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最近正值寒冬,冬季是各種疾病的高發時期,尤其是對於小孩子們來說。
但是家長們越是憂心忡忡,孩子卻偏偏容易生病。孩子一生病,家長就趕緊給孩子用藥,希望孩子能快點好起來。但有時候,往往越是用藥,卻發現孩子越是不容易好起來。事實上,很可能是家長「用錯藥了」。
案例
寶媽茗茗最近十分焦慮,自家的寶寶已經感冒好久了,也一直在用藥,但是一直都沒有效果,反而覺得寶寶的病是越來越重了。
無奈,茗茗帶著寶寶向醫生求助,醫生詢問後才得知,茗茗給寶寶吃得藥,一直都是大人的藥,只不過是減少了藥量。
醫生明確告訴茗茗:大人的藥物和孩子的不同,孩子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生病期間本就是抵抗力較差,排毒和排洩功能都不夠完善,如果用藥不當,那麼只會增加用藥的不安全性。
用藥不當,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危害?
小孩子不同於大人,身體各項器官還處於發育中,無論是飲食還是用藥,都需要和大人區別開。
但有些家長總以為孩子是成人的縮小版,那麼藥物自然也是,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吃藥靠掰」、「劑量靠猜」的方式來給孩子餵藥。而長期用藥不當,對於孩子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
據中國兒童康復中心統計:因用藥不當導致的兒童失聰情況,每年約有3萬多例,更嚴重的還會導致兒童死亡。
所以在疾病高發的冬季,家長們要擔心孩子的病情同時,也要關注下孩子的用藥健康。
常見的用藥誤區:
除去吃錯藥之後,生活中家長們也常常陷入用藥誤區:
誤區一:擅自調整用藥劑量
對於兒童來說,由於器官尚在發育中,所以使用藥物時,往往是把藥量調小,以免對各個器官有損害。甚至一些大人會把成人吃的藥,按照一半或者1/4的比例餵給孩子。
其實,這樣自行調整藥物的用量,會引起毒副作用。數據顯示:每5名中毒兒童中,就有2名是因藥物中毒。
因此給孩子用藥要根據藥品的說明書和注意事項,還要關注慎用和禁用信息,萬不可根據自己和別人的經驗,來自行調整藥量。
誤區二:多種藥物混合使用
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常常出現吃了藥不見療效的情況,這時候家長買各種藥物,希望混合藥物起到疊加的效果,能更加有療效。但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藥物成分疊加,對於孩子的肝臟會有負荷作用,甚至還會有毒,所以千萬不要擅自疊加藥物。
誤區三:把藥溶於牛奶和糖水中
很多孩子都是「吃藥困難戶」,對於吃藥十分抗拒,所以那些牛奶、飲料、糖水等液體,就變成了吃藥必備。
但事實上,這些液體中含有多種物質,可能會有藥物結合,影響藥物的吸收,甚至還會破壞掉藥物的結構成分,從而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
誤區四:跟風用藥
很多家長在治療孩子的病症時,都喜歡打聽別的孩子用什麼藥管用,然後自己也跟風使用。
但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只憑道聽途說用藥,只會用錯藥,甚至引發其他的嚴重後果。
誤區五:偏方治病
「偏方」治病在如今的社會,依舊會有人信奉,但這些「偏方」中往往含有大量不適合兒童使用的藥品,甚至還含有劇毒成分,不僅治不了病,還會讓病情更加複雜。
兒童安全用藥指南:
1.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應結合兒童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慎重用藥;2. 切忌使用「速效藥」,濫用藥物;3. 兒童用藥需要仔細閱讀說明書,藥量要準確,規避用藥禁忌;4. 適當的餵藥方式可提高藥物治療效果;5. 按時為而藕塘接種免疫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寫在最後:
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生病是在所難免的,而孩子也是在不斷地生病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因此孩子生病,家長不要著急和焦慮,做好基本的日常護理,不亂用藥,才是對孩子身體健康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