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為何獵殺標誌性動物袋鼠

2020-11-23 人民網

袋鼠獵人在小卡車上瞄準

銅版畫描述早期殖民者獵殺袋鼠的情景

如牛肉的袋鼠肉

繁衍過多的袋鼠毀壞草場

袋鼠吃草

法律規定只能射擊袋鼠頭部打「×」處

袋鼠獵人的「裝備」之一:四輪驅動「小卡車」

  □黃欣

  1

  袋鼠的為害

  袋鼠是澳洲標誌性動物,在澳洲大約有48個品種,廣為分布在澳洲的各個地區,從寒冷的塔斯曼尼亞到乾旱炎熱的北領地,從國家公園到城市近郊,都可以發現袋鼠的蹤影。

  袋鼠沒有固定的繁殖生育周期,也就是它們能夠在全年任何時間進行繁殖。因此,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袋鼠能夠在5年內數量翻4倍。在澳洲殖民之前,澳洲土地荒蕪,水源稀缺,樹木和草地很少,因此袋鼠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但當澳洲殖民開始,白人大量開墾森林荒地,引入河水或挖掘地下水,改善灌溉和發展牧場,水源和牧草比以往豐富,袋鼠的生存條件大大改善。又因為農場主早期將野狗視作有害動物,大量投毒和槍殺,使到野狗數量大減。野狗是袋鼠的天敵,野狗減少直接導致袋鼠數量大幅度增加。

  袋鼠是草食性動物,主要吃草、嫩葉和少量菌類。當樹林和郊野的植物滿足不了它們的需要時,它們就會破壞圍欄、入侵牧場,跟牛羊爭草吃。如不控制袋鼠數量,植物被袋鼠大量吞食,不但會破壞牧場,還會威脅其他草食類動物的生存。

  袋鼠一般在晚上出現在農場,尤其喜歡羽扇豆,其次是大麥、小麥和燕麥。其中一個農場曾這樣記錄受損情況:羽扇豆被袋鼠吃了95%、燕麥被吃24%。更有農場主抱怨說,每年因為袋鼠的入侵,他的收入至少減少10%。「農場有水壩和牧草,袋鼠似乎知道哪裡有吃的,總是在夜晚光臨。等到人發現了,走出屋子時,袋鼠已經飛快地跳走。即使它們不偷吃,它們帶有利爪的後腿會在泥土挖出一個個小洞,破壞土層和植被。」

  因為農業生產周期長,加上澳洲經常乾旱,使到農業脆弱,一旦失收,再遭到袋鼠破壞,農場主就損失慘重。

  2

  早期的袋鼠獵殺

  袋鼠一直以來都是土著人和早期白人的捕獵動物之一,但當時並沒有任何措施去規範袋鼠的捕獵。

  殖民初期,澳洲人喜歡採用「趕獵」的方式去捕殺袋鼠。一隊白人騎馬,帶上幾條獵狗和大量的槍枝火藥,將袋鼠從樹林中趕到預早設置好的圍欄裡,然後進行屠殺。槍手迅速射擊和上彈,有多少殺多少。六周的趕獵行動就可以殺掉16000隻袋鼠。在Mount Gambier地區,一年有40000隻袋鼠被用同樣的方法殺掉。

  1877年昆士蘭州大旱,農村牧場的牧草幾乎乾死,而又受到袋鼠的入侵,使到農場主對袋鼠仇恨之至。昆士蘭政府於是通過一項法案,獎勵人們獵殺袋鼠,以袋鼠頭皮作數量統計,一張頭皮獎勵6便士。人們非常踴躍參加,光是在1878年就獵殺了10萬隻袋鼠,1879年獵殺了30萬隻袋鼠。

  獵殺袋鼠非常殘忍和血腥。獵人採用平軟頭型子彈,射擊袋鼠身體任何一部分,都會在身體內產生蘑菇狀的爆炸,使到袋鼠受傷不能逃跑。然後獵人上去對其喉嚨補上一刀,將還沒完全斷氣的袋鼠進行剝頭皮,將頭皮用線穿好,掛在腰間的皮帶上。因為小袋鼠也當做成年袋鼠計錢,袋鼠媽媽口袋裡的小袋鼠會被扯出,扔進濃鹽水裡,再進行剝皮。每次獵殺行動完畢,獵人都會全身沾滿血水。獵人收集了大約2000張袋鼠頭皮後,就可以去袋鼠委員會換錢。

  3

  每年可獵殺袋鼠數量大約為200萬隻

  這種無序的獵殺持續了十幾年,澳洲政府和人們慢慢開始明白,這種以農場利益為中心的屠殺雖然能夠一時減少袋鼠數量,可是不但費時費力,還會破壞生態。

  由政府正式通過的袋鼠獵殺管理方案出現在30年前。這個管理方案規定,只有在可獵殺區域內持有牌照的人,才可對可獵殺品種按照法律規定去進行人道獵殺,其獵殺數量受到政府控制。

  現今,袋鼠是澳洲的受保護動物,澳洲共有48種袋鼠品種,只有4種袋鼠(紅袋鼠、東部灰袋鼠、西部灰袋鼠、普通小袋鼠)和塔斯曼尼亞州內特有的兩種小袋鼠(貝內特袋鼠和塔斯曼尼亞沙袋鼠)是允許獵殺的。在國家公園和生態公園等受保護區內的袋鼠一律不能獵殺,只有在牧場和野外的袋鼠才允許獵殺。據統計,有99%被獵殺的袋鼠是在牧場內。

  每年,每個州的政府都會派出直升機,輔助地面人員展開對袋鼠的數量統計,每年的數據逐漸形成一個統計模型,專家能夠根據模型預測出每年袋鼠的數量。

  一般來說,每年可獵殺袋鼠的數量,大約在總數量的10%-15%。據專家研究所稱,即使獵殺量達到40%也不會影響袋鼠數量。目前袋鼠數量大約是2.5億隻,2001-2002年數量曾飆升至50億隻,隨後數量回落到正常水平。

  可獵殺數量的預測,是根據每個地區的生態狀況和天氣條件等因素而分別進行,不受任何產業預測和市場需求的影響。例如在1981-1985年,澳洲大旱,新南威爾斯州的紅袋鼠、東部灰袋鼠和西部灰袋鼠的數量各下降了57%、72%和54%,相對應可獵殺數量也下降近似的幅度。隨後的1985-1987年,由於有利的天氣條件,三種袋鼠數量分別上升76%、233%和96%,可獵殺數量也增多。平均每年可獵殺袋鼠數量大約有200萬隻。

  可獵殺數量一旦確定好,每個州的管理局就會發放有標號的塑料標示卡,不同的袋鼠有不同的顏色和代號。有資格證的獵人,每月有兩天能夠向管理局購買這些標示卡。在獵殺後,獵人要將卡別在袋鼠身上,這種標示卡一旦別上,就不能解除,以確保獵人不「偷龍轉鳳」。獵人每個月要向管理局報告已使用標示卡的數量,每一個卡在何時何地使用,標示卡對應的袋鼠種類、性別和體重。管理局嚴密監控每個地區標示卡的使用情況,以確保每個地區獵殺數量不超標。

  自從獵殺袋鼠合法後,農場主可以與獵人合作,獵人在農場範圍內獵殺袋鼠,農場主也不需要另外僱人看守。維多利亞州的農場主表示,近十年內受到袋鼠的破壞減少,雖然時不時還是有闖入的袋鼠,可是損失很輕微。現今全澳洲的農場因袋鼠受到的經濟損失平均在1%-2%,最嚴重是2002年,但損失也只是5%左右。同時,被射殺的袋鼠可以作為資源出售,為不少牧場和袋鼠獵人帶來收入。

  4

  袋鼠獵人:要求有一槍擊中袋鼠頭部的能力

  在澳洲,有人全職做袋鼠獵人,也有居住在郊野的人,周末去業餘獵殺袋鼠,幫補生計。

  袋鼠獵人有分專門取袋鼠肉的獵人和專門取袋鼠皮毛的獵人。通常情況下,獵人會取得兩項資格,根據實際情況取肉或皮毛。

  如果專門取肉,獵人要先向肉類管理部門註冊,需要遵守嚴格的肉類處理方法。在獵殺袋鼠後,獵人要將頭和四肢末端砍去,軀體不移取心、肝、肺,以待袋鼠肉工廠檢驗袋鼠是否健康。處理後的袋鼠一隻挨一隻地掛在車後面的架子上,然後趕在破曉前運到當地的冷凍庫。

  如果是專獵皮毛,獵人要在當場將皮起了,肉要處理掉。這些肉因為沾染了泥土和灰塵,不能作食用肉。皮毛會集中運到倉庫,抹上鹽,緊緊地一塊疊一塊放置數周或數月,再作出售,加上處理皮毛通常需要使用機器,所以相比起來,大家還是願意專門取肉。這樣獵人每個早晨,當他們將袋鼠肉運到冷凍庫,就能夠馬上獲得現金。

  袋鼠獵人的收穫不穩定,受天氣等影響,他們的收入時多時少,好的時候可以一年掙10萬澳元。

  袋鼠獵人的職業向任何人開放,可是必須經歷重重考試和符合各項條件才能取得資格證。首先參加者先要通過一項射擊考試:100米射擊,派發五發子彈,五次射擊都要射中100米外的小型目標。這是因為,法律規定一律只能射擊袋鼠的頭部,這樣袋鼠才能立即死亡。

  然後參加者必須參加由政府和高等教育機構認可的兩項培訓課程。一項課程是環境保護機構舉辦的基礎課程,課程內容包含法律法規、動物福利等;另一項課程是由農業部門舉辦的肉類衛生處理課程。最後他們要通過知識考試,才有資格成為袋鼠獵人。

  袋鼠獵人必須擁有一整套「裝備」,包括四輪驅動的「小卡車」,車頭兩座,後面是一個特殊的架子,架子上是不鏽鋼鉤,用於掛袋鼠,車要配有大的水缸和洗手液,超高頻無線電甚至是GPS等。車的兩側窗邊要裝有託槍的架子,用於獵人瞄準射擊。車子要經過檢查、認證通過才能用於獵殺袋鼠。

  獵人需要購買認可規格的來福槍和瞄準器,主要是點222、點223英寸和更大的點22/250英寸口徑的來福槍,其中後兩種口徑的槍最受獵人歡迎。

  總共下來初期的投入費用可高達數萬澳元。

  袋鼠獵人通常承包幾個大牧場,在牧場範圍內射擊袋鼠,或者深入到叢林曠野狩獵袋鼠。無論在哪裡,袋鼠獵人必須按照「人道獵殺袋鼠指導框架」進行獵殺。

  獵人只能對站立的袋鼠進行射殺,要儘量一槍擊中頭部,不能射殺口袋裝著孩子的雌性袋鼠,確保擊中的袋鼠已經死亡後,才能射擊下一隻,每一隻射殺的袋鼠都要別上標示卡,對其數據進行記錄等等。袋鼠的獵殺被譽為「人道的獵殺」,這是因為袋鼠在它們的生活棲息地,以最少痛楚和折磨的方式被射殺。

  因為袋鼠只生息在偏遠地區,所以袋鼠獵人常常要深入到內陸或沙漠地區,生活條件艱苦。袋鼠獵人在晚上作業,射擊袋鼠要全程在車上進行,射中袋鼠後下車對袋鼠進行處理。袋鼠獵人常常遇到各種問題,例如爆胎、車子陷在泥地無法移動,更嚴重的是被蛇或蜘蛛咬而中毒、被野豬襲擊、染病或傷口感染,最常見的危險是因疲勞駕駛而出事故。

  5

  袋鼠皮比牛皮堅韌度高

  每天清晨,冷凍庫會統一將獵人送來的袋鼠送到政府認可的處理公司,進行剝皮、去骨、切肉和包裝。

  袋鼠皮毛是重要的澳洲特產。袋鼠的毛順應其橫狀皮層平衡生長,皮層不含有汗腺和豎毛肌,不含有油脂,整片皮毛分布均勻而厚度相等。而我們所認為「堅韌」的牛皮,其紋理縱橫交錯,當撕扯時,牛皮有更多「破裂點」。經測試,袋鼠皮比牛皮堅韌度高出10%-40%。

  袋鼠皮可以加工成為皮鞋、皮袋、錢包、皮手套、汽車皮椅、足球、橄欖球、手錶帶等等。其中不少足球鞋和賽車所用的手套特別選用袋鼠皮來製作,更加輕盈和耐用,更能抵禦暴曬、汗漬和泡水。

  袋鼠肉是更為重要的產品,也是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的肉類,有50%的澳洲人嘗過袋鼠肉。袋鼠是野生動物,營養價值極高。袋鼠肉只含有2%的脂肪,不像一般紅肉那樣膽固醇偏高;更重要的是,袋鼠肉富含鐵質和蛋白質,含有較高的亞油酸,能夠幫助人體減少脂肪含量,是人們健康飲食的首選。

  袋鼠肉製作簡單,像一般紅肉處理即可。有高級餐廳更以袋鼠肉為主打,炮製出醃製袋鼠肉片伴以牛油果醬,味道層次豐富;或者製作出美味的袋鼠肉眼排。此外,一份簡便可口的袋鼠肉三明治只售7澳元;用洋蔥和袋鼠肉做成肉丸,烤或炸後香味誘人。

  近十年來,袋鼠製品和袋鼠肉受到更多人的認可,許多還出口到國外。現在,袋鼠產業的經濟效益每年超過2.7億澳元。

(來源:羊城晚報)

相關焦點

  • 澳洲野狗獵殺東部灰袋鼠
    野狗,在動物界的排行榜中也有著不俗的實力,相較於狼、老虎、獅子來說相差較大這是必然,然而,面對些捕食能力較弱的動物來說,野狗確實不虛,那麼在有袋鼠的澳洲,野狗和袋鼠較量,究竟孰強孰弱呢?我們先就雙方的情況做一下詳細的了解。
  • 憨萌袋鼠,澳大利亞國徽動物,為何成為餐桌上的菜餚?
    每當提到袋鼠,可能大家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袋鼠媽媽孕育袋鼠寶寶的有愛畫面。袋鼠因只會向前跳不能向後退而和鴯鶓一起,作為澳大利亞國徽上動物,可見袋鼠的重要性。但袋鼠突然出現在超市裡、在人們的飯桌上,這背後有許多秘密。
  • 澳洲人:袋鼠這群禍害,我們做成烤肉給中國可好?
    這都是假象,袋鼠是拳擊冠軍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左邊的是袋鼠,右邊的是鴯鶓。在整個澳洲目前有大約6000萬隻的野生袋鼠。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後腳的幫助下奔跳前行,看著非常蠢萌。在常人的眼中,袋鼠是非常可愛蠢萌的動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你還是太年輕了。
  • 袋鼠為什麼會在澳大利亞泛濫?有什麼動物可以制約袋鼠?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2016年的統計,在本土約有4500萬隻袋鼠,而截止到2018年,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為2499.24萬,也就是說袋鼠的數量已經快達到了人口數量的2倍了。而且袋鼠在澳大利亞佔據了主要的生態位,它們經常出沒人類的住所,破壞人的財物,甚至是攻擊人,因此,無論是出於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還是對人威脅的因素,都應該控制袋鼠的數量。
  • 澳大利亞的袋鼠,為何會「混」成這樣子?
    2   懸賞獵殺   這是澳洲的特色職業——袋鼠賞金獵人。   澳洲政府一直都有在推行每年定額獵殺袋鼠的政策。去年,這個數字為100萬隻。   政府對可以被獵殺的袋鼠品種和獵殺方法有嚴格規定。
  • 「國寶」袋鼠成「公害」 澳洲人難以承受(圖)
    戴軍 徐欣   說起澳大利亞,相信很多人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出可愛的袋鼠形象。這個前肢短小而後肢粗壯,因跳躍行進而被人戲稱為「澳洲大螞蚱」的「原住民」是澳大利亞的象徵。他估計,在他牧場範圍內的袋鼠超過7000頭。「旱情剛有緩解,正在恢復期的草場卻被成群的袋鼠挖得遍地是坑,連草根都刨出來吃了,這樣下去草場就毀完了!」昆州一家報紙驚呼「袋鼠熬過大旱後有泛濫成災之勢」。  這場百年不遇的大旱雖已局部緩解,但人們長久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再次擺上檯面——這袋鼠究竟算是國寶還是國害。不堪其擾的農場主們呼籲政府增加獵殺配額,而動物保護主義者則主張立即停止屠殺。
  • 澳洲除了袋鼠和考拉還有哪些特有的奇妙動物?
    澳洲獨特的動物風貌是吸引許多遊客到此探訪的眾多原因之一。
  • 身為國徽元素卻屢遭殺害,袋鼠也不易,還請耗子尾汁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標誌性動物,我國毫無疑問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美國則是北美洲的特有物種白頭海雕,而提起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就成了最具特色的代表,其中尤以紅袋鼠最廣為人知。可能論起賣萌,樹袋熊(考拉)要更勝一籌,但袋鼠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們的形象是澳大利亞國徽的組成部分。
  • 會狼嚎的「澳洲大黃」,可捕袋鼠、吃鯊魚,但是狼是狗爭議不休!
    由於澳大利亞陸地上缺乏大型的食肉動物,當澳洲野狗存在時,澳大利亞的陸地頂級肉食動物還是袋狼,而且那些食草動物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在野性十足的澳洲野狗看來,那就是妥妥「任取之」呀。它們成群結隊捕獵袋鼠、野兔、羊、牛、以及巨型蜥蜴。它們在捕獵袋鼠時,一部分在袋鼠的尾部或腳部糾纏,另一部分集中攻擊袋鼠的喉部。在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裡,科研人員第一次拍到了澳洲野狗追捕袋鼠的過程。 袋鼠:狼來了!!!
  • 袋鼠來了!「澳洲拳王」初來淮安很「靦腆」
    ,在動物界一直有著「拳王」的美譽,但究竟為何,相信大多數人也只是有所耳聞。不過,淮安市民可有眼福了,從澳大利亞引進的三隻赤大袋鼠今天剛抵達淮安,預計春節期間正式與市民見面。此時,貼心的工作人員已經在地上鋪上了「草蓆」,就怕凍著澳洲的「貴賓」。進入臥室,打開箱門,小傢伙們先是伸出頭看看情況,伸個懶腰,再緩慢跳出箱子來。    為了能讓「外賓」吃好、住好,淮安動物園從去年六月份就開始籌劃建設袋鼠館,於今年1月正式建成。該館面積500平米,室外環境優美,室內配套設施齊全。
  • 袋鼠泛濫成災,站起來就像個一米九的壯漢打拳擊
    ,但是在國寶圈裡混得毫無尊嚴可言,當地人一點不覺得獵殺袋鼠有什麼負罪感,畢竟這項活動從他們的祖先就開始了。袋鼠和當地人的恩恩怨怨糾葛幾千萬年。其實這也不能怪袋鼠,在澳大利亞這片土地上,真的非常神奇,「動物的天堂」不是白說的,好像什麼動物到了這裡都能泛濫成災。當初有個人偷偷帶了幾隻兔子過去,結果兔子就佔領澳洲大地了。
  • 澳大利亞人民對吃袋鼠居然這麼狂熱
    NO.734-袋鼠可以吃麼作者:雞腿周製圖:孫綠/ 校稿:貓斯圖/ 編輯:酸奶泡去澳大利亞旅遊的人經常懷揣著一個美麗的夢想——吃一口袋鼠肉。這種被標記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動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基本就是澳大利亞國家的代表。然而澳大利亞人基本上都能沒什麼負罪感地大口吃這種作為國家標記的動物肉,這實在是非常弔詭的一幕。
  • 袋鼠太多,澳大利亞人正在考慮把它們吃掉
    澳大利亞的袋鼠太多了。根據澳大利亞環境署的數據,2016 年全國有近 4500 萬隻袋鼠,幾乎是澳大利亞人口的兩倍。2010 年,這一數字僅為 2700 萬。袋鼠的數量增加要歸咎於雨季帶來的豐盛植被,它們是袋鼠的食物。
  • 流浪狗還是受保護動物?澳洲野犬的這張「身份證」該怎樣上?
    ,只是相對於一些流浪狗來說,其野化程度更高,但本質上還是一種流浪狗,與流浪松獅犬、田園犬無異;而有的人則說它們已經在澳洲大陸上生活了5000年之久了,早已經發展為澳洲特有的物種,雖然相較於考拉、袋鼠等物種來說,它還比較年輕,但同樣具有代表性,應該受到法律保護。
  • 澳洲「大黃」泛濫,能抓兔子還能捕鯊,如今混成二級保護動物
    要說哪個地區的物種最為繁多且獨特,無非就是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本身澳洲的環境、氣候十分優越,並且當地缺乏大型食肉動物,因此成了「動物的天堂」。只不過由於一些歷史因素,澳洲大陸也出現了不少外來物種,並對當地造成巨大的傷害,就像是大家所熟知的澳洲野兔、野貓等。
  • 澳洲袋鼠,混的最慘的國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澳洲,人們是很關心袋鼠的。如果有的袋鼠媽媽被車撞了,留下的袋鼠孤兒會被人收養。澳大利亞國徽上就畫著袋鼠和另一種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鴯鶓。才攻擊人,小袋鼠一樣會踹你一腳。,又沒有天敵,連人都敢揍的動物能有天敵?
  • 百年「人兔大戰」澳洲完敗,百億野兔真吃不完啊!
    百餘年來,澳洲野兔泛濫成災,澳洲人想盡一切方法欲將其除之,但總是除之未盡,即便使用各種方法消除了大部分野兔,但隨後野兔又變得泛濫,使得最後不了了之。澳洲野兔為何猶如野草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加之在澳洲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野兔們即沒有天敵,又擁有大片供野兔生存的茂密植被,可謂是野兔們的天堂啊!眾所周知,澳洲擁有袋鼠、袋熊、考拉等萌寵動物,你總不能期待它們去捕捉野兔吧。袋鼠:咱雖然個頭大,有時候也有脾氣,但咱是吃草的,對於野兔,你愛咋地咋地,我可不管你。
  • 鱷魚、袋鼠、鴯鶓都成菜餚,澳洲土著至今保存哪些奇葩餐食習慣?
    然而,作為西方文明國家代表的澳大利亞,卻仍可以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野生動物餐食。鱷魚、袋鼠、鴯鶓、樹袋熊都曾是或現在仍然是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盤中餐。澳大利亞的土著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四到六萬年,在歐洲人發現並佔領澳大利亞之前,這裡的土著居民幾乎從不耕種或者畜牧,維持著最原始的採集打獵生活。
  • 英國遊客在澳洲旅遊,使用公廁的時候,發現廁紙被袋鼠吃掉了……
    呼嘯的寒風帶走身上的熱量,很多人確實是經受不住,而這就讓前往南方的旅遊十分火熱。就比如三亞還有一些東南亞的旅遊項目如今都特別火熱。而位於南半球大洋內的明珠澳大利亞,也是很多北半球遊客如今會選擇前往旅遊的國家。儘管目前澳大利亞的天氣算得上是高溫頻發,但為了澳洲的美麗風情,很多遊客還是前往了。
  • 澳洲Costco又逆天了!2米多高的巨型袋鼠&考拉現已加入豪華巨無霸套餐~~
    澳洲的部分Costco店又趁熱打鐵推出了更接地氣的巨型娃娃,就是澳洲標誌性動物 --- 袋鼠和考拉!畫風是這樣的。。。。。據悉,這款巨型袋鼠有2.1米那麼高!!澳洲人都瘋了,愛到不行~~大袋鼠的兜裡還有隻小袋鼠,這是買一送一的節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