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新疆地區,棲息著很多「羊家將」,有青藏高原標誌性動物——藏羚羊;攀巖高手——盤羊;長跑健將——高鼻羚羊;荒漠的主人——鵝喉羚。
鵝喉羚
鵝喉羚屬偶蹄目牛科哺乳動物,身高70釐米上下,體長120釐米左右,四肢纖細有力,極擅長奔跑跳躍。鵝喉羚奔跑時速可達60多公裡,快速奔跑的鵝喉羚能跳過2米多高的灌木,跨過3米多寬的溝谷。
鵝喉羚的脖子上長有一塊類似大鵝的甲狀腺腫塊,每當發情的時候就勃起,腫得就像生氣的大鵝的脖子。它也因此得了「鵝喉羚」這個名字。鵝喉羚體毛黃褐色,尾巴細長有16釐米左右,也被人稱為「長尾黃羊」。
鵝喉羚居住在新疆的大漠戈壁地區,這裡土地貧瘠,植被稀少,水源緊張。但鵝喉羚生命力十分頑強,世世代代都住在這裡,愜意地生活著。
鵝喉羚早晚採食,喜歡結成大群,成群結隊外出,互相照應。它很少飲水,所需的水分通常通過植物的葉子來獲取。天氣熱的時候,鵝喉羚就躲在沙丘或巨石的陰影下,用前蹄刨開一個凹坑,臥在裡面休息。
飛奔的鵝喉羚
每年年底,鵝喉羚就進入發情求偶的階段,發情交配是野生動物繁衍後代、延續生命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每到了這個階段,雄性鵝喉羚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追求雌性,和大多數動物一樣,雄性鵝喉羚需要賣力討好雌性,而雌性鵝喉羚可以百般挑剔。因為雄性更加花心,只投入精子,而雌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照顧後代。
雄性鵝喉羚每天比雌性更早起床,早早地到了雌性群體採食路線上,圈定自己的領地,吃飽肚子,等待雌性的到來。鵝喉羚保衛領地主權的方式有三種:
1.巡境。鵝喉羚會沿著領地的邊緣行走,看到其它雄性就趕跑;看起雌性就迎接其進入領地中央;而有雌性打算離開領地時,則百般阻撓。
2.標記。雄性鵝喉羚在巡境過程中,還會利用氣味標記自己的疆域,有時候用糞便、有時候用淚腺的分泌物。
3.鳴叫。雄性鵝喉羚會時不時鳴叫,利用聲音告訴其它雄性,這裡有主人了。
雌性鵝喉羚早晨穿越雄性們的領地到達採食地進食,傍晚再次穿越雄性們的領地回到休息的地方。當雌性鵝喉羚出現在自己的領地時,雄性鵝喉羚就要抓緊時間試探雌性、挽留雌性、甚至恐嚇雌性,雌性留在自己領地的時間越長,則交配的概率就越高。
有的雌性鵝喉羚離開了雄性的領地,穿越到其它雄性領地內,而原來的雄性仍然在屁股後面窮追不捨,也一起進入了其它雄性的領地,這時候雄性之間的衝突就爆發了。
雄性鵝喉羚之間的決鬥比較「紳士」,不像藏羚羊一樣死鬥。兩隻雄性鵝喉羚低頭,互相靠近,角觸碰到一起,還沒開始用力,其中有一方就會自認技不如人,表示屈服,兵不血刃分出勝負。只有少數情況下鵝喉羚互不相讓,才會進行真正的決鬥,但也很快就分出勝負,一點也不激烈,場面比較「紳士」。
鵝喉羚紳士般的決鬥
雌性鵝喉羚進入雄性的領地後,雄性會試探雌性是否已經發情,是否進入發情的高潮階段?只有處於這個階段的雌性才允許雄性鵝喉羚爬跨到自己身上。
雄性採取的手段主要有兩種:1.聞雌性的生殖器官,通過氣味來判斷雌性發情的狀況;2.聞尿液,雌性處於發情階段,會排尿頻繁,雌性一旦排尿完,雄性鵝喉羚就跑過去,聞其尿液的變化,來推斷雌性身體的變化情況。
雄性鵝喉羚通過追逐雌性、摩擦試探等方式不斷試探雌性,若雌性也處於發情狀態,且對雄性滿意,則雙方完成交配動作。值得一提的是,雄性鵝喉羚為了交配,通常會準備、花費巨多的時間,但交配過程只有1-2秒。
雖然交配過程很短,但鵝喉羚完成了繁殖的任務,對於動物來說,求偶與交配只是為了實現繁殖的目的罷了。
鵝喉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