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力——讓自己心想事成的秘訣!學會這一招,一定可以往生淨土

2020-12-05 慧光雲聚

淨土中講信願的時候反覆強調了發願的重要性。淨土宗第十二祖徹悟祖師在語錄上講:「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他老人家講了一個公案:鬱頭藍弗在水邊樹林下修行非想非非想定,每次快要修成定的時候,都會被魚和鳥驚動,鬱頭藍弗相續當中生起了嗔恨心,他就發了一個惡願:「我以後要做飛鷹,到樹林裡面吃這些鳥,到水裡就吃這些魚。」後來他修成了非想非非想定,轉生到天上,在天上活了八萬個大劫,天報窮盡之後,就墮落為飛狸。結果惡願成熟,果然入到森林裡面就吃鳥,入到水裡就吃魚。這樣一種惡願和我們的佛性是相違的,都還有這樣大的作用,八萬劫之後都能夠圓滿,更何況稱合本性的善願呢?一定會隨願成熟的!

《神僧傳》裡記載,以前有個僧人,他在石頭佛像面前開玩笑地發願:「如果我今生生死不了,願我來生做一個威武的大臣」,後來他果然做了一個大將軍。這樣開玩笑發的一個願最後都能實現,何況我們以至誠心發的往生淨土的願呢?一定會圓滿的,絕對不會空耗。

在《神僧傳》裡還有一個公案:過去有一個僧人,他通達很多經論,但是所到之處遇不到向他求學的人,對此他自己也很感嘆。當時旁邊有一個僧人,對他說:「你學過佛法,沒有聽過『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道理嗎?雖然你對佛法很精通,但是對眾生卻沒有結緣,也沒有什麼用處。」這個僧人就說:「我一生就這樣度過嗎?」這時候旁邊的僧人就跟他說:「你有什麼積蓄,我幫你結緣。」這個僧人回答:「我沒有什麼其它的積蓄,唯有一塊布料。」旁邊的僧人又跟他講:「有一塊布料也可以。」然後就把布料賣出去買了一些食物,帶著這個僧人到了森林中有很多鳥,很多蟲的地方,把食物放在地上,同時教這個僧人發願。然後又囑咐他:「你二十年以後,才可以傳法。」這個僧人按照囑咐,二十年以後才開始傳法,很多受他教化的弟子都是當年接受過食物的那些鳥和蟲。這就是願力不可思議的地方,以他人的願都能夠攝受蟲和鳥等旁生,讓他們脫離旁生道轉生人道。何況從我們自己的內心發出的清淨願,哪裡有不能自度的道理?決定能夠自度往生極樂世界。

看一看上面所講的公案就會知道,的確發願就能直接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因地的時候已經發了四十八種大願,由四十八種大願成就了佛果,在這四十八大願當中,每一個願都是度化眾生的大願。我們現在發真切希求往生淨土的願,正好和阿彌陀佛攝受我們的願相合,就可以往生極樂剎土。何況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大慈大悲,絕對會攝受我們的,所以我們應該祈禱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極樂剎土。

宋朝有一個人叫瑩珂,這個瑩珂有酒就喝酒,毫無節制。後來他看了《往生傳》,心裡非常感動,就下決心斷食念佛。他特意選擇了一間清淨的房子,朝向西方,鋪設好座位,然後斷食念佛。念了三天就有感應,夢見上師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要好好念佛。」這時候,瑩珂對阿彌陀佛說:「娑婆世界很濁惡,容易忘失正念,我只想快點往生淨土,承侍淨土的聖眾。」上師阿彌陀佛安慰他:「你的心願既然是這樣,那我三天以後來接你。」過了三天,瑩珂就叫大眾念誦《阿彌陀經》,他突然說:「上師阿彌陀佛和清淨的大海眾都來了。」然後就安然地往生淨土。如果我們發願力量越來越增強,越來越堅固,那麼往生就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發願就是這麼重要。

唐朝的時候也有這樣一個稀奇的公案:懷玉禪師精進修持淨業,在天寶元年六月九號這一天,他見到佛菩薩周遍虛空,有恆河沙數那麼多,有一個人舉著銀臺來接他,懷玉憚師就說:「我一生精進念佛,我的志願是要取上品的金臺。(剛剛來接引他的是銀臺,他想:我一生精進念佛志願要取上品的金臺,現在為什麼不是金臺?)」說完這個以後銀臺就隱沒不現。之後,懷玉更加精進用功,二十一天後又見到佛菩薩周遍虛空,並且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全身都是紫金色光明的,佛菩薩一起駕著金臺來接引他,懷玉禪師含笑往生了淨土。

還有藏地的喬美仁波切,不但他老人家自己,連他的母親也是肉身直接飛往極樂剎土,非常稀奇!喬美仁波切在他的傳記裡面說:「不能把今生的母親帶到極樂世界,喬美就是吃自己的不淨物。」這樣以不可思議的大願加被自己的母親,最後喬美仁波切的母親也是跟他一起肉身直接飛往西方極樂世界,非常不可思議。這也是願很清淨、很殊勝、很堅固,以願的猛厲的功德而實現的事情。

晉朝的時候,東林十八高賢結社念佛,其中一位叫劉遺民,他在廬山自己修了一個禪修的房屋,精進修行淨土。十多年以後,一天他在念佛的時候,見到了上師阿彌陀佛,以白毫光照著他的身體,而且垂手表示安慰和接引,這時候,劉遺民就問:「佛能不能給我摸頂並且以佛的衣服覆蓋我的身體?」說完上師阿彌陀佛就給他摸頂,而且拿袈裟披在他的身上。

通過這些公案,我們可以知道阿彌陀佛對眾生的慈悲不可思議,對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凡是具足信願的人都直接可以度化,直接可以往生極樂淨土。想快點往生就讓他快點往生;想得金臺就換金臺來接引;想以手摸頂,就以手作摸頂;想以袈裟覆體就以袈裟覆體。佛既然慈悲一切眾生,不可能不慈悲我;佛既然可以滿足一切眾生的心願,不可能不滿足我的心願。如果我們果真能夠發願,信心一定會在裡面,信願如是真實,自然會發起淨土的修行,這樣以信願求生淨土,決定百分百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註:本文選編自智圓法師講記)

相關焦點

  • 淨土宗要略:往生淨土以信、願、行為三要素
    往生西方以信、願、行為三要素。非信無以發願,非願無以導行,非行不足滿所願,證所信,三者缺一不可。 信:信娑婆之苦,極樂之樂,信念佛能往生。 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淨土得生與否,全視願力之真切與否,即信而發願,起真實修行。 行:此行專指念佛法門。
  • 淨土宗:乘佛願力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入大乘正定聚
    引言 淨土法門的特質信願行乃淨業修持之宗要,其內涵非常深廣。本人於二〇〇五年曾經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講過《淨土資糧——信願行》。這十年來,隨著對淨土法門修學的深入,愈加體會到信願行的內涵如大海般深廣。在二〇一五年東林寺第八屆淨土宗弘法人才培訓班上,本著教學相長的心態,與大家進一步交流探討淨土宗的一些核心話題。於此擬從三個方面展開淨土法門特質的論述:第一,教內真傳,他力救度;第二,眾生與阿彌陀佛感應之道;第三,淨土文化的普世價值。
  • 十惡不赦之人至心念佛也可以往生淨土嗎?
    生死中又有兩條路:一是上生天、人、神的三善道;一是下墮地獄、餓鬼、畜生的三種惡趣。 人在世間,如自己平時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臨命終時都需要他人幫忙助念,那是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加持以及助念者的功德力量相扶助所共同產生的功效。 對病危者而言,首先要使他知道並相信,只要念佛必生淨土。
  • 淨土宗:面帶微笑隨佛往生樂邦
    因為三界是牢獄,臨終蒙佛接引往生淨土,就是出獄了,得自由了;這裡是火宅炎炎,我往西方,即入清涼池了;這是汙穢痛苦的業報身,到淨土寶地,蓮華化生,即是金剛那羅延的如來身,何幸如之!生命有如此本質的升華飛躍,心生大歡喜,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其次,為何要有感恩心?往生淨土能夠得到轉凡成聖的大轉換,這完全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恩賜。
  • 照著往生攻略做,一定成佛!
    講經佛法到現在,世間眾生都想往生極樂,修行成佛是需要極大的因緣,從願力出發,以及佛法的智慧和虔誠的心。釋迦牟尼佛在不斷地宣法和講法的過程中的功德莊嚴,所匯成的一句話,以願力去實踐去做,將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因為法藏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是用這四十八願來啟動建立極樂淨土的。
  • 為什麼說「繫念淨土」就能往生?念佛往生是必然的嗎?
    「植諸德本」:修種種世間和出世間的功德,作為往生資本。比如世法修孝、悌、忠、信等,出世法修出離心、菩提心、六度四攝、精進念佛等,只要把善根回向於往生,就都成了淨土資糧,下至不謹慎造了罪業,猛利懺悔回向西方,也都成為淨土資糧,這叫做「植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下至所修的點滴功德,都以至誠的心回向願生極樂世界。
  • 發願往生極樂決不再回來,也能往生淨土嗎?
    問題:一位淨土同修說,如果去了極樂世界就絕對不再回來了,因為娑婆世界太苦了,不願意回來遭罪了。我的問題是,這種想法與阿彌陀佛希望眾生成佛度眾生之願是否相違呢?這種信願行也能往生淨土嗎?淨土法門要的就是這種信願行:一心一意要去淨土,與娑婆世界絕緣,萬牛都挽不回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現在擺不脫,你所謂的成佛度眾生只是藉口。你現在度眾生了嗎?你自己都沒有度。眾生稍微對你不好一點,你恐怕就想害他,還談什麼度他呢?但是這裡也是打保票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往生以後,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法境下,就沒有不發菩提心的。
  • 如何理解念佛法門的自力和他力?能知道自己往生到哪個品嗎?
    如何理解念佛法門的自力和他力?能知道自己往生到哪個品嗎? 淨土法門講通過念佛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需要自力和他力結合。自力是自己主觀上的努力,他力就代表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力,二者是結合起來的。單純靠自力不行,單純靠他力也不行。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並且強調:「若人慾生極樂國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意思就是,必須先辦好生活上的福德資糧,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求生極樂淨土的行者當與大乘菩薩心行相應,不能捨棄世間的眾生,同時為成就人間淨土而貢獻心力。因此,「阿彌陀佛雖慈悲接引眾生往生淨土,但也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先福利人間,積集道糧,哪裡能了生脫死?」
  • 佛教:散亂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嗎,大安法師開示
    人家問,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他說我自己只念阿彌陀佛。這當中有什麼差別?大師說,我想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念頭,所以我決心求往生,那就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為什麼教你念六個字?因為你往生的心不切,往生的心不懇切,加兩個字好,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加個客氣話、尊敬的話,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個意思。
  • 淨土宗:預知時至,安然往生
    可見,肉身不腐的神奇,或有自己定慧力所致,或由佛力加持所致。這兩位尼師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心老實念佛,一門深入。顯亮沙彌尼除了幹活,就是念阿彌陀佛,不講話。慧寬老比丘尼也是,別人請她講開示,她就一句話——「好好念佛」,也不說其他的,念佛非常精進。
  • 佛教:心中有一個雜念,就難以往生淨土
    儘管你可能有著很高的修行,想著往生的時候能夠到極樂淨土或者彌勒淨土成佛。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修行處處是考驗。我師父給我講了這樣一則佛門故事,讓我頓悟良久。我們說一般修行人大都修極樂淨土,就是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接引成佛。
  • 淨空法師: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把你修學的功德回嚮往生淨土就可以
    供佛聞法,還附帶度眾生,因為遍法界虛空界都有跟自己有緣的眾生,有緣才能得度,沒有緣度不了,所以會度與我們有緣的眾生,統統可以得度。這個法門殊勝到極處,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不能改變,不能拐彎。  海賢九十二年一句佛號,沒有拐彎,沒有改變,一句佛號念到底,功德圓滿。我們為什麼不幹?
  • 往生極樂世界,易在方法,難在信願
    通過《佛說阿彌陀經》,我們知道了極樂世界的美妙殊勝,知道了要往生此淨土,只需要信願行具足即可。看起來,往生一事似乎很簡單,但現實中來看,往生成功的人並不多。這是怎麼回事呢?淨土法門,也被稱為「易行道」。
  • 【今日功德九億倍】曾造重大惡業,至心懺悔念佛能往生淨土嗎?
    在《往生禮讚》中又講到:「但 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善導大師在淨土宗被尊為是阿彌陀佛再來。 他念佛的時候非常誠懇、感激涕零,每一次念佛都至誠懇切地跪在地上,縱使冬天都念得大汗淋漓。 所以修到後來,念一句佛,口中出一道光明,聲聲佛號,聲聲光明。
  • 念佛成佛,念觀世音菩薩,能往生西方淨土成佛嗎,看大師怎麼說
    念阿彌陀佛就是要求生極樂世界,念其他的佛菩薩名號都要回向,就這一點差別,除此之外,沒有差別。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菩薩一定要回向求生淨土,這就對了。(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83) 問:我平常喜歡以唱的方式念佛,因為我覺得很清淨、很歡喜,請問這樣念佛可以往生嗎? 答:往生的條件不是這麼單純,如果只是唱著念佛就能往生,恐怕是錯會意思。
  • 念佛到什麼程度才能往生?
    簡單講,可以寬恕別人的缺點,可以包容所有眾生的汙點,自己接受自己的清淨就好,講話不傷人,福報就現前;多因緣:比如說我們這裡最好能夠組織一個助念團,在法師的領導下,大家可以你幫助我,我幫助你,有人臨命終的時候儘量去幫助助念,這個也可以幫助自己臨命終往生。這樣,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就全部具足了。
  • 淨土宗: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
    有人覺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漢的心態,不是大乘菩薩所為,一位大乘菩薩應該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這個苦難的地方度眾生,哪能離開這個世間去自己求安樂呢?對於這個觀點,我們要用智慧來辨識。要知道念佛法門求往生的目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什麼?是普度眾生。這一念往生成佛度眾生的心,就是大乘菩薩心啊。
  • 往生咒: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念誦往生咒的好處  1.《往生咒》正確全名為《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顧名思義,此咒包含兩種意義與功效:「拔一切業障根本」與「得生淨土」。  2.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的經典中,原來也很少有咒語;而約於公元440年譯出的《往生咒》的出現,其實在淨土的發展史上有重大的意義,因為修行者開始使用咒語,且自只對來生利益的追尋(得生淨土),轉向也兼顧現世利益的獲得「拔一切業障根本」。
  • 淨土法門: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
    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往生極樂世界,資糧用現在話講就是條件,三個條件,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願,第三個是行,三個缺一個都不能往生。信是頭一個。什麼人能往生極樂世界一點障礙都沒有?給諸位說,相信自己是阿彌陀佛,他障礙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