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乘佛願力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入大乘正定聚

2020-12-06 念佛居士

引言 淨土法門的特質

信願行乃淨業修持之宗要,其內涵非常深廣。本人於二〇〇五年曾經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講過《淨土資糧——信願行》。這十年來,隨著對淨土法門修學的深入,愈加體會到信願行的內涵如大海般深廣。

在二〇一五年東林寺第八屆淨土宗弘法人才培訓班上,本著教學相長的心態,與大家進一步交流探討淨土宗的一些核心話題。

於此擬從三個方面展開淨土法門特質的論述:第一,教內真傳,他力救度;第二,眾生與阿彌陀佛感應之道;第三,淨土文化的普世價值。茲分述如下:

一、教內真傳,他力救度

「教內真傳」這個名詞概念的施設是從特質上將淨土一法與通途八萬四千法門,特別是與禪宗加以界別。

大家知道,禪宗被稱為「教外別傳」,釋迦如來拈花微笑、維摩居士毗耶杜口,種種公案都傳達出禪宗心法向上一著、離言說相的特點。

這裡的「教」指語言文字,而「教外別傳」是指超越語言文字相之本地風光,側重於「第一義諦」 (空) 之理法。

而作為中國大乘佛法修行的另一個重要法門——淨土法門,卻具有「教內真傳之事法」的特點。稱性宣說,指示西方,建立淨土與名號之相狀,側重於「妙境界相」 (有) 。

這裡也就顯示出淨土法門與通途八萬四千法門的不共之處,常表達為「勝異方便」「特別法門」或「正門」。

例如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大師就把淨土一法稱之為「正門」,而把通途法門稱為「門餘八萬四千」——正門之餘。

善導大師

蕅益大師則說,《華嚴》奧藏(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秘髓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十方一切諸佛所宣諸法之心要,一切菩薩修行萬行之指南,皆不出於念佛法門之外。

故知淨土法門勝妙法義無量無邊。於中,我們可拈出「他力救度」這一法義來與大家略作探究。

自力與他力是在評判修行方法及心態時常常用到的概念。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中,站在大乘圓教的立場,論述一個菩薩可以通過兩條修行道路獲得阿鞞跋致果位 (阿鞞跋致譯為「不退轉」) 。

蕅益大師

一種是難行道,就是靠自力勤修戒定慧,斷惑證真,龍樹菩薩將此比喻為在陸地上通過步行到達目的地;

另一種是易行道,就是以信心作方便,仰靠佛力,或者說是靠他力,此易行道如水上行舟,憑藉船的力量到達彼岸。相對步行的辛苦,乘船顯然更為輕鬆快樂。

在這裡,龍樹菩薩對易行道內涵的界定相對廣義,即通過稱念包括「阿彌陀佛」名號在內的十方諸佛名號,感通佛力加持,都能獲得阿鞞跋致果位。

龍樹菩薩

曇鸞大師繼承了這一思想,在他著的《往生論注》中,開篇即以龍樹菩薩的難行道和易行道立論,提出無佛時代得阿鞞跋致有五種障難。

隨後,曇鸞大師進一步創造性地談到,易行道不是指在這個世間得阿鞞跋致,而是乘佛願力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入大乘正定聚。

這樣就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的第十一願——「正定必至涅槃願」聯繫起來:「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這裡的「正定聚」,就是指阿鞞跋致。

曇鸞大師

可見,曇鸞大師將易行道直接與憑藉佛力求生極樂淨土聯通起來了。——大安法師《淨土資糧信願行續編》

相關焦點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蓮宗十二祖徹悟禪師(1741-1810)亦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兩位蓮宗祖師皆有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則鬚髮菩提心的見解。此外,蓮宗十一祖省庵(1686-1734)在其《勸發菩提心文》更詳細地指出: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
  • 淨土宗要略:往生淨土以信、願、行為三要素
    信:信娑婆之苦,極樂之樂,信念佛能往生。 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淨土得生與否,全視願力之真切與否,即信而發願,起真實修行。 行:此行專指念佛法門。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決定往生。念佛有稱名念佛。
  • 淨土宗: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
    有人覺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漢的心態,不是大乘菩薩所為,一位大乘菩薩應該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這個苦難的地方度眾生,哪能離開這個世間去自己求安樂呢?對於這個觀點,我們要用智慧來辨識。要知道念佛法門求往生的目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什麼?是普度眾生。這一念往生成佛度眾生的心,就是大乘菩薩心啊。
  • 龍樹菩薩選擇往生淨土,給我們學佛人的幾點啟示!
    龍樹菩薩是中國大乘八宗共同的祖師,可是最終卻選擇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從龍樹菩薩選擇往生極樂世界的案例中,能給我們學佛人什麼啟示?在那裡可以知道龍樹菩薩往極樂世界呢?以下這段文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欏伽經中預先記述龍樹往生安樂國,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安穩沒有危險,快樂沒有憂愁煩惱。極樂世界是只有 快樂沒有痛苦的世界)!
  •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發展與傳承
    他們於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並令劉遺民著文勒石,以明所誓。其中大多都獲得很高的淨土修行成就,證得念佛三昧,或親見彌陀,或命終蒙佛通知而自知時至,更有劉遺民定中到極樂世界勝境遊覽後回娑婆,因喝了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八功德水而周身毛孔散發奇妙清香數周者,與佛典所記載的無二無別,且皆有往生瑞相,開創了淨土宗在中國弘揚的開始。
  • 淨土宗:面帶微笑隨佛往生樂邦
    因為三界是牢獄,臨終蒙佛接引往生淨土,就是出獄了,得自由了;這裡是火宅炎炎,我往西方,即入清涼池了;這是汙穢痛苦的業報身,到淨土寶地,蓮華化生,即是金剛那羅延的如來身,何幸如之!生命有如此本質的升華飛躍,心生大歡喜,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其次,為何要有感恩心?往生淨土能夠得到轉凡成聖的大轉換,這完全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恩賜。
  • 活著也能到極樂世界?一曲《往生咒》為你解答!
    很多人都以為往生淨土是死後才可以實現的事情,實際上,我們活著也是可以到極樂淨土的!怎麼做才能實現?持誦《往生咒》!往生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簡稱即為「往生咒」,一般被用於超度亡靈。這個咒語是《早晚課誦集》的十小咒之一,全文只有57個字,所以是非常容易背誦的一個咒語!
  • 農曆八月初六 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紀念日
    慧遠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4年8月30日,農曆八月六日,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往生紀念日 慧遠大師(334~416),東晉高僧,是淨土宗初祖。俗家姓賈,是雁門樓煩人。幼隨舅父遊學許洛,博綜六經,尤善老莊之學。成年後從道安大師出家,二十四歲登壇講說,頗負盛名。東晉太元三年(378),前秦軍陷襄陽,慧遠率弟子數十人南下,途經潯陽,因見匡廬清靜,於是留住此地。始住廬山龍泉精舍,後住江州刺史桓伊所造之東林寺,影不出山,跡不入市。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地球之巔與大乘至極之法
    什麼樣的法是大乘至高無上極致之法呢?那就是願生彌陀佛國的淨土之法。《往生論注》曰:「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怎麼理解這句話就是大乘至極之法呢?這裡先把書名號內的文字略解一下,然後再作分解。首先我們看書名號中「無量壽經」這幾個字,曇鸞大師在解題時說道:「『無量壽』,是安樂淨土如來別號。
  • 願力——讓自己心想事成的秘訣!學會這一招,一定可以往生淨土
    淨土中講信願的時候反覆強調了發願的重要性。淨土宗第十二祖徹悟祖師在語錄上講:「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他老人家講了一個公案:鬱頭藍弗在水邊樹林下修行非想非非想定,每次快要修成定的時候,都會被魚和鳥驚動,鬱頭藍弗相續當中生起了嗔恨心,他就發了一個惡願:「我以後要做飛鷹,到樹林裡面吃這些鳥,到水裡就吃這些魚。」後來他修成了非想非非想定,轉生到天上,在天上活了八萬個大劫,天報窮盡之後,就墮落為飛狸。結果惡願成熟,果然入到森林裡面就吃鳥,入到水裡就吃魚。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淨土宗
    教義:主要思想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結合,往生極樂世界。淨土宗,創立於唐代,因該宗認為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即可「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而得名。又因被淨土宗後人推尊為初祖的東晉高僧慧遠(334—416)曾在廬山和十八高賢共結蓮社,同修淨業,故又名蓮宗。淨土宗的實際創宗人為唐代善導。
  • 現在念佛的人,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是同一個人嗎
    曇鸞大師在《論注》中按大乘佛法之義,將往生的真義給我們講明白,目的是要說明淨土法門同樣是大乘佛法之門,與大乘佛法教義相一致。大乘佛教講中道和空性,而中道與空性與我們對現實的認識相去甚遠,差別在於凡夫從現象上認知世界,佛教則從事物的本質上來說明宇宙實相。凡夫講分別,高矮、胖瘦、貴賤、貧富等等,無不是分別的產物。凡夫還執著於「有」,有錢、有名利、有官位、有生死等等,無不在有中謀生存。如果沒有了分別和有,那麼凡夫在這個世界上一分鐘都活不下去。
  • 「古今佛門高僧大德」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聖賢錄》
    居士你遊戲於華嚴的無礙法門之中,而卻礙於極樂淨土,這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我和居士你同為華藏世界的莫逆之交、同道良友,而居士你卻不明白我區區之心。而且我又願意拉居士為極樂世界清淨蓮胎的骨肉兄弟,希望居士你不要置我於外啊!』曹魯川居士又寫信來說:『諸多不是究竟了義的經論,例如《普賢行願品》和《大乘起信論》,都稱讚演說淨土法門,這豈是沒有原因的?
  • 【今日功德九億倍】曾造重大惡業,至心懺悔念佛能往生淨土嗎?
    作為凡夫,我們願意去極樂世界,以至誠的信心祈求阿彌陀佛攝受往生,以這樣的心念佛名號。 上等的人盡其一生努力,行住坐臥都不離開阿彌陀佛;下等的人在臨命終時聽到有人勸他,能夠至誠地念十聲乃至一聲,以阿彌陀佛的悲願攝受, 都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淨土宗的開立是千載難逢的叵遇,諸佛證定、「楷定古今」的淨土要義終於面世了,娑婆世界的六道罪苦眾生有希望了,能領受佛回施的真實的大利!沒有善導大師,就沒有淨土宗;只因有「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才有淨土宗,讓阿彌陀佛本願名號的救度法代代相承,傳於後世,直至將來「經道滅盡」 ,還能使此救度法「止住百歲」。
  • 佛教:散亂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嗎,大安法師開示
    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很久以前,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和阿彌陀佛的前世,分別是兩個國家的國王,他們關係很好,共勉修行善法,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就說將來成佛,要到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去度眾生。而阿彌陀佛的前世說將來成佛,要構建一個無比潔淨的淨土攝受眾生。
  • 淺說淨土-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七)普賢王如來佛國淨土:普賢王如來的願力形成淨土,是諸如來菩薩摩訶薩淨土。(八)華藏世界:是毗盧佛的願力形成,含概層面最大,內有各種淨土,種類複雜,每種淨土依性質不同而形成。(九)五方佛淨土:五方佛願力形成不同淨土,教化不同種類的修行處。(十)其他各種淨土:待以後有機緣再討論。
  • 發願往生極樂決不再回來,也能往生淨土嗎?
    問題:一位淨土同修說,如果去了極樂世界就絕對不再回來了,因為娑婆世界太苦了,不願意回來遭罪了。我的問題是,這種想法與阿彌陀佛希望眾生成佛度眾生之願是否相違呢?這種信願行也能往生淨土嗎?淨土法門要的就是這種信願行:一心一意要去淨土,與娑婆世界絕緣,萬牛都挽不回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現在擺不脫,你所謂的成佛度眾生只是藉口。你現在度眾生了嗎?你自己都沒有度。眾生稍微對你不好一點,你恐怕就想害他,還談什麼度他呢?但是這裡也是打保票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往生以後,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法境下,就沒有不發菩提心的。
  • 佛教:心中有一個雜念,就難以往生淨土
    儘管你可能有著很高的修行,想著往生的時候能夠到極樂淨土或者彌勒淨土成佛。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修行處處是考驗。我師父給我講了這樣一則佛門故事,讓我頓悟良久。我們說一般修行人大都修極樂淨土,就是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接引成佛。
  • 淨土法門:大家都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這裡的田誰來種?
    這就好比阿彌陀佛成佛,成就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是為了讓眾生要到他的淨土去,這是他發願的目的。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召喚十方眾生「欲生我國」,他在成佛之前就開始邀請大家到他的淨土去。就像世間的寺院要做佛事,活動還沒開始,就要對外告知,提前通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