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新娘」被貼上財富和「高價婚娶」的標籤 (陳英傑 攝)
泉州網-泉州晚報訊(記者陳靈 許文龍 實習生黃奕群)「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近段時間,網上廣泛流傳這樣的話:「搶銀行不如娶個晉江新娘。」在百度上輸入「天價嫁妝」、「黃金新娘」、「晉江新娘」等字眼,一下子就搜到大量的相關報導。「晉江新娘」、「石獅新娘」、「泉州新娘」被貼上了財富和「高價婚娶」的標籤。
據稱,在泉州晉江、石獅一帶,有一些新人辦婚禮時聘金、嫁妝動輒百萬、千萬乃至上億元,新娘渾身上下掛滿各種珠寶金飾,成為許多人眼中的「黃金新娘」。
這種「黃金婚嫁」到底是民俗還是陋習?是不是以民俗之名行奢靡之風?近日,記者經過深入調查,將推出系列報導,起底「黃金新娘」的背後真相,幫助人們釐清認識上的誤區,揭開其背後的利益博弈。
高價婚娶
黃金論斤戴 嫁妝分檔次
在晉江、石獅一帶婚嫁時,男方訂婚送來聘金,結婚前女方將如數返還,結婚當天再支付與聘金等額甚至更多的嫁妝。以晉江陳埭為例,嫁妝3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以上分別是低、中和高檔婚禮的「行情」。首飾不以「克」為計量單位,而以「兩」、「斤」計算,一般人家的婚禮,需要花費黃金七八兩左右,有的甚至2斤-3斤。
聘禮主要由首飾、現金和食品三部分組成。首飾包括戒指、項鍊、耳環、手鐲、手鍊、腳鏈等若干套,以黃金為主,隨時代變化,珠寶、鑽石和白金也是「新寵」。現金包括聘金、禮金和布錢,聘金是給女方當事人的,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作為女方嫁妝的組成部分將被全額返還;布錢相當於古時的綢緞,一般花費上萬元。食品一般用盤擔擔些燕窩等高級食品送到女方家。
男女雙方訂婚時,會給各自的親朋好友各分發10斤油和10斤米,女方則會多配一些糖果。結婚當天,嫁妝除了黃金和現金,經濟條件好的女方還會陪嫁房子、車子。有時,嫁妝以存摺、支票、房產證等形式裱進相框內,隨新娘一同帶到男方家掛起來,車子則直接開進男方家。由於親朋好友都很關注,不少人會進入新娘房間「參觀」新娘的金飾和相框。這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現象一
借來金飾佩戴 婚禮上撐門面
這麼一大筆嫁妝和黃金,並非每個家庭都承擔得起。記者走訪發現,有的家庭為了風光嫁娶,借金飾甚至買來金飾再轉賣以應對婚禮。
石獅的林霖(化名)去年結婚,家裡買了一些黃金做聘禮。林霖還有個弟弟,當初買黃金便計劃留一半給弟弟結婚時用。考慮到只戴一半顯然不夠撐場面,婆家便和林霖的未婚妻商量:結婚當天,她把所有黃金都戴上,等嫁過來後,再還一半給婆家。林霖的未婚妻結婚當天所戴的金飾雖然一半是未來弟媳的,但好歹算自家財產。
還有一些人,結婚當天會向姑、姨、嬸等親戚借金飾戴上以撐門面,婚禮一結束就還。
此前記者更有所耳聞,晉江和石獅一帶竟有個別新人租金飾結婚。「黃金本來就重,新娘全身帶那麼多金飾,累不累啊?」市民張小姐告訴記者,她就曾聽說有的新娘為了在婚禮上撐場面,花錢去租金飾來戴,而這些租來的金飾有真有假,有的外層鍍金內裡空心。
現象二
黃金先買後賣 兩天損失萬元
那麼,晉江、石獅的珠寶金鋪到底有沒有「出租黃金」的業務呢?
近日,記者走訪晉江市區泉安中路、石獅市區九二路多家較為大型的珠寶金鋪,以準備辦婚禮為由詢問是否有黃金出租服務,均被告知沒有提供此項業務。一家珠寶金飾店的銷售員說,黃金可以保值,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購買而非租用。另外,「租用黃金」對商家而言本身也存在較大的風險。「萬一黃金被弄丟了,或者被損壞了、被掉包了,怎麼辦?」不過,採訪過程中有位市民透露,在背街小巷的小金鋪裡可以租到黃金。記者隨後多方走訪,但並未發現。
在石獅一家店鋪,一位銷售員建議記者可先購買黃金,等婚禮辦完後再將金飾拿到店裡售賣。「如果租,不如買回去再賣給我們,折舊費相當於租金。」採訪當天,金價每克288元,店員幫記者算了一下:按照當地風俗,一般要有皇冠和幾個手鐲,再加排鏈(較大的項鍊),一對耳環和若干個戒指等,正常需要七八兩左右。如果當下購買七兩金飾,約需要10萬元。婚禮結束後,店裡回收,只要每剋扣除50元折舊費共17500元。
「說白了,買這麼多都是結婚當天撐撐場面,以後用處不大。每個月都有顧客買完再賣,上個月就有一個顧客買了近200克的金子,兩天後婚禮結束了,再賣回給我們,付了折舊費1萬元。」她說。
神秘媒人
囤「優質資源」 按聘金2%-5%抽成
採訪中記者又發現另一個現象,即「黃金婚嫁」的背後往往有著一位紅光滿面的媒人。在晉江和石獅,專職媒人是一個群體,已然成為日常生活裡非常「自然」的角色。有的媒人甚至只將一些富豪家庭的子女列為牽線對象,再設法遊說雙方同意這門親事,從中賺取數額不菲的佣金。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專職媒人多十分健談,然而當「外人」想要走近他們時,他們又遮上神秘面紗。
給未婚男女建檔 媒人成民間職業
曾有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幾年前,晉江某兩家大集團的「富二代」配婚,女方的嫁妝有1億元,媒人從男女雙方處各拿60萬元,也就是總共拿了120萬的「媒人錢」。如此高額的「媒人錢」是否存在,現在也很難證實。但在晉江和石獅民間,確實有一種現象普遍存在,即專職媒人幫助聯姻,並從聘金或嫁妝中「抽成」。
記者聯繫多位通過專職媒人牽線最終結婚的晉江和石獅市民。他們普遍反映,如果家裡有適婚的兒女,專職媒人常常會找上門來「催」父母「婚嫁不宜遲」。而且,他們會建立適齡單身青年的小檔案,如果遇到條件合適的結婚對象,他們會竭盡所能地去促成。
圈內互相「拍報」 一單下來數萬元
為深入了解晉江、石獅的媒人圈,記者聯繫到多位專職媒人。一位蔡姓媒婆接到記者電話後,反覆詢問記者如何要到她的電話號碼。記者稱從一位朋友的母親那裡要到的。她便讓記者問清楚朋友母親的名字再聯繫她。有的專職媒人聽聞記者身份後便匆忙表示「沒什麼可聊的」。
後來,一位在晉江英林鎮做專職媒人已十多年的大姐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去年,她成功牽線十多對新人。一開始聊時,她便亮明態度:「我很怕那種男方父母,自己的經濟條件一般,又希望找家境好的女孩,貪圖人家的高額嫁妝。『門當戶對』很重要,歲數、經濟條件要配得上才行。」
隨後,她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做媒」的步驟。如果她覺得男女雙方很合適,但當事人因對方的「小毛病」不接受時,她會努力給雙方做思想工作。「都是本著做好事的心態幫人做媒。」終於,步驟進行到雙方決定結婚,該付多少「媒人錢」時,她笑著說:「隨意,看兩家人的家境。」記者追問抽成「點數」時,她便掛斷了電話。
據了解,媒人之間有時會互相「拍報」交換資源,提高未婚男女配對成功的機率。
晉江的林女士5年前經專職媒人牽線嫁給了石獅的蔡先生。婚前,蔡先生下聘金50萬元,林女士將聘金如數返還並帶去嫁妝50萬元。他們分別給媒人1.5萬元的「媒人錢」。林女士說,在晉江一般女方付「媒人錢」,行情價是聘金的2%-3%,有時給到5%。石獅則男女雙方各付一部分,類似「中介費」。「給有錢人的兒女做媒自然拿得多一些,『媒人錢』5萬元、10萬元屬正常;給普通人家做媒會考慮雙方的家境,幾千元至3萬元是普遍行情。」她說。
讀者朋友,您身邊是否有「黃金婚嫁」的故事,您對「黃金婚嫁」有何看法,請撥打本社熱線96339講述。
(泉州網-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