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宏
#百城百味#旅行的腳步踏上河西走廊中段,走出涼州城到了張掖,這座城市完全和我想像中的是不一樣的,廣袤的綠洲和原生態的城市溼地,顛覆了我對西北城市的認知。我原以為西北的每座城市都有著固有的乾燥,以及冬日的寒冷,恰恰令人驚訝的是,原來地處西北也有充滿綠意和溼氣的城市,有著南方的舒適感。
在我們家我算是一個合格的吃貨,來到張掖一定要嘗嘗當地的特色。張掖古稱「甘州」,也是甘肅的「甘」的來由,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的美稱」,古色古香的建築在傍晚時分顯得分外妖嬈,十分的有喜慶的韻味。這裡有一種小吃叫「搓魚子」,是當地特有傳統的麵食小吃。
所有的麵食都是現場製作,麵點師傅們用右手在面板上加麵條,然後分段搓成一寸長、兩頭尖尖的面魚。只因為它的形狀兩頭尖中間粗,在水裡特別像一隻小魚在遊動而得名。這種面可以拌著吃,也可以炒著吃,當然還可以這甜湯魚來吃,總之吃法多種多樣,可以選擇隨緣的吃法。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比較簡單的吃法,這道菜無刺,卻叫搓魚,甘州舌尖上的美食,一時半會我也沒起到什麼好名字,大家一起起個名。
【食材】:麵粉150克,裡脊肉100克,雞蛋1枚,芹菜30克,胡蘿蔔30克。
【配料】:甜麵醬30克,蔥30克,木耳30克,前面醬15克,鹽適量。
【菜品特色】:甘州風味小吃搓魚面,舌尖上的麵食,不是魚的面魚,無刺爽口
— —【製作步驟】— —
1,把麵粉倒入盆中,放入適量的鹽,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和成麵團,麵團要軟硬適中,然後把麵團蓋上保鮮膜醒發20分鐘。
2,接著發麵團擀成麵餅,不要太薄,大概有一指厚就可以。
緊接著方面切成一指寬的長條,這樣有利於下一步的操作。
3,取一條面,用手搓成圓柱形,然後取約三毫米,用手搓成兩頭尖中間粗的樣子。
把所有搓好的面放一起,是這樣子的,像不像一個個小魚。
4,在下面之前,我們做一個醬料,把你裡脊肉切成小丁,蔥切成蔥花。
木耳泡發之後和芹菜一起開水下鍋焯水至熟。
雞蛋打在碗中打散之後,上平底鍋煎成蛋餅,雞蛋餅要薄而且均勻,我拿出來稍微冷卻。
然後把胡蘿蔔切絲,木耳切絲,芹菜和雞蛋餅均切成絲,直接放在盤子裡。
5,起鍋放入底油,油溫六成熱,時下入切好的裡脊丁,翻炒至變色時,再下入蔥花,爆出香味。
下入兩勺豆瓣醬和少許的甜麵醬,翻炒均勻,在這個過程中稍加一些清水,然後將肉醬炒好盛出。
6、鍋中燒開水,把搓好的搓魚下入鍋中,煮3~5分鐘,是不是很像魚兒在水中遊。
煮好後撈出瀝水,然後直接倒入雞蛋餅絲的盤子中,最後加上剛做好的醬料即可。
每一種味道代表一個城市,味覺是有記憶的,美食能讓人永久的記住一個地方。張掖的搓魚就足總能讓你記住這座充滿文化氣息和自然美景的古城。
關注百家號「阿宏美食說」,私信「菜譜」阿宏會送上一份精心準備的各類小吃菜譜,送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