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經歷過5次大滅絕,人類還會赴後塵嗎?幸福來之不易,要珍惜!

2020-12-07 騰訊網

地球在超過35億年的時間裡,生物不斷繁衍和多樣化,佔據了地球上的每個生態系統。新物種爆炸的另一面是物種滅絕,也一直是進化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但是這兩個過程並不總是同步的。當物種的快速死去迅速超過新物種的形成時,這種平衡就足以引發所謂的「滅絕」事件。我們理解的大滅絕指的是單一物種完全的消失,也就是絕種。

什麼情況才能被稱為大滅絕?

其實大規模滅絕通常被定義為在「短」地質時期內整個地球上所有物種的大約四分之三的損失。自從生命在地球上進化以來,時間相當的長,上面所說的「短」的定義至少是280萬年

至少大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古生代第一個紀)開始以來,生命的多樣性首次爆發,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物種,但其實只有五個滅絕事件確實滿足了大滅絕的標準。

這些所謂的「五次大滅絕」已成為確定人類今天是否為第六次大規模滅絕創造條件的科學基準的一部分。

化石記錄可以幫助我們估算史前滅絕率

地球經歷的五次生物大滅絕

從地質年代的記錄,我們了解地球曾經發生過五次大滅絕,我們稱之為「big five」。

自寒武紀以來,這五個物種的滅絕平均每1億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儘管在它們的特定時期沒有可檢測到的模式。每個事件本身持續了5萬至276萬年。第一次大規模滅絕發生在大約4.43億年前的奧陶紀時期,並消滅了所有物種的85%以上。

恐龍大滅絕:

發生在白堊紀晚期至白堊紀第三紀之間,為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滅絕,也稱為K-T大滅絕。一次的滅絕讓地球上近半數的生物物種死亡,尤其是當時的優勢大型物種,最有名的即是恐龍的滅絕。也是從此次的大滅絕後,哺乳類登上歷史舞臺,鯊魚也才成為海中霸主。因為唯有那些巨型食肉爬行類動物滅絕後,其他動物才有出頭的機會。目前,認為當時大滅絕的原因是由於小行星的撞擊,另一種說法是地球內部巖漿的爆發導致的。

三疊紀晚期的侏羅紀大滅絕:

這次界約80%的物種再次滅絕科學家認為此次的大滅絕將恐龍推上歷史的舞臺,因為它們比當時的優勢物種:獸孔目爬行動物有更強的調節力,所以雖然數目不及它們多,但仍是撐過了大滅絕。而滅絕的原因為火山噴發地帶的劇烈作用,殺死了大多數物種。另一種解釋就是這次滅絕和之後的恐龍大滅絕一樣,是小行星撞擊引起的,但是事實上,兩者的成因一直都沒有定論。

二疊紀末三疊紀初的大滅絕:

三葉蟲就是滅絕於二疊紀末期三疊紀初

三次也是最具破壞性的發生在大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末期。此為歷史上發生最大的大滅絕,並且持續的時間也較其他長。這次的大滅絕使地球上大約95%的生物都被毀滅了。在之前,海洋底部的生物大多是固定在海床上,過濾海水獲取食物的原始生物。但是在大浩劫之後,海洋的環境變得複雜,越來越多可自行移動的生物出現了。而大滅絕的最可能誘因也是火山爆發。

泥盆紀晚期的大滅絕:

這次毀滅了大約75%的物種,多數是當時熱帶海洋中的底棲無脊椎動物。原始海洋的表面溫度在短時間中急速下降,而海洋生物完全無法調節如此劇烈的氣候變化,導致滅絕。而溫度驟然下降的原因,目前較受支持的說法為小行星撞擊或火山灰減弱了陽光的能量,導致海水降溫。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植物開始佔領旱地的時候,全球CO 2濃度下降了。所有這些都伴隨著土壤轉化和低氧時期的到來。

奧陶紀—志留紀大滅絕:

第一次大規模滅絕發生在大約4.43億年前的奧陶紀時期,並消滅了所有物種的85%以上。科學家們估計這次全球物種的損失程度排名第二。這次大滅絕由一系列的滅絕過程組成,由於當時地球進行了大規模的造冰運動,使得海平面下降。成因推測為地球上的植物吸收了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而使氣溫下降。但是這次的大滅絕不像其他四次大滅絕,將另一物種推上歷史舞臺,改變演化方向。

每一次的大滅絕後,地球都需要經過長期的恢復期,而在這個恢復的過程中,仍會有隨著生態系統的變化,所產生的物種消失被其他物種替代的事件,但因為這種物種的周轉速度較低,也不會同時消失大量的物種,此種滅絕我們稱之為背景滅絕。

今天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是第六次大規模滅絕嗎?

地球目前正面臨滅絕危機,這主要是由於人們對地球的剝削。但是,這是否構成第六次滅絕,取決於今天的滅絕速度是否大於滅絕之間發生的「正常」或「背景」速度。

這個背景速率表明在沒有人類努力的情況下,物種消失的預期速度有多快,它主要是通過化石記錄來計算在大規模滅絕事件之間有多少物種滅絕。

pipistrelle於2009年滅絕

根據化石記錄估計,最普遍接受的背景比率是一個物種的平均壽命約為100萬年,或者每100萬個物種年就有一個物種滅絕。但是這個估計的滅絕率是高度不確定的,在每百萬物種年0.1到2.0之間。我們現在是否真的處於第六次大滅絕,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這個速度的真實值。否則,很難將地球現在的狀況與過去進行比較。

與五大物種相比,今天的物種損失是由一系列直接和間接的人類活動造成的,如棲息地的破壞,捕魚和狩獵等直接開發,化學汙染,物種入侵以及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

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估計今天每百萬物種年的滅絕數量,我們得到的滅絕速度比背景速度高出10到1萬倍。

即使以每百萬種物種年發生兩次滅絕的保守背景率來考慮,如果上個世紀滅絕的物種只是在隨機發生的預期滅絕中死亡的話,它們的滅絕也需要800到1萬年的時間。僅這一點就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地球正在經歷的滅絕至少比背景速度預期的要多。

瀕臨滅絕的高鼻羚羊

正常的進化多樣化可能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將地球物種「恢復」到人類迅速改變地球之前的狀態。在陸地脊椎動物(有內部骨骼的物種)中,自1500年以來,已有322種物種被記錄到滅絕,或者說每兩年大約有1.2種物種滅絕。

如果這聽起來不是很多,重要的是要記住,滅絕總是伴隨著種群數量的減少和分布的縮減。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瀕危物種紅色名單》(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所列數量減少的脊椎動物物種,在所有生態系統和種群中,32%的已知物種在數量和範圍上都在減少。事實上,自1970年以來,地球已經失去了大約60%的脊椎動物個體。

澳大利亞的絕記錄是所有大陸中最糟糕的,自從5萬年前第一批人類到達這裡以來,已有100種脊椎動物滅絕。超過300種動物和1000種植物現在被認為瀕臨滅絕。

儘管生物學家仍在爭論目前的滅絕率比背景率高出多少,但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也揭示了生物多樣性異常迅速的消失,這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典型特徵。

事實上,一些研究表明,今天所經歷的相互作用條件,如氣候加速變化,人類工業引起的大氣成分變化,以及人類對資源的消耗引起的異常生態壓力,為滅絕定義一場完美風暴。所有這些情況表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

相關焦點

  • 地球經歷過5次大滅絕,如果第6次輪到人類,下一任統治者會是誰
    文/行走天涯地球經歷過5次大滅絕,如果第6次輪到人類,下一任統治者會是誰地球是我們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有一天地球突然不能繼續容忍人類繼續生活下去了的話,人類一旦在這之前還沒有找到新的家園可以居住的話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地球誕生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年之久,46億年裡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演變,有些物種適應了大自然的變化存活至今,有些物種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逐漸走向滅絕,有科學家統計出從古至今地球上一共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大滅絕和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奧陶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持續了長達6500萬年,是歷史上海域最廣泛的時期。
  • 地球面臨第六次大滅絕 危及人類生存文明延續
    如果說以前的物種大滅絕的原因是火山爆發、小行星撞擊地球等天災,那麼現在的物種滅絕則是人禍:人類是造成這些動物滅絕的罪魁禍首。墨西哥國立大學的傑拉多·希巴洛斯教授說,地區性的生態系統正面臨崩潰的危險。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根據我們的研究和我們親眼所見,滅絕危機非常嚴重,我們所有人在未來10年到50年的行為將決定人類的未來。」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已停止?為高級物種讓路?
    地球的歷史已經有46億年了,42億年前地球上出現海洋,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自地球生命誕生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六次生物大滅絕,這六次都屬於生物大規模集群滅絕事件,而規模較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則超過了二十次,大大小小的生物滅絕事件則不計其數,地球上已經出現的生物,其中有98%已經滅絕了,倖存下來的只是少數,不過,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不全都是倖存者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科學家: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請問第四季冰川消融是恐龍造成的嗎?保護環境倒是沒錯,也不能這麼絕對,但是保護環境真的是人人有責感興趣的話跟著小編一起一趟究竟吧!
  • 地球上的5次生物滅絕事件,現已步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我們的地球上曾經居住著1.5億種生物,而現存的僅剩下150萬種,99%的物種在過去滅絕了。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並不是指一個物種的滅絕,而是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也有可能極少數倖存下來。集群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最大,植物雖然也經歷多次大滅絕,但不像動物那樣顯著。雖然有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一些類群倖免於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
  • 地球歷史上5次大滅絕徹底改變地球生態(組圖)
    ,幾乎95%的物種種類從地球上從此消失,這一次的滅絕比我們所熟知的6500萬年前恐龍遭遇的那次大滅絕嚴重得多。華格納說:「這個概念就好像是說,現代人雖然屬於人類,但我們只是人類大家族中很小的一支,而別的原始人雖然也屬於人類,但他們都滅絕了一樣。通常很多物種都會在大滅絕中出現整個種類或種族的消失,而僅僅有一個種類殘存下來。在1979年,芝加哥的古生物學者戴夫·勞普運用這個邏輯估計出在二疊紀末期的那次大滅絕中有95%的物種都滅絕了。」  很多種類的生物都在二疊紀的沉積物中留下了化石。
  • 40年30%森林消失,地球5次大滅絕後,第六次來了?
    作者:文/虞子期對於地球來說,生物賦予了「活力」,少了生物陪伴的地球,可能也就如一個「荒廢」的球體,地球已經經歷了五次的生物大滅絕,而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我們地球真的變了,可能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其壞的消息,新報告稱,約有100萬種動植物物種可能面臨滅絕
  • 生物滅絕遠超新物種的產生,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嗎?
    一個舊物種的消失和一個新物種的出現,是大自然中的正常現象,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物種消失的速度遠大於新物種出現的速度,就會造成地球物種的減少,我們稱之為生物大滅絕,有足夠證據表明,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當中,生物滅絕速度是正常的一千倍,是前面五次大滅絕速度的一百倍。
  • 鯊魚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多年,成功躲過5次生物大滅絕,憑什麼?
    通過考古學家們的分析,地球在人類誕生之前,一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我們最熟悉的古老生物之一——恐龍,就是在白堊紀的那場大災難中徹底消失了。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加劇 當地球僅剩下人類,連一隻貓也沒有了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加劇 當地球僅剩下人類 連一隻貓也沒有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到來,這將是現代人類真實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因為前五次都是因為非人為因素,而第六次最主要的原因卻是人類對資源的過度佔有,從而擠壓其他生物生存環境引起的。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會不會出現,影響人類嗎?
    ,所以緩慢的物種都出現了永久性的消失,能夠經歷過生物大滅絕的可能是少之又少。而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大規模的集群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約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所以說不少人就在說,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出現,那到底出現沒?有跡象表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出現?
  • 地球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而下一次最可怕!
    據科學家探索發現,其實我們所居住和生活的地球已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大滅絕發生在4.5億年前,地球上的物種滅絕了一半以上。美國太空總署(NASA)認為,原因可能是一顆超新星釋放出了極強的伽馬射線,摧毀了地球上一半的臭氧層。
  • 人類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種種跡象已證明,這不是演習
    我們從小就聽說過恐龍以及它們的滅絕,也知道恐龍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氣候變化而滅絕的。不過,恐龍滅絕的時候已經是世界上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了,除了小行星之外,火山噴發等自然現象也會造成氣候和環境的急劇改變。和大多數生物比起來,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短了,雖然按我們的曆法來看,人類發展的20萬年很長,但在地球歷史中這不也過短短一瞬。
  • 活了5億年,逃過5次生物大滅絕,卻逃不過人類抽血和吃貨的夾擊
    在這其中,地球上因為內部和外部的環境變化,一共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而鱟以它堅強的意志力、無與倫比的適應能力,全部逃往了過來,並且還未發生大的變化,始終保持原樣,不能不說是地球生物中一個了不得的奇蹟。希望隨著鱟逐漸變成珍惜保護物種,在鱟數量急劇減少後,希望他們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研發鱟試劑的替代品。生活在遠古時期的鱟5次生物大滅絕:1、第一次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左右的奧陶紀晚期,地球上85%的物種被滅絕,最早的時候,科學界猜測,可能是受氣候的影響,全球變冷導致的這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發生。
  • 地球曾經發生5次規律性生物大滅絕,或與太陽伴星復仇星有關
    古生物學家通過北極圈冰土層發現古生物遺蹟研究發現,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至少出現過5次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造成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原因,目前未曾有最終定論,但類似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等絕大多數生物滅絕的事件,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 地球上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大約在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棲生物,引起滅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馬射電暴。在奧陶紀生物大滅絕之前,地球生物曾經迎來了一個繁盛的時期: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在短短2千萬年-2.5萬年的時間裡,也就是不到地球生命發展史1%的時間裡,迅速出現了90%以上的動物門類。在此之後,地球環境變得溫暖且穩定,海洋比如今要高100多米,使得奧陶紀時期有許多淺海可以供生物生存。
  • 五次地球生命大滅絕事件,第六次也許正在發生
    地球生命史上的末日,都記錄在地層和化石裡了,回望氣候、環境劇變的年代,先後發生了5次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滅掉了全球至少一半的生物物種,同時又有一些幸運兒活了下來。第三次:二疊紀大滅絕 95%物種滅絕 地球生命最大浩劫 這時幾乎所有地球生命都忍受著高溫折磨,只有海中的厭氧細菌「喜大普奔」,不斷繁衍,釋放大量硫化氫,這導致臭氧層被破壞,溫室效應加重,全球更熱了。據統計,有70%陸生脊椎動物和96%的海洋生物就此消失,是歷次大滅絕中最慘烈的,不過其原因至今有爭議。
  • 為什麼會有五次生物大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什麼時候會來臨?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每隔6200萬年左右,地球上就會發生一次大滅絕,但每次的大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比較大,對植物的影響較小。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生物大滅絕並不是遵循著周期性,而是當生態逐漸達到一個臨界值時,大滅絕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尤其是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時,生物大滅絕的悲劇就會在地球上發生。迄今為止,地球上一共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和數不清的小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