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風味小吃搓魚面,舌尖上的麵食,不是魚的面魚,無刺爽口

2021-01-09 美食快聊

文/阿宏

#百城百味#旅行的腳步踏上河西走廊中段,走出涼州城到了張掖,這座城市完全和我想像中的是不一樣的,廣袤的綠洲和原生態的城市溼地,顛覆了我對西北城市的認知。我原以為西北的每座城市都有著固有的乾燥,以及冬日的寒冷,恰恰令人驚訝的是,原來地處西北也有充滿綠意和溼氣的城市,有著南方的舒適感。

在我們家我算是一個合格的吃貨,來到張掖一定要嘗嘗當地的特色。張掖古稱「甘州」,也是甘肅的「甘」的來由,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的美稱」,古色古香的建築在傍晚時分顯得分外妖嬈,十分的有喜慶的韻味。這裡有一種小吃叫「搓魚子」,是當地特有傳統的麵食小吃。

所有的麵食都是現場製作,麵點師傅們用右手在面板上加麵條,然後分段搓成一寸長、兩頭尖尖的面魚。只因為它的形狀兩頭尖中間粗,在水裡特別像一隻小魚在遊動而得名。這種面可以拌著吃,也可以炒著吃,當然還可以這甜湯魚來吃,總之吃法多種多樣,可以選擇隨緣的吃法。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比較簡單的吃法,這道菜無刺,卻叫搓魚,甘州舌尖上的美食,一時半會我也沒起到什麼好名字,大家一起起個名。

【食材】:麵粉150克,裡脊肉100克,雞蛋1枚,芹菜30克,胡蘿蔔30克。

【配料】:甜麵醬30克,蔥30克,木耳30克,前面醬15克,鹽適量。

【菜品特色】:甘州風味小吃搓魚面,舌尖上的麵食,不是魚的面魚,無刺爽口

— —【製作步驟】— —

1,把麵粉倒入盆中,放入適量的鹽,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和成麵團,麵團要軟硬適中,然後把麵團蓋上保鮮膜醒發20分鐘。

2,接著發麵團擀成麵餅,不要太薄,大概有一指厚就可以。

緊接著方面切成一指寬的長條,這樣有利於下一步的操作。

3,取一條面,用手搓成圓柱形,然後取約三毫米,用手搓成兩頭尖中間粗的樣子。

把所有搓好的面放一起,是這樣子的,像不像一個個小魚。

4,在下面之前,我們做一個醬料,把你裡脊肉切成小丁,蔥切成蔥花。

木耳泡發之後和芹菜一起開水下鍋焯水至熟。

雞蛋打在碗中打散之後,上平底鍋煎成蛋餅,雞蛋餅要薄而且均勻,我拿出來稍微冷卻。

然後把胡蘿蔔切絲,木耳切絲,芹菜和雞蛋餅均切成絲,直接放在盤子裡。

5,起鍋放入底油,油溫六成熱,時下入切好的裡脊丁,翻炒至變色時,再下入蔥花,爆出香味。

下入兩勺豆瓣醬和少許的甜麵醬,翻炒均勻,在這個過程中稍加一些清水,然後將肉醬炒好盛出。

6、鍋中燒開水,把搓好的搓魚下入鍋中,煮3~5分鐘,是不是很像魚兒在水中遊。

煮好後撈出瀝水,然後直接倒入雞蛋餅絲的盤子中,最後加上剛做好的醬料即可。

每一種味道代表一個城市,味覺是有記憶的,美食能讓人永久的記住一個地方。張掖的搓魚就足總能讓你記住這座充滿文化氣息和自然美景的古城。

關注百家號「阿宏美食說」,私信「菜譜」阿宏會送上一份精心準備的各類小吃菜譜,送給大家!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美食:山西搓魚魚
    今天回趟母親家,目前正在做搓魚魚,你沒看錯,就是搓魚魚,這也是山西人常吃的一種麵食,好吃也好做。說到搓魚魚,大家問了,肯定離不開莜麵,對了,這種做法也可以做莜麵魚魚,也可以做紅面魚魚,蕎魚魚面等。:一種白面,山西人可以做出剔尖尖,溜尖尖,抿尖尖,擦尖尖,變尖尖,擀尖尖,握溜溜,捏缽缽,搓魚魚,搓栲栳,斜其其,蘸片片,捻圪坨,掐疙瘩,拉條條,小拉麵,大拉麵,柳葉面,剪刀面,包皮面,刀削麵,刀撥面,手擀麵等,看起來形狀各異,稀奇古怪,吃起來花樣百出,風味獨特,做法使得客人們眼花繚亂,大開眼界,吃法使得客人們津津有味,讚不絕口。
  • 1把蒜苔2根辣椒,做1道特色麵食「搓魚面」,你吃過嗎?勁道爽滑
    北方人吃麵是有講究的,比如說:拉麵(在很早的時候稱之為抻面),也是手工面的一種做法;而現在因為人們忙碌的原因,很少有人在家做手工面了,吃的都是超市或是面鋪裡的機器壓軋面,但是麵食有個缺陷就是吃起來好像味道不僅沒有勁道的感覺,而且在口感上也好像有一種不大對勁的感覺。
  • 中國各省的代表美食:黑龍江的冰棍,山西搓魚錢,都不如貴州奇特
    山西 搓魚錢搓魚兒是一種麵食。搓魚兒是用手搓成似魚的麵食而命名之,乃山西民間的常麵食,除了農村之外,城鄉的麵食館和小吃攤亦有出售。搓魚兒所用的原料有麵粉、蕎麥、 麥、高梁、玉米及雜糧等多種。其形狀有長圓條形、螺紋形、中間寬扁兩頭尖細形等,其熟制和吃法則有煮、蒸、燜、燴、煎、炒、等方法,是很受喜愛的種麵食。
  • 大美陝菜 | 面菜合一 綠如翡翠 酸辣爽爆的「油潑菜魚魚」
    ,有一道面菜合一、綠如翡翠、酸辣爽爆、開胃過癮、人見人愛的特色美食——「油潑菜魚魚」,早已成為前來宴請賓客進膳必點的一道佐酒佳品。此菜餚是陝西關中一帶的家常飯食之一,極具地方風味,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蘊含深深的鄉村情懷。中國是數千年的農耕大國,往上數三代,尤其在千百年以麵食為主的陝西關中地區,人們用小麥與其他食材結合製作出各種美味,這道「面菜合一」的鄉野美食「油潑菜魚魚」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經過關中人世代千錘百鍊,其烹製技藝可謂爐火純青,美味誘人,風味獨特。
  • 舌尖上的中國之山西麵食文化
    山西麵食以製作方法分為:蒸製麵食:玉米面窩窩是過去最普通的主食。晉南晉中一帶產麥區則多吃饅頭。饅頭分為花卷、刀切饃、圓饅、石榴饃、棗饃、麥芽饃、硬面饃等。雜糧蒸食有晉北晉中呂梁的莜麵烤佬佬;忻州五臺原平的高粱面魚魚,另外還有包子、稍梅等。煮製麵食:山西的煮製食品極為豐富,因其製作方便,又可湯菜結合,方便實惠,因此流傳甚廣。
  • 搓魚子是魚嗎?原來很多人都錯了
    本以為這些麵食跟家鄉的是一個東西,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因為家鄉有炒麵、牛肉麵、臊子麵等。結果一吃才知道大錯特錯了,這幾種麵食根本就八竿子打不著,沒一點相同之處。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幾種麵食:臊子麵是陝西和甘肅等地主要的麵食,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種是由臊子、土豆、雞蛋、豆腐和青菜以及小蔥和香菜等做成的湯,另一種就是機壓或手擀的長面,因其麵條比較長,當地人稱之為長飯,是招待客人的主要食物。將長麵條在水裡煮熟之後再澆上臊子湯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一碗臊子麵了。臊面則是張掖本地的一種小吃,因在甘州區最受歡迎,也稱甘州臊面。
  • 山西最好吃的十種面! 你吃過幾種?
    山西人愛吃麵,這是人所共知的,山西的麵食品種多,歷史悠久,據說一般家庭可以做幾十種麵食,可見麵食在山西人的食譜中佔了很大比重,據了解,山西的麵食有280多種,俗話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來山西旅遊不嘗麵食,就等於沒來過山西」,下面讓我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麵食:刀削麵好吧,先介紹一下山西最有名的刀削麵,也是大家熟知的刀削麵,山西刀削麵在全國很有名
  • 舌尖上的山東:食在聊城,品味這些特色的美食小吃,真是百吃不厭
    每一種小吃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就帶你細數舌尖上的山東:食在聊城,品味這些特色的美食小吃,真的是百吃不厭,讓我們邊聽故事,邊品美味。說到聊城美食,不得不提到臨清。臨清素有「小天津」的美名,飲食薈萃,小吃集錦,這些皆來源於一條河。自元朝末年,京杭運河會通河段開挖,臨清地處要塞,成了北上進京、南下蘇杭的必經之地,作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榮興盛500年之久。
  • 鮮味十足的沙茶麵,香味四溢的薑母鴨,這是屬於廈門的閩南風味
    廈門最廣為熟知的一種小吃,大概就是沙茶麵了。沙茶麵其實就是一種有著廈門獨特風味的麵食。沙茶麵的湯底除了濃厚以外,還帶有海鮮的特殊鮮味,因為在豬骨頭的基礎上,作為一個水產行業發達的城市,肯定還會加入魚蝦等,魚蝦熬成的湯底會比單純的骨頭湯來得更加的濃鬱和鮮甜。
  • 一位日本爺爺花30年遍嘗中國3000碗面,他稱荊州早堂面是……
    訪華次數超過290次,去過中國2000多個地方。從一開始覺得中國麵條不過如此,到吃了3000多碗面,坂本的小半輩子都在中國刺溜刺溜吃麵條。近30年的時間裡,坂本一敏跑遍中國450多個市、縣,邊設計旅遊線路,邊尋找當地特色麵食。
  • 舌尖上的廈門:廈門超火「能喝湯的酸菜魚」,3條魚只熬一鍋湯
    菜品上錯?免費吃!20分鐘菜品沒上齊?6 大 承 諾 還有:帳單有誤就免單!等位超過29分鐘即享2次菜品7.9折!3元套餐費享受乾果蜜餞、新疆雪菊茶、米飯無限量供應!吃酸菜魚的第一步當然是喝湯,酸菜和魚的精華都在這裡了。酸爽衝擊著舌尖,滑下喉嚨那一刻,味蕾一下子就被打開了~店裡特有的濃白鮮香鯽魚湯,男女老少都滋養!3條鯽魚才能熬出1鍋底湯,每一口都很有營養!表示拿碗喝都不過癮了,會吃的直接端鍋才夠滿足!
  • 山西麵食「香」飄南洋 海外華裔青少年雲端會「面」
    當日18時,來自馬來西亞的40名華裔青少年通過「雲端」跟著面藝師傅學習剪刀面、貓耳朵等山西麵食的做法。面藝師傅正在進行面吹氣球表演。 楊傑英 攝「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麵食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曾到訪過馬來西亞的山西飯店面藝表演隊隊長陳劉磊進行了獨輪車頭頂刀削麵、關公扯麵、面吹氣球、龍鬚拉麵等麵食表演。
  • 一條面瓜魚,能在雲南廚師手裡玩出什麼花樣來
    當地人總會在連綿山嶺與縱橫河川間尋覓應季食材,用他們勤勞的雙手與美食智慧,將其烹飪成一道道鮮香馥鬱的菜品,從收穫喜悅到飯桌上的滿足,吃下去,便是自然的饋贈。因為瀾滄江,普洱擁有了豐富的水產。於是,河流中一種並不常見的食材,也成為普洱人的心頭好,那就是被稱為「面瓜魚」的美味魚類。
  • 漿水面魚、魔芋豆腐,超美味
    漿水味道酸中有回甘,其中的漿水菜風味濃鬱爽口,既能直接吃,也能作為調味配料,烹飪各種主食和菜品,如漿水面、漿水攪團、漿水炒菜等。一缸漿水菜,啥客都能待!這美味的餐桌智慧,一直延續至今。在陝西,每年到了三伏,家家戶戶都會拿一個大缸子去曬酸漿水,因為它是伏天消暑的一碗「神水」。夏天喝酸漿水,可以開胃健脾,正好到了三伏天,很多人因為太熱沒有食慾,喝一口它,立馬就能開胃!
  • 江蘇人的十三碗面,你吃過幾碗?
    麵條是很接地氣的食物,一碗簡單的麵條兒裡隱藏著文化的傳承,勤勞的中國人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麵食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樣貌和變幻想窮的口感,形成了帶有地方特色的麵食文化。江蘇人同北方人一樣熱愛麵條,一起來看看江蘇的十三碗面,你吃過哪幾碗?第一碗:南京皮肚麵皮肚面是南京的特色風味小吃,在南京,小街小巷,掛著「皮肚面」招牌的小店,比比皆是。
  • 舌尖上的冀菜,隔壁家的小孩都饞哭了!
    談起冀菜,主要包括三大流派:以張承為代表的京北風味菜;以唐山秦皇島為代表的京東風味菜;以保定、石家莊、邢臺、衡水、邯鄲等為代表的京南風味菜。 那麼,冀菜究竟有哪些誘人之處呢?跟隨榜樣君一起大飽眼福吧!請自備紙巾,注意口水哦!
  • 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陝西麵食卻未上10大名面排行榜
    麵食起源於中國,有著4000年的歷史文化,唐代、宋代是麵條真正成「條」的時期,北方人喜歡吃手擀麵,而南方人常吃掛麵(不是現在超市賣的那種),掛麵製作是從元代開始。這都是靠每一代人的傳承和創新,才有今天麵條的口感與勁道。
  • 鄭州中原萬達的酸辣麵魚,最難忘的美味,小時候追幾條街也要吃
    關於童年的記憶裡,各式的小吃佔據很重要的部分。那個時候最期待是小販的叫賣聲了。「酸辣麵魚兒~」拉長的尾音,遠遠地就能聽到。總是會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循著聲音傳來的方位追幾條街,只為以最快的速度,吃上一口酸辣麵魚。現如今叫賣聲少了,好多年沒吃,都快忘了酸辣麵魚的味道了。
  • 舌尖上的旅行 盤點全國31省區市特色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將於今日起播出,自《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開播以來,關於美食的話題就一直受到網友追捧,記者就此整理了全國31個省區市的部分特色美食,「吃貨」們還「hold」住嗎,五一就行動起來,來一場轟轟烈烈的「舌尖上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