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納蘭容若,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納蘭明珠之子,翩翩相府的佳公子,從小玉堂金馬,軒車廣廈,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到光鮮外表下的他在婚姻愛情與門第,才華事業與懷才不遇之間的苦苦掙扎。
愛情上,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根本左右不了皇家貴族中不可避免的政治婚姻。第一段深入骨髓的感情始於少年的懵懂,終結於與青梅竹馬宮牆永隔。18歲的他眼看著自己最愛的表妹被送入皇宮,成為了皇帝的寵妃,他陷入了無邊的痛苦之中。那一年他提筆寫下了《畫堂春》中:「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這樣的千古名詩。
不久之後,他又成為了權勢的犧牲品,他接受父親的安排迎娶了當時兩廣總督的女兒盧蕊為妻,造化弄人,20歲的他,似乎並不能接受這份強加的感情。婚後的兩年裡,他過著追憶往昔,借與皇上巡遊為名逃避婚姻,與盧氏「相敬如賓」的日子,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盧氏畢竟是一個名門淑女,有書中這樣記載盧氏」夫人生而婉,性本端莊,貞氣天情,恭客禮典。明璫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曉鏡臨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訓,嫻彼七襄,長讀父書,佐其四德」,每天與這樣優秀的女子朝夕相處,兩人日久生情。那些他曾經為逃避婚姻的公務此時成了橫在兩人甜蜜小日子中間的一條溝,雖然二人的感情如膠似漆,但也飽受別離的苦楚。就是這樣的苦楚成就了「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微雲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這樣的心弦觸動。
幸福溫暖的日子很是短暫,這一年之期之中,聚少離多的他們還未來得及等到孩子繞膝,妻子盧氏病逝。他那一生一代一雙人的美好期盼再一次化為泡影。而他懷著一顆滿載相思之情的心,終日鬱鬱寡歡,寫下了繼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之後的悼亡詩「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後來的他因為感情的挫折內心的矛盾,哀婉悽楚的心緒,終日縈繞在他的心頭,即使後來他又娶了兩房側室,心如死灰的他再也提不起對愛情的憧憬了。也許是關氏和顏氏既沒有帶給他當年初戀般的心動,也沒有像盧氏那樣的才華意趣。
在他有一次陪同康熙南巡的時候,在好友顧貞觀的努力下,他與江南才女沈宛熱戀並同居在一起,但是問題又來了,清朝皇室為了保證滿族血統的純正是不允許滿族男子與漢族女子通婚的,雖然漢軍旗不在此之列,但不幸的是沈宛並不是漢軍旗也不是滿軍旗女子。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讓好友顧貞觀將沈宛偷偷帶回京城。而他自己再與他父親周旋。宦海沉浮一生的納蘭明珠,處世精明絕對不會給自己和自己的兒子留下一絲把柄在其他人的手中。
於是,納蘭性德在數月努力無果的情況下選擇了向父親妥協。他親自將沈宛送上了回江南的船上,他又一次與摯愛分離。這一次,在內心對沈宛的歉疚下,他以沈宛的口吻寫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半年後,納蘭容若去世,只留下了沈宛和她肚子裡的遺腹子還有文壇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納蘭容若的愛情,是一場孤軍奮戰抵禦政治婚姻,官場規則,權勢與門第的戰爭。有人說納蘭容若和賈寶玉很像,但是我覺得並不是如此。他的性格中有賈寶玉的善良與敏感,但是它沒有賈寶玉那樣為愛敢於天下人為敵的勇氣。所以在這場戰爭中,他,納蘭容若,註定是一個失敗者。個人看法,喜歡的朋友可以留言,一起探討。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作者及時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