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紋「長」上農具、鼠藥放置孔成「火車隧道」……
川美送的這份新年「禮物」有點意思
獲獎藝術家黃杰的作品把「殺馬特」和農具結合到了一起
申子葉的作品《長江》
吳清鶴帶來的作品《微觀·鐵路歲月》
「殺馬特」風遇上藝術,尤其是遭遇大家眼裡土氣的農具會是怎樣?用石頭拼出一條長江,它是什麼顏色的?塗有「鼠藥有毒」的空洞裡竟然鑽出了一個綠皮火車頭,什麼意思?新年伊始,四川美術學院用一場名為「禮物」的展覽,把這些好玩的問題帶到了大家面前……昨日下午,「禮物——2021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學生提名獎」入圍暨獲獎作品展在四川美院美術館4號展廳隆重揭幕。
「作為造型藝術學院的院長,我從來沒有這麼驕傲過。我覺得這樣一個展覽是非常有質量、非常吸引人的,而且是令人興奮的。」面對前述這些充滿了當下學子藝術思考的新銳作品,四川美院造型藝術學院院長、著名雕塑家焦興濤在開幕式上這樣感嘆道。
校長宣布的「禮物」
2019年9月,四川美術學院將油畫、版畫和雕塑三個系別合併成立了造型藝術學院。此後,為了更好地進行藝術教育改革創新,挖掘學生的創作潛力和特色,「禮物——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學生提名獎」便應運而生。該項目由四川美術學院與easyart易直購聯合主辦,今年是第二屆。它通過公開徵集與評委評選的方式,希望關注和推介造型藝術學院創作領域最具原創力和問題意識的作品及藝術家。
在開幕式上,主持人首先介紹了「禮物——2021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學生提名獎」的入圍藝術家名單。和去年的第一屆一樣,本屆評選也選出了曹根、鄧坤、洪文學、黃杰、侯逸傑、劉毓靈、劉詩琪、雷韻冰、馬俊+何春怡、申子葉、唐金鳳、王鈺婷、吳清鶴、姚德科、鄒丹,共15位(組)學生藝術家入圍。隨後,四川美術學院校長、著名油畫家龐茂琨宣讀了最終獲獎的5位(組)藝術家名單:侯逸傑、吳清鶴、黃杰、馬俊+何春怡、鄧坤。
創作多樣性與前沿性
走進「禮物——2021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學生提名獎」入圍暨獲獎作品展的展廳,記者發現入圍作品涵蓋了油畫、雕塑、影像、綜合材料等等門類,充分體現了年輕學生們創作的多樣性與前沿性。這些作品大多都是從學生們的日常視野出發,其中有的植入了自己的日常經歷、場景、情緒,有的則是表達了自己希望探索的藝術方向。
像本文標題就提到的豹紋「長」上了各色農具,就是獲獎藝術家黃杰的作品。他希望通過將「殺馬特」元素和傳統農具相結合,使農村的審美視角和消費文化產生碰撞,並以此來考慮如何準確地捕捉、理解自己對時代的關切。
現場最令人好奇的作品無疑是吳清鶴帶來的微縮作品《微觀·鐵路歲月》。這個作品其實是一個在地創作,它的完成地點是在重慶黃桷坪新市場社區的鐵路三村。「這個社區是退休鐵路員工的居住地之一。」接受記者採訪時,吳清鶴說,這個地方其實距離川美非常近,「但這些退休的鐵路員工很多都從沒去過美術館,我們就想到了把這些他們原來工作中天天都要打交道的鐵路場景截選出來,縮小放到他們社區的日常生活環境中。」
讓百姓參與到藝術中來
吳清鶴說,本次展覽現場就是把在社區的在地創作復刻過來的。記者在現場看到,因為是微縮作品,所以普通的水管、水錶、撒鼠藥的專用孔洞等等都成了承載火車奔跑、熱火朝天的鐵路施工現場的平臺。「整個作品是2019年完成的。」讓吳清鶴格外感動的是,這些微縮的作品做好之後,很多老人就帶著孫子開始了在社區各處的探索。在他看來,這無疑是自己最想看到的讓普通百姓親身參與到藝術中來的結果。
藝術家申子葉則在作品《長江》中用現場採集來的石頭,拼出了一條6.3米長的「長江」。有意思的是,她選用了長江玉(江津玉)作為原材料,並巧妙地運用了不同顏色的玉石來對應長江水質從清澈透明到中下遊的黃色。她希望藉此呼籲大家關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母親河。
四川美院造型藝術學院院長、著名雕塑家焦興濤表示,「禮物」(項目)不僅僅是一個展覽,而是一個行動計劃。「我們聽到了每個同學對自己作品的陳述,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作為一個年輕的藝術家,他(她)的人生、學習、面對的困惑,以及他(她)面對困惑不放棄的態度,以及他們的問題,這些不僅深深感動了我們,我想對在座的同學們也是很大的一個啟發。」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裘晉奕
(責編:陳易、張禕)
關於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重慶疾控給出權威解答 人民網重慶1月7日電(陳琦)現階段哪些人可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重慶哪裡可以接種?對於這些市民關心的問題,重慶市疾控中心進行了解答。 問:現階段哪些人可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答:根據國家要求,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詳細】
原創1月6日0—24時 重慶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 人民網重慶1月7日電(陳琦)今(7)日,來自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消息,2020年1月6日0—24時,重慶市本地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報告,無新增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為尼泊爾輸入)。 一、本地疫情 …【詳細】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