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聽一位朋友說,川美有一位著名水彩畫家,「換了一雙眼睛」後,作畫輕鬆自如,甚是瀟灑。梅花姐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好奇,四處打聽,想了解這雙眼睛的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23日,筆者與主人公——川美水彩畫家龔玉相約在重慶501藝術基地,接受梅花姐專訪。
501藝術基地坐落在四川美術學院街對面,是由一棟老倉庫改造而成。裡邊入駐了川美幾十位藝術家工作室,涵蓋油畫、國畫、雕塑、服裝設計等門類。龔玉水彩畫工作室就在這裡。
本來此行是衝著龔玉老師那雙特別的眼睛來的,但當我們踏進她的水彩畫室,不禁被她的畫作吸引,開始欣賞起畫作來。
龔玉近期作品
龔玉近期作品---《2020春節》
龔玉近期作品---《紅旗渠邊槐花香》
1
龔玉,生於1957年,重慶人,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任四川美院特色工作室導師,重慶知名水彩畫家。她的畫注重提煉、表現純樸細膩的生活所見所悟;色彩豐富用筆簡約;祟尚在大自然中捕捉使人感動的畫面;喜氣生動。歷年來多次舉辦個人水彩畫展,參加全國和國際性畫展,並多次獲得金、銅、銀獎。
《村頭小集市》
《春節前奏曲》
《雲南會澤雞市場》
2
言歸正傳,回歸主題。
當筆者問及眼睛時,龔玉直言不諱地說,她雙眼晶體都換成了多焦人工晶體,並談了她當時植換過程。
2018年,她在醫院體檢,發現患有輕微白內障。那時的她,雙眼均是300多度的近視,同時患有老光,平常作畫兩副眼鏡換著戴,一會取一會戴的,換來換去的,本就極不方便。這下新增白內障,雖然當時沒覺得視物有什麼阻礙,但畢竟有一種眼病存在著,早晚需要解決。
她與重慶泰恆眼科醫院院長鄭漢作了溝通。鄭漢建議她摘除白內障並植入多焦人工晶體,換掉原本老化的晶體。這樣不但可以解決作畫時換戴眼鏡的麻煩,還可以一勞永逸地把白內障解決掉。
龔玉聽取了建議。不久,鄭漢院長親自主刀,為她成功摘除白內障並移植了一對多焦人工晶體。
「植入人工晶體後,怎麼樣呢?」
龔玉告訴筆者,感覺很好,就像換了一雙新眼睛,重新擁有一雙年輕的眼睛。自己再也不用到處找眼鏡了;作畫時再也不需要一會戴一會取眼鏡了。她現在的遠近視力是1.0左右,無論是作畫,開車,還是玩耍,運動,沒有眼鏡的束縛,自由自在,非常舒服。換眼後,她作畫熱情更加上漲,完成了更多的優秀作品。
龔玉非常推崇這項技術,並且她的幾個好朋友也做了該手術,效果也很理想。
水彩畫家龔玉與梅花姐對話
03
為了讓讀者更多地了解多焦人工晶體,梅花姐繼龔玉的訪談後,又走訪了她的主刀醫生,也就是有著「白內障西南王」稱號的白內障手術專家——鄭漢。
據粗略統計,自1997年使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以來,鄭漢的年手術量為3000-5000例。截止目前為止,鄭漢親自做的白內障手術已達到近7萬多例,是西部完成屈光白內障手術量遙遙領先的專家。這個手術量在全國也實屬「罕見」,因此在行內一些同行把他稱為「白內障西南王」。
重慶泰恆眼科醫院院長鄭漢
關鍵詞一:晶體
鄭漢告訴筆者,天生眼睛晶體有三大功能:
一是透光。如果晶體蒙上灰塵,透光就差了。白內障會影響透光,嚴重的白內障會致盲。
二是聚光作用,形成焦點,把事物看得清楚。所謂近視眼、遠視眼就是聚焦出現了問題。
三是調節作用。晶體有彈性,可以隨意變焦,看遠中近的事物。所謂老花眼(老視),就是因為晶體調節功能減弱或喪失導致的。
人們到了中老年以後,晶體漸漸老化,彈性變弱、它的三大功能開始減弱或喪失,就會患上老花眼、白內障等,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
水彩畫家龔玉20年前寫生照
關鍵詞二:多焦人工晶體
隨著仿生科學的不斷進步,現在研發出來的多焦人工晶體,可以極大程度地取代衰老的眼睛晶體,達到模仿或恢復眼睛年輕時的功能。
鄭漢告訴筆者,多焦人工晶體發展已有20多年歷史了,和手機一樣,不斷更新迭代,現在是第三代,絕大多數人植入後可以達到全程視力,感覺舒適,能很好地辨識顏色、形體結構等,還能抗周圍光線的幹擾。
多焦人工晶體是有度數的。一些度數特別高的近視眼,還可以個性化訂製。
當然這是仿生科學,目前還不能完全百分之百地達到和真眼一模一樣。但相信隨著科技的更新,以後第四代、第五代,多焦人工晶體的功能還會更加完善,效果值得期待。
水彩畫家龔玉近期寫生照
關鍵詞二:屈光手術
據鄭漢介紹,多焦人工晶體的應用,在前幾年主要用於手術治療白內障,所以一般是歸在白內障手術範疇。
而現在,多焦人工晶體應用範圍拓寬了。老光幾千年了,現在可以解決了。就算患者沒有白內障,僅僅是為了更好地一次性解決遠視、近視、散光、老花並脫鏡,也可以直接通過手術把眼睛晶體換掉,換成多焦人工晶體。這類人群往往有多副眼鏡,兩副,甚至三副眼鏡。
在國外,或北上廣地區,這種為了改善視力的手術,稱之為屈光晶體手術。病人無論是近視還是遠視、散光、老花,都可達到摘鏡,並且一勞永逸地避開了白內障,終生不需要更換。
事實上,現在的人們生活質量要求高,要玩牌,要看手機,要開車,需要多焦人工晶體的人群數量龐大。但鄭漢告訴筆者,目前在重慶,業內還沒有規模化開展無白內障的屈光晶體手術,一般做這類屈光性白內障手術,還是常規地在白內障醫生那裡解決,所佔比例估計在15%左右。
水彩畫家龔玉接受筆者訪談現場照
「多焦人工晶體如此好,為何不能大規模開展?」
筆者納悶。
鄭漢說,主要受幾個因素制約:
一、多焦人工晶體費用比較貴,雙眼換下來,需要幾萬元。這對經濟條件有要求。
二、多焦人工晶體需要打開眼球手術植入,手術有一定風險,有些人還是擔心害怕。
三、這是錦上添花的手術,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因此對手術要求很高。要做好這類手術,需要具備良好的醫療條件,檢查設備,更需要經驗非常豐富的手術醫生。
四、這類手術對病人的理解、配合、包容性素質的要求也比較高。
據統計,目前做這種手術,主要是對全程視力要求高,經濟條件好,對技術能接受,文化程度相對高的群體,主要以知識分子、商務人士、體育專業群體、畫家等為主。
「白內障西南王」眼科手術專家鄭漢接受筆者訪談現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