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普查「蜻蜓家族」 僅在老山就發現30種(圖)

2021-01-21 中國網

「紅色的蜻蜓是我小時候的小小英雄,多希望有一天能和它一起飛。」「小虎隊」的《紅蜻蜓》唱出了我們兒時的夢。其實,蜻蜓擁有一個龐大的家族,除了常見的紅蜻蜓外,還有好多種。

為了摸清南京的蜻蜓種類,從2005年開始,南京曉莊學院生命科學系的虞蔚巖老師和南大生科院的專家首次給南京蜻蜓「查戶口」。目前,南京老山地區「蜻蜓家族」率先浮出水面。快報記者 安瑩

蜻蜓和恐龍一樣古老

專家介紹說,很多人對蜻蜓的好奇源於這種昆蟲的觀賞性。蜻蜓是蜻蜓目昆蟲的通稱,這是一類很原始、和恐龍一樣古老的昆蟲。專家介紹,蜻蜓具體分為蜻、蜓、蟌三大類。其中最漂亮的是蟌類中的色蟌,色彩鮮豔,讓人過目難忘。

從外形上看,蜻蜓和飛機很像,而實際上它的飛行能力也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迴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

虞蔚巖告訴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老山地區的「蜻蜓家族」資源比較豐富,它們隸屬6科21屬30種,其中黃尾小蟌、褐尾黃蟌、二色異痣蟌、黃腹蟌、藍紋蟌等7種為江蘇省新記錄。種類佔中國大陸蜻蜓種類的7.5%左右。

黃蜻、紅蜻南京最常見

夏日裡,蜻蜓算是活躍的昆蟲主角之一,它們忙著捕捉蚊蟲,給我們的夏季帶來更多的安寧,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蜻蜓在南京的「出沒期」也就是短短的7、8、9三個月而已。虞老師告訴記者,其實這完全是誤解,蜻蜓家族在南京很龐大,且活躍期各有不同,除了寒冷的12月至來年2月,3月至11月都是蜻蜓的出沒期。

南京的蜻蜓主力屬於黃蜻和紅蜻,尤其是黃蜻,種群數量比別的種類的蜻蜓要多得多。專家說,黃蜻身體赤黃色,眼睛較大,頭頂有黑色條紋,每年七八月間,南京許多地方會見到黃蜻的蹤影。而紅蜻則多數在9月出沒,大群大群一起出現,近看,黃底色上有褐色線條,小小胸部的配色也很可愛。

南京最大蜻蜓體長10釐米

虞蔚巖說,不同的蜻蜓種類,它們的體態特徵相差是很大的,顏色、花紋、大小都有差異,比如在南京地區,長得最大的當屬閃藍麗大蜻等少數品種了,它的體長有10釐米,比一般的蜻蜓體長長一倍,而最小的蜻蜓:比如杯斑小蟌,體長只有1釐米左右,體長只有閃藍麗大蜻的十分之一而已。

蜻蜓還有很多未解之謎

雖然蜻蜓對於人們來說非常「家常」,但是在專家眼裡,在它身上有著很多未解之謎。虞蔚巖說:「蜻蜓非常難人工飼養,它吃的是活食,而且其幼蟲在水中生活需氧量大。到目前為止蜻蜓幼蟲期間如何在水裡生存,它的繁殖、生長、習性等生活史,生物專家們都沒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加大對南京蜻蜓的研究,對某些特殊的蜻蜓品種加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蜻蜓是生態環境的指示器

從這幾年的蜻蜓調查情況來看,專家認為南京蜻蜓家族的生存環境總體上來講還算不錯,種群的總體數量沒有太大的變化。虞蔚巖說:「蜻蜓作為一種資源昆蟲,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除了能捕食蚊蟲之外,還對生態環境具有指示作用,水中氧氣的含氧量如果不足,蜻蜓幼蟲在水裡的呼吸就會受到影響,蜻蜓的數量也就會出現明顯的下降 ,另外有些蜻蜓的卵是產在水草的莖裡。如果水生植物受到了較大的破壞,也會對蜻蜓的生長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

[釋疑]

今年蚊子多了,蜻蜓也會跟著多嗎

最近天氣悶熱,人們時常在水塘邊看到低飛的蜻蜓。而據有關部門稱,今年夏天蚊子要比去年多,是不是也意味著蜻蜓跟著多起來呢? 虞蔚巖告訴記者,並不是人們想的那麼回事。蜻蜓從幼蟲到成蟲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有些蜻蜓最多需要六七年。人們今年看到的蜻蜓肯定不是當年生的。而蚊子卻不同,一年當中,蚊子往往要繁殖好多代,它的多少與蜻蜓沒有關係。

蜻蜓為何愛點水?

「蜻蜓點水」常常出現在武俠小說中,往往是形容武林高手的身手敏捷。那麼,生活中的蜻蜓究竟為什麼要頻頻點水呢? 專家告訴記者,原來,蜻蜓雖然是生活在陸地上的昆蟲,整日翱翔在空中,但它們的幼蟲卻要生活在水裡,為了繁衍後代,它必須選擇在有水的地方產卵,受精卵要在水中才能孵化,雄、雌蜻蜓常在飛行中進行交配,時間極短,蜻蜓用尾巴點水的方法,把受精卵排到水中,卵到了水中附著在水草上,不久便孵出幼蟲,常說的「蜻蜓點水」實際上指的正是這個過程。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發現大型蜻蜓類化石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光明日報南京6月15日電(鄭晉鳴、徐曉陽)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 老山發現巨蜥?家養的!
    前兩天,南京浦口市民錢先生在老山發現了一隻非常奇怪的動物,就連農業局森林警察大隊的人來了也不認識,最後,還是動物園的飼養員解開了謎團。   錢先生是老山桃源谷社區的一位保安,他說這個奇怪的動物是在一堆枯樹枝上發現的,當時,它正在緩緩地爬行,嚇得他不敢靠近。
  • 壽帶鳥出沒老山 引南京野鳥保護協會志願者高度關注
    晨報訊(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盧斌)近日,一對壽帶鳥驚現南京浦口大吉老山樹林中,引起南京野鳥保護協會志願者的高度關注。壽帶鳥,因它形若傳說中的鳳凰,所以,壽帶鳥又有林中仙子之美譽,在南京十分稀罕少見。6月14日,據南京野鳥協會保護鳥志願者介紹,這對鳥兒名叫壽帶鳥,在老山十分少見,因雄鳥尾後拖著兩條炫目的像綬帶的長尾巴而得名,又名綬帶鳥,系夏候鳥,從5月份開始至今在浦口大吉老山發現它們的靚影,這對鳥兒夫妻還在樹林中築起了巢,準備產小蛋寶寶。這對壽帶鳥的出現,令不少志願者喜悅不已,時常隱蔽蹲守在樹叢中,觀察壽帶鳥不停捕捉松毛蟲的情景。甚至,不少外地的鳥友聞訊也紛紛趕來一睹它的芳容。
  • 南京有多少種鳥?
    今年還新增網絡平臺直播,大家可以同步觀看相關講座、活動~跟著大咖學觀鳥你想過這個問題沒:南京有多少種鳥?去年的首屆「震旦杯」南京城市觀鳥賽上,在20小時內就記錄了鳥種126種,國際瀕危鳥種黃胸鵐、在4月南京難得一見的流蘇鷸、被譽為「鳥中熊貓」的震旦鴉雀都被發現和記錄。
  •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圖為林氏中國三疊蜓翅脈復原圖 資料圖片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距今2  「這塊化石的發現讓科學家找到了一個新的遠古蜻蜓,也是目前為止,我國在2億年前這個時間段發現的最大蜻蜓。」張海春告訴記者,此次新發現的這類原始蜻蜓屬於蜻蜓總目下的原蜻蜓目,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相當於成年人手掌長度。它的單翅長101至102毫米,僅略小於此前在內蒙古發現的單翅長107.6毫米的趙氏修復蟌蜓,從形態看,它的翅膀擁有獨特而古老的脈絡,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 南京老山發現「四腳怪」 像壁虎像蛇還像龍
    交匯點訊 6月12日上午,南京市民吳先生稱,他在浦口區老山拍蝴蝶時,在山坡草叢中看到一對奇怪的小動物,頭有點像蛇,身子則像壁虎,還像傳說中的龍,很多村民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動物。
  • 臺灣研究人員十年內發現十七種新增蜻蜓(圖)
    中新網11月7日電 臺灣農林部門調查顯示,蜻蜓種類在十年內增加了十七種。其中三種是臺灣特有種,兩種被國際保育界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上世紀八十年代,島內蜻蜓研究更進入研究空窗期,所幸從一九九六年起,學界和研究人員積極投入,使得臺灣蜻蜓種類從已知一百三十八增至一百五十五種。
  • 研究發現蜻蜓目3個新種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系統與流域生態學學科組發現了蜻蜓目的3個新種,該研究發表在《國際蜻蜓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donatology)上。新發現的產自神農架地區的蜻蜓目(Odonata)蜓科(Aeshnidae)頭蜓屬(Cephalaeschna)3個新種為:異色頭蜓 (C. discolor), 馬蒂頭蜓 (C. mattii) 和獨行頭蜓 (C. solitaria)。 頭蜓屬是分布於亞洲的一個古老蜻蜓類群,大多棲息於植被茂盛的森林小溪,通常在中高海拔的山區生活,是珍稀的蜻蜓類群。
  • 印度正宗老山檀木 鑑別需有技巧
    印度的老山檀香木,有紅肉、黃肉二種,味道甘甜、清香久遠,大部分是印度國營,品質較穩定,但於1980年,印度政府明令禁止檀香原木出口,只許每塊小於50公克的檀香木及碎片才能出口。真品香味濃鬱持久,帶點淡淡的甜味。印尼普通檀香木,稱為印度檀香木。主要產於帝汶島及爪哇島,臺灣稱之為雪梨檀香木。品種源於印度,但因氣候、土質不同,味道略遜印度老山檀香木。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對陸相三疊系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考察和化石採集工作,在盆地南緣和西北緣發現了一些新的昆蟲化石產地和大量昆蟲化石,對這些昆蟲群的系統研究將有助於恢復三疊紀昆蟲的復甦和輻射過程以及追溯部分現生昆蟲類群的起源。
  • 南京將軍山發現兩座明代黔國公大墓(圖)
    南京將軍山發現兩座明代黔國公大墓(圖) 上圖:沐紹勳墓發掘現場 下圖:沐崑墓航拍圖  說到將軍山,南京人都知道,這一帶是明代開國功臣、黔寧王沐英的家族墓葬地,南京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便是出自沐英墓。
  • 澳大利亞「大堡礁普查」 發現近30年來珊瑚減少了一半
    澳大利亞「大堡礁普查」 發現近30年來珊瑚減少了一半
  • 118種鳥類現身 刷新南京觀鳥圖鑑
    由專業觀鳥者和業餘隊員共同組成的10支隊伍在短短12個小時內,記錄下118種鳥類身影,並為南京觀鳥圖鑑更新了大濱鷸、白額燕鷗等鳥種。   21日清晨5點多,「鳥友」劉威就已經從仙林出發,奔赴觀鳥「聖地」——位於浦口的老山國家森林公園,這支隊伍的專業人員率先抵達,業餘選手則隨後趕到。在參賽選手們建立的微信群裡,早上4點便有鳥友「活躍」,戲稱自己要「起得比鳥早」。
  • 南京這種珍稀植物開花了,曾瀕臨滅絕
    南京紫金山上的秤錘樹花開了,雪白清新。網友戲稱:「花很清新,樹名卻有點鄰家王二狗的風格……」記者獲悉,秤錘樹是南京的鄉土樹種,種群一度瀕臨滅絕。南林大教授沈永寶團隊通過野外走訪、調查,利用DNA分子標記技術追溯到南京幕府山的秤錘樹植株,並進行大規模繁育。
  • 南京老山上獐子本不足百隻,兩男子獵殺了23隻,分別獲刑11年半、7年
    因為這是一起特別重大案件(揚子晚報/紫牛新聞今年3月11日曾作報導),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地區獐子的種群數量僅存七十隻左右。非法獵殺23隻獐子,許某與王某分別獲刑11年半、7年。2019年9月份,許某在南京橋林附近野溝裡捕捉龍蝦時得知當地有獐子(學名河麂),遂產生獵捕食用的念頭。許某於是購買了電瓶、機頭、鐵絲和杆子等作案工具,邀約王某,在明知獐子系國家不允許獵捕的野生動物的情況下,兩人於2019年10月至同年12月期間,多次駕車至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周圍,採取架設電網的方式,非法獵捕獐子、兔子、狗獾子等動物。
  • 香港普查發現3種新魚類品種 均具有觀賞用途
    香港普查發現3種新魚類品種 均具有觀賞用途 2013年01月11日12: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臺灣缺水影響大 雲林諸羅樹蛙遲不現蹤(圖)
    原標題:臺灣缺水影響大 雲林諸羅樹蛙遲不現蹤(圖)   受到缺水影響,雲林縣古坑山區今年目前為止出現的蜻蜓種類及數量都比去年少,原本應該出現的芽痣蟎璁至今也還沒現蹤。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3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全臺灣鬧水荒,不僅民生大受影響,生態界也拉警報,除了紫斑蝶為尋找水源提前從茂林北返,原本雲林縣古坑山區常見的蜻蜓種類和數量也大減,甚至連這個季節早該出現的諸羅樹蛙,至今仍未聽到蛙鳴,環保團體擔心如果持續缺水,生態界將大受影響。
  • 能結桃子的行道樹全南京有22種
    在南京,綠化中不缺「觀賞性桃子」,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有人在朋友圈曬自己摘的小綠桃。然而你知道南京街頭有多少種桃子嗎?記者從綠化園林養護部門了解到,在委託南京林業大學專家進行的調查中,答案是22種。  22種「觀賞桃」分布南京  說起桃類植物最多的地方,人們都知道小桃園,其實,目前南京城區最具代表性的桃花專類園是南京白馬公園,據不完全統計,白馬公園已種植觀賞桃約20個品種近萬株,種植規模、數量及觀賞價值均居南京城區桃林之首。
  • 如何選擇購買老山檀香(老山檀購買指南)
    了解老山檀香的朋友們都知道,老山檀根據其密度分為沉水和浮水(即不沉水),又根據其含有油脂多寡所呈現出顏色不同而分為黃紅黑三種肉色,因此其價格也就各有不同。其中呢,就以沉水的價格高於浮水;黃肉價格小於紅肉,紅肉價格又小於黑肉。
  • 江蘇南京:法律巡視 護航人與動物和諧共生
    3年多來,《野生動物保護法》在南京貫徹實施得如何?從今年2月下旬開始,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了由副主任張俊任組長的聯合執法檢查組,展開執法檢查。  為擴大檢查覆蓋面,南京市人大常委會與江寧、棲霞等6個涉農區聯動,協同開展《野生動物保護法》執法檢查。3月30日,棲霞區人大常委會與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一起,對龍潭街道黃天蕩江灘溼地、天鹿梅花鹿養殖中心、靖安農貿市場等地進行了執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