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部《廬山戀》讓張瑜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和劉曉慶、陳衝、潘虹、斯琴高娃並稱"五朵金花"。
張瑜走上從藝之路完全出於偶然,上海兒童藝術劇院招中學生演員,張瑜陪同學去應考,導演嫌同學胖,沒有什麼天分,淘汰了她。
張瑜當時就生氣了,對同學說:"幹嘛非要當演員,我們走吧!"結果導演看上了這個火爆脾氣的小姑娘,把她選上了。
1973年,張瑜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拍了人生第一部電影《一分之爭》,之後她在《第二個春天》、《青春》、《啊!搖籃》等電影中出演配角。
1980年,張瑜和郭凱敏主演的《廬山戀》橫空出世,給觀眾帶來空前的視覺震撼,光是女主角張瑜的服裝就換了43套,遠超《花樣年華》的張曼玉,激發了觀眾對美的追求。
當時的老百姓看了十幾年的樣板戲,突然看到這部服裝時髦還有愛情故事的影片,像發現了新世界,引起了觀影熱潮。
當時電影票價兩毛五,影片上映一周,票房就達到一個億。
張瑜成為中國第一個青春偶像,男孩子們紛紛背包去廬山旅遊,希望能碰上像張瑜那樣的姑娘。
廬山的一個小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放就是幾十年,創下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金氏世界紀錄。
接下來張瑜和郭凱敏主演了《小街》,張瑜在電影中留了一個男孩頭,當時很多女孩進了理髮店,指著張瑜的照片對理髮師說剪個"張瑜頭"。
張瑜又拍了《巴山夜雨》、《知音》,拍一部紅一部,成為第一位金雞獎和百花獎雙料影后,這個23歲的小姑娘成了全民女神。
張瑜戴著眼鏡口罩全副武裝上街買東西,還是被人認出來,被圍了個水洩不通,把上海南京路都堵死了。最後警察過來開了一條道,她這才逃出來。
大紅大紫的張瑜仍然拿著三四十元的工資,騎自行車上班,金雞獎盃沒處放,就塞在床底下。她拍《大眾電影》封面沒衣服穿,同去的劉曉慶借給她一件毛衣。
人紅是非多,張瑜被扯進了一個烏龍事件。
80年代初,英俊瀟灑的排球王子汪嘉偉被譽為"世界排壇第一飛人",紅得發紫,是萬千少女的偶像。
有一天汪嘉偉收到一封來信,信中傾訴了對他的崇拜之情,末尾署名是張瑜。
張瑜是汪嘉偉喜歡的女演員,這讓他又驚又喜,鴻雁傳書不少日子,在信中確立了戀愛關係,汪嘉偉還把祖傳戒指寄給"張瑜"作為信物。
女排姑娘認為張瑜"勾引"了汪嘉偉,為此恨透了張瑜。
直到有一天,汪嘉偉和"張瑜"通電話時突然看到一條新聞:張瑜正在澳大利亞拍戲。他這才感到不對,問對方怎麼回事,對方再也沒有聲息。
不久,警方抓住一個偷東西的女賊,女賊供出一件事:她和朋友立下一個賭約,看看能不能把張瑜和汪嘉偉這兩個最紅的人聯繫起來。於是她冒充張瑜和汪嘉偉通信,直到被揭穿。
汪嘉偉終於在北影廠空曠的草坪上見到了張瑜,那天張瑜穿著一條藍花小白點的裙子,問他要不要上宿舍坐會兒?
汪嘉偉搖搖頭:"我只想問你,給我寫信的真的不是你?"
"不是我。"汪嘉偉得到肯定的答覆就走了。
汪嘉偉很高,張瑜穿著高跟鞋還得仰頭看他。張瑜說:"他長得很帥,不過我已經和張建亞在一起,不會有別的想法了。"
張建亞還是郭凱敏介紹給張瑜認識的,因為《廬山戀》和《小街》,多少影迷希望他們像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那樣,在現實生活中成為真正的情侶。
《廬山戀》開創了"中國電影第一吻",這場戲原本是劇本中沒有的,是導演在現場加的。
當時張瑜和郭凱敏都很害羞,都沒談過戀愛,眾目睽睽之下說什麼也親不下去,一直僵持在那兒。最後張瑜硬著頭皮在郭凱敏的臉上輕輕碰了一下,親完後張瑜渾身發抖,郭凱敏整個臉都紅了。
後來張瑜笑著說,郭凱敏當時應該是喜歡她的,雖然沒有說出口,但很關心照顧她。
郭凱敏也感嘆:"她反應太遲鈍了,情竇未開,不過我也只開了一半。都太小了,那場吻戲,她是氣喘籲籲,我是心驚膽戰。"張瑜問他:"這麼多年我沒問過你,如果我不是那麼遲鈍,會怎麼樣呢?"郭凱敏回答:"那自然就另有故事了。"
張建亞是張瑜的初戀,張建亞給予了張瑜很多幫助,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於1984年踏上了婚姻的紅地毯,這是張瑜唯一一次婚姻。
張瑜雖然已經是影后了,但她覺得自己沒經過正規系統的學習,演戲越來越力不從心。她決定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明星班,著名導演謝飛開玩笑說:"你已經那麼出名了,誰敢教你呢?你應該去美國好萊塢。"
謝飛的話打動了張瑜,向張建亞談了赴美留學的想法,剛結婚就要經受兩地分居的相思之苦,張建亞沉默不語。
張瑜太想出國深造了,張建亞最終同意了。
張瑜後來回憶說:"那時真是年輕不懂事,不知道放棄了什麼,什麼都不怕,堅信彼此是深愛對方的,時間與分離都不會消滅我們的愛。"
1985年,張瑜赴美國加州州立北嶺大學學習影視製作,臨走前她對張建亞說:"等著我,我學成後就回國。"
張瑜揣著幾百美金來到美國,只能租地下室。為了生存她勤工儉學,找了個中文家教的工作,每天上完課還要騎自行車去僱主家做家教,每天晚上回到住處,累得倒頭就睡,連洗漱的力氣都沒有。
張瑜從小對金錢沒有概念,到了美國,她上街買東西不敢帶大錢,怕被人找錯了。
有一次,張瑜身上的10美元被偷了,她站在美國街頭嚎啕大哭起來。她整整餓了兩天,第三天拿到家教的薪水,才吃上了飯。
最大的壓力還是來自學習,張瑜一點英文基礎沒有,上課像聽天書一樣,考試是班裡倒數,這讓她無地自容。
張瑜為了提高成績,買了錄音機一遍一遍聽老師的話,經常熬到凌晨三四點,直到聽懂為止。
這樣高強度的學習讓張瑜吃不消,1985年春節,她在美國病倒了,高燒幾天不退,她昏昏沉沉的想:"如果自己這樣死了,都不會有人知道啊。"
在艱難的日子裡,張瑜多麼希望張建亞能在她身邊,可是當時他們連長途電話都打不起,只能每周通信聯繫。丈夫的來信給了張瑜很大的安慰,支撐她在美國走下去。
1985年,張建亞到美國舊金山參加中國電影展,順路探望了張瑜,那段時間是張瑜最開心的日子。
張瑜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學成之後她沒有回國拍戲,想圓好萊塢的夢,哪怕丈夫張建亞再三勸她回國,她執意留在美國,這成為他們夫妻破裂的導火索。
地域的距離使他們的感情越來越疏遠,慢慢從愛人成為朋友,話越來越少,張瑜主動提出:"離婚吧,太累了,長痛不如短痛。"他們於1989年離婚。
好萊塢的夢哪能這麼容易實現呢?這時臺灣的製作人請她主演電視劇《李師師》,她看了劇本心動了,去臺灣拍電視劇。
張瑜憑《李師師》在臺灣走紅,又接拍了《黃土地外的天空》、《包青天》、《紙婚》等電視劇,臺灣電視劇高強度的拍攝工作讓她覺得自己被榨乾了。
這時前夫張建亞準備拍攝影片《王先生之慾火焚身》,想讓張瑜演女主角,對她說:"這裡有愛你的親人和觀眾,回來吧。"
張瑜終於結束了3年臺灣生活,回到闊別8年的大陸。
影壇早已一代新人換舊人,張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張瑜轉型成了導演和製片人,從1995年開始導了《太陽有耳》、《雲之錦》、《廬山戀2010》等影片,可惜都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拍《太陽有耳》時,她把自己在臺灣拍片和美國做生意賺的1000多萬都投了進去,當時張藝謀和陳凱歌都不敢投這麼多,最終賠了500萬。
幸好《太陽有耳》在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了最佳導演"銀熊"獎,這讓她感到欣慰:"作品也有自己的命,好壞隨它。"
張瑜之後又拍了《夢斷情樓》《煙雨紅塵》《任長霞》《大道如天》等影視劇,其中《任長霞》讓她獲得百花獎和華表獎影后提名。
張瑜在影視圈走過了40多年,63歲的她與張建亞離婚後至今單身,無兒無女。
她說感情是強求不來的,尤其到了這個年齡再找會很困難。她並不排斥婚姻,但就是沒有"來電"的感覺。
她看到一些"空巢老人"的情況,想到自己以後怎麼辦,也有過領養孩子的想法。但她又說:"也許這樣的想法本身就不對,養孩子難道是為了防老嗎?其實我只是想找回家庭的感覺。"
有記者問她這麼多年了,難道沒人追她嗎?張瑜笑答:"好男人都結婚了呀。"
張瑜說:
"我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對精神層面的要求很高,當然哪天上蒼真的賜給了我美滿的婚姻生活,我覺得是非常美好和令人憧憬的事,但是一切只能隨緣。我以我的方式在生活,淨心,修行,在不斷尋找通往福祉和寧靜如泓的博大彼岸。"
張瑜善於投資,在越南開過金礦,在美國和家鄉肥城有投資,經濟上早已無憂。
她現在的生活很愜意,鍛鍊身體,遊山玩水,活成了自在優雅的女人,給單身女性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