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國家地理中文網」公眾號
圖源:ORANGUTAN OUTREACH
紅毛猩猩,
被稱為「人類最直系親屬」,
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6.4%。
(此數據來源於WWF)
今天是國際紅毛猩猩日,
四捨五入不就等於是「人類的節日」?
或許連紅毛猩猩自己,
都覺得人類與自己過於相似,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事故——
「愛爾蘭男性遊客慘遭180公斤紅毛猩猩蹂躪導致內出血」
圖源:worldnewsdailyreport.com
對於紅毛猩猩而言,
長著紅橙色長髮的男子,
就好像千年難遇的絕世美女。
導遊勸他遊覽時務必戴帽子,
該男子並未聽勸,
最終被糟蹋了。
但紅毛猩猩實際上也可能對人類相當友好:
婆羅洲森林管理員為紅毛猩猩除蛇,
猩猩以為管理員受困水中,
便向他伸出了援手。
圖源:ANIL PRABHAKAR
以上種種對這一物種的認識,
或許都有失客觀,僅憑臆測;
而關於紅毛猩猩具體的習性,
是謝裡爾·諾特20多年來的研究主題。
「紅毛猩猩私生活」這個主題,
簡直讓她自己都懷疑人生。
撰文:MEL WHITE
攝影:TIM LAMAN
一隻雄性蘇門達臘猩猩露出利齒、搖晃樹枝,發出對一名對手的挑戰。
「有時候覺得,我自己手賤才選了世界上最難搞的傢伙來研究。」謝裡爾·諾特說道,她研究這個題目的時間不止20年。
「在此項研究之前,
還沒人真正研究過野生猿類的荷爾蒙,
人們都說我瘋了。」
180斤「大漢」飛速爬上光滑筆直的大樹,離地30米,令人暈眩,紅毛猩猩是世界最大的樹棲動物
諾特的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母猩猩每6-9年才分娩一次,是所有哺乳動物中生育間隔最長的。此外,我們與紅毛猩猩的生理極為相似,以至於可以直接用藥房賣的驗孕試劑來測試它們是否懷孕。
一隻11個月大的紅毛猩猩幼崽在模仿媽媽的動作
到現在為止,人們發現作為猩猩屬的紅毛猩猩共有三種:蘇門答臘猩猩(Pongo abelii)、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以及最新發現的打巴奴裡猩猩(Tapanuli orangutan)。
上世紀80、90年代,有些保護主義者預言,紅毛猩猩會在二三十年內從野生環境中滅絕,所幸預言並未成真;然而,紅毛猩猩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事實上,在過去的75年中,紅毛猩猩的總數量下降了80%。
婆羅洲的帕隆國家公園附近,一排排整齊的經濟油棕樹已取代了原始雨林。
圖源:COMPOSITE OF THREE IMAGES
肇因有兩個:一是伐木,二是大型油棕種植園急速擴張——為了生產用於烹調和廣大食品工業的棕櫚油。
幼小的紅毛猩猩在黑市上作為寵物可以賣出高價,而捕捉它們的唯一辦法是殺掉護子心切的母親。這些猩猩孤兒被送往「國際動物救助院」養育。
2013年,一份報告表明,單是在婆羅洲,近幾十年被殺害的紅毛猩猩估計多達6.5萬隻。有的被貧苦者當作野味果腹;還有的在取食人類作物或保護幼崽的過程中被射殺。
(滑動下圖,查看紅毛猩猩習性)
有些雄性紅毛猩猩會突然「巨大化」?
在蘇門答臘雨林,
一隻名叫「斯託戈斯」的雄猩猩,
身體發生了令人稱奇的轉變。
隨著睪酮汩汩分泌,它發育出強健的肌肉,毛髮變長,臉龐兩側生出大餅一樣的肉墊,喉部掛著一個大囊,為了發出更加威風的咆哮。
長著「大餅臉」的猩猩
但並不是所有雄猩猩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有些雄性轉變來得較晚,還有的一輩子都不發生轉變。這種機制被稱作「二分成熟」,是動物學界的謎團之一。
在蘇門答臘北部林間,每個區域的紅毛猩猩猩群體只需侍奉且只有一位「餅臉老大」,其他的雄性大多保持較小體型,也不長「大餅臉」,它們傳宗接代只能趁老大不注意時偷歡罷了;
而婆羅洲則相反,幾乎所有雄猩猩的臉上都長著肉墊,為爭取交配機會而產生的慘烈打鬥時有發生。
有些科學家認為,雄性紅毛猩猩二分式發育的部分原因,在於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的地質史差異。
蘇門答臘的土壤較為肥沃,而婆羅洲的大地相對貧瘠。蘇門答臘的猩猩不必走出很遠便可填飽肚子,雌性成員的密度也更高,這讓雄性有條件佔地為王,發展部署。婆羅洲的貧瘠環境則導致猩群不設專屬領地,成員大範圍遊走,自主尋找食物和交配機會。
動物救助人員在開展每日「叢林學校」課程,引導其練習生活技巧和自然行為,為日後回到野外做準備。
時至今日,
紅毛猩猩更加難以尋求生存之地。
2015年,印尼人為了開荒種植油棕樹等作物,放火燒掉了250萬公頃雨林。
在婆羅洲北部的沙巴地區,有幾百隻紅毛猩猩生活在河流沿岸一條狹長的退化棲息地中,周邊有多處村落,而村子本身也被淹沒在油棕園的海洋裡。在我們一貫的認知中,這種神奇的猩猩一定該生活在遺世獨立、廣袤無人的原始森林深處,沒想到現在已經不得不與人類混居。
曾經成片成片的「雨林處女地」,如今早已破碎。
(滑動下圖查看「大地傷痕」全景圖)
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的森林、泥炭地已被大片砍伐焚燒,給棕櫚種植園騰位置。
攝影:ULET IFANSASTI,GREENPEACE
這隻雄性紅毛猩猩被人當作寵物養了許多年,喪失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將在一家救助中心度過餘生。
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雨林中,紅毛猩猩在數百萬年進化中形成的行為模式沒有改變,仍在繼續:雄性用震耳欲聾的吼聲依然互相挑戰;矮小的後輩等待自己有力一搏的出位機會;雌性仍在枝葉間耐心教曉子女生存技巧,只是那種延續百萬年的生存技巧也許再也無法滿足如今的需要。
去年3月,印尼蘇門答臘,X光下顯示,一隻雌猩猩身中74枚氣槍子彈,懷中的幼崽在去往醫院途中死去,原因是營養不良;雌猩猩後來康復,但雙眼已失明且痛失愛子,後來「她」被取名「Hope」。猩猩被襲擊的原因是,「棕櫚油」產業對其家園無節制進犯。印尼是棕櫚油產量最大的兩國之一,另一國是馬來西亞。
圖源:Binsar Bakkara/Associated Press
長久以來,在猩猩的社會裡,已經形成了古老的「傳統」。而這種傳統,卻可能由於人類的侵佔不復存在——2019年,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的研究人員預測,若不對偷獵活動和環境破壞加以制止,全世界最大的野生紅毛猩猩群將於10年內絕種。
攝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紅毛猩猩(orangutan)」一詞
來自於馬來語「orang utan」,
意為「叢林中的人」。
它們本是我們的近親,
卻與我們面臨完全不同的命運。
這些叢林中的「人們」,
只能躲在一旁默默看著,
親眼看自己的家園——
被一種名為「人類」的近親吞噬。
印尼丹戎普丁國家公園,一隻雄性紅毛猩猩正在渡河。當地的棕櫚油農業正侵蝕著猩猩們的棲息地。(本圖曾獲2017年度《國家地理》自然攝影師大獎)
攝影:JAYAPRAKASH JOGHEE BOJAN,YOUR SHOT
關注後,
點擊菜單欄「文章」,閱讀尹哥聊基因精選文章。
點擊菜單欄「視頻」,觀看尹哥演講視頻和科普視頻。
發送數字0,即可申請加入尹哥的粉絲圈「尹力場」。
發送數字8,即可通過關鍵詞搜索往期文章。
【聲明】生命科學與基因技術正在高速發展,針對同一研究課題,不同團隊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甚至相悖的可能。另受本人知識結構及參閱資料準確性的局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歡迎讀者隨時糾錯並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