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趟母親家,目前正在做搓魚魚,你沒看錯,就是搓魚魚,這也是山西人常吃的一種麵食,好吃也好做。
說到搓魚魚,大家問了,肯定離不開莜麵,對了,這種做法也可以做莜麵魚魚,也可以做紅面魚魚,蕎魚魚面等。
「一樣面百樣做,一樣面百樣吃」,這是山西人做面的基本功,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山西人對於面的塑造是花樣百出,舉個例子(慄子?):一種白面,山西人可以做出剔尖尖,溜尖尖,抿尖尖,擦尖尖,變尖尖,擀尖尖,握溜溜,捏缽缽,搓魚魚,搓栲栳,斜其其,蘸片片,捻圪坨,掐疙瘩,拉條條,小拉麵,大拉麵,柳葉面,剪刀面,包皮面,刀削麵,刀撥面,手擀麵等,看起來形狀各異,稀奇古怪,吃起來花樣百出,風味獨特,做法使得客人們眼花繚亂,大開眼界,吃法使得客人們津津有味,讚不絕口。
搓魚魚這種做法,做起來簡單,吃起來卻花樣百出,可以涼拌,熱拌,做成炒麵,湯麵,澆面,滷麵,炸醬麵,臊子麵,油潑麵,牛肉麵,燜面等,煮、蒸、燜、燴、炒、煎、拌等不一而足。
相傳這種叫法傳於漢朝時期,漢武帝在邊關大量種植莜麥,而山西方言習慣用疊字,做出來稱面魚為面魚魚,山西人把這種做法叫做搓魚魚,後來久而久之傳到了河北,內蒙古,陝西,山東等地。而民間把這種做法用於做白面,豆面,蕎面,紅面,玉米面等。
在山西晉中晉北以前有一個習俗,就是說搓紅面魚魚是姑娘們必須在出嫁之前必須掌握的重要的做面技藝之一,等出嫁後在婆家還要做搓紅面魚魚作為考察巧媳婦的技能為重要的標準。做出來的紅面魚魚有普通搓魚魚與開膛搓魚魚,螺旋紋搓魚魚,扁魚魚,長魚魚等。
今天介紹的是白面的做法:(有喜歡的可以做成莜麵的,蕎面的,紅面的,玉米面的,做法基本一樣)!
做法:麵粉500克,水240克,加水和成麵團,然後餳面半小時。餳好面,把面在案板上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在把小劑子揪成大小均勻的指甲蓋大小的面塊,揉圓,用手輕輕一搓,一條形似小魚的面魚就出現了,如此反覆幾次,很快一碗麵魚就搓好了。
澆頭的做法:西紅柿兩個,雞蛋兩個,小蔥兩根,番茄醬(沙司)一袋,蔥切絲,蒜切片。提前把西紅柿開水過一下,去掉皮。
炒鍋熱油,大火,油熱到冒煙,倒入雞蛋液,快速翻炒,出鍋,(這麼炒比較嫩),然後重新熱油,八成熱加入蔥蒜,炒香,加入撕碎的西紅柿翻炒,加些清水,鍋開加入鹽,加一些番茄沙司,少許雞精,翻炒幾下,加入雞蛋,再炒一分鐘,就可以出鍋。然後澆面上就可以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就好了。
(可以適當多加水,這裡吃飯又兩種,一種是多加點水,多加點番茄醬,澆面上,這個是多湯的,另一種是加入番茄醬,不加水,靠西紅柿本身的水分,這種要小火,做出來基本是乾拌麵,幹拌的話最好過水一下,拌起來更爽利,兩種味道都好吃,看個人愛好,加番茄醬是可以讓西紅柿味道更濃,更有味道,西紅柿酸度更高一些,不喜歡的可以不加,我個人覺得,加了以後更有西紅柿雞蛋面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