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婚喪嫁娶,農村的確有很多的風俗和講究。就連縫喜被這一件小事情,也有很多的細節問題需要注意。別說年輕人不了解這些,很多六零後七零後,恐怕也不太清楚。需要自己親身經歷過以後,才多多少少的會知道一些。
前些年,農村嫁閨女娶媳婦,縫喜被的時候是要找人來幫忙的。首先,找什麼樣的人都是有講究的,來幫忙縫喜被的人,不能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必須要找那些家裡人都健康,沒病沒災,還要兒女雙全,家庭和睦的女人,才可以來幫著縫喜被。如果家裡有親人剛去世,或者是家裡只有閨女沒有兒子,這樣的女人就算是手再巧,也不適合幫忙縫喜被。
來幫忙縫喜被的人,只具備了上面所說的這些條件還不夠,還要跟結婚的人屬相能夠合得來。假如屬相合不來的話,就算是具備了上面所說的那些條件,那也不能用。可以說膠東地區縫喜被的條條框框,讓人感覺有些苛刻。
喜被的所有材料都備好了以後,不能說想哪天縫就哪天縫,哪天有時間哪天縫那是不可以的。我們這裡講究要在雙月份雙日子的那一天,才可以縫喜被。按理說八月份也算是雙月份吧,但是八月份縫喜被也不算太好,因為有的農村老人說,八月份逢喜被,結婚以後日子過的太緊吧。所以陰曆九十月份打算結婚的,都趁著六月份提前把被子縫好了。
萬事俱備,就開始動手縫被子了。縫被子的整個過程都是手工縫製,講究就更多了:第一,兩米長的被子要一根線縫到底,也就是說從被子的這頭要縫到那頭,然後下一行再重新開始,這中間不能用第二根線。至於為什麼要一根線縫到底,沒人告訴我原因。我自己猜想的原因,可能是要跟一個人一輩子過到底的意思。
第二,在縫製被子的整個過程中,不能打一個結。我們平常縫被子的時候,開頭是要打一個結的,避免線頭禿嚕了不結實。但是結婚的喜被,是絕對不允許打結的。這個道理簡單,大家應該都明白。線結就是疙瘩,被子上不能有死結,就是不希望兩個人之間產生隔閡矛盾。
第三,縫喜被不能打倒針,只能一直往前縫。我們平常不論縫衣服還是縫被子,為了結實耐用,開頭和結尾都會打一下倒針,但是縫喜被不能這樣做。聽說不能打倒針的含義是,結婚後兩個新人過日子,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後退。
現在結婚自己縫喜被的人很少了,都在店裡花錢僱人直接給縫製好了。縫喜被的人根本不認識,人家是屬什麼的,家庭是否和睦幸福,家裡有兒子還是閨女,一律根本不知道。所以這個講究到現在基本上是廢除了。但是在縫製過程中,後面的三條和雙月雙日,還是嚴格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