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杜鵑在詩詞中象徵哀婉的意象,它和哪位古代君王有關

2020-11-21 駭氏傳奇

我們可以看到,這只在詩詞中飛來飛去的小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悲悲切切的,這好生奇怪啊,在中國詩詞中,被提起過的鳥兒可不在少數,燕子、大雁、鴨子、鴛鴦、鷗鷺、黃鶯……可是,它們沒有一個,能比杜鵑更悽婉,更哀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恐怕要從杜鵑名字的由來說起吧。在民間傳說中,有這樣的一個口耳相傳的故事。據說,在很久以前,蜀國有一個勤勉的君主,叫做杜宇,他常常親自到田間地頭,催促大家珍惜春光,耕耘農作,就算是在死後,也沒有拋棄他的子民們,他化身成了一隻美麗的小鳥,一到播種的時候,就四處啼鳴,提醒大家,這鳥兒,就被後人稱為杜宇,也叫布穀鳥,杜鵑鳥。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鳥兒究竟是為什麼被叫做布穀鳥的,因為它與杜宇化鳥,催人布穀有關,但是,這個民間傳說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勤勉的君王的形象,就算人們因為懷念他而心生悲哀,也不至於像某些詩歌中所描寫的那樣,讓人想起黍離之悲吧。所以,我疑心這個故事是經過了老百姓的加工的,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春日播種是最重要不過的了,於是,就將神話傳說修改潤色,只保留了其中與催種有關的部分。

這樣的話,這杜宇傳說又有怎樣與眾不同的版本呢?在揚雄的《蜀王本紀》中,給我們描述了一個與此截然不同的故事。在楊雄的版本中,杜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他任命了一個名叫「靈」的人作為自己的宰相。當時,蜀地出現了一場大水,生靈塗炭,幸虧有靈鼎力相助,打通了玉山的缺口,才避免了災禍。

「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靈決玉山,民得安處。」但是,這位望帝卻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他趁著靈治水的功夫,與其妻通,不過好在,他及時醒悟過來了,望帝「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望帝去時,子鳴,故蜀人悲子鳴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這就是望帝杜宇與杜鵑鳥之間的另一個版本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杜宇是因為羞慚自己失德,所以才主動禪位的。

除此之外,晉代常璩的《華陽國志》,清代王謨的《漢唐地理書鈔》,元代陶宗儀的《說郛》中,也都各自引用了一些文章,訴說了一個與楊雄所說差不多的故事,雖然文句有所不同,但是,或多或少都提到了「治水」、「禪位」這樣的內容。

只是,對於望帝為何會禪位,有一些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因為望帝「積百餘歲」,覺得自己年老,遂禪位;有的說是因為他做了失德之事,但是有所悔過,心甘情願地自行禪位;也有的說是因為臣子篡奪他的王位,將其放逐山中,或者是他自行倉促逃往山中避難。

但是不管是從哪一種情況看,這望帝都是一個值得讓人為他扼腕哀痛的君王,所以,當蜀地的老百姓聽見了杜鵑的哀鳴之後,便不由自主地將它和望帝聯繫在了一起。

在民間傳說中,人們常常用鳳凰來比喻百鳥之王,而現在,杜宇卻由於種種原因而流落民間,化身為一隻小鳥,這又怎能不讓人感到悲從中來呢。得知了這樣的故事之後,就讓人更加理解,這隻鳥兒為什麼在詩詞中總是那麼悲悲切切的了。

不過,我一直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鳥兒又會叫「杜鵑」呢,它的名字叫「杜宇」,這很好理解,因為傳說中那位君王的名字叫做「杜宇」,叫「布穀鳥」,我也能理解,因為與這鳥兒的叫聲相似,同時,人們還認為它的鳴叫與催促播撒谷種有關,所以,才會叫「布穀鳥」。那麼,「杜鵑」呢,它又是如何與杜鵑花扯上關係,共用一個名字的呢?

我一直都對此不甚理解,但是,後來當我看到唐代詩人的一首詩歌后,突然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首詩中寫道:「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據說,杜鵑鳥的嘴巴是紅顏色的,估計與杜鵑花的顏色有相似之處吧,於是,富有想像力的古人,便將它和滿山遍野紅豔豔的杜鵑花聯繫在了一起,認為那杜鵑花之所以如此紅豔,是因為杜鵑鳥口中的鮮血滴在了上面。

想來也是,如果再與那位名叫杜宇的古代君王聯繫在一起的話,就更有一種悽婉悲涼的感覺了。那杜宇魂化為鳥,哀啼不止,口中滴血,嘔心瀝血,浸染了花兒,才有了杜鵑花這般攝人魂魄的嫣紅啊。想來,李商隱那首著名的《錦瑟》中,「望帝春心託杜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我看來,這隻小小的杜鵑鳥,它是從神話傳說中飛來的,又飛入了詩詞叢中去。雖然,它比不上傳說中與日神為伍的金烏那麼神秘,也沒有那瑤池王母的青鳥那麼高貴,但是,它絕對是所有鳥兒中最浪漫,最具有詩意的一個,誰讓它飛入了詩詞叢中去的呢。

更何況,不管是金烏還是青鳥,都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已,杜鵑可不一樣啊,每年春天的時候,它都會悄然從詩詞叢中飛出,飛到我們這些普通人的身邊,「布穀——布穀——」你聽,這不就是它在歌唱嗎,不過,是聽出悽苦悲哀之聲,聽出羈旅懷鄉之苦,還是聽出催促播種之意,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啊。不管怎樣,我就是喜歡這只在詩詞叢中飛來飛去的小鳥。

相關焦點

  • 飛入詩詞叢中的杜鵑,杜鵑還常和哪些意象一起出現?
    杜鵑同時又是鳥兒的名字,作為一種鳥兒,它的名字也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聽見的布穀鳥,其實就是指的杜鵑,此外,它又有子規、杜宇等不同的名字。每當春夏時節,在田野裡,在山林中,時常能聽見杜鵑徹夜啼鳴,那聲音,悽婉哀怨,伴隨著夜風送到人們的耳朵裡,仿佛能將人的心都叫碎了一般,真是如泣如訴啊。
  • 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杜鵑意象,漲知識,建議大家都看一下!
    不營巢,在葦鶯、黑卷尾等的鳥巢中產卵,卵與寄主卵的外形相似。因嗜食昆蟲(尤其是毛蟲)而對農林業有益,但對寄主的卵和雛鳥有很大不利,習性奇特,為鳥類中所罕見。以上是從杜鵑生物學上的意義來說。但是在古代典籍中,杜鵑有著極富文化內涵的傳說,它被認為是古代蜀國望帝杜宇的化身,杜宇因失位而亡國,其魂化成杜鵑鳥,日夜悲鳴,鳴至啼血,血染草木遂成杜鵑花。
  • 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十種意象,你知道幾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十種意象。1、青山:在古代詩歌中具有深隱曠達、雄渾沉穩、亙古不變的特色,是文人藉以棲息身心的家園。如王昌齡《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時,青山也是故鄉的象徵。如謝眺《遊東田》中「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另外,青山也是歷史與永恆的象徵。如楊慎《臨江仙》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古代詩詞意象意境集粹(110種)
    古代詩詞意象意境集粹(蒼松整理)眾所周知,文人是多情的。這情,不僅僅是男女的情愛,而是對事物敏感敏捷的思維。這種思維的結果,我們不要用現實的政治觀點來判定它的是非曲直,而要實事求是的反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詩詞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
  • 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武俠審美文化研究_孫剛
    寶劍意象、寶馬意象、英雄人物意象、典故意象、俠義意象作為古代詠俠詩詞中的審美意象,傳遞著正義、報國、報恩、誠信、名節等義薄雲天的武術俠義精神,承載著儒家、道家、墨家等諸多文化思想,從而為武術審美文化研究和武術基礎理論建設提供了一定的歷史視界。
  • 在詩詞中,杜鵑、子規、布穀,指的是一種鳥嗎,營造怎樣的意象
    我們可以看到,這只在詩詞叢中飛來飛去的靈秀的小鳥杜鵑,在唐詩宋詞中的上鏡率,還真是頗高的,其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古典詩詞中的杜鵑鳥,還遠遠不只是這些呢,甚至,在有些詩句中,沒有使用「杜鵑」,而是使用了杜鵑鳥的其他名字,還有什麼鳥兒,比杜鵑鳥擁有更多的名字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灣,盤點與杜鵑花有關的詩詞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灣,多美麗,像村家的小姑娘,這是讚美杜鵑花的歌兒,杜鵑花是我國十大名著花,深受人們的喜愛。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被很多省市定位省花、市花,可見杜鵑花的魅力不凡。
  • 寒假學習 詩詞鑑賞中的50個意象整理
    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如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 望帝春心託杜鵑——詩詞中含有「杜鵑鳥」的10個千古名句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是李商隱《無題》一詩中很唯美的一句,詩中的杜鵑鳥,又叫杜宇、子規、催歸、蜀歸。它常在夜裡鳴叫,聲音悽切,所以唱在詩詞中用來抒發悲苦哀怨之情。關於杜鵑鳥的詩詞歌賦很多,最典型的典故是望帝化杜鵑的故事。
  • 什麼是色彩意象?各種色彩的象徵和意象的含義
    色彩意象表現強調的是人對客觀對象的主觀意念,表達形式上更趨向於人的情緒化和畫面的意境化,注重設計者主觀激情的釋放,其本質是設計者面對客觀對象的瞬間意念的表達。在具體的創作中,色彩意象表現就是設計者摒棄客觀對象外在的色彩及造型,即其物理特徵,提取它的某一些色彩元素和造型元素加以強化、重構、再創造。或者直接從點、線、面出發,結合色彩、肌理等抽象要素,抒發情感,組合畫面。
  • 蟬,詩詞中的美好意象與現實中的悲慘結局
    在古代詩人筆下,蟬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高尚品質。說實話,在看到這些詩詞之前,是怎麼也不能把叫聲嘈嘈、面貌奇怪的蟬和人格的純潔聯繫到一起的。 古代詩人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賦予了蟬一個寓意深刻的意象。比較有名的以蟬喻人的古代詩作有三篇:一是駱賓王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還有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再有虞世南的《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以蟬面臨的困難環境,表達詩人自身的失意與冷落;用蟬的高聲歌唱,形容自身的清白與高傲。
  • 探討「馬」在古代典籍與文學作品中的意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馬早已退出了大多數人的視線,但在古代相當長的時間裡,馬都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文學作品中更是不乏對馬的描述與抒情。有關馬的成語舉不勝舉,例如: 馬到成功、老馬識途、龍馬精神、汗馬功勞對於馬的分類甚至詳細到了以顏色命名,比如: 黃色的馬叫驃,棗紅色的馬叫驊,黑色的馬叫驪,赤色的馬叫騂歷史上一個個英雄騎寶馬,寶馬襯英雄的故事更是流傳千古: 西楚霸王項羽的烏騅,呂布的赤兔,劉備的的盧蒙學讀本《三字經》中: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六畜中人們將馬排在第一,可見人類對馬的情感不一般。
  • 唐詩宋詞裡的荷花意象,有這幾種象徵意義
    所以荷花的意象代表了眾多不同的象徵意義,就看詩人們怎麼用。如宋朝詩人楊萬裡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個荷花就是用來描寫西湖夏天的美麗風光的。西湖那麼寬闊,那麼清澈,才容得下映日的荷花和連天的荷葉。
  • 【硯外之藝】 古詩詞多了,什麼鳥都有,快來看看詩詞中的鳥都長什麼...
    「信使」這一意象,在詩詞中應用地非常頻繁。下面我們來看看青鳥的廬山真面目吧:——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小編寄語: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在詩詞中,鳳凰也都是高雅聖潔的意象。
  •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杜鵑」「鷓鴣」啼悽悽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杜鵑」「鷓鴣」啼悽悽 2013-01-28 16:11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白雀」意象考釋
    名物是一座架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橋梁,名物研究使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觸摸歷史,從文字、器物和圖像中追尋歷史的真實。名物研究也讓我們可以探尋中國文化的脈絡,那些流傳千年的鳥獸草木意象背後,都包含著古人的真實見聞和情感寄託。本期刊發的三篇論文通過動物和植物意象探索名物的淵源、內涵和象徵,指出其傳承不絕的文化意義,或者通過豐富翔實的文獻考據驅散歷史的疑雲,提出新穎的認知。
  • 寫杜鵑鳥十首詩詞,詩人為何如此鍾愛這子規
    在古詩詞中,子規啼聲是出現頻率較高的意象之一。如李白《蜀道難》中「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杜甫《子規》中「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李賀《老夫採玉歌》中「杜鵑口血老夫淚。」等等,舉不勝舉。詩人們為何如此傾情杜鵑鳥?這與「杜鵑啼血」的傳說有關。
  • 2020年高考複習|古詩鑑賞知識點:意象
    二、意象的類別:從內容上分,意象可以分為景、物、事、人等四大類。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和史實,也是用來寄託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
  • 科學分清楚:古詩詞中布穀鳥,子規,杜宇和杜鵑鳥,不能再混淆了
    這些品種的杜鵑,不僅在體型外貌顏色上差異很大,它們在叫聲上更是千差萬別,尤其顯著,也各具特色。也可以說,杜鵑之所以在古代,在古詩詞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不僅杜鵑和人們的感情生活息息相關,還有一個核心原因就是杜鵑的五花八門不同叫聲。對杜鵑來說,聽聲識鳥,聽杜鵑的聲音來辨別是哪種杜鵑,在今天看來就意義重大了。
  • 關於雪的古代詩詞有哪些?
    雪的寓意和象徵是什麼?關於雪的古代詩詞有哪些?本文這就為你介紹:雪簡介雪是從混合雲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的固體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