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 | 專注烘焙7周年
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私人微信號:
kaixinguoguo0925
蘇門答臘塔瓦湖溼刨法長身龍果
Sumatra Lake Tawar Longberry Mandheling G1
種植國家:印度尼西亞
咖啡產區:亞齊省 塔瓦湖地區
種植海拔:1200到1600米
咖啡品種:長身龍果
處理方式:溼刨法
咖啡產區
提到亞洲咖啡,咖啡愛好者們的第一印象是渾厚沉穩。亞洲咖啡醇厚度比中南美洲豆與非洲豆要高,酸味較低,風味略帶沉木、藥草、香料與泥土味,低沉的悶香高於上揚的酸香味。
亞齊位於印尼群島西北方最頂端,因位於赤道兩側,屬於典型的熱帶赤道海洋型氣候,終年炎熱如夏,年均溫在攝氏27度左右,高溫多雨,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3月受到亞洲及太平洋氣流的影響,是印尼的雨季,降雨量豐沛,氣候涼爽,而4~10月受澳大利亞大陸性氣流影響,少了氣流帶來的水氣,這時候氣候燥熱,是為乾季。
順應乾季和雨季的氣候因素,咖啡的採收季均落在雨季,也就是每年的10月到3月,處理後趁著乾季能曝曬乾燥。
塔瓦湖位於蘇門答臘亞齊省(Aceh)北方的迦佑(Gayo)山區,溼熱的熱帶雨林氣候雨量充沛,又有肥沃的火山土壤。種植咖啡本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直到1924年才開始有咖啡栽植。
咖啡品種
蘇門答臘的咖啡品種中,有一款比較特別的咖啡品種,名為 「長身龍果(long berry)· 曼特寧」,龍果咖啡樹生長過程非常緩慢,需要種植7年才能會成熟結果 ,而一般的咖啡樹種只需要3到4年的時間,同時也因其產量低,市面上比較少見。
長身龍果最早來自非洲衣索比亞哈拉(Harrar)產區,在亞齊省擁有三個世紀的種植歷史,與其他咖啡豆種的不同的是,這個批次的咖啡豆種名字的來源是因為咖啡豆的外形偏長而得名,也有人稱為之為「長條曼特寧」,是鐵比卡(typica)的自然突變種。
處理方式
亞洲由於氣候多雨潮溼,咖啡生豆處理一般採用溼刨法的加工處理方式,生豆的豆型大多比較均勻,處理後的豆子顏色較暗。
溼刨法(Wet-Hulling),也就是在生豆曬到一半、仍在含水率高達 30%~50% 的時候,就先進行種殼刨除,然後再繼續放著曬乾,以便解決乾燥時間過長的困境。如此做法由於乾燥時間縮短至兩到四天而已,咖啡豆的發酵期縮短,酸度也跟著降低許多,相對的濃厚度卻增加,焦糖與果香味明顯,甚至帶有藥草或青草香氣以及木質的氣味,從而形成了蘇門答臘特有的產區之味。
然而提早刨除種殼所帶來的影響是,生豆乾燥到一半沒了最後兩層保護罩(註:咖啡豆的四層護體:果皮、果膠、種殼、銀皮),等於脫光了衣服曬太陽一樣。溼刨法雖然解決了乾燥時間的問題,但相對的生豆遭到黴菌、真菌、酵母菌的汙染機率也大幅提升。
溼刨法帶來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所謂「羊蹄豆」機率變高的問題。由於生豆在還很潮溼的半軟階段用刨殼機去種殼,脆弱的軟溼生豆非常容易受到機械力壓迫而裂開、斷掉或刮傷豆表,而形成所謂的羊蹄豆、刮傷豆,致使生豆賣相變差。
烘焙曲線
杯測報告
衝煮參數
濾杯:Kono濾杯
水溫:88攝氏度
粉量:15g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粗研磨(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67%)
衝煮手法:三段式萃取。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衝煮時長為2分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