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著名畫家成功「換眼」,他為她助力藝術人生

2020-12-05 專注重慶人物

前段時間,聽一位朋友說,川美有一位著名水彩畫家,「換了一雙眼睛」後,作畫輕鬆自如,甚是瀟灑。梅花姐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好奇,四處打聽,想了解這雙眼睛的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23日,筆者與主人公——川美水彩畫家龔玉相約在重慶501藝術基地,接受梅花姐專訪。

501藝術基地坐落在四川美術學院街對面,是由一棟老倉庫改造而成。裡邊入駐了川美幾十位藝術家工作室,涵蓋油畫、國畫、雕塑、服裝設計等門類。龔玉水彩畫工作室就在這裡。

本來此行是衝著龔玉老師那雙特別的眼睛來的,但當我們踏進她的水彩畫室,不禁被她的畫作吸引,開始欣賞起畫作來。

龔玉近期作品

龔玉近期作品---《2020春節》

龔玉近期作品---《紅旗渠邊槐花香》

1

龔玉,生於1957年,重慶人,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任四川美院特色工作室導師,重慶知名水彩畫家。她的畫注重提煉、表現純樸細膩的生活所見所悟;色彩豐富用筆簡約;祟尚在大自然中捕捉使人感動的畫面;喜氣生動。歷年來多次舉辦個人水彩畫展,參加全國和國際性畫展,並多次獲得金、銅、銀獎。

《村頭小集市》

《春節前奏曲》

《雲南會澤雞市場》

2

言歸正傳,回歸主題。

當筆者問及眼睛時,龔玉直言不諱地說,她雙眼晶體都換成了多焦人工晶體,並談了她當時植換過程。

2018年,她在醫院體檢,發現患有輕微白內障。那時的她,雙眼均是300多度的近視,同時患有老光,平常作畫兩副眼鏡換著戴,一會取一會戴的,換來換去的,本就極不方便。這下新增白內障,雖然當時沒覺得視物有什麼阻礙,但畢竟有一種眼病存在著,早晚需要解決。

她與重慶泰恆眼科醫院院長鄭漢作了溝通。鄭漢建議她摘除白內障並植入多焦人工晶體,換掉原本老化的晶體。這樣不但可以解決作畫時換戴眼鏡的麻煩,還可以一勞永逸地把白內障解決掉。

龔玉聽取了建議。不久,鄭漢院長親自主刀,為她成功摘除白內障並移植了一對多焦人工晶體。

「植入人工晶體後,怎麼樣呢?」

龔玉告訴筆者,感覺很好,就像換了一雙新眼睛,重新擁有一雙年輕的眼睛。自己再也不用到處找眼鏡了;作畫時再也不需要一會戴一會取眼鏡了。她現在的遠近視力是1.0左右,無論是作畫,開車,還是玩耍,運動,沒有眼鏡的束縛,自由自在,非常舒服。換眼後,她作畫熱情更加上漲,完成了更多的優秀作品。

龔玉非常推崇這項技術,並且她的幾個好朋友也做了該手術,效果也很理想。

水彩畫家龔玉與梅花姐對話

03

為了讓讀者更多地了解多焦人工晶體,梅花姐繼龔玉的訪談後,又走訪了她的主刀醫生,也就是有著「白內障西南王」稱號的白內障手術專家——鄭漢。

據粗略統計,自1997年使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以來,鄭漢的年手術量為3000-5000例。截止目前為止,鄭漢親自做的白內障手術已達到近7萬多例,是西部完成屈光白內障手術量遙遙領先的專家。這個手術量在全國也實屬「罕見」,因此在行內一些同行把他稱為「白內障西南王」。

重慶泰恆眼科醫院院長鄭漢

關鍵詞一:晶體

鄭漢告訴筆者,天生眼睛晶體有三大功能:

一是透光。如果晶體蒙上灰塵,透光就差了。白內障會影響透光,嚴重的白內障會致盲。

二是聚光作用,形成焦點,把事物看得清楚。所謂近視眼、遠視眼就是聚焦出現了問題。

三是調節作用。晶體有彈性,可以隨意變焦,看遠中近的事物。所謂老花眼(老視),就是因為晶體調節功能減弱或喪失導致的。

人們到了中老年以後,晶體漸漸老化,彈性變弱、它的三大功能開始減弱或喪失,就會患上老花眼、白內障等,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

水彩畫家龔玉20年前寫生照

關鍵詞二:多焦人工晶體

隨著仿生科學的不斷進步,現在研發出來的多焦人工晶體,可以極大程度地取代衰老的眼睛晶體,達到模仿或恢復眼睛年輕時的功能。

鄭漢告訴筆者,多焦人工晶體發展已有20多年歷史了,和手機一樣,不斷更新迭代,現在是第三代,絕大多數人植入後可以達到全程視力,感覺舒適,能很好地辨識顏色、形體結構等,還能抗周圍光線的幹擾。

多焦人工晶體是有度數的。一些度數特別高的近視眼,還可以個性化訂製。

當然這是仿生科學,目前還不能完全百分之百地達到和真眼一模一樣。但相信隨著科技的更新,以後第四代、第五代,多焦人工晶體的功能還會更加完善,效果值得期待。

水彩畫家龔玉近期寫生照

關鍵詞二:屈光手術

據鄭漢介紹,多焦人工晶體的應用,在前幾年主要用於手術治療白內障,所以一般是歸在白內障手術範疇。

而現在,多焦人工晶體應用範圍拓寬了。老光幾千年了,現在可以解決了。就算患者沒有白內障,僅僅是為了更好地一次性解決遠視、近視、散光、老花並脫鏡,也可以直接通過手術把眼睛晶體換掉,換成多焦人工晶體。這類人群往往有多副眼鏡,兩副,甚至三副眼鏡。

在國外,或北上廣地區,這種為了改善視力的手術,稱之為屈光晶體手術。病人無論是近視還是遠視、散光、老花,都可達到摘鏡,並且一勞永逸地避開了白內障,終生不需要更換。

事實上,現在的人們生活質量要求高,要玩牌,要看手機,要開車,需要多焦人工晶體的人群數量龐大。但鄭漢告訴筆者,目前在重慶,業內還沒有規模化開展無白內障的屈光晶體手術,一般做這類屈光性白內障手術,還是常規地在白內障醫生那裡解決,所佔比例估計在15%左右。

水彩畫家龔玉接受筆者訪談現場照

「多焦人工晶體如此好,為何不能大規模開展?」

筆者納悶。

鄭漢說,主要受幾個因素制約:

一、多焦人工晶體費用比較貴,雙眼換下來,需要幾萬元。這對經濟條件有要求。

二、多焦人工晶體需要打開眼球手術植入,手術有一定風險,有些人還是擔心害怕。

三、這是錦上添花的手術,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因此對手術要求很高。要做好這類手術,需要具備良好的醫療條件,檢查設備,更需要經驗非常豐富的手術醫生。

四、這類手術對病人的理解、配合、包容性素質的要求也比較高。

據統計,目前做這種手術,主要是對全程視力要求高,經濟條件好,對技術能接受,文化程度相對高的群體,主要以知識分子、商務人士、體育專業群體、畫家等為主。

「白內障西南王」眼科手術專家鄭漢接受筆者訪談現場照

相關焦點

  • 川美教授畫小鳥賣出82萬,被人質疑是小孩水平,專家:這是藝術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國畫畫家,甚至一提到某一種動物、人物或者是植物,就會想起某個畫家,就像顧愷之的人物、鄭板橋的竹子、齊白石的蝦和張大千的山水,這些畫都是國畫精粹、國之珍寶。其實,如果不是藝術家,不懂藝術,確實很難欣賞這些名畫。就像川美教授畫小鳥賣出82萬,卻被質疑是小孩水平,專家說這是藝術。
  • 感受油畫魅力 到重慶美術館看川美油畫藝術名家邀請展
    原標題:感受油畫魅力 到重慶美術館看川美油畫藝術名家邀請展 華龍網4月25日19時01分訊(記者 張義)杜康遠的《江山清風》、龐茂琨的《高速公路旁的風景》、夏培耀的《高原魂》……4月25日下午,由重慶文化藝術品行業協會、重慶美術館共同主辦,雲環文化產業集團、重慶版權超市承辦的「川流不息 版權保護、文化魅力——2018年四川美術學院油畫藝術名家邀請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幕
  • 國慶大假藝術展覽7天樂 川美油畫系教師集體亮相
    國慶大假藝術展覽7天樂 川美油畫系教師集體亮相 2015-10-02 10:03:07來源:成都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從「為大於細」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青年教師邀請展,到在成都詩婢家美術館舉行的「藝脈」藝術展,再到在三聖花鄉舉行的2015成都藍頂藝術節。成都的藝術展覽國慶檔令人目不暇接。據悉,這些展覽大多將持續到國慶黃金周之後,喜愛藝術的市民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和藝術親密接觸的機會。  少城有明堂藝術節展現跨界藝術  少城有明堂藝術節昨日開幕。
  • 川美80年|朱麟為101 歲劉國樞教授塑銅像
    在肖像創作計劃中已有很多中國名人清單,他們都是各領域為中國作出了貢獻的名人們。在我的母校川美八十壽辰到來之際,想為母校川美做一點小事來表達我的感恩之意。所以,為我們川美的名人創作肖像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於是首先想到了我們川美最年長的藝術家,現今101歲的劉國樞先生:他是川美老一代油畫藝術家、也是川美油畫專業的創建者,曾創作出大批經典的油畫作品。
  • 著名畫家曾中山與彌勒「笑佛」的情緣
    )》 宋秀傑 攝著名畫家曾中山創作的作品《鐵龍過萬山(中國畫)》 宋秀傑 攝 著名畫家曾中山在其愛人楊幸福的陪伴下精心創作 宋秀傑 攝  中新網惠州5月18日電 題:著名畫家曾中山與彌勒佛「笑佛」的情緣  作者 宋秀傑 李春鳳  「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 法國學院派藝術大師託馬斯·庫圖爾,培養出來了很多著名的畫家
    託馬斯·庫圖爾(Thomas Couture,1815 - 1879),法國著名的學院派藝術大師。自畫像託馬斯·庫圖爾的一生對藝術的貢獻是巨大的,首先,他在繪畫藝術上有著很高的成就,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美的享受和藝術的薰陶。
  • 「藝術中國新領軍人物」——著名畫家陳萬祥
    陳萬祥Chen,Wanxiang著名畫家InternationaFamousArtist1980-2016 出版個人作品書籍8本1986-2018中美兩地舉辦13次個人畫展1981《奇妙的口袋》出版1982《不斷復活的旅伴》出版1983《真假路特》出版1983《奇妙的口袋
  • 「藝術+科技」助力城市提升和產業發展
    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用多彩眩目的光藝術打造城市形象;用「藝術+工科」方式設計月球概念車……四川美術學院在藝術領域融入科技、智能元素,助力城市提升和文化產業發展。11月10日,重慶日報記者對該校科技融入藝術創新的相關項目和團隊進行了採訪。
  • 來川美看「巴山蜀水」!全國藝術高校山水畫教學研討會暨師生作品展...
    陳平 《夢底家山》之二   97×180cm  紙本水墨  2008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作品展現場看到,參展的不乏原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院長陳平,中央美院教授劉榮,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丘挺,以及中國美院教授卓鶴君、陳向迅、張谷旻等國內知名山水畫家的作品
  • 採用搞笑的藝術手法繪畫油畫和水彩作品~他是英國著名畫家藝術家
    Walter Ernest Webster(韋伯斯特)是英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的畫家之一,韋伯斯特生於曼徹斯特,出生時間1878年至1959年,享年81歲。韋伯斯特在國家藝術培訓學校學習,後來又在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之後進入RA學校,他走過的每一步都是藝術家羨慕地,可謂起點非常高。
  • 氣象萬千·著名山水畫家郜宗遠藝術賞析
    當代山水畫創作模式豐富多變,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狀態,許多畫家作出的可貴探索展示出中國繪畫發展的廣闊空間。郜宗遠先生的藝術從西方油畫的技法和視角入手,並加入中國畫的水墨基調,最終形成個人的藝術語言和繪畫風格,豐富了中國畫的發展格局。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唐明珍作品賞析
    1969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附中,1983年結業於吉林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吉林省美術家協會第五屆、第六屆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吉林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吉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第九屆、第十屆吉林省政協委員,第七屆吉林省文聯委員。
  • 著名畫家宋明遠創作的當代巨幅海洋畫《大洋新樂章》
    上世紀90年代始,宋明遠以中國畫傳統為基礎,以海洋為特定題材,開拓發掘海洋畫藝術新領域,探索、研究、建立起海洋畫的技法體系,創立海洋畫派,填補中國海洋畫科的歷史空白,帶動更多的藝術家投身中國海洋畫創作與理論研究,為奠定和推動中國海洋畫藝術形成、發展與傳承做出傑出貢獻。
  • 川美院長畫裸體引發討論 個別院校已取消人體模特改用照片
    圖據@四川手機報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川美院長示範人體寫生引爭議 院長回應:不可思議,當事人川美院長龐茂琨回應:「這個事(指示範人體寫生)沒必要大驚小怪,使用人體模特是國家允許的、科學的、合法的,也是全球範圍內美術院校普遍的方式。」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國內確實有少部分綜合性院校藝術系,取消了人體模特寫生,改用照片或者模型代替。
  • 著名畫家黎增輝獨創3D油畫 眼睛可看立體效果(圖)
    著名畫家黎增輝獨創3D油畫 眼睛可看立體效果(圖) 3D油畫,日前終獲成功。  據介紹,黎增輝獨創的3D油畫,依據光學、色彩學、生命科學、現代印刷技術原理,運用秩序感、視覺與錯位、色彩與構成等有關繪畫理論知識,經過近萬次繪畫實驗方獲成功。  黎增輝的作品融匯了中西繪畫的精髓,既承襲中國傳統的意象學說,又吸收了西方美術的抽象風格。他開創性地將版畫、水彩畫、油畫、裝飾畫和民間藝術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 藝術賞析:李珂鈞,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國禮畫家、英國皇家客座教授
    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書畫作品展,藝術成就被SOHU、BAIDU、GOOGLE、中國美術家協會網等大型網際網路進行專題推介,出版有《李珂鈞版畫集》、《李珂鈞冰雪畫集》、《中國現代花鳥畫家李珂鈞畫梅》、《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收藏潛力的著名畫家李珂鈞卷》等畫冊,連環畫,藝術論文集,其個人傳略載入多部中外藝術家大辭典。在我的眾多弟子中,李珂鈞屬於那種為藝術拼上一切在所不惜的成熟畫家。
  • 溫州博士後畫家周建朋 投身「鄉村藝術工程」
    1980年出生於浙江永嘉的周建朋是位青年山水畫家。近年來,他又埋頭於「藝術助力鄉村」的實踐,至今已相繼建起浙江永嘉楠溪書院、箬溪精舍和北京紅螺書院,不僅讓藝術改變鄉村面貌,也助推著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當藝術來到鄉村,或者當鄉村遇上藝術,會產生怎樣的『裂變』?這裡,有我滿滿的期待!」周建朋說。從江南直奔新疆,他尋找著人生第一次「藝術碰撞」記者結識周建朋純屬偶然。有次在與北京大學教授、原北大藝術學院副院長丁寧的交談中,丁教授極力向記者推薦了他。
  • 豹紋"長"上農具 川美送的新年"禮物"有點意思
    面對前述這些充滿了當下學子藝術思考的新銳作品,四川美院造型藝術學院院長、著名雕塑家焦興濤在開幕式上這樣感嘆道。   校長宣布的「禮物」   2019年9月,四川美術學院將油畫、版畫和雕塑三個系別合併成立了造型藝術學院。
  • 畫家朱海:用動物的眼睛看世界(組圖)
    1992年,以我國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羅中立教授命名的獎學金評選活動曾轟動當時的中國美術界。包括國際一流的藝術家、藝術批評家和藝術策展人共同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在全國範圍徵集青年藝術家(主要是高校藝術系學生),經層層篩選,最後每屆只評出4-5名獲獎者。這項獎評選七屆後於1999年因故中斷,7年後的2006年恢復,因此第八屆的評選備受關注。
  • 英倫畫家約翰威廉格威德的油畫人生之一:家人眼中的叛逆少年
    「叛逆少年」約翰·威廉·格威德可以說是新古典主義末期繪畫藝術的執著追隨者,其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繪畫與建築藝術。他的畫作最大的特色是:一、女性人體形象都酷似古典油畫中的維納斯,身形健碩、體態豐腴、性感、唯美。二、背景多以細緻刻畫的白色大理石為裝飾。約翰·威廉·格威德6歲時安格爾在87歲離世、44歲時布格羅於80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