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國際紅毛猩猩日。其創立初衷,在於呼籲人們關注這一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Red List)定為極危的物種。
紅毛猩猩(Orangutan)是猩猩科中唯一分布在亞洲的屬(genus)。在馬來語中,Orangutan的意思是「森林之人」。它們源於亞洲印尼和馬來西亞,目前僅分布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中,分布區域非常狹窄。據IUCN紅色名錄記載,紅毛猩猩現有三個物種:打巴奴裡猩猩(Tapanuli Orangutan)、蘇門答臘猩猩(Sumatran Orangutan)及婆羅洲猩猩(Bornean Orangutan),均為紅色名錄上的極危物種。
(一隻憨態可掬的紅毛猩猩幼崽。圖源:世界自然基金會,「紅毛猩猩住哪裡?附帶九條紅毛猩猩知識」)
在過去20年中,紅毛猩猩賴以生存的森林生境約有80%被砍伐。野生生物保護協會的研究人員預測,若對偷獵活動和生境毀壞不加以制止,全世界最大的野生紅毛猩猩群將於10年後絕種。所幸的是,近年來在多方組織和當地政府的努力下,一系列保護政策被通過,破壞猩猩生存環境的水力發電廠被叫停,森林被劃作保護區,紅毛猩猩的數量也漸漸回暖。
儘管如此,紅毛猩猩的生存空間依然面臨威脅。追根溯源,還是「利益」二字所致:建設大型棕櫚油種植園和造紙種植園是最直接的增收方式。綠色和平組織曾經在18年拍攝過一則講述人類對棕樹林無限度開發,導致小紅毛猩猩無家可歸的公益廣告。開篇是一隻可愛的紅毛猩猩幼崽在一個小孩的房間裡搗亂,亂扔東西,掀翻桌子。房間裡的小孩把它請出去的時候,問了一句「你為什麼要進我的房間呢?「於是畫風突然陰暗起來,鏡頭切到森林裡濫砍濫伐的人們頭上,幼崽開始獨白:「我居住的森林裡突然進來許多人類,他們砍倒了我的家,抓走了我的媽媽,我也不知道我該去哪了。」動物是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原本被叫做「森林之人」,原本是樹林原住民的它們,為了人類的棕櫚油洗髮水,為了人類的椰樹漿,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就算是人類中心主義者,也無法心安理得地再使用相關產品了吧。
(在比利時,這隻紅毛猩猩和動物園裡的一群水獺成了好朋友。圖源:Pascale Jones/Pairi Daiza)
實現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需要綠色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式。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發展並不互為排斥。正如綠會的朋友、聯合國和平大使、世界著名黑猩猩研究者珍·古道爾博士所言,「意識是關鍵」(Awareness is the key)!
文/張大芊 審/Lei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