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三朝回門後要在婆家挑第一擔水

2021-01-08 今日惠州網

農曆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節,惠州各地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也迎來了結婚登記小高峰,很多新人選擇在這一天登記結婚。在惠州民間,結婚都會遵循一定的習俗。在惠州傳統的婚俗中,以前有著「一村一俗」的說法,可見惠州的婚嫁風俗五花八門。婚嫁風俗也是一個地方文化的體現,那麼,歷史悠久的惠州有哪些傳統婚俗呢?

女家要請「嫁妹子」酒

過去,民間婚俗沿襲上千年的婚嫁習俗,聘娶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明媒正娶」,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完成人生大事。

據《惠州風物擷勝》記載,惠州舊式婚俗過程,含提親、落定、報日、鋪房、插花、接新娘、撒鹽米、遮頭、踩窩欄、跨旺火、捧蠟燭、捧新娘茶、婚宴、行嫁歌、三朝回門等。

在惠州,女子的「哭嫁」習俗基本消失,但女家依然要請「嫁妹子」酒。出嫁時,父親或兄長用傘遮出嫁女的頭「送嫁」,一直送到男家迎親的花轎或船上(漁民都用船接新娘)。在過男家船時還要唱《雨傘歌》,「傘」是散的同音,表示女兒嫁出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羅陽客家嫁女要「打樓」。打樓,即新娘出嫁前七天要洗淨身,挾去面毛,換上新的內衣褲,吃完晚飯便上自家的樓閣。同時,準新娘還要約請姐妹一齊上樓閣住,她們陪哭、陪唱、陪嫁直至婚禮完畢;瀝林鎮部分家庭的女兒出嫁,嫁前一個月或前十天要搬到「女仔屋」住,由村中未嫁女陪同。出嫁時,送嫁婆將女子從「女仔屋」接出來,然後紅布遮頭,直接上轎。龍門出嫁女隨身攜帶一個竹編的桶型筐,盛禮物和日用品上花轎。惠東嫁女要舉行「笄禮」,女子在行嫁前對來接新娘的花車做種種「刁難」,不讓男家輕易接走新娘。新娘哭著捧茶拜別父母叔伯兄弟姐妹。接新娘花車啟動後,一列送嫁姑娘和親友們抬著嫁妝隨後,接新娘的男家一路放鞭炮,沿路撒鹽米,以祭路神、橋神,避邪祟。博羅農村嫁女時,臨上花轎,在大廳中間放一個大「筢籃」,「筢籃」上放凳子,姑娘坐在凳子上,父母上前為女兒插頭花。這時主事婆唱道:「爸爸為你插頭花,媽媽為你找個好人家,嫁到婆家會當家。」

傳統鋪床禮儀仍在延續

傳統鋪床禮儀仍在當代延續。接新娘前一天,請舅爺為新郎披紅。在娶親前晚,請「好命婆」鋪床,稱「賞花楣」。鋪床講究和諧,床尾不能向門,梳妝鏡不能向床。在床上放竹柏、大桔、欖仔、花生、蓮子、瓜子等吉樣物,讓小男孩往新床滾一滾,表示來年生個胖娃娃。

過去惠城區民間規定新娘「轉屋」要在下午太陽將近落山的時候,因此時是「雞返籠」「牛轉欄」,傳說此時轉屋一定平安大吉。切忌天黑後新娘才入門,女方要是違例,就要向男方送五色七星糖果,表示要把吉祥變轉來。

沿海漁民、鹽民舉行婚禮時,大都在海上進行。如惠東鹽洲漁民迎娶當天,男家撐船到女家船邊與之併攏,接著兩船男女對歌、互說吉利話、送紅、鑽床、拖青,媒人站在船頭,敲打銅鑼。良時一到,新娘由「好命婆」牽扶過男家船,後分船撐回原處拜堂,不久,男家還要再撐回女家船收嫁妝。稔山鎮範和村娶親如遇村中有多家同時辦喜事,第一家迎親的按常規程序進行,而稍晚迎娶的其他新娘子,下了花車步入夫家時,要腰掛小簍進門,稱為「先行搞渾水,後來拾滿簍」。沿海漁民迎娶新娘當天,十多位中年婦女分列兩行,劃「旱船」接新娘。

仲愷民間新婚日,如遇村裡有婦女坐月子,認為月子內有邪氣,要舉行「踏果子」的儀式驅邪氣。在地上放兩個新簍子蓋,在簍子蓋放上龍眼乾,新娘腳不觸地,踏著龍眼乾走,走一步換上另一簍子蓋,一直踏到新郎家。主事娘在一旁念白:紅米落地,百無禁忌,五男二女,富貴齊眉,同時用紅花粉為新娘遮頭,丟紅米。

新娘進入夫家時,夫家父母不能與之相見。由夫家請來的「好命婆」將新娘扶入洞房。「好命婆」手扶米篩擋在新娘頭上,護新娘從火盆上跨過,進入夫家門直入室內。儀式在男家舉行,新郎新娘同拜天地、祖宗、父母、長輩並新郎新娘互拜。長輩賞新人利是或耳環、手鐲等首飾。

在娘家送嫁人回去前,瀝林一帶有贖「天財」的習慣。新郎拿出禮包向新娘的弟弟「贖鑰匙」,用鑰匙開嫁妝箱後,新郎的母親用圍裙圍住箱子裡的現金即「天財」,邊走邊念:男人使錢頭,女人使錢尾,回到新娘房才把「天財」放下。男家要準備封好9種利是錢給娘家人帶回,分別是離娘錢、奶媽錢、線面錢、姐妹錢、開面錢、開眉錢、鎖頭錢、燈錢、木屐錢等。

舊時婚宴須等親家母到才開席

婚宴是男家接受賀禮的禮儀,時間各地不一。舊時,惠東、惠城、惠陽等地都是當日宴客,須等親家母來到才能開席。博羅農村大部分是第二天宴客完了再去接新娘。宴客菜式不管圩鎮農村,以九大碗為排場。九大碗有「卷底和不捲底的」,不捲底下面墊青菜。

新娘接到新郎家,宴客開始。過去不論城鄉,宴客一般都在新郎家或者祠堂舉行,現代婚嫁多在酒店舉行。新娘這天是畢生最出風頭的一天,她將父母親戚所送的金飾玉器都佩戴在身上,渾身珠光寶氣。宴客時,有雙方家長合辦的「聯婚」,也有男女雙方各自請的。男方單請的為「某府婚宴」;女方單請的為「某府衣歸」。

作為嫁女主家,姑娘出嫁,都會給置辦嫁妝。嫁妝視經濟條件而定。過去有錢人家的隨嫁品不但有日常用品,還送母牛,最好是送有身孕的母牛,俗語謂「牛嫲帶仔好耕田」。如民國吉隆鎮的大財主運喜,給女兒的嫁妝是36畝地、36頭牛、36匹布,還有一個婢女陪嫁。博羅旭日村陳百萬準備嫁女時,女兒嫌旭日村到夫家梅潭村道路崎嶇泥濘,不願嫁。陳百萬便從福建購置大量花崗巖石條,聘請百名石匠歷時一年多,鋪築了一條從旭日村到梅潭村近15公裡的石道。這就是著名的「千金出閣道」。

婚後還要「三朝回門」

婚後,要「三朝回門」。如三朝未轉門,婚後的第一個春節一定要轉門。轉門時,新婚夫婦若接到親戚的邀請,一定要雙雙前往。娘要送一對公母的「帶路雞」,取「乖」的諧音,也有認路的寓意,表示認識路,多來往。新婚一個月內,新娘只在家做些家務,不出門做工,可回娘家住幾天。但新婚床不能空著,新郎一定要回來睡。婚後夠月,娘家要做大籠甜粄給婆家,婆家切成小塊分送鄰裡;四周切下的「田唇四角」給娘家帶回,也切成小塊分送鄰裡。

瀝林鎮羅村的新娘三朝回門後,要在婆家挑第一擔水,稱新媳婦擔「禾花水」。挑水時,村裡人要來湊熱鬧:往新娘的桶丟石頭讓新娘挑,直挑到第三擔水以後才算完成。挑的石頭越多,意味著新娘越能幹。鹽州舊俗,娶親時新娘到了夫家,三朝內不能同男人一起吃飯,餓了就叫娘家偷偷送飯。三朝過後,方可與家人一起吃飯,但初時只能吃一小碗,以後逐漸增加。第三朝,男家撐船到女家,請女家親戚過船食糖丸及贊茶(炒米茶)。這三天新娘只能獨守洞房。三朝過後,新郎才能過來與新娘同床共枕、共同生活。

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客家、老客家共同聚集惠州,各種文化相互交織影響,惠州傳統的婚俗也在改變和簡化,很多年輕人崇尚自由浪漫的婚禮,傳統婚俗的不少細節也在慢慢消失。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宮曉磊 通訊員林麗華 呂繼全

相關焦點

  • 婚禮結束後,新娘姑爺回門誰去接應,有什麼講究?婚嫁習俗
    回門宴也是婚禮習俗之一,新娘出嫁後1到3天,要回娘家看望父母,回門宴是為女兒姑爺回門舉辦的宴席,那么女兒姑爺婚後第一次回娘家,一般安排什麼人去接應呢?有什麼講究呢?一、婚後回門誰去接1、新娘的兄弟姐妹接一般新娘回門當天,都會由自己的親兄弟姐妹到婆家接新娘回門。
  • 新娘回門誰去接,新娘回門的穿著講究
    回門又稱歸寧。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後,新娘要攜新郎回娘家,認門拜親。那新娘回門應該由娘家的誰去接,回門穿著又有什麼講究呢?回門的時間新娘回門的時間一般都是在結婚後的第三天,不過在有的地區也會有當地特有的婚俗文化,我們儘量多了解一下當地的習俗,按照當地的習俗來確定回門的時間就可以了。新娘回門誰去接1、新娘的兄弟姐妹接一般新娘回門當天,都會由自己的親兄弟姐妹到婆家接新娘回門。一是讓新娘感到娘家人的關懷,二是娘家人到婆家也可以看看新娘的婚後環境怎樣,再回家向父母匯報。
  • 為什麼新郎、新娘結婚後,第三天要「回門」?其中有什麼寓意呢?
    正好今天我們要說的結婚來說,不管是舊時的皇親國戚,還是如今的普通百姓,對於婚禮都是極為重視的。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那就是新婚夫婦三天要「回門」,也就是說新婚夫婦在結婚第三天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回到新娘的娘家,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還有這樣一種習俗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樣的習俗有什麼樣的深意?為什麼新郎、新娘結婚後,第三天要「回門」?
  • 你知道為什麼結完婚3天或4天要回門嗎?有結婚打算的一定要看!
    「回門」又叫做「歸寧」,意指女子出嫁後第一次回娘家探望親人。作為從我國古代漢朝遺傳下來的傳統文化民俗,至今影響深遠。「回門」作為女兒女婿第一次一起以夫妻身份回家,關係重大。古代的回門主要是新婚女子破處要回家休息幾天,匯報新婚性事。現在實行試婚了,一旦在一起就舌不得分開,不會有回門了,即使回門也是夫妻雙雙把家還。近代通常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嶽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
  • 新娘回門要知道的風俗禁忌(備婚記)
    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的~(記不住的可收藏哦)一、什麼是回門回門又稱「歸寧」,即「回娘家」,這是舊時漢民族的傳統婚姻風俗。回門是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回娘家省親,夫婦二人需雙雙對對參拜女方父母,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新郎見到嶽父嶽母應改口為爸爸、媽媽,為整個婚禮正式收尾。也是讓新娘父母看到二人婚姻美滿之意,對於新娘來說,則是初為人婦後回到自己的娘家。
  • 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 結婚回門禁忌新人不可不知
    一、 回門時間 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就有三朝回門的說法。什麼是三朝回門呢?就是新娘在結婚後的三天   原標題: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 結婚回門禁忌新人不可不知   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除了結婚當天有很多習俗以外,回門當天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結婚習俗,為何新娘婚後第3天要「回門」,知道有何深意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農村結婚習俗,為何新娘婚後第3天要「回門」,知道有何深意嗎?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國家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樣也有著「禮儀之邦」的稱號。在我們國家上千年來,無論大到皇親國戚,下到普通平民百姓,都有著很多的文明禮儀和習俗。就拿男女結婚的事來說吧!在我們國家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就都有這樣一個婚嫁習俗,就是新婚夫婦婚後第3天要「回門」的習俗。
  • 新娘回門禁忌,這6點要注意
    在婚禮結束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新娘回門。這對於新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新娘回門有哪些禁忌呢?回門宴又叫歸寧宴。意指女子出嫁後,第一次與新郎一起回家,這也是中國傳統婚嫁習俗之一。雖然回門宴沒有結婚那麼隆重,但也是有講究的,新人們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1、回門的時間按中國的習俗,古時有「三朝回門」的說法。
  • 為什麼結完婚三天或者四天要「回門」?
    文/小野妹子學歷史為什麼結完婚三天或者四天要「回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結婚三天或者四天後,有一個「回門」的習俗,你知道為什麼要「回門」嗎?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什麼寓意?其實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有「回門」這個習俗了。
  • 新娘回門有什麼講究?五大新娘回門注意事項
    在中國,婚禮結束後還有一個回門的習俗,根據地方不同,回門日也不同,回門日女方家要設回門宴款待親友,而新娘新郎也要帶上禮物回家。那麼新娘回門有什麼講究呢?這五個要點要注意。1、時間回門時間要在結婚的第3天,至於連不連結婚這天一起算,要看當地的風俗習慣。
  • 為什麼在農村新郎新娘結婚三天後要「回門」,有哪些講究呢?
    為什麼在農村新郎新娘結婚三天後要「回門」,有哪些講究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生活百科集結號」,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三農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三農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類話題!本文由百家號「生活百科集結號」原創,維權必究!
  • 原來結婚後三天回門是有深意的,難怪中式婚禮有這個習俗
    不過,儘管是有西式的婚禮儀式,但是很多新婚燕爾還是會遵照傳統習俗,比如說婚後三天回門。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原來結婚後三天回門是有深意的,難怪中式婚禮有這個習俗!我們平時所說的「回門」,在傳統習俗中又稱之為「三朝回門」。說的就是新娘在結婚後的三天還要再回娘家一趟。不過為什麼是三天之內呢?回娘家又是有什麼樣的含義呢?其實,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生肖習俗(19):新娘回門 意義重大
    出門是迎親之日的重要儀式,一般由大妗姐或伴娘陪同新娘出門,並替新娘子撐著全新紅傘,同時也會準備衣祿米(以紅米、紅豆、綠豆混合而成),出門時撒往上空及傘頂。此外,有些新人也會按照傳統習俗,以求路路暢通。而新娘子「出門」後,按傳統習俗也會有「回門」儀式。
  • 為何結婚三天要「回門」,有什麼講究?可算開了眼
    婚禮當天所有的親朋還有都前來祝賀,但是很多地方還是有一些習俗就是新娘的家人是不能夠參加婚禮的。這對於新娘來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在婚禮結束之後,小兩口就算正式進入新生活了。但是這之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就是,新娘在結婚三天後要回娘家。為何結婚三天要「回門」,有什麼講究?可算開了眼我國傳統結婚有很多的習俗和規矩,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結婚後要回門是大家都有的一種習俗。
  • 農村婚嫁習俗:為什麼在結婚後,第三天新人要「回門」?
    而在農村裡面,百姓事講究的就是一個喜慶和大家圖個熱鬧,當然,但這樣的目的是人多越多越好,一個比較喜慶一點,說到結婚的話,在農村裡面習俗和規矩是比較非常多的,而當時大家為了圖個吉慶即便感覺規矩很多,但是依然還會遵守,因為這些規矩一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規矩不能不去遵守,而在現在的國內很多的農村地區都有著在結婚後的第三天新娘子領著新娘回娘家的習俗,這個習俗也被大家稱之為「回門」,你知道為什麼現在仍會有這麼一個習俗嗎
  • 為什麼農村結婚第三天,必須要回門?可算知道了
    不過在中國許多地區都還是遵循著傳統的結婚習俗,一般來說在婚姻上新郎和新娘都會穿著傳統的中國婚服。而對於很多人來說,儘管在事業上都有不錯的成就,但還是希望自己一生中的一些比較重要的事件,可以由自己做主。所以對結婚這件事都還是非常重視的,結婚中應有的各種禮節也都一應俱全。而對於很多比較傳統的家庭來說。很多家庭都非常熟悉三朝回門這個制度。
  • 回門當天不能在娘家住是真的嗎?
    新婚夫妻一般都是要回門的,想必你早已經知道這個婚姻小常識了,那麼我們便不再過多介紹了。那麼,都是第一次結婚,想必你一定好奇回門有什麼講究吧?像是回門時間,即婚後第幾天回門;回門禮物,即帶什麼回去給嶽父嶽母,是水果呢,還是禮品呢?還有回門服飾,如何著裝才算得體而又大方自然,這些都是回門需要了解的。
  • 中國傳統婚俗:回門,都有什麼禮節和講究?
    回門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民間婚俗,是指新婚夫婦成婚後首次回娘家,又稱歸寧。在古代,回門亦是十分莊重的,不僅需要準備回門禮、專用的回門裝,娘家還需要準備回門宴。後世對回門的稱呼各不相同,宋朝時民間稱為拜門,清朝時有南北差異,南方稱為會親,北方稱為雙回門。各地回門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是選擇結婚後的三、六、九日,也有滿一個月再回門的。
  • 婚禮後回門宴男方父母要參加嗎?新人回門這些講究你們一定要知道
    一、回門時間結婚回門的時間各地不一,古時是結婚第三日、第六日或八、九日,也有滿月回門省親的。春秋時期就有回門之俗,後代沿襲至今。由於「回門」是新婚夫婦一塊回門,故稱「雙回門」,取成雙成對的吉祥意。二、回門服裝婚後回門時,新郎新娘都應像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 婚後回門,嬌妻讓老公先回婆家,結果她偷偷地再嫁他人
    結果一個月後,單萌再沒回過婆家,人也消失不見。一年前,媒人來給村裡的王猛做媒,王大媽得知單萌自己開著一家汽車銷售店,是一個女強人。王大媽非常開心,能有這樣多金又有本事的女人和兒子在一起,也算是給祖上增光,所以她也不介意對方比王猛大6歲的年齡差距了。一個月後,單萌便提出了結婚的想法,這正合王大媽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