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三條腿的高加索豹走出野生動物保護區踏上遷徙之旅 這意味著...

2020-12-08 界面新聞

高加索豹又被稱為波斯豹,是世界上眾多豹亞種中體形最大的一個亞種,同時面臨著嚴重的滅絕危險,例如其中的安納託利亞豹,是一種來自於土耳其西南部的高加索豹,在1970年代已經滅絕。事實上,如今全球只有不到1300頭高加索豹在野外生存,其中大概有十多隻居住在亞美尼亞。

大約四年前,亞美尼亞高加索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一架遙控照相機捕捉到了一隻高加索豹的尾巴,儘管只有一瞬間的影像,卻令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興奮不已。在那之後不久,另一臺觀測相機捕捉到了這頭漂亮的捕食者的完整影像,「原來它是一隻三條腿的豹子。」亞美尼亞的NGO組織、野生動物和文化資產保護基金會(FPWC)的總監Ruben Khachatryan說,「儘管有著明顯的行動缺點,但從影像來看,我們覺得它似乎過得還不錯。」

六個月後,Khachatryan從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工作人員那裡發現,同樣一隻豹子,曾被發現於亞塞拜然的偏遠地區。然後,大概在兩年前,「在一個伊朗的研討會上,有人塞給我一張豹子的照片,我一眼就認出了它,它正在去伊朗的路上,這說明它已經完成了它的遷徙路徑。」 Khachatryan說。

Khachatryan在伊朗的同行提供的照片中再次發現同一頭豹子

高加索豹的遷移模式通常取決於一系列變化性的生態因素,如所在區域的食物、降雪量、物種豐富程度,以及家族內是否有新生幼仔降生。一旦決定遷徙,它們通常從亞美尼亞開始踏上旅行,通過亞塞拜然前往伊朗——反之亦然。遷徙沿途,印度豪豬、野豬、黃山羊和馬等大型動物,會被這種迅猛的捕食者盯上,為它們漫長的旅行補充必要的能量。

這個發現令Khachatryan和同事們興奮不已:營造一個可供高加索地區野生動物正常遷徙的生態走廊,是高加索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主要工作之一,而這頭三條腿豹子的遷徙旅行,證明了他們的工作正在逐漸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高加索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省南部,距首都葉里溫大約1個小時的車程,也是南高加索地區唯一由私人管理的保護區。崎嶇的山脈、峽谷、乾旱的草原以及遍布的檜屬植物,孕育了這裡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吸引著許多罕見的動物,如大角羊、黃山羊、狼、敘利亞棕熊和猞猁等。

高加索地區的珍稀物種:黃山羊

成立於2010年的野生動物和文化資產保護基金會(FPWC)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護這片土地難能可貴的生物多樣性。他們通過幫助當地村民建立水過濾系統和太陽能設備,贏得了社區的信任,取得了長期進入這片土地的許可。Khachatryan的目標是與當地社區保持一種雙贏的夥伴關係:通過發展可持續的旅遊業,一方面有利於當地社區急需的基礎設施改善,同時重新恢復這片區域的「野生走廊」的繁榮。「我們用這種方式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合作。」Khachatryan說,「以前,社區只允許我們在此租賃土地,如今,他們已經看到了我們產生的積極影響,開始願意為生態事業捐款,或是貢獻更多的力量。」

為了適應不斷湧入的旅行者,一些居民將他們的家改為對外開放、提供食宿服務的民宿,更多有著太陽能板的生態別墅開始招待來訪的大學生。在崎嶇荒蕪的山間,用回收容器製成的簡易生態小屋,讓徒步旅行者可以在室內睡進溫暖的睡袋。從旅遊業中收穫的資金,部分供當地人改善生活,更多則被用於改善這片土地的生態環境。

當地為旅行者提供食宿服務的生態小屋

當然,野生動物的保護仍然是FPWC最主要的努力目標,尤其是對那些難以捉摸的豹子——雖然從伊朗回來之後,Khachatryan 還沒有在照相機或野外再次見到他的老朋友,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當我們剛開始在這裡工作時,跨地區遷徙的野生動物幾乎是不存在的,而現在,它們到處都是。」

 

圖片來源:FPWC

 

相關焦點

  • 美野生動物保護區出生罕見斑馬與驢雜交後代
    切斯塔提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創始人和總經理萬森正走向這頭小斑驢 。北京時間7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美國喬治亞州切斯塔提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出生了一頭罕見的斑驢。這頭小斑驢是一匹斑馬與一頭驢自然雜交而生。 切斯塔提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創始人和總經理萬森表示,「這些動物在這裡已經共同生活了40多年,但這還是首次出現斑馬與驢雜交的現象。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它們曾經有過交配。因此,當這頭小斑驢出現時,我們都感到很驚訝。」
  • 波札那最早建立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庫策野生動物保護區
    庫策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立於1971年,庫策的意思是指你可以跪下來飲水的地方,這裡是波札那最早建立的第二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庫策野生動物保護區靠近波札那的首都哈博羅內並且到達這裡的交通非常便利,因此,該保護區頗受當地居民及其他地方遊客的青睞。
  • 非洲南部十大頂級野生動物保護區
    www.thehide.com南非:Mthethomusha野生動物保護區(Mthethomusha Game Reserve, South Africa)在這裡你能看到非洲原著桑人2000多年前在石壁上留下的繪畫——每年都會發現很多繪畫。除了非洲五霸(獅子、豹、大象、犀牛、水牛),這裡還有斑馬、非洲大羚羊和野狗。
  • 當大熊貓保護區的豹豺狼大幅消失,新的生態系統風險正在浮現
    大型食肉動物通常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完整性的代表,它們的存在往往被作為生態系統健康的標誌。當地時間8月3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子刊《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Evolution)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豹、雪豹、狼和豺這4種大型食肉動物幾乎從中國專為大熊貓保育而設立的大部分保護區中消失了。
  • 當大熊貓保護區的豹豺狼大幅消失,新的生態系統風險正在浮現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實習生 王禕琛大型食肉動物通常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完整性的代表,它們的存在往往被作為生態系統健康的標誌。當地時間8月3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子刊《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Evolution)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豹、雪豹、狼和豺這4種大型食肉動物幾乎從中國專為大熊貓保育而設立的大部分保護區中消失了。
  • 40年來首次,陝西保護區發現一頭金錢豹,花豹也是一級保護動物
    而近日陝西一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頭金錢豹,是鷹嘴石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也是該區域近40年來首次拍攝到金錢豹影像。 據介紹:這是一頭野生的金錢豹,從體型上看是一頭成年的健康的金錢豹,金錢豹作為食物鏈頂級獵食者之一,可以反映出地區生態系統的整體情況。
  • 40年來首次,陝西一保護區發現一頭金錢豹,花豹也是一級保護動物
    在大型貓科動物中,花豹是分布最為廣泛的大貓,花豹分布範圍比老虎、獅子等廣泛得多,亞洲、非洲等的許多地區都有花豹的分布。而近日陝西一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頭金錢豹,是鷹嘴石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也是該區域近40年來首次拍攝到金錢豹影像。
  • 圍欄阻擋鵝喉羚遷徙 新疆卡拉麥裡野生動物減少
    楊維康說,這些封育草場已嚴重侵佔了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盤羊、鵝喉羚的棲息地,縮減了它們的採食場,幾乎切斷了野生動物南北遷徙的路線,導致它們無法安全越冬。而這一帶還生活著其它珍稀的偶蹄類動物,如北山羊、野驢等。儘管圍欄給動物們預留了部分進出口,但動物畢竟不是人,它們很難找到進出口。如果有狼群追趕,野生動物很容易撞死在圍欄上,或掛在圍欄上被狼群吃掉。
  • 雲端直播「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圖集 被稱作「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正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上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非洲近日聯合央視頻,從8月17日起連續推出30多場《2020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網絡直播,為用戶呈現這一年一度的自然界盛況。
  • 非洲託羅—塞姆利齊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個神秘的地方!
    託羅—塞姆利齊野生動物保護區是烏幹達最早的自然保護區,早在1926年就設立了。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文章一起來看看吧!它曾經是東非野生動物物種最全、最受歡迎的公園,但在內戰中飽受摧殘。與坦尚尼亞的戰爭結束後,坦尚尼亞士兵成卡車地往家拉死羚羊。
  • 俄卡皮野生動物保護區—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美麗自然
    俄卡皮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的伊圖裡熱帶雨林中,地處與蘇丹和烏幹達兩國的邊界線上。佔地約1362625公頃,包含伊圖裡熱帶雨林五分之一的面積。保護區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平均溫度為24℃,不同時期氣溫的波動幅度在2℃以內。
  • 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為爭食物 三獅戰巨鱷(圖)
    本報訊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一直是野生動物在大自然生存的不二法則。日前非洲一位觀光者卡伊·班克斯就在肯亞的桑布魯野生動物保護區拍到了非洲兩種最兇悍物種的奪食大戰。為了爭奪一頭死在湖邊的大象,三隻年輕的雄獅和一隻巨大尼羅鱷展開了一場激戰。
  • 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坦尚尼亞國最著名的國家公園,一個有著300多萬隻大型哺乳動物的巨大生態系統,植被以開闊草原型植物為主,但在嚴重乾旱時幾乎全部變為沙漠。公園由於擁有現今極大規模的動物群落而聞名遐邇。這些動物群在季節性的水源地和草場之間來往遷徙。
  • 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食肉動物為什麼不攻擊在敞篷車裡的遊客?
    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讓許多野生動物愛好者神往已久的天堂。在野生動物日益減少的今天,非洲大草原是保存相對完好的一片「淨土」,這裡有著數之不盡的野生動物,尤其是每年的動物大遷徙,數百萬計的食草動物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遷徙到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形成了壯麗的世界奇觀。
  • 錦州閭山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首次登上央視
    近日,央視一套的《秘境之眼》節目播出了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狗獾特輯,讓全國觀眾對該保護區及生活在這裡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了更多了解。這也是該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首次登上央視。
  • 重慶女孩赴非洲救援野生動物 晚上與豹同眠
    半個月前,她剛從非洲回來,在納米比亞的半個月裡,她與豹同眠,徒手撈泔水,她說,「真正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生活,這段經歷很有意義」。因為資源匱乏,動物們沒有很好的生存環境,當地一些人用募捐來的錢開辦了一個農場,專門用來救助野生動物,幫助他們成長,每年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志願者前去救援野生動物。提交申請、準備資料、資格審查,經過4個月,譚躍終於加入了非洲援助動物項目。這對於一名每天朝九晚五的銀行職員來說,是一件無比激動的事情。這意味著她要開始一段未曾體驗過的歷程。
  • 野生動物夜入林場留下梅花印 專家鑑定為遠東豹
    中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吉林臺記者常思寧)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近日,吉林安圖縣林業局東清林場職工在場區內發現了兩排"梅花"腳印,根據林場提供的圖片,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科學系專家進行分析後表示腳印屬於遠東豹。
  • 《遷徙》一本很美的關於動物之旅的科普繪本
    和孩子共同閱讀繪本的這一年,我充分體會到了,繪本不僅可以讓孩子很享受閱讀,還能夠讓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相對有效。話說回來,《遷徙》跟我以往和孩子一起閱讀的其他繪本不一樣之處在於,我認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給孩子閱讀的繪本,還適合成年人閱讀。《遷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一本關於動物遷徙之旅的繪本,將它歸為兒童類閱讀繪本很容易讓喜歡它的成年人錯過。
  • 波札那遇迷人非洲豹
    數次邂逅,非洲豹沒有想像中慵懶地掛在樹上,而是隱蔽在樹叢中,它是溫柔的、孤獨的,也是兇殘機敏的,總之,它是非洲五霸中我的最愛。南部非洲,遇到豹的概率很高哦!波札那,這是我繼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和納米比亞大貓保護區之後,第三次在非洲拍攝到野生非洲豹(豹的九個亞種之一),三天裡先後遭遇三頭,兩雌一雄,狀態都很不錯。
  • 昭通大山包黑頸鶴遷徙期數量達到歷史最高
    央廣網昭通11月30日消息(記者陳鴻燕 通訊員蘇燕)昭通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今天達到1938隻。是迄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介紹:近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南遷越冬的高峰期,大山包即是黑頸鶴越冬遷徙的中轉站也是目的地,部分黑頸鶴會在這裡中轉休息,養精蓄銳後再次踏上遷徙之途,飛向貴州畢節威寧草海,雲南曲靖會澤念湖以及昭通市的永善縣和巧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