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欄阻擋鵝喉羚遷徙 新疆卡拉麥裡野生動物減少

2021-01-10 搜狐網

  亞心網訊(首席記者 蘇衍寬)空曠的新疆卡拉麥裡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視野開闊。3月22日,記者驅車從國道216線趕往保護區,並在216線340公裡處轉彎駛向保護區的戈壁深處。

  遠遠的就可以看見距富蘊恰庫爾圖鎮50公裡的保護區圍欄。圍欄不遠處,4隻鵝喉羚來迴轉圈,時而小跑,時而張望。

  牧民們說,正是這些圍欄將原本廣闊的草場分割成片狀,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了鵝喉羚的逃生、遷徙之路。

  圍欄由水泥柱和0.2釐米粗的鋼筋組成。每隔百米就有一個水泥柱,鋼筋拉在水泥柱上,上面還有細小的鋼筋刺。記者看到,這些鋼筋刺上掛著很多羊毛,部分鋼筋刺上還有血跡,圍欄下有牲畜的糞便。

  富蘊縣恰庫爾圖鎮牧民提裡·別克說,以前在保護區裡放羊經常能看到鵝喉羚,有時鵝喉羚還和家畜一起吃草,天氣好時,還可以看到野驢在山坡上覓食。

  恰庫爾圖鎮副鎮長陳莉說,牧民多次向他們反映,近幾年來,野生動物沒以前那麼常見了,即便在水草豐美的夏季,也少見野生動物的蹤影。

  昌吉州卡拉麥裡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昌吉管理站高級工程師彭向前說,近年來,保護區內鵝喉羚的數量從1萬多隻減少到5000多隻,野驢也由原來的3000多頭減少到2000多頭。此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波鴇,盤羊也有所減少。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維康長年研究有蹄類野生動物。他說,據調研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保護區內的鵝喉羚數量減少了50%。其中,保護區內的圍欄成為野生有蹄類動物減少的原因之一。縱橫交錯的圍欄就像個迷宮,野生動物一旦進入就無法脫身,遷徙的道路受阻。

  記者站在自然保護區高處眺望,發現圍欄面積大小不等,呈圈狀分布。

  在陳莉的印象裡,自治區為保護草原資源,2003年申請資金修建了圍欄,而牧民也跟著自建圍欄護草,幾年下來,保護區內布滿大量圍欄。

  據相關資料顯示,天然草場圍欄建設項目是我區為保護草原資源而實施的一項巨大工程。如今,封育草場的面積超過4000萬畝,主要分布在準噶爾盆地(卡拉麥裡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西緣),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三大山區也有大量存在。恢復草原植被的工程先後耗資20億元,對野生植物的保護起到積極作用。然而幾年後,專家們卻發現,圍欄產生了很大的副作用。

  楊維康說,這些封育草場已嚴重侵佔了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盤羊、鵝喉羚的棲息地,縮減了它們的採食場,幾乎切斷了野生動物南北遷徙的路線,導致它們無法安全越冬。而這一帶還生活著其它珍稀的偶蹄類動物,如北山羊、野驢等。儘管圍欄給動物們預留了部分進出口,但動物畢竟不是人,它們很難找到進出口。如果有狼群追趕,野生動物很容易撞死在圍欄上,或掛在圍欄上被狼群吃掉。

  楊維康分析說,連片的草場圍欄封育建設並不科學。有些圍欄建在保護區核心區和野生動物的遷徙通道上;部分圍欄甚至把水源地圍在其中,切斷了野生動物的飲水。野生動物又難以跳過鐵絲圍欄,體形稍大的動物也不可能從網中穿過。

  彭向前說,除畜牧部門和牧民設置的圍欄外,216國道兩旁設置的圍欄,準東鐵路兩旁的護欄也嚴重影響到野生動物的通行,而2008年和2009年的寒冬也讓野生動物死傷慘重。「汽車、火車的聲音比較大,嚇得很多野生動物往回跑;圍欄的設立已將保護區分割得四分五裂。」彭向前說,雖然設立圍欄和交通護欄都經過專家指導,並考慮了野生動物的保護因素,但現實令人堪憂。

  事實上,卡拉麥裡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的鵝喉羚命運只是新疆38個自然保護區的縮影,人為割裂保護區,已影響到野生動物種群的生存。新疆生態學會理事長袁國映說,全疆970多種野生動物的數量近年來都呈下降趨勢,面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

  「保護區面積縮水為大量工礦企業的建設讓步,這也嚴重影響了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彭向前說,保護區從最初的1.8萬平方公裡縮減到現在的1.2萬平方公裡,面積縮水達1/3。

1 2 下一頁

  工礦企業的開發多聚集在保護區南部,開始是建立試驗區,圍在公路兩側,後來企業陸續建立,有的建到了保護區腹地。

  從216國道途經五彩灣時,記者發現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在保護區內,一家大型企業的施工人員陳先生說:「在建的企業是國家大項目,我們剛在這裡施工時還經常看見鵝喉羚,一段時間後,它們就不見了,可能是遷到更遠的地方去了。」

  阿勒泰地區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葉爾肯·別克說,大型煤化工企業、礦石企業落戶保護區後,機器的轟鳴,礦山的爆破將野生動物逼回卡拉麥裡山林,再也不敢出來,部分動物甚至跑到昌吉周邊的山林裡。工礦企業壓縮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勢必造成野生動物種群減少。

  和其它省份相比,新疆草場面積更大,達8.6億畝,其中草場大多位於乾旱、半乾旱的戈壁荒漠,所以需要加強管理。

  說到保護,自治區林業廳負責人說,設立圍欄牽扯到林業和畜牧兩個部門,協調起來非常難。

  自治區畜牧廳草原處負責人則表示,這些圍欄並不是永久性的,等植被恢復後,將拆除圍欄。而圍欄的設置都經過專家考察後制定的。

  怎樣協調野生動物保護和草場的生態建設?新疆農業大學草原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王純利說,兩者並不衝突。生態草場的建設是為保護植被,植被好了,野生動物也容易生存。但圍欄的建設可以更加科學化,使其避免或少影響野生動物。當然,做到這些非常難,需要慢慢摸索。

  對經濟開發和野生動物的保護,彭向前認為,可以移動保護區。「保護區的豐富資源吸引大量企業進來,野生動物可以轉移到鄰近資源相對匱乏的地方,可以將這些地方划進保護區」。

  在彭向前來看,野生動物保護不要只看數量的增減,這只是一個指標,只要保護能使其延續種群,能讓它們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生態和環境就是成功。

相關焦點

  • 新疆發現鵝喉羚,頭卡在鋼絲網裡,身體被凍得瑟瑟發抖
    但在荒漠上就有著這樣一種動物,僅僅是靠著紅柳、梭梭、駱駝刺和極少的水,就能夠活下來,甚至在這繁衍著自己的後代,這種動物就是鵝喉羚。然而在新疆,一隻鵝喉羚遇上了「羚生」中的一件難事,它被困在了鋼絲網裡。這我們都不得而知,也僅僅只能是猜測而已,但很顯然我們能知道的是這隻鵝喉羚一頭撞進了圍欄的鋼絲網裡,並且還把自己的頭在了鋼絲之中。
  • 新疆卡拉麥裡,動物王國啊!我看到蒙古野驢啦!
    在新疆生活40多年,我還是頭一次在野外看到蒙古野驢啊!蒙古野驢萌呆我啦!它的外形特別像騾子,體型介於家驢和家馬之間,體重250公斤左右。吻部稍細長,耳朵、尾巴都長長的,全身棕黃色。蒙古野驢耐力極強!它既能耐冷耐熱,又能耐飢耐渴,冬天主要吃積雪解渴。主要食物是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類等。蒙古野驢很機警哦!
  • 世界的動物王國、植物世界,就在新疆的卡拉麥裡啊!
    卡拉麥裡自然保護區很大啊!地處新疆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核心區域,總面積1.7萬平方公裡,橫跨了新疆2個地州-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區,6個縣-吉木薩爾、奇臺、阜康、富蘊、福海、青河。卡拉麥裡自然保護區風光美!
  • 新疆博湖:鵝喉羚雪後覓食
    通訊員顏明星)入冬以來,新疆博湖縣普降瑞雪,出現霧淞奇觀,成群結隊的鵝喉羚在博斯騰湖南岸戈壁灘上覓食,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鵝喉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區域生存的動物,體形似黃羊,因雄羚在發情期喉部肥大,狀如鵝喉,故得名「鵝喉羚」。
  • 重返卡拉麥裡——新疆普氏野馬野放計劃
    重返卡拉麥裡  ——新疆普氏野馬野放計劃  1966年,人們最後一次在野生環境中看到「普氏野馬」,這個從遠古一直延續下來的種群由於人為因素在野外絕跡了。1985年,中國從國外引進11匹圈養的野馬,開始了艱難的野放計劃。
  • 新疆的鵝喉羚,如何求偶交配
    在美麗的新疆地區,棲息著很多「羊家將」,有青藏高原標誌性動物——藏羚羊;攀巖高手——盤羊;長跑健將——高鼻羚羊;荒漠的主人——鵝喉羚。鵝喉羚鵝喉羚世代生活在荒漠裡鵝喉羚居住在新疆的大漠戈壁地區,這裡土地貧瘠,植被稀少,水源緊張。但鵝喉羚生命力十分頑強,世世代代都住在這裡,愜意地生活著。鵝喉羚早晚採食,喜歡結成大群,成群結隊外出,互相照應。它很少飲水,所需的水分通常通過植物的葉子來獲取。天氣熱的時候,鵝喉羚就躲在沙丘或巨石的陰影下,用前蹄刨開一個凹坑,臥在裡面休息。
  • 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掠影
    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東緣的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普氏野馬、蒙古野驢、鵝喉羚等多種珍貴、瀕危有蹄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普氏野馬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9種,鵝喉羚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9種,是我國低海拔荒漠區域內為數不多的大型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 「兩會人物」馬全林:規範草原圍欄 強化野生動物保護
    為此,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長馬全林建議規範草原圍欄,強化野生動物保護。馬全林指出,圍欄封育具有操作簡單、投資少和見效快的特點,是退化森林、草地和溼地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重要措施之一。大量研究和實踐證明,圍欄封育對生態恢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短期內能夠顯著提高植被高度、蓋度、生物量,改善植物群落結構,優良牧草優勢度增加,毒草等優勢度下降,並且較長時間的圍欄封育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緩慢提升土壤肥力。網圍欄在我國乃至國際上早已普遍採用,而且隨著我國草原承包和集體林權改革的實行,網圍欄被廣泛應用於界線的劃定。
  • 新疆首次監測天山北部荒漠物種
    ◆鳥類增加◆跳鼠減少◆鵝喉羚恢復◆大芸難見身影本報訊天山北部廣袤的荒漠戈壁裡到底生活著多少野生動物?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開發對它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承擔,中國科學院北京動物所、蘭州大學、南京環境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以及新疆科研、林業、環保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天山北部荒漠物種資源監測》項目,經過2年多的野外監測,基本掌握了這個區域部分物種的基本信息。這也是新疆首次系統開展荒漠物種資源監測工作。
  • 罕見 新疆科克森山現大種群黃羊遷徙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21日,新疆北部阿勒泰布爾津縣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巡山時,用無人機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羊大種群遷徙,此次觀測到四十多隻,分為三個種群,實屬罕見!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其中一個種群中有十多隻野生黃羊,它們時而低頭覓食、時而成群奔跑。黃羊世代生活在科克森山廣闊的荒漠戈壁和灌草叢中,是荒漠區的典型物種,因此被譽為「荒漠精靈」。
  • 礦產開發幹擾環境 新疆首次監測天山北部荒漠物種
    ◆鳥類增加   ◆跳鼠減少   ◆鵝喉羚恢復   ◆大芸難見身影   本報訊 天山北部廣袤的荒漠戈壁裡到底生活著多少野生動物?  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承擔,中國科學院北京動物所、蘭州大學、南京環境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以及新疆科研、林業、環保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天山北部荒漠物種資源監測》項目,經過2年多的野外監測,基本掌握了這個區域部分物種的基本信息。這也是新疆首次系統開展荒漠物種資源監測工作。
  • 鵝喉羚幼崽受困 新疆民警解救後放生
    【鵝喉羚幼崽受困 新疆民警解救後放生】11月26日,新疆精河縣公安局永集湖派出所接到牧民的電話報警,稱其在自家草場放羊時發現一隻形似「黃羊」的動物,因被護欄纏繞,無法脫身,請求派出所處理。民警立即驅車趕赴現場,將這隻形似「黃羊」的野生動物拉回派出所,並及時聯繫博州公安局森林分局精河森林派出所對其進行救治。經森林派出所民警確認,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鵝喉羚幼崽,因長時間掙扎脫力,導致無法站立,並未受傷或生病。於是民警經過一天的精心照顧,待它恢復體力放生。
  • 為野生動物設置遷徙通道
    記者從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為方便野生動物自由遷徙,減少鐵路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影響,鐵路部門在通過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時設置了34處野生動物通道。  阿富準鐵路是北疆鐵路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約95億元。這段鐵路中約有130公裡穿越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 正確看待草原圍欄與野生動物保護
    草變多了、高了,質量也變好了,家畜和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也減少了,這不僅為草原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飼草,也為其創造了自由、安全、廣闊的生存空間。正因如此,草原野生動物近年來才能呈現種類、數量持續增加的發展態勢。        三、拆除圍欄受害的將是草原野生動物。決不能簡單地認為拆除圍欄後,草原就變成野生動物自由自在的天堂,而必須承認草原是人類、家畜和野生動物共生的家園。
  • 克拉瑪依身邊的野生動物多了
    1958年建市、新中國石油長子-克拉瑪依,坐落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常年乾旱少雨,地表荒漠化嚴重,自然植被稀少,從1955年發現油田到2000年引水工程竣工前的45年裡,一直處於缺水的狀況,達不到大部分鳥類甚至是有蹄類野生動物的生存條件。現在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尤其是候鳥在遷徙途中選擇在克拉瑪依停留,這是『引水工程』給克拉瑪依帶來的改變。
  • 新疆富蘊:黃羊雪中覓食
    2019年2月4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羊在新疆富蘊縣境內覓食。        富蘊縣有著中國第二寒極之稱,四季景色秀麗,環境優美,是天然的旅遊勝地。南部以卡拉麥裡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有野生動物和古老的矽化木、色彩斑斕的五彩城、滴水泉。北部以阿爾泰山夏牧場為主體,集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巖畫、石刻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令人流連忘返。        黃羊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我國野生動物中的瀕危物種,棲息於半沙漠地區的草原地帶,喜群棲,一般隨著牧草的生長情況而遷徙。
  • 新疆這7種野生動物:它們是羊嗎?
    鵝喉羚(學名:Gazella subgutturosa)。屬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區域生存的動物,體形似黃羊,因雄羚在發情期喉部肥大,狀如鵝喉,故得名「鵝喉羚」。主要分布於新疆的準噶爾盆地、葉爾羌河流域至羅布泊的荒漠。
  • 新疆這7種野生動物:它們是羊嗎?
    2.鵝喉羚(學名:Gazella subgutturosa)。屬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區域生存的動物,體形似黃羊,因雄羚在發情期喉部肥大,狀如鵝喉,故得名「鵝喉羚」。主要分布於新疆的準噶爾盆地、葉爾羌河流域至羅布泊的荒漠。3.高鼻羚羊(學名:Saiga tata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