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天崗:守綠水青山 練點石成金 蛟河石材產業升級現「鯰魚效應」

2021-01-20 花崗巖之家


守綠水青山 練點石成金 蛟河石材產業升級現「鯰魚效應」


5月30日,蛟河市天崗鎮天崗石材產業園雙岔河礦區,一車車石材從山上運下來,和排隊上山的拉土車擦肩而過,成階梯式的礦山作業面,大型機械緊張有序地工作著。 可就在幾年前,天崗石材產業面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產業升級改造等諸多矛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死挑戰。


關鍵詞:困境

曾經「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

天崗是東北最大的石材原料和生產基地,全國四大花崗巖產地之一,這裡擁有近百億立方米的花崗巖儲量。100年前,天崗人就靠山吃「山」,以石為生。


1999年,天崗石材產業園成立,憑藉天時、地利,經過20年發展成長,石材產業初具規模,核心區域沿302國道綿延20多公裡,形成擁有300多家石材工廠的產業集群,博得「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

但後來,說起天崗,當地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排隊通過的大貨車,轟鳴的電鋸、磨具噪音,亂堆亂放的碎石,裸露的山巖……依舊是傳統的粗放式發展場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環保問題卻日益嚴重。「眼看漫山遍野的花崗巖,就是不知道怎麼發展,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關停天崗石材產業園的聲音越來越多。


「不能一關了之,保生態,同時也要發展,石材產業必須升級,要有點石成金的本領。」蛟河市市長朱永忠認為,資源型產業的發展路徑有相似性,要為天崗找到發展的對標園區,「別人做得好,我們拿來仔細學習研究。」


關鍵詞:路徑

用龍頭企業發展思路「點石成金」

2018年8月,蛟河決定面向全國招商,招商目標很明確——聚焦行業龍頭企業,招大商。龍頭企業投資的項目多有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特點,要用龍頭企業的發展思路引領天崗石材走出困境。

位於湖北麻城的中國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與天崗有相似的發展路徑,不同的是,麻城石材產業經歷12年粗放發展後,僅用4年時間,就一躍成為國內外著名的石材產業園。項目的操盤手叫李龍才,一個做了30年石材生意的福建人。

2018年9月,蛟河市政府招商團隊在麻城見到李龍才。初次洽談後不到一個月,李龍才來到蛟河天崗考察。天崗的石材「吉林白」,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有所耳聞。經過踏查,他遺憾地說:「礦山資源特別好,但石材產業落後了20年。」幾輪磋商下來,李龍才決定在天崗投資,將項目經驗帶到蛟河。


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圖

2019年3月,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正式籤約。 


4月,產業園項目進場,礦山開採作業開工。按照規劃,該園區佔地面積7平方公裡,計劃落地企業80戶,5年內完成投資80億元。園區集礦山開採、生產加工、循環利用、展示交易、商務服務、科技創意、倉儲物流、世界石材進出口加工等八大功能區於一體,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帶動3萬人就業,稅收3億元以上。 


截至目前,石材加工集控區一期投資8億元已經到位,4家石板材加工企業開工建設,其中兩家已完成土地摘牌,正在辦理環評、土地等手續。 


礦山開採一期工程已開工,投資3億元,整合了雙岔河4戶採礦權、9個開採作業面,有效解決石材分散開採加工、資源浪費、無序競爭、市場混亂的問題。 


礦山棄渣綜合利用項目,投資1.5億元,預計2019年6月末建成投產,年可處理碎石100萬立方米,產值達9000萬元,實現稅收200萬元。 


這些日子,天崗人驚喜地發現,石材產業園每天都在變。南方口音的客商把賓館住滿了,他們在鎮上找項目,談合作。從產業上下遊企業,到物流商,再到產業配套服務商,相關產業的投資考察客商大量湧向天崗。更讓蛟河人興奮的是,3萬多新增人口,將帶來三產融合,地產、商務、餐飲也會有更加快速的發展。 「


產業園起著平臺作用,我們打造標準化企業,利用已有的市場渠道,輻射東北亞,做石材集散地。」李龍才說,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北部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配套最完善的石材產業園。


關鍵詞:綠色

循環經濟,不讓一塊石頭落地

鄭振民,福建人,跟著李龍才一起到天崗來投資,做碎石加工。「看到碎石,滿眼都是錢。」他說,蛟河最吸引他的是石材,項目搶在了一期建設,目前落地的加工企業全都是做高端石材產品,銷往國內高端市場和國際市場,「我們是不會讓一塊石頭落地的。」 


開發礦山,採石料製作高端產品;礦山棄渣,製成路基工程用的碎石或建築用沙;生產中的汙水,通過工廠的淨化裝置和循環利用系統循環使用,確保不外溢、不外流;汙水中的石粉,過濾壓幹,製成牆板、陶瓷等新型建材配料產品;礦山粉塵,通過廠區的吸塵管廊吸塵,噴淋噴霧降塵,解決粉塵汙染。 


這就是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現代化生產模式,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礦山開採作業

礦山開採作業

產業園注重礦山的保護性開採和生態環境的及時恢復。目前,已投入1300萬元完成覆土綠化37.56萬立方米;投資1100萬元修建的礦山道路即將投入使用。園區已申報省級綠色礦山,蛟河市擬聘請專業團隊提高園區總體規劃和綠色礦山(修復)發展規劃,動員企業持續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全力打造全國石材產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和綠色礦山基地。「石材產業要走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市長朱永忠說。


關鍵詞:再造

政府引導,產業化運作

對天崗本地32家礦山企業和242家石材加工企業來說,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是倒逼他們轉型升級的「鯰魚」。 


招商來的企業「軟硬」兩方面都遠超過當地企業。從硬體上看,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組合繩鋸、多刀片組合鋸等生產線,荒料成材率比當地企業提升2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40%以上,同時採用保暖材質建設生產車間,生產周期由6個月延長至10個月;從軟體上看,管理模式、生產方式、市場拓展、產品設計等方面,與歷經20年粗放式發展的天崗企業比,明顯不在一個層面。以上種種,促使本地石材加工企業提高標準、擴大產能、改造升級。 


鯰魚效應已經顯現,目前,已有6戶企業計劃投資2540萬元進行升級改造。同時,政府搭橋,為本地石材企業,尋找購併、合作、租賃的合作企業,甚至帶著石材廠的老闆們出去學習考察,找差距、找出路、找市場。 


本地企業在改變,政府的配套服務在升級。蛟河市政府安排專人負責,對落地石材加工企業開工建設、礦山出讓等手續實行領辦代辦,列出時間表、路線圖,及時研究手續辦理中的問題,確保項目推進。同時,根據發展實際,抓緊對城鎮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進行修編調整,確保園區升級改造順利進行。 


現在,來蛟河考察投資的客商越來越多,落地開工的項目越來越多,幹部們越來越忙。 蛟河人正在向著守住綠水青山,練就「點石成金」本領的方向不斷努力。 


來源:新華網    編輯:徐秀紅


天崗鎮花崗石資源得天獨厚,地質儲量70億立方米以上,號稱全國第五大石材基地。天崗鎮石材被國家統一認定為G2201、G2202、G2206的吉林白、芝麻白、天崗紅、玉蘭花四個品種,具有質地堅硬、色調高雅的特點。


吉林白

芝麻白

天崗紅

玉蘭花


相關焦點

  • 脫胎換骨正當時——蛟河天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
    企業重組合併,設備淘汰更新,資源利用率提高,植被恢復加快,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境內的牤牛河水質達到了國家Ⅲ類標準……隨著蛟河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中國北部(蛟河)石材產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生成,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邁上了綠色發展的新臺階,素有「關東石材第一鄉」之稱的天崗,正向「東北亞石都」脫胎換骨。
  • 要聞丨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即將告別粗放的開採加工歷史!
    日前,蛟河市與博時(吉林)石材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廈門市籤訂了總投資30億元的中國北部(吉林)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項目框架協議
  • 吉林蛟河:天崗石材「精雕細琢」東北亞石都
    (中國發展網訊)3月6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整一年。這一年,吉林省蛟河市天崗石材一腳邁入東北亞石都的同時,相關石材循環產業也如影隨形步步跟進。天崗的石材行業如何轉型?怎樣把有著豐富天然石材資源的天崗 「精雕細琢」成為的園林式特色產業小鎮?蛟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他們鎖定石材產業重點區域,在一次次探索中,結緣中國石材協會,成功引進了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這個計劃總投資100億元,規劃面積5平方公裡,計劃落地企業100戶。
  • 吉林蛟河天崗:復工復產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3月6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整一年。復產復出 生機再現在短短一年時間裡,5家企業入駐,6家本地企業被盤活,總投資實現9.2 5億元,天崗蓄積已久的動能被徹底激發了,園區建設萬箭齊發。天崗,正昂首挺胸,邁開大步,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 要聞丨蛟河天崗·「東北亞石都」奠基!
    【本報訊】7月30日,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奠基儀式在吉林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區舉行
  • 蛟河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3月6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整一年。怎樣讓有著豐富天然資源的天崗成為的園林式特色產業小鎮?蛟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他們鎖定石材產業重點區域,在一次次探索中,結緣中國石材協會副會長李龍才,成功引進了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這個計劃總投資100億元,規劃面積5平方公裡,計劃落地企業100戶。
  • 吉林蛟河打造「東北亞石都」 產品銷往海內外
    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在吉林省蛟河市奠基。 石洪宇 攝中新網吉林7月30日電 (石洪宇)30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奠基儀式在吉林省蛟河市舉行。據悉,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材產業園。
  • 【縣域】蛟河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今年3月,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一年。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環境也有問題,蛟河人不大願意提天崗,朋友來蛟河旅遊,他們領著繞開天崗走。天崗的石材業如何轉型?怎樣讓有著豐富自然資源的天崗成為的園林式特色產業小鎮?蛟河市委、市政府領導帶著這些問題尋找發展思路,他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鎖定石材產業重點區域,眼光向外,功夫向內。
  • 吉林市代市長王路考察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
    1月10日,吉林代市長王路,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劉立新、市發改委主任李建華、市工信局局長劉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張光宇、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有吉、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冰雪辦主任王劍等一行蒞臨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考察調研。
  • 蛟河天崗園區非公企業黨組織抗擊疫情紀實
    疫情來襲,蛟河天崗園區石材黨總支堅持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用天崗石材人的實幹擔當,展現出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形象。  黨員帶頭,黨員包企,織密紅色「安全網」  天崗園區石材黨總支書記、石材產業聯合會會長石文君已經不記得熬了多少個通宵,他強拖著受傷的雙腳奔走於卡點、支部與企業之間,忙著查看卡點情況、準備防疫物資、籌集捐款、協調企業車輛,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
  • 吉林省蛟河市天崗:向東北亞石都挺進
    3月6日,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籤約落戶吉林省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整一年。  過去的天崗,花崗巖總儲量高達100億立方米,有著「吉林白」「芝麻白」等質量上乘的石材產品,頂著「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但現狀卻是「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環境也有問題,蛟河人不大願意提天崗,朋友來旅遊,大家領著繞開天崗走。  天崗的石材行業如何轉型?怎樣讓有著豐富天然資源的天崗成為園林式特色產業小鎮?
  • 吉林蛟河天崗鎮:暢通農村公路架起「連心橋」
    走進吉林蛟河市天崗鎮,目之所及,一條條新建柏油路連接起一個又一個村,既通向每家每戶,又通向群眾的心裡。近年來,天崗鎮主動擔當作為,全力實施提升城鎮品質的道路工程,有效破解了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年,在蛟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崗鎮積極爭取資金完成五道河村、太平山村環境提升、春江村及大橋村「一十百千」、天崗村至尚儀村段柏油路道路修復、天崗鎮通往窩集口村道路修復等項目,徹底打通了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最後一公裡」,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極大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出行條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 吉林蛟河疑現東北虎足跡 兩頭野豬被捕食
    吉林蛟河疑現東北虎足跡 兩頭野豬被捕食 2016-01-03 18:25: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景寧縣九龍鄉守好綠水青山,小蜜蜂帶來大產業
    近年來,九龍鄉打好五水共治、垃圾分類、三改一拆的組合拳守好綠水青山,打造和美移民小鎮。經濟發展和生態治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九龍鄉全域面積209.23平方千米,山林面積28萬多畝,資源稟賦。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通過積極宣傳「五水共治」,向村民傳播將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的致富路子,並同各村設立千峽湖管護機制,成立千峽湖管護小隊,聯合鄉村兩級「河長制」共同守護千峽湖這良好的生態屏障。千峽湖管護小隊成立至今,已開展村級河道清理15次,千峽湖巡邏50餘次,清理出各類垃圾8000餘斤,極大提高鄉域各處河道及千峽湖水質質量。
  • 期待新職業技能標準釋放更多「鯰魚效應」
    在此語境下,國家及時開發制定新職業技能標準,有助於讓新職業在提升勞動者素質、促進相關產業升級、行業發展等方面釋放出更多的「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之一是更好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當前,我國就業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必須健全面向新職業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切實提升勞動者素質。
  • 至今20多年,吉林蛟河再現東北虎足跡,野生華南虎還有沒有?
    至今20多年,吉林蛟河再現東北虎足跡當然,這次也是我國最新發現的野生東北虎足跡——吉林蛟河。該地區離中俄邊境的虎豹核心區直線距離約300公裡。同時應該來自吉林敦化黃泥河方向,所以吉林蛟河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整體上來說出現東北虎的概率還是小事件
  • 嚴冬將盡 春寒料峭——山東省石材產業採訪紀實與思考
    《中國建材報》社記者在採訪幾位企業負責人時,儘管大家對當前市場低迷的原因各有各的理解,但對於眼下的發展,則保持了相對一致的看法,那就是石材行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在他們看來,山東石材企業必須要凝聚力量、齊心協力、提振信心,共同振興山東石材產業,是眼下最迫切的大事。
  • 4個新職業技能標準首次頒布 期待釋放更多「鯰魚效應」
    來源:北京青年報原標題:期待新職業技能標準釋放更多「鯰魚效應」張智全人社部近期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先後頒布了20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其中,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供應鏈管理師、電子競技運營師和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等4個新職業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系首次頒布。
  • 何為鯰魚效應
    該船長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後,人們打開他的魚槽,才發現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 南寧:綠水青山生態美 產業升級動力足
    「十三五」以來,南寧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林業產業化,助力我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範區;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發揮綠色製造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不斷為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