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
說起足球,我們都知道是起源於中國,那時名字叫作「蹴鞠」,蹴鞠在當時是訓練士兵、考察士兵體格的方式(「蹴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後經絲綢之路傳入歐洲逐漸發展成現代足球運動。而英國也成為了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我們踢了上千年,但是為什麼還是踢不好?這個。。。這個不重要啦。
那時英國人用什麼踢球的呢?答案是動物的膀胱,呵~那是一項挺有味道的運動!為了更加的耐用,後來人們又給「球」加上動物皮當外衣。
隨著科技的發展,足球製作工藝也更加成熟,材料的選擇也更多樣性。如今足球外皮多選擇了性能更優的聚氨酯,也就是PU合成皮革。耐磨、防水的特點和物理彈性性能也符合了足球性能所需。
追過那麼多場球賽的小夥伴們,對於足球的製作工藝,我想大部分人還是很想了解的吧!
貼合
足球外皮其實是多種材料貼合在一起的,目的是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即使在每小時80英裡的情況下,足球依然保持不變形。
滌綸纖維和尼龍纖維進行混棉、梳棉、疊棉、針刺、定型製成無紡布,無紡布經過覆漿處理成為PU皮的基布,然後塗上塗飾劑和止滑增澀膜層才變成PU皮。再如上圖,PU材料背面均勻塗抹一層具有彈性的粘膠,與泡棉貼合在一起,才能成為足球外皮。
小小一個足球,包含太多的科技知識了。
用滾筒將塗過膠的聚氨酯和泡棉滾刷多次,使其粘結在一起。
絲網印刷
印刷圖案,不同廠家不同工藝的足球,印製的程序稍有不同,但大多是在裁剪之後通過絲網印刷技術將專用油墨印上去的,一個好足球採用的油墨肯定要環保無毒,圖案做到清晰牢固...
衝壓裁切
衝壓機將每張材料壓製成五邊形和六邊形的球皮,壓模壓製出來的球皮,每張都是精確無誤的。
整理備用
壓制完成後,工人將組成一個足球需要的12塊五邊形和20片六邊形打包捆綁在一起,確保後面的縫製工人縫製時不會出錯。
手工縫製
手工將球皮按一定的規則縫合成在一起。也有工廠採用機器縫製,雖然可大批量生產,製造成本也低。但是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球的腳感生硬,縫線暴露在外,強度不如手縫球,防水性能更差。
翻轉球皮
縫合過半之後會把球皮翻轉過來,這時縫線到了裡面,漂亮光滑的圖案就顯露了出來。
塞入球膽
把已經製作好的球膽塞入球皮內,將內膽的氣嘴找準位置與球皮氣孔相契合。
收口
這個收口環節是個精細的技術活,在縫完最後幾針那個位置,外皮會是一個突起狀態,而且會有點硬。這個時候,先用藥水軟化頂起部分,然後從球的背面的接縫處捅進一根鉤針,在前面那個頂起部分穿出來,把縫線纏繞幾圈後掛在鉤針上,再於後面拔出鉤針,這樣就能硬生生的把頂起部分拉進足球內部。然後再用頂針處理接縫處,以其保證平滑。(不知道我描述的夠不夠清楚?)
縫線在後面這個位置穿出後,需要打結再塞回足球內部。當然,這個是項力氣活,要很大力的拉啊扯啊捅!
充氣
內膽被充滿氣之後,球體初步形成,但還有些凹凸不平。
熱壓定型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熱成型機來處理,將足球放入一個特製的圓形凹模,在充入一定壓力的空氣,並加熱到70℃,定型使得足球變的均勻完美。
檢測
上面這個就是2002韓日世界盃時所使用的足球——飛火流星
製作完成的足球要接受重量檢測和圓度檢測,國際足聯規定足球的重量必須在420到445克之間,周長必須是69釐米,允許5mm的公差範圍。經過嚴格測試後才能出廠。
目前手縫球的造價越來越貴,現代足球已經很少有工廠採用人工縫合的方式生產足球,多採用熱粘合技術,熱貼合球防水性極好,只是腳感比手縫球差一點,但不是那麼明顯。彈力更好、速度更快、飛行線路詭異,因此對球員水平要求更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
免責聲明:文中GIF截取自DISCOVERY HOW IT'S MADE和公開的網絡資源,使用圖片的目的是更好的傳播知識,如涉及版權內容問題,請及時聯繫作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