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病毒性腦髓炎,之所以無法治療,是因為狂犬病毒侵犯人體的路徑極其特殊:它通過肌肉處的神經末梢進入脊髓和腦部,從而能躲避免疫系統」。「一旦在大腦和脊髓大量繁殖,便會直接攻擊人體的控制中樞,引起喉部肌肉痙攣、吞咽動作痛苦等症狀。此時,別說是喝水,就是聽到水聲都害怕,因此狂犬病也被稱為「恐水症」。
神經元中的狂犬病病毒(橙色)
在這個低欲望需求的時代裡,人們對於物質的需求逐漸轉化為精神上的豐富、首當其衝作為代表的就是像小編一樣的當代獨居青年、由於常年在外打拼,遠離了親戚朋友和讓人有感情寄託的家、我們把更多的情感寄宿在下班後的業餘愛好或是找個女朋友、但眾所周知緣分不是想來就來的,與其苦苦等待未知的愛情,養一條聽話的狗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狗狗作為公認的人類的朋友自然是很好的感情寄託、可以看到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喜歡飼養小貓小狗這樣的小動物,一方面可以讓自己在下班回家後不再一個人感到孤單,其次有愛心的人更容易找到對象是吧(哈哈哈)。
但你們知道,每到逢年過節寵物遺棄事件等新聞都會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隨著大城市中過年過節流動人口的遞減,曾經寵愛的小寵物們卻面臨著不知從何去的問題。要知道現在過年過節寵物店寄養的價格真的高的離譜。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沒有財力或朋友對寵物的寄養接納,那麼剩下的可能只要遺棄。
貓狗在有家的時候可謂是被主人照顧的無微不至,但回到街頭這個「原始森林」後是極容易感染狂犬病毒的、我們知道感染狂犬病毒並發病後死亡率是將近100%,靶向針對的藥物也是研發多年不見其進展。
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通過高通量篩選和大數據分析,我們率先找到了這個靶點。」趙凌說,它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遊基因表達的一個開關。關掉它,下遊基因表達增加,從而對狂犬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我國率先找到這個靶點實在可喜可賀,同時也希望喜歡寵物有想法領養的朋友一定要考慮清楚再領養,畢竟你的喜歡就是它的一輩子。
正在飼養的朋友不到萬不得已也不要輕易放棄,即使真的沒有辦法也請為寵物們安排一個新的家,不要讓它們成為在街上任人喊打的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