕捉海象、白鯨、海鳥,遠不是我們在動物園中看到的那麼的平靜可愛。它們在食物匱乏的時候甚至會捕殺同類,更有甚者會攻擊並吃掉毫無防禦的幼崽。
-
南極深海發現失落世界:熱液噴口的海葵和藤壺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英國科學家在南極洲深近8000英尺(2400米)的海床上發現隱藏在漆黑環境下的一個「失落世界」,這一發現令他們倍感吃驚。 他們正在南極近海探險時,在漆黑一片的水域裡發現新種螃蟹、章魚和海星等海洋生物群。
-
小丑魚系列共生篇:小丑魚與海葵,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原來,在小丑魚身上帶有從海葵那裡蹭來的厚厚的粘液,這些粘液會讓海葵誤把小丑魚識別成自己人,這樣海葵就不會對小丑魚發起攻擊了。別看說的輕鬆,這些粘液可是得來不易。 大多數的小丑魚一出生時和其它魚類並無二致,對這些致命的刺細胞和海葵毒素也沒有防禦的辦法。體型小、遊泳速度慢的小丑魚沒有其它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辦法,為了生存只好來尋求海葵的庇護。
-
冰島小鳥叼小棍撓痒痒,科學家:這是野生海鳥首次使用工具被拍
這不是寓言故事中擬人化的表現形式,而是讓科學家也驚嘆稱奇的最新觀察成果。據CNN1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科學發現:一個外國動物專家小組觀察到兩隻大西洋海雀自發地使用小木棍撓痒痒,而兩隻小鳥相隔千裡。大西洋海雀是一種典型的海鳥,羽毛通常呈黑白兩色,但鳥喙顏色鮮亮。
-
海鳥的哭泣:當科學開始了解海鳥時,它們正在不斷死去
就在GPS(全球定位系統)等科學技術逐漸發達,科學家對海鳥生活與習性的研究有了更為豐富和確定的成果的同時,海鳥的哀歌也在奏起。如今,隨著海洋的變暖,全球洋流系統的劇烈變化,以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攫取和汙染,海鳥的數量正在直線下滑,過去六十年中數量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二。對此作者保有一種謹慎的希望,認為海鳥在不斷發生的巨大變化面前,不一定就是被動的受害者,它們會做出反應、會鬥爭、會學習。
-
揭秘海鳥死亡真相—新聞—科學網
自1973年以來,北美的海鳥數量估計平均下降了70%,其中那些在北極繁育的物種遭受的打擊最大。這種數量下降對全世界的海鳥物種來說都非常普遍。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和科學家警告,如果不採取行動,一些物種可能會滅絕。研究人員還表示,現在了解北極環境正在如何改變鳥類的繁育和生存比以往都更加迫切。
-
科學家發現奇特蜘蛛 製作自身模型迷惑天敵(圖)
蜘蛛也能製作自身模型來轉移食肉動物的注意力。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導,科學家近日在臺灣東南部海岸的蘭嶼(OrchidIsland)上發現了一種具有奇特本領的蜘蛛,這種蜘蛛名叫二角塵蜘(Cyclosamulmeinensis),它能製作自身的模型來轉移食肉鳥類等動物的注意力,實現保護自己的目的。
-
研究稱黑色水虎魚咬合力驚人,遠超霸王龍
據悉,一國際的聯合研究小組聲稱: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的黑色水虎魚的咬合力遠超過霸王龍,當然這是相對於體型而言的。不過,黑色水虎魚的咬合力確實驚人,其危險程度不容忽視。這是首次對黑色水虎魚(學名Serrasalmusrhombeus)咬合力的活體測試,它是體型最大的食人魚物種。研究小組稱,像這樣的研究是非常罕見、危險,且難以執行的。雖然關於水虎魚傷人軼事有些誇張,但是它們的咬合力是真實存在,不容忽視的。 科學家指出,相關文獻記載水虎魚能夠咬下人類的腳趾,曾發現水虎魚體內殘留著人類手指和腳趾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