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狂犬病難以治癒?中國找到抑制病毒開關,是否能治癒疾病?

2020-09-23 怪羅科普


一直以來,狂犬病都是我們難以攻克的疾病。

儘管我們已經研製出了疫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和減少狂犬病的發病數量,但每年狂犬病造成的死亡人數仍有60000人,主要影響貧困和農村地區。

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當患病的動物咬傷人體後,人體就有可能被感染,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疾病,體內起作用的是狂犬病毒

因為病毒主要攻擊的目標是神經和大腦,而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人一旦患病後,死亡率接近100%。

狂犬病的症狀

狂犬病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目前已知只有6人在出現症狀後存活。

這種病毒通過唾液傳播,咬傷或抓傷都有可能被感染,狗並不是唯一病毒載體,貓、蝙蝠、浣熊、野狗等等,都有可能是病毒傳播者。

關於狂犬病的傳播,很多人存在誤區,並不是只要被狗咬了,就會被感染。

一般來說要滿足以下幾點:

1、狗是患病的;

2、病毒已經進入了狗的唾液中;

3、即使被這樣的狗咬傷,也不是百分百發病,據統計被病犬咬傷而未做防禦處理的,約有15%-20%發病,發病與否,發病的速度和很多因素有關,例如傷口位置,傷口深淺,患者是否注射過疫苗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疾病的傳播並不是只通過咬傷,唾液接觸眼結膜或者暴露性的傷口,都有可能被感染的。

由於狂犬病毒並不是直接到達大腦的,因此病毒進入體內後,有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在3個月內,很多人認為潛伏期可以長達幾十年,其實這個說法是缺乏臨床數據支撐的。

發病後,患者一般經歷三個階段。

首先,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

此時的病毒正在利用患者的資源,進行複製,並不斷入侵其他細胞,一開始是肌肉細胞,然後通過神經系統,從末梢神經,到脊髓,再到大腦

然後,患者會處於極度興奮狀態,表現出恐懼、怕風、恐水等症狀。

此時病毒已經控制了患者的唾液腺,讓病毒進入唾液。通過唾液來傳播是最好的途徑,為了達到傳播的目的,瘋狂流口水,變得有攻擊性到處撕咬,都是病毒操控下的傳播方式。

最後,患者會趨於安靜,這種狀態持續6-18小時。

整個發病過程一般不會超過10天,最終患者因為呼吸肌和延髓性麻痺而死亡。

如何治療狂犬病?

目前,對於發病後的狂犬病患者,並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案,主要採取預防為主。

病毒不會在咬傷或抓傷後立即進入神經,它必須在其他類型的細胞中複製,直到它接觸並感染某個神經細胞。

在此期間,沒有任何症狀,病毒處於最易被免疫系統清除的狀態。

正是在這段時間內,接種疫苗的成功率極高。

預防狂犬病的疫苗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第一個狂犬病疫苗是由路易斯·巴斯德研製的。

1885年,巴斯德花了五年時間研製出了一種疫苗,他將疫苗接種在一個被瘋狗咬傷的9歲男孩身上。這種疫苗奏效了,並迅速成為被狂犬病動物咬傷後治療的救命藥物。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對疫苗的研究繼續進行,1908年一種滅活疫苗被開發出來並獲得批准。

目前全世界都在接種狂犬病疫苗,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狂犬病疫苗每年可預防27萬人死亡。

不幸的是,疫苗只能在症狀出現之前預防疾病,這意味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感染的人幾乎沒有生存的機會。

人類開始嘗試別的治療方法:密爾瓦基療法

2004年,一個名叫Jeanna的15歲女孩被蝙蝠咬了手指,當時並未做疫苗防禦。

一個多月後,Jeanna開始出現感染症狀,包括說話不清、發燒和嘔吐。

緊急時刻,威斯康辛兒童醫院的醫生們想出了在病毒進入大腦之前保護大腦的辦法。

大多數狂犬病人死亡是因為大腦功能紊亂導致的,為了保護Jeanna身體機能不受大腦的損傷,醫生誘導她昏迷,這樣也能提供更多時間,讓她的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在此期間,提供一些抗病毒的藥物,幫助機體對抗病毒。

幸運的是,幾天後,感染消失了,Jeanna開始康復。

本以為開創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案,但在後續的50多次試驗中,只有少數患者存活下來。

意味著這種治療並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也不適合推廣,而Jeanna的成功,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病毒並不是很強。

為什麼狂犬病如此難以治療呢?

病毒感染通常可以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它能抑制病毒的發展。

然而狂犬病毒非常聰明,會使用無數的策略來躲避免疫系統,躲避抗病毒藥物的攻擊,甚至一旦進入大腦就會使用血腦屏障來保護自己。

血腦屏障是一種阻止細胞和大分子進入大腦的特殊性質的膜。

在大腦感染的過程中,屏障的通透性會增強,允許免疫細胞和抗體通過,以幫助清除感染。

然而,在感染狂犬病毒期間,血腦屏障密閉性較高,意味抗病毒藥物無法通過。

病毒甚至會繼續感染,並操縱免疫系統自我毀滅,這種對宿主反應的操縱,使得研究人員很難找到治療感染後狂犬病的策略,許多潛在的抗病毒藥物在體外測試時,是有效果的,但在更複雜的體內系統中,往往是不成功的。

最為重要的是,神經系統的損傷幾乎是不可逆的。

中國科研小組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開關」

儘管如此,經過科研人不懈努力,中國科研小組有了突破性進展,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開關」,而這個開關就是EZH2基因。

科研小組認為,我們的神經系統中,是存在一些特異性的基因來對抗病毒的,但這些基因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正常表達。如果能夠關掉EZH2這個開關,那麼下遊基因的表達會增加,這樣就能加強對狂犬病毒的抑制作用。

在這樣的基礎上,就能找到抑制病毒的靶點,根據靶點,也能開發出對抗狂犬病毒的藥物。

最後

狂犬病毒是最接近喪屍病毒的一種疾病,它的恐怖之處在於,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它的致病機制。

一旦發病,也是束手無策,只能防禦。

疫苗雖然很成熟,但在我們國家並沒有這麼普及。

那麼多流浪貓狗無人看管,即使是家養的寵物,是否有按時接種疫苗,也是未知的。在城市裡還好,在農村偏遠地區,幾乎沒有人會給自己土狗打疫苗。

疫苗是有一定有效期限的,價格也不一樣,很多主人剛領養狗的時候,可能很認真給狗注射了疫苗,但之後呢,是否也有按時接種呢?

而有的人更是誇張,願意花幾百給自己的寵物接種疫苗,若自己被咬傷,覺得自己沒事,而且疫苗也比較貴就放棄了。

鑑於這些,一方面希望能早日研究出有效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也呼籲人們重視狂犬病,不光是對自己,也對自己的寵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狂犬病難以治癒?中國找到抑制病毒開關,是否能治癒疾病?
    儘管我們已經研製出了疫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和減少狂犬病的發病數量,但每年狂犬病造成的死亡人數仍有60000人,主要影響貧困和農村地區。 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當患病的動物咬傷人體後,人體就有可能被感染,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疾病,體內起作用的是狂犬病毒。
  • 狂犬病有剋星了?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通過大數據篩選找到「靶點」趙凌告訴記者,狂犬病的致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此外,被犬咬傷後接種疫苗需要打4到5針,有的患者會中途放棄,導致免疫失敗。
  • 狂犬病有救了?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表示,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通過高通量篩選和大數據分析,我們率先找到了這個靶點。」趙凌說,它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遊基因表達的一個開關。關掉它,下遊基因表達增加,從而對狂犬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 抑制狂犬病毒的「開關」找到了
    他告訴記者: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找到了!通過大數據篩選找到「靶點」「本科和碩士學業都是在華中農業大學完成的。通過高通量篩選和大數據分析,我們率先找到了這個點。」趙凌說,它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遊基因表達的一個開關。關掉開關,下遊基因表達增加,其中部分基因的表達會對狂犬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 我國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據國內媒體報導,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表示,這次研究找到了一個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並找到了控制這個開關的關鍵位點,未來可以研發出既能對抗病毒又能抗腫瘤的藥物
  • 狂犬病有救了?我國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通過高通量篩選和大數據分析,我們率先找到了這個靶點。」趙凌說,它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遊基因表達的一個開關。
  • 死亡率接近100%的狂犬病有救了?科學家找到抑制病毒開關
    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 「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通過高通量篩選和大數據分析,我們率先找到了這個靶點。」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表示,這次研究找到了一個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並找到了控制這個開關的關鍵位點,它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
  • 中國科學家找到控制狂犬病毒「開關」,我們離治癒狂犬病還有多遠?
    浙江一位54歲的郝師傅於一年前被野狗咬傷,一年後狂犬病發作去世,狂犬病事件再次衝上熱搜。這種號稱致死率100%的病,令人聞風喪膽!可喜的是,近日我國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Genome Bilogy上發表文章,宣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
  • 發病致死率近100%的狂犬病有剋星了?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
    狂犬病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我國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排第四位。  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
  • 中國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通過高通量篩選和大數據分析,我們率先找到了這個靶點。」趙凌說,它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遊基因表達的一個開關。關掉它,下遊基因表達增加,從而對狂犬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 中國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狂犬病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我國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排第四位。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 被狗咬傷後,狂犬病發作死亡率高,為什麼難以治癒?
    目前,人類醫學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許多病毒被研究攻關,進而得到治癒,對人類的生命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面對某些疾病,現代醫學依然處於束手無策的狀態。狂犬病就是其中一種難以治癒,死亡率極高的疾病。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翻開抗病毒藥物的新篇章
    但是養寵物除了關心它們的生活外,還要注意對人的傷害,因為他們天生就帶有狂犬病毒,如果不小心被咬或抓傷了,一定要記得打狂犬疫苗,雖然很貴很痛,但這是目前預防該病的方法。如果不加以預防,一旦狂犬病發作,死亡率幾乎百分百。
  • 狂犬病或將被攻克!我國找到關鍵「開關」,100%死亡率將成歷史
    即便不是貓狗之類的寵物愛好者,對於狂犬病肯定也並不陌生。對於一些表現出攻擊性和口水較多的野貓野狗等動物,普通人都是避之不及的,畢竟狂犬病發病後,是會有100%死亡率的,而且這個病毒的致命原理和抑制手段長期以來都是世界性難題。不過,這一現象很可能將會成為歷史。因為我國科研團隊在長達5年的研究後終於找到了關鍵「開關」,到時候狂犬病或是會被攻克!
  • 發病致死率近100%的狂犬病,科學家找到抑制的關鍵「開關」
    狂犬病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我國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排第四位。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未來可以促進相關藥物的研發
    9月12日,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終於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通過高通量篩選和大數據分析,我們率先找到了這個靶點。」趙凌說,它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關鍵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遊基因表達的一個開關。
  • 死亡率近100%的狂犬病抑制狂開關終於被我國科學家找到了
    近日國內媒體報導說,華中農業大學的狂犬病研究團隊在世界著名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在線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的新機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並找到了抑制狂犬病關鍵開關。 該論文的作者趙凌教授說,這項研究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並找到了控制這種開關的關鍵點。
  • 中國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EZH2蛋白是「靶點」
    不久前,我國首部動物致傷診治規範出爐,許多人一下子就聯想到了狂犬病這種特殊的傳染病。的確與動物接觸仍然有一定的風險——據悉,我國每年約有4000萬人被貓狗咬傷。而狂犬病的治療更是世界性難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此外,狂犬病併發症治療也面臨難度大、費用高等問題。
  • 找到攻克狂犬病的「鑰匙」!中國醫療隊:發現病毒關鍵基因
    狂犬病在全世界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在中國,狂犬病每年的死亡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排第四位。據科技日報消息,近日,中國華中農業大學的狂犬病研究團隊找到了攻克狂犬病的「鑰匙」,他們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了論文稱,發現了狂犬病毒的關鍵基因。
  • 找到攻克狂犬病的「鑰匙」!中國醫療隊:發現病毒關鍵基因
    狂犬病在全世界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在中國,狂犬病每年的死亡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排第四位。據科技日報消息,近日,中國華中農業大學的狂犬病研究團隊找到了攻克狂犬病的「鑰匙」,他們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了論文稱,發現了狂犬病毒的關鍵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