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北京綠化 不讓小動物餓肚子

2021-01-14 新京報

廣陽穀城市森林公園裡的地被植物。

廣陽穀城市森林公園是北京核心區首個按照「城市森林」理念建設的公園綠地。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巍

到2019年底,北京市域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4%;城市森林公園成為各種鳥獸的餐廳

以前,人們總是會羨慕國外一些大都市裡的綠意盎然,30%甚至更高的森林覆蓋率,讓城市沉靜安詳。但到了今天,類似的綠色圖卷正在北京緩緩展開。北京全民義務植樹日前夕,記者多處探訪,有關部門也介紹了最新的北京城市綠化進展與理念——那是隨處可見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園林景觀,更是「樹上有鳥、林下有草、草間有蟲」的靈動和諧,隨著大尺度城市森林建成,城市「自淨」能力與日俱增。到2019年底,北京市域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4%,接近發達國家大都市的水平。

看點1

四季有綠 三季無處不見花

每年4月的第一個周末,是北京全民義務植樹日,而此時的京城,也迎來一年中「表情」最豐富的季節。毛白楊棕紅色的花絮掉落在路邊的時候,垂柳枝上,綠芽的氤氳已為綻放的白玉蘭鋪設好背景,碧桃、榆葉梅、櫻花等惹得行人駐足拍照。僅僅是二環沿線,粗略數數,就有接近十種正在開花的綠植。

「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是北京新一輪綠化對市民做出的美好約定。《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建設技術導則》中,列出了適合北京生長的常綠樹種,油松、白皮松、華山松、側柏、檜柏等,這些喬木為北京帶來了四季綠色。而「三季有花」今後就是北京的常態。在「技術導則」中,亞喬木中的海棠、櫻花、山桃、石榴等,叢生灌木中的迎春、連翹、大果薔薇等,藤本植物的美國凌霄、紫藤等植物,都在春日、盛夏、金秋以不同花色、花型點染著美麗的北京。其實,即便在冬日,仍有比如沙地柏這樣大片的地被綠植努力生長,讓京城的凍土不再寂寞。

看點2

口袋公園 在百姓身邊增綠

與環線綠植相呼應,更多的成片綠色正在暈染市區,僅在2018年,北京就建成50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到2019年底,將再增50處,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和邊角地、廢棄地、閒置地,在百姓身邊增綠。

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北角,一大片城市森林剛剛從拆除違建後的空地上「長出來」。據考證,這裡曾是秦代的「廣陽郡」,於是這片城市森林也因此得名「廣陽穀」。廣陽穀城市森林公園,是北京核心區首個按照「城市森林」理念建設的公園綠地。

走進廣陽穀城市森林公園,腳下鬆散細碎的石子路兩側,紫花地丁已經開成片,狼尾草枯黃的草根滋生出鮮嫩的綠葉。

「廣陽穀模仿自然生態搭配,目的就是要達到『近自然』的效果。」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董麗告訴新京報記者。按照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規劃,2019年全市將新增造林綠化25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達到16.4平方米。數字的背後,傳遞的是未來滿眼的新綠。

看點3

植物規劃 為小鳥們留口糧

隨著大尺度城市森林建成,城市「自淨」能力逐步增強。據中國林科院測算,平原造林每年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134萬噸,釋放氧氣98萬噸。可以說,隨著北京市域「一屏、三環、五河、九楔」的綠色空間的形成,將極大地改善城市氣候環境,但是鳥類等生物多樣性的構成仍是不可預設,「翅膀的選擇」也能客觀地反映出森林生態的健康程度。

在廣陽穀建成後不久,負責林地管護的園林工人就曾看見長耳鴞在密實的樹葉中休息,還有斑鳩和喜鵲,樹上的堅果、林地裡的漿果都會吸引它們前來光顧。據粗略統計,目前長期以廣陽穀為「家」的野生鳥類已有8種。記者在探訪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時,一位負責護理生態廊道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年五六月份氣溫穩定後,刺蝟、兔子、松鼠等小動物就成為廊道上的「常客」了。

「我在魏染胡同住了50多年,我連想都不敢想,這裡還建起了森林公園。自從有了廣陽穀城市森林公園,我們老年人就多了一個出來遛彎的地方,就是有一點,公園裡的路不大方便,碎石頭子,坐輪椅推不動,有些老人就進不來了。」

——市民王文秀

「我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剛從新中街籃球場出來。我和同學在夏天的時候,特別喜歡來新中街公園,這裡能看到好多蟲子。我們有個選修課題,是關於昆蟲的,就是在這兒完成的。」

——倪同學

■ 解讀

樹種:選擇「長壽」型

「這和城市森林的生態功能有關。」董麗和她的團隊在2005年為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規劃植物景觀時,在國內園林界首次踐行了「近自然」理念。

近自然理念強調以原生鄉土樹種為視覺焦點,搭配種植相對低矮的特色灌木和草本地被植物。對於市民來說,能夠直觀感受到的,是空氣清新、體感舒適,野生鳥獸和諧共處,隨著季節的變換,植物景觀呈現出開花、結果、葉片變色等戲劇化變幻。

近自然的另一個用意是,通過引種「皮實」的鄉土樹種、長壽樹種,構成近自然化的綠地結構,使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在同一空間內自然演替、和諧共生,最終實現低成本、低廢棄、低維護的綠化方式。

北京城市森林樹種的選擇,論「鄉土」,莫若楊柳榆槐椿。千萬年生長於斯,這些樹木最「了解」北京的水土。論「長壽」,欒樹、銀杏、元寶楓、國槐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城市的森林中,它們擁有漫長的壽命見證都城的變遷。

綠化:動物也「宜居」

事實上,對綠化的認識,也是從積極種樹向生態服務升級。

記者注意到,除了大面積種樹以外,管護工作也在加強。今年3月中旬,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布了《關於網上填報2019年平原生態林養護方案的通知》,在這份工作通知裡,一項名為《北京市平原生態林養護管理系統》網絡版開通試運行了。這是一套數位化、網絡化林木管護方式,直接鎖定養護單位的養護措施及工程量,並按年度養護實施方案自動核算養護資金。後續養護單位也能利用智慧型手機填報養護日誌,動態監管養護進度。

不僅是家附近的口袋公園等特色綠地,構成了北京春景的新看點,「樹上有鳥、林下有草、草間有蟲」的生態景象也直接被官方寫進了綠化願景。

實際上,從去年起,北京就史無前例地把小動物們是否「宜居」納入了綠化造林工程的考量,在樹種選擇上,那些能結出美味果實的樹木被成體系引入到森林公園中,比如山楂、海棠、黑棗、桑葚和柿子樹,這些食源類樹種,今後將成為各種鳥獸的「餐廳」。甚至北京綠化者對各類蟲子們也開始「溫情脈脈」,除蟲藥的噴灑格外謹慎,林地中往年不被待見卻適合昆蟲繁衍的雜草也被網開一面。將來的環境將會更加鳥語花香。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相關焦點

  • 北京綠化造林理念的一次變革:每百畝設置一處動物食源和築巢場所
    北京日報記者 武亦彬攝一片林子,如果沒有鳥兒的啁啾,沒有松鼠的嬉戲,沒有蜜蜂、蝴蝶的翩躚飛舞,是否還可以稱得上生機勃勃?在全市森林覆蓋率已超四成的今天,這樣的追問,不管是專司造林的園林部門,還是熱心生態改善的專家學者、普通市民,都越來越多。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正在進行。
  • 肚子餓了為什麼會「咕咕」叫?
    但你知道為啥肚子一餓就「咕嚕咕嚕」叫嗎?難道是肚子成精了?還是肚子會讀心術? 這時你會驚奇的發現:「咦,我竟然不餓了!」
  • 「動物之家」入駐公園,北京開建生物多樣性恢復示範區
    今後北京每個城市公園將至少建設一處本傑士堆,以提升生物多樣性。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生物多樣性恢復示範建設區,用以吸引小動物的本傑士堆。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何建勇攝「未來的首都園林綠化,將經歷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轉變。」
  • 北京造林:每百畝設一處動物食源和築巢場所 從綠起來美起來到活起來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正在進行。這次工程一個標誌性變化,是首次在造林技術導則中濃墨重彩地提出了「豐富生物多樣性」「完善生態廊道」「構建生命共同體」等綠化造林理念,並且在操作細則中細緻到如何為蝴蝶、蜜蜂、刺蝟、松鼠等小動物配置相宜的花草灌木,預留充沛的水源地以及適宜棲息、築巢、繁育的林間場所,都有具體的技術規定。「這是北京市綠化造林理念的一次變革。」
  • 北京建立外來樹種名錄管理制度
    新京報快訊 (記者李玉坤)記者今天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了解到,北京將建立外來樹種名錄管理制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樹種的多樣性。北京市副市長盧彥在會上做了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議案辦理暨專項工作情況的報告。
  • 明明不餓 肚子也老是咕咕叫 是怎麼回事
    相信不少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過,明明不餓,但肚子老是咕咕叫,讓人感覺自己一直飢腸轆轆,怪不好意思的。肚子沒有長嘴,為什麼還會發出咕咕聲?咕咕聲除了肚子在「喊餓」,還有什麼含義?速來看一下吧!肚子不餓也會咕咕響?要知道,肚子咕嚕咕嚕叫,一般是腸道蠕動增快的表現,這個也叫做腸鳴音亢進。飢餓的時候,肚子裡只剩下液體和空氣,會咕嚕響。其實,肚子在咕咕叫,並不一定就是餓了。
  • 抖音我的肚子好餓可是我還要減肥是什麼歌 我的肚子好餓完整歌詞
    抖音我的肚子好餓可是我還要減肥是什麼歌?「我的肚子好餓可是我還要減肥」這個歌詞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那麼這個好玩的歌叫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試聽一下吧!  抖音我的肚子好餓可是我還要減肥是什麼歌  歌名:我的肚子好餓  歌手:TeddyWei  所屬專輯:我的肚子好餓  試聽地址》》》》》》https://music.163
  • 有時候肚子不餓但還是會叫?別只以為是「餓了嗎」……
    如果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不進食,肚子就會感到飢餓,可能肚子就會發出「咕咕咕」的叫聲,是身體在提醒我們要吃飯了,可以說,為了讓我們吃點東西,胃也是操碎了心,這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但是如果剛吃完飯或者並不餓的時候,肚子卻「咕咕咕」叫不停,在公共場合感到非常的尷尬。肚子叫了就是「餓了嗎」?
  • 抖音我的肚子好餓可我還要減肥是什麼歌 我的肚子好餓誰唱的歌詞
    據悉,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做《我的肚子好餓》,這是一首很魔性的歌曲,唱出了不少想要減肥妹子的心,嘴上說著要減肥,身體還是很誠實的吃著各種好吃的!網友紛紛吐槽,這就是我是,我曾經吃了無數次「減肥前最後一頓大餐」!
  • 動物園亂投餵屢禁不止:小動物們不餓 亂投餵是害它們
    北京晨報記者日前在動物園看到,有家長帶著孩子在猴籠外投食,猴子哄搶,孩子看著熱鬧手舞足蹈,面對保安的勸阻家長竟視而不見。此舉遭到周圍其他家長厭惡,認為「要給孩子做榜樣」。隨後準備再拿出一塊橡皮糖餵猴子的時候,這名六七歲大的小女孩搶過糖袋子藏在身後不給他。他對小女孩說:「它餓了,拿一塊給它。」小女孩搖搖頭說:「不行,不讓餵的。」   曾告誡過他不能餵動物的巡邏人員在遊客的提醒下,得知男子還是把橡皮糖餵給了猴子,無奈地搖搖頭。
  • 明明不餓,肚子卻咕咕叫,會不會是什麼病?
    明明不餓,肚子卻咕咕叫,會不會是什麼病?這樣的後果很明顯,那就是餓!隨之而來的就是肚子發出一連串的咕咕聲。在安靜的工作環境裡,讓人十分難堪。其實,這是人體的自然現象。這個聲音是什麼?肚子發出聲音,在醫學中被稱為「腸鳴音」,它發聲的真正部位不是肚子,而是腸道。當我們的腸蠕動時,腸管內氣體和液體隨之流動,就產生了一種斷續的咕嚕聲。
  • 狗肚子咕咕叫?不一定是餓了
    我們都常用「肚子咕咕叫」來形容自己非常餓,相信各位多少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其實狗比人更容易發出這種聲音,所以狗就是很容易餓的動物咯?
  • 北京市域森林覆蓋率將達44% 公園成小鳥的「餐廳」
    但到了今天,類似的綠色圖卷正在北京緩緩展開。北京全民義務植樹日前夕,記者多處探訪,有關部門也介紹了最新的北京城市綠化進展與理念——那是隨處可見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園林景觀,更是「樹上有鳥、林下有草、草間有蟲」的靈動和諧,隨著大尺度城市森林建成,城市「自淨」能力與日俱增。到2019年底,北京市域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4%,接近發達國家大都市的水平。
  • 狗狗肚子咕嚕咕嚕叫,是餓了嗎?也可能是腸胃預警
    肚子太餓了,突然在一群人面前爆發一大聲「咕嚕咕嚕」響,尷尬得讓人想挖洞鑽進去。但狗狗肯定不會!它要是肚子餓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肯定還會開心過去跟你討吃的。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狗狗肚子發出「咕嚕咕嚕」聲,有些是正常的聲音,但有些背後蘊藏著腸胃問題。
  • 好餓肚子咕咕咕叫表情包
    抖音最近有一套好餓肚子咕咕咕叫的表情包,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到底在哪裡下載吧。
  • 北京究竟適合種什麼樹?這個「十字口訣」擇樹新標準大有內涵
    為綠心增色添彩的花灌木,如紅、藍、白丁香,薔薇、黃刺玫、貼梗海棠、錦帶花,也基本上是北京本地出產的「香草美人」。所謂「長壽」,意思非常直白,就是能活得長久。這兩個字雖然通俗,其中蘊藏的含義卻不簡單——新中國剛成立時,北京森林覆蓋率僅1.3%,到處是荒山禿嶺。為了能快速見綠,前期的綠化工程使用了大量的速生樹種,如楊樹。
  • 北京公園將建「灌叢驛站」「本傑士堆」讓小動物有地兒吃有家回
    例如,「本傑士堆」中心的土壤負責讓本地植物茁壯生長,而外部的幹樹枝、石塊既可以讓小型野生動物在下面築巢,還能保護植物的根不被啃食,這樣「本傑士堆」就能持續不斷地為食草動物提供新鮮食物,吸引動物在林地裡安家。下面的土坑也不是隨便挖挖就行,「上寬下窄,要具備一定的梯度。冬天落葉發酵的時候,不同深度的土壤層溫度也不一樣,越冬昆蟲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溫度需求的土壤空間。蛙類的幼體也可以在裡面安全越冬。」
  • 肚子經常咕咕叫,怎麼回事?不一定是肚子餓了,或是大病的信號
    肚子出現咕咕叫的情況,相信大家都有遇到過,每次出現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肚子餓了,想要吃東西,及時的補充點食物,咕咕叫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有些人肚子的咕咕叫的情況,確實會因為補充食物後就得到緩解,但有些人卻沒有得到緩解,吃過東西後還是有一些響聲,並且久久不能緩解,那這是怎麼回事?如何調理?一起來看看。肚子出現咕咕叫是怎麼回事?人在餓的時候,出現咕咕叫,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人在飢餓時,胃部會出現明顯的收縮,刺激胃黏膜,影響到胃酸的分泌,胃酸分泌量就會增多,容易刺激到身體,出現飢餓。
  • 肚子總是咕咕叫,不一定是肚子餓了,還可能是三個疾病的「功勞」
    仔細一聽,原來是肚子在叫。但是,肚子裡面又沒有長嘴,那麼這聲音又是怎麼來的?又為何會出現肚子餓的時候,聲音更加明顯的現象?到底是誰在「咕咕咕」?「咕咕咕」其實來自於腸道,在醫學上被稱為腸鳴音。而我們在腸胃裡面不僅存在液體,也有氣體。而液體往往就是消化液和喝進去的水,氣體的話就包括了吃進去的空氣和益生菌發酵時產生的氣體等。
  • 北京每個城市公園將至少建一處「動物之家」
    今後,北京每個城市公園將至少建設一處「動物之家」——本傑士堆,而在面積更大的森林、郊野公園等地區,每1000畝也將建設一處。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王小平告訴記者,隨著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等重點綠化工程的實施,首都綠色生態空間迅速擴大,全市近70%的土地被綠色覆蓋。今後造林綠化將更注重質的提升,增強林地綠地的生態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讓人、城市和森林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