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地球之巔與大乘至極之法

2020-12-03 彌陀法音

地球之巔在哪裡?不用說,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地理常識,那就是位於中尼邊界的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則是地球之巔,珠峰在地球上為我獨尊。而在佛法中也有一法,可以稱得上是佛法之巔,唯我獨尊!什麼樣的法是大乘至高無上極致之法呢?那就是願生彌陀佛國的淨土之法。

《往生論注》曰:「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怎麼理解這句話就是大乘至極之法呢?這裡先把書名號內的文字略解一下,然後再作分解。

首先我們看書名號中「無量壽經」這幾個字,曇鸞大師在解題時說道:「『無量壽』,是安樂淨土如來別號。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國,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這句話告訴我們,題目中的「無量壽經」不是單指《無量壽經》這一部經,而是包括了世尊講說淨土的三部經。為何呢?《無量壽經》與《觀經》是世尊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所講。而《阿彌陀經》則是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所講。曇鸞大師將世尊在兩地講述了三部經,統稱為「無量壽經」。

這三部經皆以佛名號為「體」,又怎麼理解呢?通俗地講,就是淨土三經就是用佛名號鑄就的。濃縮後就是六字名號,展開即是「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之淨土三經。將淨土三經統稱為「無量壽經」,且判三經皆以佛名號為體,意義巨大。意義何在?其意義就是三經內涵之統一。皆是以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宗旨的經,皆是救度十方眾生解脫生死之經,皆是以救度凡夫為本之經,把《觀經》易錯解為聖人修行之經的錯誤觀點完全否定了,從而開解了如來妙法之真義。《往生論》是天親菩薩所寫,曇鸞大師解之,後之學者誰能有如此高超的智慧!

我們再看「優婆提舍」這幾個字,根據師父的解釋,其一,「佛所說三藏十二部經,非指只有十二部經,而是有十二部分類。其中一類叫論議,也稱為優婆提舍。其二,如果不是佛說的,而是佛弟子解佛經教,但是跟佛所說的意思完全相應,佛也認可它是『論』(優婆提舍)。如《大智度論》《往生論》《中論》等」。用《往生論》中的一首偈子概括,就是:「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下面略說「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這幾個字。「上衍」是梵文之音譯,「大乘」的意思。那麼,整句話通俗地解釋就是,符合佛教淨土三經的菩薩之論,乃是大乘佛法的極致之法,也是修行不退轉的風帆航標。

何為大乘佛法?那就是自利利他之法。何為大乘佛教至極之法?那就是將自利利他演化到了極致。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這種極致的形容是可以衡量的。無論是從證果的時間上,還是利益上;無論是從修法的難易程度上,還是可攝受眾生的範圍和根機上,大乘至極之法是當今我們學佛必須要追求和實踐的,因為對我們凡夫來說舍此無他!

自利利他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非常難。首先,要想做到利他,必須先要自利。從佛法來說,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無法出離三界火宅的話,那麼則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又如何真正做到利他?這個利他是出世間的利他,而不是在世間行善法之有漏利他。如想施與天下大眾,則自己首先富有。

一、願生極樂乃簡單之法。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時,發了四十八大願。十劫前功成圓滿,彌陀成佛與眾生離苦得樂捆綁在一起。只要念佛,即可憑藉佛力簡單容易地出離生死輪迴,而避免修行聖道六度萬行之難。

二、願生極樂,今生成就,為我們節省了不可思議的修行時間,快速至極!而自修聖道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

三、彌陀救度範圍宏廣巨大,遍及法界十方眾生,下至三惡道,上至登地菩薩。

四、稱念彌陀名號獲益巨大。生死凡夫業障深重,我們可以「不斷煩惱得涅槃分」,適合五濁惡世末法凡夫,保障直達淨土成佛!

五、一旦往生彌陀佛國,即得不退轉之身,且是行不退、位不退、果不退,成就非凡!

六、儘速得以解脫,永現菩提之心。乘佛願力,倒駕慈航,救度眾生。

上述所論哪一點不是在實踐著大乘佛法的精髓!哪種法門又能超越願生彌陀淨土這一萬佛之王佛力所住之法門呢!

《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之二)

相關焦點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真空妙有的西方極樂聖境
    西方極樂世界所化現的勝景並非我們凡夫所認知的因緣和合之假相,而是佛證到了宇宙究竟實相真實功德的產物,完全是佛內證與外在功德的顯現,是真空妙有,依正二報妙境界之相。在《論注》中講述西方極樂世界莊嚴成就來自於第四觀察門。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成就」。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一尊偉大但不被了解的佛
    當時不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感覺「阿彌陀佛」對老人們來說,是一種保障和依賴。這是他們能夠達成某種心願,很高興、很滿足、很感激的一句話。學佛後才知道,阿彌陀佛是一尊偉大的佛,是萬佛之王。我們如果僅僅把阿彌陀佛作為一尊佛的名字來理解,那麼對阿彌陀佛的了解就太淺薄和無知了。
  • 淨土宗: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
    第三是讀誦大乘。《觀經》中佛為何提出淨業行人要讀誦大乘經典?因為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有人覺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漢的心態,不是大乘菩薩所為,一位大乘菩薩應該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這個苦難的地方度眾生,哪能離開這個世間去自己求安樂呢?對於這個觀點,我們要用智慧來辨識。要知道念佛法門求往生的目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什麼?是普度眾生。這一念往生成佛度眾生的心,就是大乘菩薩心啊。
  • 淨土宗:乘佛願力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入大乘正定聚
    這裡的「教」指語言文字,而「教外別傳」是指超越語言文字相之本地風光,側重於「第一義諦」 (空) 之理法。而作為中國大乘佛法修行的另一個重要法門——淨土法門,卻具有「教內真傳之事法」的特點。稱性宣說,指示西方,建立淨土與名號之相狀,側重於「妙境界相」 (有) 。
  • 東林寺大安法師《往生論注》講座 僧俗二眾聆聽甘露法語
    大安法師升座主講《往生論注》(圖片來源:鳳凰佛教)為了讓更多的淨業行人領納法益,決定把講座地點放在香光講堂一樓。除了本屆學修班的學員外,所有出家師父、護法居士都可以前來聆聽,品嘗甘露法雨。公元五世紀時,印度天親菩薩依《無量壽經》作《願生偈》二十四偈,並造長行引申述釋,具名《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中土好簡,略稱《往生論》。北魏普泰元年(531)由菩提流支(亦譯為菩提留支)譯成漢文。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極樂世界為何真實?
    當時並不知道什麼是「三界」,也不知道什麼是「五行」,更不知道為何要跳出三界,跳出去又會怎樣等等。就是覺得這句話應該是很有內涵、很有意義的一句話,不然僧人怎麼會這麼說呢!以後我對四柱八字產生了興趣,這才知道「五行」是什麼,也開始對三界逐步有了感性認識。
  • 現在念佛的人,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是同一個人嗎
    曇鸞大師在《論注》中按大乘佛法之義,將往生的真義給我們講明白,目的是要說明淨土法門同樣是大乘佛法之門,與大乘佛法教義相一致。#念佛#《論注是義《觀一異門》論中委曲。有人問:憑藉什麼來說往生呢?回答:於此世間假借人的名義修五念門,即可達成往生。而我們前一念與後一念都是修行之因。無論是娑婆世界的人還是淨土的人,不能認為是一個人,也不能認為不是一個人。那麼,前心與後心的關係也是如此。為什麼這樣呢?
  • 天親菩薩:佛的心願是要一切眾都往生極樂世界
    佛菩薩要一切眾都往生極樂世界(提綱)一、《往生論》與《往生論注》《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依據淨土三經所造之論,是古來相傳所謂「三經一論」中之「一論」,屬淨土宗正依論典此論,融三經義理於一爐,彰「一心歸命」宗義;上承龍樹菩薩《易行品》之精髓,下啟中國曇鸞大師《往生論注》微義之開演。此論之出,使得淨土法門純澈而完整的姿態躋身於印度大乘佛教之舞臺。《往生論注》系註解《往生論》之書,乃淨土宗奠基祖師曇鸞大師之著述。印光大師特為盛讚曇鸞大師而言:天親菩薩《往生論》,淨宗之要典也。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託出。
  • 龍樹菩薩選擇往生淨土,給我們學佛人的幾點啟示!
    龍樹菩薩是中國大乘八宗共同的祖師,可是最終卻選擇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從龍樹菩薩選擇往生極樂世界的案例中,能給我們學佛人什麼啟示?在那裡可以知道龍樹菩薩往極樂世界呢?以下這段文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欏伽經中預先記述龍樹往生安樂國,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安穩沒有危險,快樂沒有憂愁煩惱。極樂世界是只有 快樂沒有痛苦的世界)!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此外,省庵在此提及修「善」法的問題,值得我們省思。俗語說:「少作惡,就是善。」可是,平時多做善,不見得是好,須要以「菩提心」作為前導。善惡業的判定在於是否發菩提心,進一層推展至出離生死的境地,倘若離卻這個要點,則無法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願。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嚴格地說,如果沒有這些大乘經典,今天意義上的佛教八宗就無從圓滿建立。換言之,如果沒有大乘修多羅藏,也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佛教」之存在!——其為中國佛教的大根大本,可以明見。對於「大乘是佛說」的論證和強調,正是為了維護中國佛教的慧命,保持中國佛教的特色。什麼是「佛說」?
  • 仁清法師:怎樣才能保證往生(之三)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典當中,給我們下的什麼叫誹謗正法的定義。這個含義是什麼呢?對於佛陀所說的一切的經律論,你對於這所有的經律論當中的某一部分,你認為佛陀啊說得很好,說得非常善巧。而認為另一類經典呢,佛沒有說好,說得很粗略,很低劣不圓滿。這樣認為就是一種謗法的行為。這樣說大家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引起我們的謹慎呢?
  • 農曆八月初六 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紀念日
    慧遠之學內外兼綜,於儒精《周易》《毛詩》與「三禮」,於道則擅《老子》《莊子》,於佛則宗般若。著述見於著錄者有《大智度論要略》二十卷、《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並《羅什答》三卷、《法性論》二卷、文集十卷,現僅存《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改名《大乘大義章》,其餘都已散佚,惟《出三藏記集》《弘明集》《廣弘明集》《高僧傳》收錄其部分論、序、贊、書等,其中以《沙門不敬王者論》影響較大。
  • 《慧燈之光》:阿彌陀佛的修法
    尤其是在佛陀誕辰日、轉法輪日、涅槃日等佛教節日裡,守戒、放生或作其他善行,其功德更是會呈十億倍地增長;而日食、月食出現的時候,也是非常重要的行善修法之機。當月食出現時,從開始到完全恢復通常會持續三到五個小時,我們在此之前就需作好修法準備。此時睡覺是不重要的,半夜三更也要起來修法念經。如果沒有什麼固定的本尊修法,就修金剛薩埵,勵力懺悔,或是念阿彌陀佛心咒等等,這一點非常重要。
  • 佛法:淨土法門念佛名號,是不是加了別的咒語能夠更好往生?
    首先,我們一定要銘記佛陀涅槃前的開示:「以正法為師」。你修行不以正法為師,你還能依賴什麼呢?可你會發現當下時代眾生他依的不是法,是人,是某個名氣很大的師父。師父全部按照佛陀正法去弘法還好,如果師父也偏了呢?你怎麼去分辨?
  • 佛教:「往生咒」說了什麼?
    那麼,「往生咒」說了些什麼呢?其實「往生咒」的全名是「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這個咒是淨土宗的信徒最經常持誦的一種咒語之一,據說持「往生咒」的方法是應該清淨三業,即身口意悉皆清淨,包括沐浴,漱口,至誠一心,在佛前燃香,長跪合掌,日夜各誦念二十一遍,如此專注方可算是持「往生咒」。
  • 佛教:大乘佛法的判攝!
    歷代判別佛教系統而影響較大的,便是智者大師、玄奘大師、義淨大師及法藏大師等。甲、智者大師之判別天台宗智者大師的判教論說,是從三方面來對佛法進行了判別,即佛陀的說法時期、說法方式,及說法內容來作分判的,合稱為「五時八教」。
  • 在佛陀的心目中,佛經、佛法也會有大乘、小乘之分嗎
    有了所謂的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之分。那麼在佛陀的心目中難道也會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嗎?在佛陀的心目中:法唯方便,無乘之別。《法華經——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大乘、小乘之別,是眾生心之別,非佛心之別。是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由於眾生心的執念而起的分別。如果只有唯一的一部佛經,那就不會有大乘、小乘之分。
  • 往生留下金身,用的什麼功夫?
    念到什麼時候?別人都睡覺了,他什麼時候休息的也不知道。第二天早晨一看他往生了,他走了。想想這幾天他所作所為、所說的這些話,都有味道,都是雙關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的徒弟印智法師到我這裡來,把這些事情告訴我們,帶了光碟,還帶了一份文字的檔案,就是光碟裡頭所說的話,寫成文字。我看了三遍,非常受感動。
  • 《流浪地球》特效和《決戰紫禁之巔》哪個好?
    《愛情公寓之決戰紫禁之巔》這集當中的特效製作花了足足半年的時間,還有人爆料說光這一段的特效就耗資300萬,當然,實際情況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作為觀眾,對這一段的特效還是非常認可的,也讓不少網友感到無奈:想不到國產影視最好的特效竟然是在一部青春搞笑類電視劇當中!也是相當的諷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