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養豬養雞利潤過百億 讓五百強公司臉紅

2020-12-05 中證網

  記者 胡軍華

  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入圍門檻為209.2億美元,溫氏股份(300498.SZ)去年的收入不到入圍金額的一半,它的淨利潤卻超高,遠遠甩開一些進入500強之列的中國公司。

  溫氏股份最新公告,2016年淨利潤118億元,這創造了一個歷史紀錄。

  30多年前,溫氏股份靠養雞發家,現在養豬貢獻的收入已經超過養雞,佔到溫氏收入將近七成。

  養豬養雞,幾千年前就有的行業,從來沒有站到過「風口」上,跟紅得發紫的「網際網路思維」沒有一毛錢的關係,老掉牙的養殖業,沒有任何花頭,一年淨利潤超過100億元,溫氏股份是第一個。

  公告顯示,2016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59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8億元,同比增長89.70%。這種掙錢的速度,實體經濟裡,估計只有房地產等少數行業能與之叫板。

  2016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豬肉價格和房地產價格飆漲。上海的房子,房價漲50%的樓盤不要太多。豬肉價格全年處於高位運行,溫氏股份的商品肉豬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20.26%,使養豬業務盈利水平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

  讓人嘆服的是,很多人看到豬價節節上漲的時候,才想起來趕緊補欄,擴大養殖規模。溫氏股份副總裁黃松德此前表示,1995年,溫氏開始布局生豬養殖,將近20年的時間裡,不管豬周期如何變化,養豬業再虧損,決心也沒有動搖過。

  以2014年為例,中國生豬養殖業仍處於虧損或者微利的狀態,當年溫氏前十大在建工程均為養豬業板塊投資項目,截至2014 年9 月末,溫氏在建的投資子項目共有412 個,預算總投資140.27億元,其中約122億元投入生豬養殖項目。

  提前布局的溫氏股份趕上了2016年養豬業的黃金時間,當年商品肉豬出欄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1.57%。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用在溫氏股份上可不合適。去年豬肉價格上漲,飼料價格反而掉頭下跌,跟溫氏合作的養殖戶應該笑得合不攏嘴吧。

  溫氏股份去年獲得的巨大成功,給踏實做實業的公司打了一劑強心針,對熱衷於衝刺世界500強的公司們潑了一頭冷水。

  中糧集團與溫氏股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更多。中糧也養豬,在全國大建養豬場,還有自己的終端品牌「家佳康」。中糧集團還賣東西給溫氏股份,中糧旗下的中糧貿易公司多年來是溫氏股份的第一大供應商,向溫氏股份銷售玉米等原材料。

  過去十年,中糧集團總資產從727億元增長到4609億元,在國際大糧商中排名第一。雖然企業總資產快速增長,但企業利潤並未同步做大,2016年中糧實現利潤總額61.5億元,只有溫氏股份的一半,如果扣除政府補貼,中糧的利潤還要大打折扣。

  與中糧不同,溫氏股份的業務主要在養殖領域,有一部分延伸到動物疫苗、飼料生產,與養殖共同構成養殖產業鏈的上下遊,業務相關性強。中糧旗下,有農業、有工業,還有商業;既養豬,也造房子、開酒店,還搞電商。中糧生產的產品,開一個小超市綽綽有餘。什麼都做,最壞的結果是什麼都不強,中糧面臨相似的問題。

  趙雙連在寧高寧之後接任中糧集團董事長,砍掉了巧克力業務、方便麵業務,聚焦主業,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雙匯發展(000895.SZ)與溫氏股份也有淵源。溫氏股份養的豬賣給雙匯不少。2016年前三季度,雙匯發展營業收入約384億元,淨利潤約31億元,預計全年收入過500億元問題不大,淨利潤40億元左右,與溫氏股份相比,總收入相差不大,但是淨利潤就相差懸殊。

  萬隆擅長殺豬賣肉,對豬肉產業鏈上遊的養豬心懷謹慎。雙匯有自己的養豬場,2016年也賺到了錢,但是養殖規模並沒有放大。

  2011年瘦肉精事件爆發的時候,外界呼籲雙匯擴建養殖場,解決上遊豬源安全風險,雙匯有所回應,但是自養生豬的規模並沒有大幅增加,還是年出欄30多萬頭,同期溫氏股份的養豬規模翻番都不止。

  萬隆堅定選擇殺豬賣肉,溫氏股份堅定養豬,很難說誰對誰錯,賺多賺少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做企業總是要賺錢越多越好,萬隆把美國最大的養豬企業史密斯菲爾德收入囊中,可以視作補齊了生豬產業鏈的各個環節,2016年大量進口美國豬肉,賺得也不少,與溫氏股份各有千秋。

相關焦點

  • 告訴你今年養豬、養雞到底有多賺錢
    養豬、養雞這麼賺錢的確令人意外,這幾天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預告進入高峰期,其中,養殖業的業績高得驚人,養豬的溫氏股份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60億元左右,養雞的聖農發展淨利潤在27億元左右……按3600家上市公司2018年業績排名,60億利潤可以進入前70名。7年前武鋼曾說要養豬,看來養豬的確效益高,華菱鋼鐵2018年淨利潤不過68億,今年上半年只有22億元。
  • 昔日「養豬一哥」溫氏股份是如何走下神壇的?
    溫氏股份成立於1983年,當時由7戶8人總共集資8000元起步,創立初期以養雞業務為主,1986年創立「公司+農戶」的輕資產模式,1997年開始涉足養豬業務。輕資產模式使早期的溫氏股份快速擴張,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2008年「溫室集團」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3年溫氏股份上市肉豬突破1000萬頭。
  • 溫氏股份:黃雞消費回暖 生豬出欄恢復啟程
    近日,養殖龍頭企業溫氏股份(300498,股吧)(300498.SZ)披露了中報業績,公司營收、淨利實現雙增長。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9.57億元,同比增長18.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53億元,同比增長200.33%。
  • 養豬改變命運:中國養豬龍頭演繹造富神話,河南千億首富公司賺爆
    雖說牧原股份與溫氏股份是同行,但兩家企業也有很多的不同。在業務方面,溫氏股份是多業務經營,牧原股份則比較簡單:養豬,賣豬。牧原股份的養豬業務在營收中佔比超過了95%,是一家比較純粹的養豬企業,其主營業務為生豬的養殖與銷售,主要產品為商品豬、仔豬和種豬,外加原糧、飼料、豬糞等相關產品。
  • 正邦科技前九月養豬數據解讀:9月肥豬出欄量、收入大超溫氏股份
    公司2020年以來各月生豬銷售收入如下: 公司9月商品肥豬收入為46.17億元,仔豬為3.79億元,其中商品肥豬收入已經大幅超越溫氏股份
  • 借1000元創業養雞,一年賣出超9億隻雞,靠養雞年入267億
    而作為中國養殖業巨頭的溫氏食品,在2019年度,上市肉雞數量更是從上年的7億隻,猛增為9.25億隻。據溫氏股份公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溫氏股份靠賣肉雞類便實現高達267.86億元的營收,毛利率達26.31%。據公開資料顯示:溫氏食品於1983年成立,是由7戶8個人湊了8000元錢成立。
  • 養豬首富成績單,四巨頭養了4551萬頭,多年「豬王」被錘成老三
    最近,老牌「豬王」溫氏股份掌門人溫志芬的內心五味雜陳。拿著2020年的養豬成績單,該給自己打多少分呢?老牌「豬王」曾創2230萬頭養豬記錄2017年4月6日,溫志芬從哥哥溫鵬程手裡接過溫氏股份董事長的權杖,成為這家公司的新掌門。
  • 萬元戶,43人過億元,首富財富為2千億,養豬是一部富豪的生產史
    也就是這一年,簕竹雞場改名為新興縣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1994年,溫北英去世,養雞場交由大兒子溫鵬程,第二年,溫鵬程在父親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開始養豬。多年之後,溫氏成為中國最大的養豬企業。2015年,溫氏每年出欄生豬超過1500萬頭。當年,溫氏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一夜間之間,溫氏有43人股票市值超過1億元,少的1.7億元,多的超過17億元。
  • 養豬、養羊、養牛、養驢、養雞、養兔、養鴿子,哪個利潤高?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養殖行業裡面也有很多出色的人,靠在農村裡面,養豬,養羊,養牛,養驢,養雞,養兔養鴿子等等,賺了不少錢,有的甚至在一兩年賺了100多萬,但是農村,有一句話說得好「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由此可見,養殖行業還是很有風險的,但是利潤也很高,風險,往往是與利潤,並存的。
  • 溫氏股份:2020年10月份肉雞及肉豬銷售情況簡報
    溫氏股份:2020年10月份肉雞及肉豬銷售情況簡報 時間:2020年11月04日 17:05:59&nbsp中財網 原標題:溫氏股份:2020年10月份肉雞及肉豬銷售情況簡報證券代碼:300498 證券簡稱:溫氏股份 公告編號:2020-163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20
  • 新希望2020年1月養豬數據解讀:單價較穩定,頭均收入下滑
    2月7日晚間,新希望發布了《2020年1月生豬銷售情況簡報》:公司2020年1月銷售生豬31.95萬頭,環比變動-22%,同比變動9%。公司最近六個月的生豬銷量及同比增速如下:考慮到今年春節從1月24日開始,各公司主要集中在12月出欄,已經披露數據的天邦股份、溫氏股份等,1月份出欄量均大跌六成以上。
  • 飼料業巨頭為何紛紛跨界養豬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投資近百億是否頭腦發熱?飼料業巨頭為何紛紛跨界養豬在非洲豬瘟爆發前,就有飼料行業向下遊養殖環節進軍的趨勢。非洲豬瘟爆發後,高豬價持續,養殖環節的高利潤使得這一趨勢更加明顯。中信建投期貨養殖產業研究員魏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飼料企業的崛起,將提升我國生豬養殖企業的規模集中度,同時改變此前溫氏、牧原第一梯隊,正邦、天邦第二梯隊的格局。由於各企業的生豬產能分布區域不同,短期直接競爭強度不會太大,但隨著各家企業擴張至更多的省份,競爭格局將更加激烈。
  • 養雞能有多賺錢?黃羽雞一年賣出逾45億隻,毛利率最高48%
    這筆募集金額不小,已經達到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的約七成。2019年,鳳翔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36億元。與鳳翔集團不同的是,中國養雞大戶前兩強主要業務偏向於肉雞銷售,毛利率都超過26%。其中,溫氏股份不僅是中國第一養豬大戶,也是中國第一養雞大戶。
  • 大公司頭條:噹噹鬧劇,兩位創始人針鋒相對;兩大養豬企業一季度盈利...
    少有人會意識到噹噹是撐過當年 2000 年網際網路科技泡沫破裂潮的公司。它 1999 年成立、2000 年上線。如我們之前評論的,噹噹靠謹慎從網際網路泡沫中活了下來。也因為謹慎,錯過了後來一輪輪資本推起來的發展浪潮。李國慶曾回憶說:「第一個五年和淘寶競爭,第二個五年和亞馬遜競爭,第三個五年是京東。我那點財力都浪費在價格戰上了!」
  • 養豬、養雞、養牛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農民酷愛養豬?
    養豬、養雞、養牛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農民酷愛養豬?說到養豬,很多農民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早些年養豬的這幾年如果堅持住的話能夠賺到錢,但是早些年沒有養豬,這幾年進廠的話你會發現高位接盤下,養豬人太難了。難的不光是養豬人,養豬上下遊的企業養活了數千萬的從業人員,養豬是一個大的營生,所以在養豬的這個行當裡面,現如今的養殖戶,尤其是以中小散戶為主的養殖戶都很難。難是因為成本太高,並不是因為其他的。
  • 多家豬企披露銷售數據 溫氏股份去年豬肉銷售近400億
    溫氏股份表示,肉豬銷量下降主要是該上市公司總體投苗減少、加大種豬選留以及提升肉豬體重所致;而毛豬銷售均價同比上升則主要是國內生豬供給偏緊所致。同日,正虹科技披露數據顯示,該公司2020年12月銷售生豬2.41萬頭,銷售收入9554.19萬元,環比分別增長128.22%、141.26%,同比分別增長142.13%、96.06%。
  • 養豬是一部富豪的生產史:第一個萬元戶,43人過億,2千億首富
    當年,溫氏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一夜間之間,溫氏有43人股票市值超過1億元,少的1.7億元,多的超過17億元。 溫北英沒有看到這一天,但除了40多個億萬富豪,當時還有7000多名員工持有股份,不少也成為千萬富豪。他還留下了後來在中國養殖行業相當通用的「公司+農戶」的「溫氏模式」。
  • 豬肉漲價:這些養豬的都是大學生,有碩士海歸,首富財富為2千億
    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說網際網路沒有學渣,現在學渣也沒資格養豬。1、養豬巨頭都是大學生根據2020年的數據,中國養豬排前4位的分別是:牧原股股,出欄生豬1811.5萬頭;正邦科技,出欄生豬955.97萬頭;溫氏股份,出欄生豬954.55萬頭;新希望,出欄生豬829.25萬頭。
  • 百億產值項目落戶廣西崇左,打造豬、鴨食品產業群
    崇左市副市長黃覃梅與溫氏股份副總裁兼養豬事業部總裁羅旭芳分別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協議6月22日,溫氏股份與廣西崇左市舉行崇左市溫氏百億元食品產業園項目籤約儀式。崇左市委書記劉有明,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遲威,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陶輝,副市長黃覃梅,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溫氏股份副總裁兼養豬事業部總裁羅旭芳、溫氏股份副總裁兼水禽事業部總裁溫朝波等出席並見證籤約。劉有明在籤約儀式上代表崇左市委、市政府對項目籤約表示熱烈祝賀。劉有明指出,崇左是南向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緊鄰粵港澳大灣區,區位條件優越,土地資源豐富,發展養殖業空間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