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已滅絕的22種動物,黑藍虎領銜,還有豺狗、白鱘、穿山甲

2020-12-20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越來越大,科學研究發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全世界人口大約是35億人,如今已經達到了75億人,在人口數量的快速增加下,野生動物的滅絕速度也隨之加快,2015年的一項科學研究報告指出:自1900年後,至少已有447個物種滅絕,包括69種哺乳動物、80種鳥類、24種爬行動物、146種兩棲類動物和158種魚類。

在人類的影響下,野生動物的滅絕速度加快了近一千倍,而有科學家甚至認為人類開啟了地球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過程。

再來看看我國的情況,2015年5月,環保部公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顯示,中國境內的脊椎動物共有17種被列為「滅絕」,即4種滅絕、3種野外滅絕、10種區域滅絕,此外還有大量動物處於受威脅狀態,其中包括178種哺乳動物、146種鳥類、137種爬行動物、176種兩棲動物和295種內陸魚。

這些數目讓人心痛,我們也有必要來了解一下我國境內有哪些野生動物永遠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中。

一、肉食動物類

華北虎、新疆虎、紅豺狗、雲豹、沙漠貓、白鱘、白暨豚、小齒靈貓、歐亞水貂

華北虎,華北虎通常不被科學界承認,有些人並不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物種,但事實上,華北虎有著自己獨特的行為方式和豐富的外形特色。

華北地區地處我國腹地,是很多野生動物南北匯集之地,而因此也形成了華北虎外形多變的特色,在西北地區,華北虎與新疆虎有基因交流,因此顏色呈現土黃色,也就是傳說中的麻老虎。

在秦嶺地區,華北虎與西南印支虎接壤,形成了秦嶺虎;在黃河南部,山西等地區與華南虎交流,在北方地區與東北虎有基因交流。因此華北虎會出現不同的顏色條紋,最著名的就是河北地區出現的藍虎,其顏色較深,陽光下反射藍色光彩,非常漂亮。

華北地區由於人口數量增長,加上華北虎生存地區較少,數量不多,因此滅絕時間較早,最晚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相關目擊記錄。

新疆虎。新疆虎滅絕於1916年,新疆虎主要生活在塔裡木河盆地附近,由於棲息地較小,數量減少,生態穩定性較差,由於獵殺等原因被滅絕。也有當地研究發現,新疆虎的滅絕與一種螞蟻有關,由於當地土地沙漠化,一種大型遷徙螞蟻會吞食新疆虎新出生的幼崽,導致其無法正常養大而滅絕。

紅豺狗。也叫土豺狗或者豺狗子,體型比狼小,主要以兔子、野豬等中小型動物為食物,有時候也會偷食家畜,分布在我國很多地區,被當做害獸消滅。

臺灣雲豹。臺灣雲豹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肉食動物,主要以中小型動物為食物,善於爬樹,由於被大量捕獵和棲息地的破壞,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滅絕。

白鱘。在地球生活了兩億五千萬年之久的白鱘是珍貴的古生物化石,是我國境內生存歷史最久遠的動物,經歷了恐龍時代,是長江中最頂級的掠食者。

2020年初,科學家宣布長江白鱘滅絕。

沙漠貓。沙漠貓是一種生活在沙漠中,生命力特別頑強的物種,它們以昆蟲、蜥蜴、蠍子等為食物,可以長時間不喝水,從食物中獲取水份。

沙漠貓是優秀的生存專家,但是卻不適應人類環境,有人捕捉它們作為寵物,而沙漠貓在人類飼養環境下幾乎不發情,以至於野外被捕捉的越來越多,特別是沙漠貓對家貓攜帶的疾病非常敏感,導致了沙漠貓的滅絕。

白暨豚。白暨豚是長江中的大型淡水鯨魚,是我姑特有的物種,1914年,美國人在洞庭湖一帶捕捉到一頭白暨豚,帶回美國研究後確認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從此白暨豚進入了科學研究的視野。

由於長江帶經濟的發展,航運、捕撈、水利設施等建設,白暨豚數量銳減,在2006年多國科學家聯合考察後確認白暨豚已經功能性滅絕。

小齒靈貓。我國特有的小型貓類,由於棲息地破壞而滅絕。

二、食草動物及雜食動物類

中國犀牛、高鼻羚羊、豚鹿、直隸獼猴、普氏野馬等。

中國犀牛。我國曾經是犀牛生活的主要區域,有三種犀牛在我國生活,它們是雙角犀牛,大獨角犀牛、小獨角犀牛。由於犀牛角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長期以來被獵殺。1916年,雙角犀牛也就是俗稱的蘇門答臘犀牛在我國滅絕;最後一頭大獨角犀牛也就是印度犀牛死亡。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牛也就是俗稱的爪哇犀牛死亡。

高鼻羚羊。也叫賽加羚羊,是一種跨國的野生動物,它們會長途跋涉進行遷徙,由於羚羊角也被認為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所以被大量獵殺,在六十年代時期就從我國絕跡了,目前我們尚且有115噸左右高鼻羚羊羊角,可見曾經狩獵的數量之大。

如今在俄羅斯和烏茲別克斯坦仍然有高鼻羚羊活動,但是已經不再進入我國境內。

中國豚鹿。生活在雲南耿馬等地區的小型鹿,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次發現的時候僅十餘只,三年後僅發現了四隻。八十年代已經絕跡。

直隸獼猴。直隸獼猴是我國生活區域最北方的獼猴,耐寒性很強,曾經是絕大部分耍猴藝人的夥伴。主要生活在河北的霧靈山,由於經濟的發展,霧靈山地區湧入大量的木材工人,直隸獼猴的生活環境被破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滅絕。

普氏野馬。普氏野馬是我國獨有的一種野馬,由於大量獵殺,在上世紀初期就已經在我國絕跡,但是,曾經歐洲人捕捉過一些飼養在動物園中,上世紀中期,我國又重新引入,如今在西北地區建立了半飼養半野化的環境。

三、爬行動物類

穿山甲、滇池蠑螈、雲南閉殼龜、斑鱉。

中華穿山甲。穿山甲分布範圍很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現,因此其也是很多中藥中的入藥物種,其鱗片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闌尾炎的疾病中均有應用,但事實上,穿山甲的鱗片與人類的指甲並沒有區別,都是角質層。

在2000年以後,已經從藥典中廢除,並且加以保護,但是如今仍然已經絕跡了。

滇池蠑螈。生活在雲南滇池的一種兩棲動物,主要棲息于田溝、水塘、稻田中,由於經濟發展導致滇池蠑螈棲息地較小,另外農藥等的使用造成環境汙染而滅絕。

雲南閉殼龜。數量稀少的珍稀烏龜,由於人為捕捉,幾十年未見,僅在2004和2005年發現兩隻,此後未發現。

斑鱉。斑鱉是一種大型鱉類,唯一的一隻雌性斑鱉在2018年死亡,目前全世界剩餘三隻全部是雄性,已經事實上滅絕。

四、飛鳥類

冠麻鴨。是一種長途跋涉的遷徙鳥類,在我國、西伯利亞、朝鮮、日本等區域生活,在上世紀滅絕。

白頭鸛。主要生活在沼澤地區和洪泛區,以小型魚類為食物,繁殖條件苛刻,遇到旱季不繁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突然滅絕,原因未知,估計與氣候變化有關。

鐮翅雞。一種中型的松雞,在東北林區和西伯利亞地區生活,2001年,新華社援引黑龍江專家的報導證實這種松雞已經在我國境內滅絕。

這些野生動物是我國最有名的已經滅絕的物種,了解它們才能更好的珍惜每一種野生動物,保護好現有的物種,保護好它們的生存環境。

相關焦點

  • 鄰國發現稀有黑藍虎,我國境內也多次出現,黑藍虎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國河南地區發現的古中國虎、我國最早的老虎——楊氏虎等等;還有一些在幾百年前滅絕,比如霸王猇等;還有一些在近百年來滅絕,比如爪哇虎、裏海虎、峇里虎、華北虎等。目前在地球上的老虎大多屬於瀕危動物,還有東北虎、孟加拉虎、華南虎、印支虎還生活在地球上。
  • 在我國,除了白鱘,百年來還有犀牛等十種著名野生動物已經滅絕
    根據2015年5月環保部公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數據顯示,中國境內的脊椎動物共有17種被列為「滅絕」,即4種滅絕、3種野外滅絕、10種區域滅絕。其中較著名的有中國犀牛、高鼻羚羊、白鸛、鐮翅雞、滇螈等。
  • 「黑虎掏心」不是傳說,鄰國發現黑虎,我國也有黑藍虎的記載
    通常的印象裡,老虎總是身披黃白相間的條紋,頭頂王字紋路的猛獸,實際上,在現代人類的馴養下,老虎又多了很多新的色彩,有金虎(黃色毛髮較多,看起來閃閃發光)、白虎、花虎還有黑虎、黑藍虎。,而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多次記載黑虎和黑藍虎的出沒。
  • 幾百年來,我國滅絕的九種著名的動物
    最近幾百年來,中國也有很多野生動物滅絕,比如野生華南虎、中國犀牛、華北虎、新疆虎、藍虎、白頭鸛、部分種類的金絲猴、普氏野馬、白臀葉猴、小齒靈貓 、臺灣雲豹、中國豚鹿、鐮翅雞等等。特別是進入21世紀,我國兩種重要的野生水生動物被滅絕,就是白鰭豚和長江白鱘,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在上個世紀,由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原因,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不是特別重視,有幾個典型的案例可以回憶當時的情況。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近些年來,因為人類的幹擾、破壞,中國有許多物種已經滅絕或正走在滅絕的路上,比如斑鱉、穿山甲、大鯢、白鱘。這些經過幾千萬年形成的物種,因為人類的原因,正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慢慢消失。趙序茅在《動物眼中的人類》一書中,記錄了這些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 已滅絕的17種國寶級動物的最後影像,58人守護最後一頭白犀牛
    已滅絕的17種國寶級動物的最後影像,58人守護最後一頭白犀牛原創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2020-10-02 23:16:43科學研究顯示,人類進化初始時期,地球上共有27億種動植物,而如今只剩下2億種,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的兩百多年來,滿打滿算是大多數人剛吃飽飯的時間,而同期野生動物滅絕速度加快了一百多倍,平均每小時就有三種動物滅絕,相當於我們喝茶的功夫就有數種動物滅絕
  • 在我國滅絕的九種稀有動物,大熊貓曾經可狩獵,霸王猇猶如傳說
    最近幾百年來,中國也有很多野生動物滅絕,比如野生華南虎、中國犀牛、華北虎、新疆虎、藍虎、白頭鸛、部分種類的金絲猴、普氏野馬、白臀葉猴、小齒靈貓 、臺灣雲豹、中國豚鹿、鐮翅雞等等。特別是進入21世紀,我國兩種重要的野生水生動物被滅絕,就是白鰭豚和長江白鱘,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在上個世紀,由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原因,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不是特別重視,有幾個典型的案例可以回憶當時的情況。
  • 近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6種典型的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鐮翅雞已在中國境內滅絕。,兩棲生物,分布在我國雲南地區的滇池,它們的環境、食物以及繁殖都遭到了人為的破壞,最終遺憾滅絕。,主要以水生植物葉、芽、種子、農作物幼苗、穀物等植物性食物為食,1791年就再無蹤跡,估計冠麻鴨已於20世紀中葉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保護動物的意義在哪裡?
    如果說最近有什麼關乎自然環境的事牽動了所有人的心,那一定是長江最大淡水魚——白鱘的正式滅絕。最尷尬的是,廣大媒體在播報這則新聞的時候,竟連一張清晰的白鱘照片也找不到,很多人看到的「白鱘」其實是勺吻鱘,可見在這些年裡,我們對生態問題到底有多麼漠視。
  • 我國近代有哪些動物滅絕了?主要原因是什麼?
    中國地大物博,因此孕育了多種多樣的野生動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野生動物的種類正在逐漸的變少,而這種現象並不是中國獨有的,而是世界性的。據統計,在二十世紀的一百年內,從世界上消失的哺乳動物種類就超過了110種,也就是說平均每年都有1.1種哺乳動物因為種種的原因滅絕。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在2020年的開年,聽到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著實令人遺憾。  長江白鱘。 圖源:央視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 17種國寶級滅絕動物的最後影像,水中大熊貓最讓人痛惜
    科學研究顯示,人類進化初始時期,地球上共有27億種動植物,而如今只剩下2億種,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的兩百多年來,滿打滿算是大多數人剛吃飽飯的時間,而同期野生動物滅絕速度加快了一百多倍,平均每小時就有三種動物滅絕,相當於我們喝茶的功夫就有數種動物滅絕,已經可以宣布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意味著地球正在走向新的紀元。
  • 差點滅絕,穿山甲被藥典除名,瀕危動物有救了
    在我們霸佔生物鏈頂端的這些年,大批野生動物走向滅絕,即使4000萬年前遠古生物也不例外。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它的身上披著厚厚的鱗甲,身體細長呈圓錐形,四肢粗短,尾巴細長,主要以螞蟻為食。有些地方也靠它控制蟻患。在我國傳統醫學典籍中,穿山甲的鱗甲有改善哺乳期婦女皮膚狀況,改善血液循環,刺激乳汁分泌等神奇功效。
  • 白鱘為何會滅絕?
    危博士介紹,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從傳統方法,物種沒有發現自然繁殖,又過了正常壽命期限,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可以宣布滅絕。在國際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採取模型,根據觀察頻率和時間分布進行判斷,適用於很多動物,尤其是魚類。 白鱘為何會滅絕?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從3月15起,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十期系列訪談《別再傷害我:十種野生動物的告白》,每天晚上七點半在央視財經客戶端播出帶你走進一種野生動物,聽聽他們的告白。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
  • 21世紀滅絕的四大動物,長江白鱘最可惜,還有兩種犀牛
    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至今,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人類在其中扮演了「罪魁禍首」一般的角色。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國的環保意識都有所提高,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也越來越完善,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還是有不少動物宣布滅絕或者功能性滅絕。今天我們就介紹其中四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物種。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2020年,我們第一份對野生動物的動容,給了長江白鱘。去年年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在線發表了一篇英文論文——《世界上最大淡水魚之一滅絕:長江生物保護的教訓和啟示》。論文指出,白鱘在2005年到2010年時已經滅絕。
  • 近幾十年來在我國野外滅絕的12種動物
    然而,由於近現代,我國人口數量增長很快,人類對自然的需求加大,很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被人類破壞和侵佔,或者改造成農田,造成了大量野生動物數量銳減,包括麻雀、蜻蜓這樣常見的小動物,數量都比幾十年前少多了,還有一些像褐馬雞、朱䴉、大熊貓、金絲猴、老虎、豹子、野驢等等都已經成為瀕危保護動物。
  • 我國擬將穿山甲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8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的穿山甲保護救護交流會上獲悉,穿山甲將有望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