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首發於本人在科學網的博客,迄今已有7,031次閱讀。)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和CBS廣播公司等媒體報告,今年(2012年)夏天,在美國東北部地區連續發生4起患狂犬病的河狸(beaver)襲擊並咬傷人類的事件。在所有這4起事件中,河狸被處死後經實驗室檢測都顯示狂犬病毒陽性。所有被咬傷者都及時進行了狂犬病暴露後處置,沒有出現因河狸咬傷而引發的人狂犬病病例。
河狸(beaver)是一種(半)水生哺乳動物,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齧齒動物。2001年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曾首次報告在河狸中發現狂犬病毒。但那次患狂犬病的河狸只是向人類發起了攻擊,最終無人受傷。而在今年發生的4起河狸攻擊人類的事件中,有3起都涉及有人被嚴重咬傷。
在美國東北部,患狂犬病的河狸可能已構成對人類的一種威脅,此類事件值得引起防疫專家們注意。
美洲河狸(學名Castor canadensis ) 的照片:
美國今年發生的4起患狂犬病的河狸襲擊人類事件回放:
1. 今年7月,11歲和8歲的姐妹倆在維吉尼亞州的一處湖水裡遊泳時受一隻狂暴的海狸襲擊。小姊妹中一個需要在大腿內側縫大約15針,而另一個則在膝蓋上方留下了連續三個傷口。
2. 今年8月,一名51歲的童子軍領隊在德拉瓦(Delaware)河中遊泳時受到攻擊,一隻海狸遊過他的腿,咬到了他的胸部。他設法將這隻河狸推開,但河狸又遊回來繼續咬了他的腿、臀部、軀幹、手臂和手,直到他設法抓住這隻河狸並死命地將其下顎緊緊關閉。他最終將河狸拋上岸,岸上的童子軍們則用石頭將河狸砸死。
3. 今年9月,一位83歲的老太太按慣例在維吉尼亞州的另一個湖裡遊泳,在遊泳結束後正準備離開湖面時,一隻海狸突然向她發起攻擊,咬傷她的腿。這位老太太與一位朋友以及伴隨的醫護人員一起與這隻河狸搏鬥了20多分鐘,包括用獨木舟的槳擊打,最終人們用漁網將這隻河狸捕獲。
4. 最後一個案例也發生在今年9月,一群孩子在自然中心剛剛結束了一場釣魚比賽。孩子們看到一隻海狸跳出水面,一直跳到船塢上,開始氣勢洶洶地亂竄,並追逐孩子們。幸運的是孩子們都得到保護,沒有人受傷。隨後動物控制官員射殺了這隻河狸。
(補充案例:2018年8月,在賓夕法尼亞州又曾發生一起海狸攻擊人的事件:一隻河狸猛烈攻擊正在劃皮划艇的一名男子。這隻海狸被這名男子殺死,送去測試之後證明是狂犬病毒陽性。受攻擊者儘管沒有受傷,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去打了狂犬病疫苗。)
儘管這些新聞報導中都未說明河狸體內的狂犬病毒的詳細鑑定結果,由於狂犬病多年來一直在美國東北部的野生動物浣熊(raccoon) 中流行,估計河狸中的狂犬病毒來源於當地的浣熊;相關學術界認為可歸類於浣熊狂犬病毒變種向河狸的溢出(spillover)感染,即感染這些河狸的狂犬病毒都來源於直接被患狂犬病的浣熊咬傷。
評論:
為了避免從各種野生動物傳染疾病,應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的傳染病監測。作為居民,應當儘量避免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特別是如果發現有攻擊性或行為異常的野生哺乳動物,要及時規避,並向相關管理部門報告和諮詢,不要自己隨意處置。
在美國,要控制河狸中的狂犬病要從消除浣熊中的狂犬病入手;正如在中國,要控制人群中的狂犬病必須從消除狗狂犬病入手。
可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讚賞。
諮詢者請在付款方備註中附上自己的暱稱,以便於及時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