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天崗:復工復產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2021-01-20 花崗巖之家

消費日報網訊 (記者王春寶口董建偉 通訊員馬婧 陳爽 )從復工復產到復出,到再現生機。3月6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整一年。

復產復出 生機再現

在短短一年時間裡,5家企業入駐,6家本地企業被盤活,總投資實現9.2 5億元,天崗蓄積已久的動能被徹底激發了,園區建設萬箭齊發。天崗,正昂首挺胸,邁開大步,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過去的天崗,對蛟河人來說猶如雞肋,有著高達100億立方米花崗巖總儲量、有著「吉林白」「芝麻白」這些質量上乘的石材產品、頂著「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現狀卻是「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環境也有問題,蛟河人不大願意提天崗,朋友來蛟河旅遊,大家領著繞開天崗走。

天崗的石材行業如何轉型?怎樣讓有著豐富天然資源的天崗成為園林式特色產業小鎮?蛟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他們鎖定石材產業重點區域,在一次次探索中,結緣中國石材協會副會長李龍才,成功引進了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

這個計劃總投資100億元,規劃面積5平方公裡,計劃落地企業100戶。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帶動就業3萬人,年稅收達到3億元以上。石材生產加工、礦山開採、資源循環利用、石材展示交易、石材商務服務、石材科技創意、石材倉儲物流、世界石材進出口八大功能區為一體的項目,目標是建設中國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材產業園,打造出一個「東北亞石都」。


蛟河人振奮了,天崗讓人驕傲了!園區建設情況掛在了蛟河人的嘴邊、駐進了蛟河人的心裡、體現在了蛟河人的行動中。

礦山開採區率先開工。投資3.5億元,整合雙岔河礦區礦山5座、開採作業面10個,通過打通隔離帶等方式,實現了大規模、立體式開採作業,荒料產量提高30%以上,成荒率達到40%;又購置了國內領先的礦山開採設備——礦山鋸90臺、繩鋸76臺和其他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全部自動化,荒料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還有累計投資2400萬元,新修建的12米寬2500延長米的高標準礦山道路……都讓礦山舊貌換新顏,讓蛟河人津津樂道。

從石灰飛揚到生機盎然

今年,他們的綠色計劃同樣讓人憧憬。3月6日,在通往雙岔河礦山的山路上,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豎立的金黃色鐵板格外顯眼。「這是要建造的洗車噴淋點。我們將對雙岔河礦山7個出口進行改造,封閉5個出口,保留2個出口;還要投資1500萬元修建2150米礦山閉環路,其中安裝這樣的洗車噴淋3處,讓在礦區內運送礦石的車輛,得以灑水降塵,實現無粉塵上路。」天崗經濟開發區副主任張振國介紹,「我們還要對已開展的礦山覆綠工程,進行查缺補漏、增綠補綠,在2019年增綠0.53平方公裡基礎上,今年實現增綠0.7平方公裡。今年將吉林白礦區旁1.5公頃空地打造成礦山景觀點,全力爭創省級綠色礦山。」

石材加工區的建設更是爭分奪秒。去年冬天,在很多建設項目不能施工的季節裡,在蛟河石材產業聚集的軸線、長達數公裡的麻城路一側,天益石材、華磊石材、中吉石材、磊盛石材的廠房建設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安裝鋼結構、安裝塔鋸、電力輸送……3 月6日,建設畫面持續展開:基礎二次澆築、鋪地面、安窗戶。「要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疫情,有的加工廠都開工運行了。」 張振國介紹道。


讓人翹首企盼的,是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生產適用於機場、高鐵、地鐵、商場等建築工程項目的高端石材產品,成就國內單體花崗巖項目最大組合繩鋸大板加工廠和最大的高標準白麻規格板生產基地,助推蛟河市石材產業規模化、集群化、高效益、跳躍式科學發展之路。更具意義的是,產業園項目的示範帶動,極大地促進了天崗本地原有石材加工企業的提標擴能、改造升級。

資源循環利用區的建設最是備受囑目。去年開工建設的固體石材廢棄物處理項目早已完成設備安裝試機,投產後雙岔河礦區當年產生的石材固體廢棄物將實現100%處理。

「去年廈橋碎石,今年鴻源除塵。」對天崗石材人的這一簡述,張振國解釋:「固體石材廢棄物處理項目是由市廈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主要是處理礦山開採後的廢渣。今年,投資1.3億元計劃4月開工的鴻源綠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石粉綜合利用項目,主要是處理石粉。屆時,天崗園區內所有石材廢棄物將全部得到有效處理,實現零排放。天崗石材的循環產業布局將實現閉環,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產業園區即將正式形成。」

沿麻城路往南,過了加工區,一片佔地6.7萬平方米的空地,就是鴻源石粉加工項目所在地。而在鴻源石粉與中吉石材中間的一塊地,是正在洽談的出口石材加工項目,「爭取今年成功籤約,那樣世界石材進出口功能區作用將進一步向前推進。」天崗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路建國介紹說。「此外還有重點推進的總投資3億元的北部石材鐵路物流建設項目,已經完成選址,它的建設打開的是天崗石材走向世界的通道。」

東北亞石都正日漸雛形

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的引進建設,為天崗石材產業帶來了超前的生產理念、先進的生產技術、高端的生產設備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更為天崗石材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改變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粗放開採加工的歷史,促進了石材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循環綠色發展。

紅葉名城,已譽滿天下。石都蛟河,正在蛟河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動下,向「一個中心、四個基地」——東北亞最大石材產品展示中心,東北亞最大的石材生產基地、石板材生產加工基地、石材產品銷售基地、石材倉儲物流集散地的目標全面挺進。

相關焦點

  • 蛟河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3月6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整一年。天崗,正昂首挺胸,邁開大步,向東北亞石都挺進。過去的天崗,對蛟河人來說猶如雞肋,有著高達100億立方米花崗巖總儲量、有著「吉林白」「芝麻白」這些質量上乘的石材產品、頂著「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現狀卻是「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環境也有問題,蛟河人不大願意提天崗,朋友來蛟旅遊,大家領著繞開天崗走。天崗的石材行業如何轉型?
  • 【縣域】蛟河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今年3月,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一年。當天,園區內5家石材加工廠的主體廠房均已封頂,天益石材正著手鋪設地面,中吉石材正準備安裝窗戶;資源循環利用區內的石粉綜合利用項目也已掛牌,4月將開工建設;重點推進的北部石材鐵路物流建設項目完成了選址,正緊鑼密鼓地調整用地規劃……在短短一年時間裡,5家企業入駐,6家本地企業被盤活,總投資實現9.25億元,天崗蓄積已久的動能被徹底激發了,園區建設萬箭齊發。天崗,正昂首闊步,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 吉林蛟河:天崗石材「精雕細琢」東北亞石都
    (中國發展網訊)3月6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整一年。這一年,吉林省蛟河市天崗石材一腳邁入東北亞石都的同時,相關石材循環產業也如影隨形步步跟進。天崗,正昂首挺胸,邁開大步,向東北亞石都挺進。過去的天崗,對蛟河人來說猶如雞肋,高達100億立方米花崗巖總儲量,有著「吉林白」「芝麻白」這些質量上乘的石材產品,頂著「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當時的情形卻是「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環境也有問題,蛟河人不大願意提天崗,朋友來蛟旅遊,當地人領著繞開天崗走。
  • 吉林省蛟河市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當天,石材加工區的5家加工廠廠房均已封頂,天益石材正著手鋪設地面,中吉石材正準備安裝窗戶;資源循環利用區內的石粉綜合利用項目也已掛牌,4月將開工建設;重點推進的北部石材鐵路物流建設項目完成了選址,正緊鑼密鼓調整用地規劃……  一年中,5家企業入駐,6家本地企業被盤活,總投資實現9.25億元,天崗蓄積已久的動能被激發。天崗,正努力向東北亞石都的目標奮力挺進。
  • 吉林蛟河打造「東北亞石都」 產品銷往海內外
    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在吉林省蛟河市奠基。 石洪宇 攝中新網吉林7月30日電 (石洪宇)30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奠基儀式在吉林省蛟河市舉行。據悉,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材產業園。
  • 要聞丨蛟河天崗·「東北亞石都」奠基!
    【本報訊】7月30日,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奠基儀式在吉林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區舉行
  • 要聞丨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即將告別粗放的開採加工歷史!
    日前,蛟河市與博時(吉林)石材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廈門市籤訂了總投資30億元的中國北部(吉林)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項目框架協議
  • 吉林天崗:守綠水青山 練點石成金 蛟河石材產業升級現「鯰魚效應」
    關鍵詞:困境曾經「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天崗是東北最大的石材原料和生產基地,全國四大花崗巖產地之一,這裡擁有近百億立方米的花崗巖儲量。100年前,天崗人就靠山吃「山」,以石為生。天崗的石材「吉林白」,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有所耳聞。經過踏查,他遺憾地說:「礦山資源特別好,但石材產業落後了20年。」幾輪磋商下來,李龍才決定在天崗投資,將項目經驗帶到蛟河。
  • 脫胎換骨正當時——蛟河天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
    企業重組合併,設備淘汰更新,資源利用率提高,植被恢復加快,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境內的牤牛河水質達到了國家Ⅲ類標準……隨著蛟河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中國北部(蛟河)石材產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生成,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邁上了綠色發展的新臺階,素有「關東石材第一鄉」之稱的天崗,正向「東北亞石都」脫胎換骨。
  • 蛟河天崗園區非公企業黨組織抗擊疫情紀實
    疫情來襲,蛟河天崗園區石材黨總支堅持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用天崗石材人的實幹擔當,展現出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形象。  黨員帶頭,黨員包企,織密紅色「安全網」  天崗園區石材黨總支書記、石材產業聯合會會長石文君已經不記得熬了多少個通宵,他強拖著受傷的雙腳奔走於卡點、支部與企業之間,忙著查看卡點情況、準備防疫物資、籌集捐款、協調企業車輛,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
  • 吉林蛟河天崗鎮:暢通農村公路架起「連心橋」
    走進吉林蛟河市天崗鎮,目之所及,一條條新建柏油路連接起一個又一個村,既通向每家每戶,又通向群眾的心裡。近年來,天崗鎮主動擔當作為,全力實施提升城鎮品質的道路工程,有效破解了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年,在蛟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崗鎮積極爭取資金完成五道河村、太平山村環境提升、春江村及大橋村「一十百千」、天崗村至尚儀村段柏油路道路修復、天崗鎮通往窩集口村道路修復等項目,徹底打通了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最後一公裡」,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極大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出行條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 吉林市代市長王路考察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
    1月10日,吉林代市長王路,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劉立新、市發改委主任李建華、市工信局局長劉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張光宇、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有吉、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冰雪辦主任王劍等一行蒞臨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考察調研。
  • 至今20多年,吉林蛟河再現東北虎足跡,野生華南虎還有沒有?
    至今20多年,吉林蛟河再現東北虎足跡當然,這次也是我國最新發現的野生東北虎足跡——吉林蛟河。該地區離中俄邊境的虎豹核心區直線距離約300公裡。同時應該來自吉林敦化黃泥河方向,所以吉林蛟河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整體上來說出現東北虎的概率還是小事件
  • 吉林蛟河疑現東北虎足跡 兩頭野豬被捕食
    吉林蛟河疑現東北虎足跡 兩頭野豬被捕食 2016-01-03 18:25: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39條春季線路都備妥了!吉林市喊你下一站來踏春
    4月28日上午11點,由吉林市委宣傳部統籌支持,吉林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與今日頭條合作的線上雲旅遊推介會正式啟動,39條春季線路在線放送,並向網友發出誠摯邀請,下一站來吉林市。)5、吉林市-蓮花山-官馬溶洞-黃河水庫6、吉林市-亮甲山景區-鳳凰山景區-大禿頂子景區7、九龍山森林公園-九頂蓮花山景區二、登山健身線1、玄天嶺文化主題公園-北山風景區-人民廣場-滿族博物館2、吉林市-北大湖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3、遊客可根據路程、體力等因素選擇城區周邊的北山、龍潭山、朱雀山、五家山,蛟河拉法山
  • 今年十一吉林最強周邊遊方案出爐!包括路況景點等!
    琿烏高速吉林至蛟河段數據:2015年「十一」假期車流量約為18.5萬輛,日均1.7萬量;2016年「十一」假期車流量約為20.3萬輛,日均2.9萬輛;2017年「十一」假期車流量約為17.1萬輛,日均2.45萬輛;2018年「十一」假期車流量約為19.5萬輛,日均2.8萬輛。
  • 巾幗戰「疫」進行時|吉林市婦聯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五十八)
    你好,吉林。今天,你復工了嗎?1吉林市婦聯助力復產復工目前我市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從原來的以疫情防控為主,轉變到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來。吉林市婦聯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面向吉林市女企業家協會全體會員發出復工復產倡議。
  • 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漳州市工信局積極幫扶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做到保障落子準,統籌服務一盤棋,全力保障76家「兩節」連續生產企業及314家疫情期間提早復工復產企業節日不停機、疫情不停產,切實做到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其中: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64家、保障城市運行必需企業39家、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企業275家、大企業大集團12家。
  • ...企業復工復產復銷逐周向好,開票金額和戶數均超去年可比口徑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任榮發、總審計師王道樹介紹減稅費優服務 助復產促發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 國企主力軍要當好復工復產「頂梁柱」
    處在全面復工復產達產中的國有企業,需要對中長期發展有所準備,抓住時機加快優化布局,著力用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起到「壓艙石」的作用。要抓住「新基建」的發展機遇,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數位化升級。發展「新基建」,亟須裝備、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高端要素投入。而國有企業向來在燙平經濟周期波動、迅速整合資源、承擔社會責任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有能力在「新基建」領域建立新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