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獨角鯨社交新發現,關於深海聲音的秘密

2021-01-14 陳根

文/陳根

海洋中的獨角獸,也就是獨角鯨,對於我們大部分人而言都顯得十分神秘。獨角鯨的天敵有虎鯨、海象、北極熊與鯊魚等,然而這些生物的危險性顯然都比不上人類。

愛斯基摩人捕獵一角鯨以取其寶貴的長牙和厚皮已有數世紀的歷史了。生食其皮更是他們的傳統,肉則用來餵狗,鯨脂與脂肪可用於燃燒和照明。當前,加拿大的因努伊特人以高速機船及火力強大的來福槍捕獵一角鯨,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為受傷的一角鯨至少有半數會下沉或逃脫,但仍難逃一死。儘管每年的捕殺配額有數百隻,但屠殺的總數卻往往遠高於此。

最近,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的Evgeny Podolskiy領導的地球物理學家通過跟因紐特獵人的合作,在格陵蘭峽灣對獨角鯨這一神秘生物進行了研究,並記錄下了這種海洋生物發出的各種聲音,目前這項研究發表在AGU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上。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曾稱獨角鯨這種生物是出了名的害羞和易受驚嚇,它們的這種特性就使得人類對它展開的各項研究顯得相對困難。

據了解,Evgeny Podolskiy一直以來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冰川的聲音。而通過這次研究他發現,獨角鯨這種難以琢磨的動物會用口哨聲進行社交對話、用卡嗒聲進行導航和狩獵。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則介紹稱:「獨角鯨離食物越近,它們的卡嗒聲就越快。並且,它們發出的聲音就像電鋸發出的嗡嗡聲那樣。這種終端的嗡嗡聲能幫助獨角鯨確定獵物的位置。」

獨角鯨發出的聲音為研究人員研究它們夏季覓食行為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也讓我們人類對獨角鯨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就是通過研究其聲音或許我們能發現關於獨角鯨更多的秘密。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終於捕捉到獨角鯨的叫聲,據說有點像電鋸的聲音……
    在幾個月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幾次陪同因紐特人在格陵蘭西北部進行探險,更詳細地研究那裡的獨角鯨。在此過程中,研究人員與這些難以捉摸的鯨目動物保持在25米的距離,用附在小船上的水下麥克風捕捉到獨角鯨的社會叫聲和覓食聲。這些錄音幫助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滲透到獨角鯨原始棲息地的各種聲音的基線。
  • 獨角鯨:獨角獸之角,其實是它的牙
    現在我們知道,獨角獸的原型是印度大獨角犀,而所謂的獨角獸之角,實際上是獨角鯨的長牙。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海洋獨角獸」——獨角鯨。獨角鯨白鯨的近親獨角鯨和白鯨,構成了獨角鯨科現存僅有的兩個成員。去掉「角」的獨角鯨和白鯨長得很像,它們都是中型鯨類,體長約4米。都沒有背鰭,以適應在北冰洋的浮冰下遊泳。
  • 12歲學霸黃海:小說《獨角鯨》
    聲音似是哀嚎,仿佛是從冰川之中傳出的聲音,那是一個從未有生靈進入過的冰川,呈現一個桶狀,擋在了所有生物的面前。在幾百年前,許多種動物的族群都進入了其中,似乎是要尋找什麼東西,並且很久都沒有出來過。在它們進入了其中半個月之後,缺口像是白霧漸漸聚攏,那些遊進去的生物就再也沒有出來過。後來,只要是族群在那個冰川附近的,每天都能聽到各種聲波,以及幽幽的叫聲。
  • 深海到底有多少秘密?
    我們知道在地球的深海地區一直是人類到現在都無法完全探測的地區。深海在人類意識裡意味著生命之源和巨大的恐懼。深海到底隱藏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下面小編結合現有的知識和猜測為大家探究一下深海之下究竟蘊藏著多少秘密。
  • 蛟龍號下潛深度7000多米有一發現,也許揭開了一個深海秘密!
    探測馬裡亞納海溝非常難,因為這裡的深海不但高壓,而且黑漆漆的,溫度也很低。但是這些情況不能阻止科學家探測馬裡亞納海溝的決心。二十世紀60年代,曾有科學家乘坐「的裡亞斯特」號潛水器,潛行到溝底完成了科學考察。
  • 海洋所發現深海熱液區甲殼動物新物種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在衝繩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熱液區發現了甲殼動物蔓足類1新科1新屬1新種,在我國尚屬首次。  深海物種多樣性是國際研究的熱點,但由於深海樣品採集困難,多樣性研究進展緩慢。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及國家基金委面上基金等資助下,沙忠利課題組自2014年以來陸續在Zootaxa, Crustaceana,Journal of Natural Histoy 等分類學雜誌上發表8篇關於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的SCI文章,已發現深海蔓足類、等足類和十足類等甲殼動物1新科2新屬8新種。
  • 海洋中的各種聲音
    Podolskiy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冰川峽灣下的聲音。這裡充滿噪聲,冰川劃入大海,融化的冰發出氣泡。這海灣也是獨角鯨的家。The animals are sometimes called unicorns of the sea because of their single, long spiraled tusk.
  • 饑荒:拯救世界上那隻最孤獨的鯨魚,威爾遜與獨角鯨的故事
    遊戲《饑荒:聯機版》隨著資料片《買貝殼的她》更新後,大陸已經不能再滿足小飢友們的鴻鵠之志,海上的冒險正悄然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除了較為陌生的海上環境,不知道小飢友們有沒有注意到海上的一頭鯨魚——獨角鯨。獨角鯨是一頭生活在海裡的中立生物,不會主動攻擊小飢友,小飢友可餵食魚肉與其做朋友,成為朋友後,獨角鯨可謂是海上的最好朋友。
  • 多種鯨魚瀕臨滅絕,為何獨角鯨卻不減反增?其基因組令人捉摸不透
    但是有一種鯨魚,儘管是在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的今天,它們的數量卻不減反增,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獨角鯨了。獨角鯨的頭上長著長長的「角」,看起來就像古代歐洲騎士們的錐形長矛。但是那根又長又尖的刺,並非它們的角,而是從它們的左上顎凸出來的牙齒,能長到兩三米長。它們經常用這根長牙進行打鬥,也能當作在鯨群中地位的象徵,牙齒越長,地位越高。
  • 吱呀App:聲音社交的產品分析
    聲鑑技術近些年的快速發展,為聲音社交提供發展基礎,帶來了商業上的諸多可能性。2.2 當95後漸成陌生人社交主體,新的人群帶來新習慣另一個是:我覺得聲音社交風口將來的因素是年輕群體的變化。2.4 傳統「看臉」社交目的性過強,聲音溝通更有溫度我們知道傳統的陌生人社交產品,更多的強調看「顏值」,新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如吱呀、Soul都在試圖突破「顏值」這個層次。
  • 連麥暢聊、睡覺、寫作業,聲音正在蠶食新社交「蛋糕」
    像李晗這樣,喜歡連麥、愛語音社交的00後並不少見,每天在Soul、Uki、吱呀、TT語音等語音社交APP上,數以千萬的用戶上演著更多因為聲音而發生的故事,而其中70%以上都是95後。相比上一代 新青年們更孤獨保守估計,目前聲音社交的用戶在6000萬以上。
  • 深海終極偽裝者:科學家解謎超黑魚黑色秘密
    一些生活在深海的魚也深諳這點。日前,一組研究人員正在揭開深藏於比黑色還黑的魚的秘密。據了解,這種魚已經進化出了特殊的皮膚特徵,這能幫助它們躲避利用生物發光來捕獵的捕食者。杜克大學生物學博士生Alexander Davis等研究人員於周四在《Current 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這種超黑魚的研究。
  • 奇怪的鯨魚頭骨被證實屬於獨角鯨/白鯨雜交品種
    獨角鯨和白鯨是生活在北極地區唯一兩種齒鯨,它們經常被發現「結伴同行」。不過這兩種鯨魚是否會雜交呢?丹麥科學家現在已經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他們通過被稱為「Narluga」的獨角鯨/白鯨雜交品種的頭骨來證明這一點。
  •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的「超大型」異足動物新物種
    各種各樣令人著迷的發現很可能躺在深海等待我們。現在,科學家已經從印度尼西亞海岸的水域中撤出了一個新的怪物。該生物是「超大型」異足動物的新物種,這是常見p蟲的巨大海洋親緣種。該發現是在2018年南爪哇深海生物多樣性考察(SJADES 2018)期間做出的。在950至1,260 m(3,115至4,135 ft)之間的深度處,研究小組發現了兩個巨大的等足動物標本,這些標本不久被確定屬於新物種。
  • 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五年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全面勘測研究,發現了12種新物種。他們表示,由於此前海底環境未被深入勘測,一些海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一直沒被發現。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已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使海洋逐漸酸化,尤其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陌生人用聲音「遇見」:吱呀用聲音打開了社交的另一維度?
    作為一款去年12月正式運營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吱呀APP近日已衝上IOS社交免費榜第四名。根植於過往數年來蓬勃的「聲音經濟」,聲音社交的確值得期待。然而,新入場者的新玩法,也會遇到陌生人社交市場上的老問題,吱呀也不例外。關鍵看如何解決。
  • 25幅深海生物的復古插圖,看起來實在太奇怪了
    這幅圖是由喬治·布雷廷漢姆·索爾比在1857年為他關於海洋和淡水動植物水族館的流行歷史畫的。在1843年出版的《博物學家圖書館》第七卷中提到的一條抹香鯨。許多早期的自然繪畫都描繪了帶有人類情感的鯨魚,就像鯨魚臉上的苦相一樣。紙鸚鵡螺,是一群深海章魚,發現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水域。
  • 加拿大深海發現多種新物種
    加拿大深海發現多種新物種
  • 科學家發現五彩斑斕的深海蠕蟲新物種,在水下「跳舞」並互相廝殺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周二發表在《ZooKey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四種新發現的五彩斑斕的深海鱗片蠕蟲。這些蠕蟲被命名為Peinaleopolynoe goffrediae;P. mineoi;P. orphanae和P. elvisi(以貓王的名字命名)。
  • 科研人員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近日,《海洋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關於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結合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系統研究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Li, Zhan & Xu,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labellat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