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曾經公認的淡水美味,為什麼越來越不好吃了?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四大家魚並不是只有青、草、鰱、鱅一種說法,有的地方比如廣東順德,還有鯇(草)、鱅、鰱、鯪的說法。不過,不論哪種說法,都不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地位特殊的鯉魚和鯽魚。

鯉魚的生世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了,今天來了解同樣非常有名,非常家常,同樣存在感也在逐漸降低的鯽魚。

一,小小的美味,鯽魚

鯽魚,又叫鯽瓜子、鯽殼魚、河鯽魚、土鯽魚、喜頭魚等等。它是龐大的鯉形目家族成員,鯉科鯽屬。所以鯽魚和鯉魚很像,但鯽魚個頭比鯉魚要小很多。兩者最容易區分的方法是看鬍子,鯽魚沒有鬍鬚,而鯉魚有。

▲ 鯽魚

▲ 鯉魚

鯽魚個頭不大,釣來的大多在1兩至三兩之間。野生鯽魚從水花(剛從魚卵中孵化出來的小魚,也叫魚苗、魚花)長到3兩,大約要用3年。

鯽魚肉質細嫩鮮美,是普通中國人生活中最常見的魚之一。

▲ 雖然數量眾多,分布廣泛,但個頭不大,長得也不算快,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似乎這就是鯽魚沒法位列四大家魚的原因

鯽魚個頭不大不是問題,有科學在。工程鯽是一種通過生物工程技術人工繁育的鯽魚,又叫湘雲鯽,特點是自身不能繁育,所以專心長肉,生長速度快,是普通鯽魚的3~5倍。相比普通鯽魚,工程鯽個頭也更大,當年魚苗最大就能長到0.75千克。但肉質較松,味道不如野生鯽魚。

▲ 釣友釣獲的工程鯽,一般來自魚塘逃逸,特點是頭小身大體白

鯉鯽魚,也是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的魚,有鬍鬚,個頭也完全像鯉魚,比鯽魚大得多,但它的側線鱗片數和脊椎骨的數目與鯽魚相同。

二,鯽魚湯白不白的關鍵

鯽魚第一個特點是分布廣,數量眾多。

原因是它適應能力強,耐低溫,耐低氧,所以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水坑池塘裡,都能釣到鯽魚。

▲ 1970年代發行的丹麥50克朗 紙幣背面上的鯽魚,是丹麥畫家Ib Andersen作品。 在 歐洲 ,鯽魚同樣常見,歐洲人並非完全不吃河魚,但海魚更加優先

鯽魚還擅長下蛋。有人奇怪,抓到的鯽魚肚子裡總是有魚籽,一年到頭沒完沒了的有籽。這是鯽魚的生存策略決定的,鯽魚不挑生活環境外,繁殖力強本身就是技能。鯽魚從出生到能參與繁殖僅需一年時間,有的地方的鯽魚才7,8釐米就能產籽了。

▲ 鯽魚水花。3一7月為鯽魚的繁殖期,4月為繁殖盛期

民間有「千年魚籽,有水就有鯽魚」的說法,當然這是誇張,有水就有鯽魚,那是靠產籽數量巨大做到的。看起來孤立的天然水體之間總能有各種機會互通,比如暗河、比如洪水,比如龍捲風,比如沒銜緊魚的飛鳥、比如熱愛放生的人……所以,鯽魚也就到處都是了。

鯽魚籽當然也不能保存千年,「千年魚籽,萬年草籽」,至少千年魚籽是個誇張的說法,並沒有科學證據。自然界中,目前所知只有非洲的某種鱂魚的卵可以在乾燥環境下生存一年。

鯽魚在古代又叫鮒,喜歡成群。李時珍《本草綱目》引宋人陸佃《埤雅》的說法:「鯽魚旅行,以相即也,故謂之鯽;以相附也,故謂之鮒。」

成語「過江之鯽」就是用來形容又多又濫的。而成語「涸轍之鮒」,說的是乾枯的車輪印裡的鯽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遠水不解近渴的典故出自這裡。這些都說明了鯽魚對於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親近和日常。

▲ 鮒壽司是古老的壽司,使用原產琵琶湖的白鯽

鯽魚在日本也是傳統食物。鮒壽司起源於8世紀,在春季將琵琶湖中的鮒魚,即當地特有的白鯽捕獲之後,先去除魚鱗和內臟,抹上鹽後儲存起來,兩三個月後魚體內的血水漸漸排出。在夏季時將魚取出,一層魚一層米飯這樣層層鋪好,並放上重物壓實,幫助其發酵。存放時間可以從幾個月到一兩年。

由於長期的發酵,鮒壽司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其酸腐味,很多人無法接受它的味道,認為它是「黑暗料理」,也有人喜歡吃這樣的味道。因為壽司存放的太久,已經「熟成」了,所以也稱為「熟壽司」。

鯽魚第二大特點,是好看。

▲ 帶著鯽魚原始風情的觀賞魚:草金魚

絕大多數鯽魚顏色都是灰黑素淡的,但是自然界也偶爾存在紅色、金色等彩色的鯽魚,經過人們有意識的收集培養,就演變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金魚。關於金魚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在晉代。中國金魚在16世紀傳入日本,17,18世紀傳入歐洲。

鯽魚的第三大特點,是美味。

鯽魚個小,刺多,這種魚向來不太受西方人待見,但是在中國卻代表著魚的家常美味。

袁枚的《隨園食單》認為,扁身帶白色的鯽魚最好,肉容易爛,脫骨,而黑脊圓身的就刺多肉硬。袁枚認為,鯽魚的最佳吃法是蒸。

今天吃鯽魚比較精的,應該主要是一些釣友,他們對不同生長背景、不同品種的鯽魚非常熟悉。很多釣友也持和袁枚類似的觀點,認為混水裡長的鯽魚更好吃,它們一般顏色偏淡。而清水中的鯽魚就體色黑亮,肉就比較老,而各種工程鯽都不如野生鯽魚好吃,發育快,一般意味著運動少,肉質松。魚塘、水坑裡吃飼料的魚也不如自然採食的魚好吃。

鯽魚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天,它經常承擔的任務是制湯。

▲ 簡陽羊肉湯

四川簡陽羊肉湯的制湯過程,除了使用簡州大耳羊,還要使用到鯽魚。魚和羊的碰撞得到完美的鮮味。

鯽魚豆腐湯是最家常的營養湯,被認為是滋補佳品,特色是湯汁乳白,這被很多人當成評價這道菜是否完美的關鍵。白色仿佛是被榨取出來的魚肉精華,令人食慾大開,每一滴都不能浪費。

▲ 鯽魚豆腐湯

其實湯中的白色是脂肪乳化在水中的光學效果,本質上就是一種乳濁液,呈色的原理和牛奶其實是類似的。所以傳統煮鯽魚湯要用豬油來煎魚,這樣味道香且脂肪多了湯色效果有保證。另外,魚自身的脂肪進入湯裡還與溫度和火候有關,煎好魚後下滾水,再用大火繼續猛催,就容易得到白湯。

湯汁的乳白色,是脂肪的功勞,所以鯽魚湯的主要營養成分就沒那麼神奇了。脂肪增加了香味和視覺誘惑,能幫助很多需要增加營養的人多吃點飯,但不能只喝湯,一定要吃掉真正富含蛋白質的魚肉和豆腐,否則得到的就只是包含脂肪和胡椒香氣的水而已。

▲ 蘿蔔絲煮鯽魚,是一道傳統半湯菜,同樣是先煎魚後煮湯,是美味的冬季時令菜

鯽魚刺多吃起來很費勁,但是火候到了就沒事了。酥鯽魚是一種特色冷盤,是南北都有的傳統菜。

▲ 酥鯽魚

用白糖、醋、料酒、醬油以及各種香料將鯽魚用砂鍋或平底鍋慢燉收汁至骨刺酥爛,就是一道老少鹹宜的美味。效果是魚體完整,但是入口即化(小編扣錢詞彙),甜酸適口。

荷包鯽魚是南方工藝 更顯繁複的紅燒做法。

▲ 荷包鯽魚

鯽魚去鱗去鰓,脊背開膛去內臟。將豬肉、火腿、海參、玉蘭片、魚肚、冬菇、口蘑等切成豆粒大小,用醬油、料酒、蔥姜、豬油等拌好裝入魚腹中,用竹籤封口。將魚下油鍋炸六分鐘,再用醬油、糖、料酒等加清湯微火慢燉,得到顏色紅潤的美味。

▲ 用豬油煎魚是增香的重要操作。煸炒出香味的五花肉丁、豆腐、火腿丁等,是很多菜中鯽魚的靈魂伴侶

袁枚中意的清蒸鯽魚更麻煩一點。有道傳統菜芙蓉鯽魚就是清蒸做法,其要點是先要稍微汆燙鯽魚再泡冷水,以便輕輕撕去魚皮。然後再與網油、火腿、香菇等配菜合蒸,最後和蒸蛋羹一起擺盤。

▲ 芙蓉鯽魚

三,你對鯽魚變心了嗎?

鯽魚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有養殖,江蘇省、湖北省和江西省位居國內鯽魚養殖的前三強。其中江蘇、湖北養的鯽魚加起來佔了國內產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傳統的魚米之鄉仍然是鯽魚的主產地和主要消費地。

▲ 湖北是國內淡水養魚第一大省,湖北人也最愛吃魚,這裡產的魚80%也在當地消費

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3-2016年鯽魚的養殖產量整體呈現增加趨勢,2016年達到高峰300.5萬噸。2017年以來,中國鯽魚淡水養殖產量略有下降,價格也略有下降。除去養殖業遭遇魚病幹擾等原因,人們似乎對鯽魚也有點變心了。

回過頭看,鯽魚美食地位下降,原因可能是這些:

第一,有名的鯽魚菜幾乎都是傳統菜,限於鯽魚的自身條件,很難再新造出新花樣,沒有新故事可講,而且價格低廉附加值不高。另外這些傳統菜還都挺考驗廚藝。 煎魚、制湯、蒸魚,看似簡單,但每一項都挺難。就算是單純將魚燉酥,也是件非常耗時耗精力的事。

第二,市場供應的養殖鯽魚和雜交鯽魚雖然肉多,但口感確實有下降。人們喜歡的還是野生鯽魚、土鯽魚的味道。 野生鯽魚好吃,雖然產量不大,但到處都是,就不會讓人珍視。

▲ 鯽魚味道成了釣魚休閒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不是釣友,沒有那麼多細微的感知

第三,飲食文化是會變的。消費升級和生活節奏的改變逐漸反映在人們的飲食習慣上。如今食材增加了很多,無論是賞味、吃肉還是用於給母嬰老人增加營養,選擇都變多了。肉少刺多的鯽魚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自然就下降了。不是鯽魚不好吃,而是人已經挑花眼了。

▲ 豆瓣鯽魚。對魚的賞味是個有巨大地理和文化背景差異的事情,重視調味和充分挖掘食材的風味是我們的飲食傳統

市場上的大塊分割成品魚肉越來越多,肉厚刺少、風味醇厚的海魚、外來品種越來越受歡迎,被越來越多的家庭列入食譜。而在外吃飯,鯽魚菜餚受歡迎程度也下降了。吃飯越來越快的節奏下,沒人願意為鯽魚的兩口肉耗費力氣。

從享受慢剔骨頭,細品魚肉的時代,來到大塊朵頤,「喜新厭舊」的時代。

▲ 煎鱈魚。三文魚、鱈魚等肉多刺少、容易烹飪、滋味醇厚的魚越來越受青睞

鯽魚能給人小確幸,不能給人強刺激,在物質豐富的時代,走向沉寂並不奇怪。當某天你閱盡繁華,嘗盡百味,可能會回過頭重新愛上這平凡的一碗鯽魚湯。

相關焦點

  • 公認的淡水美味,如今8元一斤,買的人卻很少,大家為何不願吃?
    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但有了煙火氣,讓我們想走得更遠,尋味時光一直在街頭巷尾,尋找不一樣的美食,讓大傢伙吃出點境界。尋味食光/庚子年臘月初五前言:公認的淡水美味有哪些,四大家魚,還是鯉魚鯽魚?我認為當屬鯽魚,它肉質鮮嫩,基本上大家都有吃過,尤其是鮮美的鯽魚湯,很適合冬天來食用。
  • 被李時珍稱為水豚肉的花鯽魚,肉質鮮嫩,和河豚一樣美味
    被李時珍稱為水豚肉的花鯽魚,肉質鮮嫩,和河豚一樣美味現在食物的種類特別豐富,海鮮也成了人們經常吃的一種食材,大家說到海鮮,想到的都是一些螃蟹和扇貝之類的美味,這些海產品的價格都是比較昂貴,但也有一些水裡的美味比較適合普通人家吃,那就是江河裡面的小魚小蝦
  • 鯽魚價格貴鯿魚要靠搶 今夏市民吃淡水魚「難淡定」
    業內介紹,淡水魚過去多年的偏淡行情,讓養殖戶仍持觀望態度,加上養魚不如養蝦的觀念日盛,使得淡水魚行情居高難下,所以今年夏天市民難吃到便宜淡水魚。記者近兩日在漢口西馬路、江大路和漢陽郭茨口附近探訪了4家集貿市場,發現不少魚檔像鯽魚、鯿魚、草魚等過了中午供應量就不多了。其中鯿魚最少,鯽魚價最高,適合吃一餐的1斤左右的魚基本看不到。在江大路一家生鮮市場裡,鯽魚每斤13元,鯿魚每斤11.8元,個頭大的也要10.5元。
  • 鯽魚是最常見的魚,也是新手釣魚的基本功,不要輕視釣鯽魚!
    鯽魚是我國淡水領域最常見的魚了,大到江河湖庫小到溪流溝渠,可以說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看見它的身影,其數量也非常的多,鯽魚體型偏小,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相信鯽魚湯大家都喝過,堪稱美味。喜歡釣魚的都清楚,走到哪都能釣到鯽魚,也是最容易釣到的,所以釣鯽魚是新手入門的基本功,大部分人學釣魚也都是從它開始的,其實釣鯽魚也是有很多技巧的,所以才把釣鯽魚作為新手釣魚的入門功課。鯽魚的體型偏小,對線組搭配、浮漂調釣、餌料開制的要求都比較高。釣魚學什麼?
  • 公認十大最美味的魚,第一名居然是它?你若吃過定是厲害的人物
    魚,是我們經常吃到的食材,其種類是非常的繁多,可以說魚的口感和味道不同與肉,肉有相近的味道和口感,但是魚是完全沒有重複的體驗,普通的食用魚可能大家都已經司空見慣了,隨著漁牧業的發達和冷鏈技術的進步基本上可以說沒有我們吃不到的魚了,但是就是在眾多的 魚類中有這麼十個魚真的就是我們不經常見到的而且是世界公認的最美味的魚
  • 羅非魚到底能吃不?為什麼吃貨不吃羅非魚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羅非魚是生活中常見的魚類,平時很喜歡吃,最近小夥伴說讓我不要吃羅非魚,說是不好,羅非魚到底能吃不?羅非魚到底能吃不檢疫合格的羅非魚是可以吃的。野生羅非魚能吃嗎看生長的環境。羅非魚對環境的包容度非常強,如果是在乾淨的水源地捕撈的羅非魚可以正常食用,由於水質和環境優良,這樣的羅非魚味道還會很鮮美,如果是生活在汙染源的羅非魚則不能食用,在產地未知的情況下,野生羅非魚最好不要吃。羅非魚價格多少錢一斤5-20元一斤。
  • 鯽魚喜歡吃什麼食物?鯽魚喜歡多少度的水溫?鯽魚的各種生活習性
    鯽魚的生活習性一、鯽魚的生活習性一。生活環境:鯽魚是底棲淡水魚類,一般在水體下層活動。鯽魚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在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庫和池塘中廣泛分布。受水溫的影響:鯽魚適應的水溫範圍較大,0~30℃的水溫都可開口攝食。鯽魚喜歡的水溫是15~25℃,在20℃時,鯽魚最為活躍,食慾最旺。春秋季節,鯽魚喜歡到岸邊水草繁密的淺水區遊弋、覓食;高溫的夏天,鯽魚會躲到深水處或者陰涼處棲息,冬季時,鯽魚會遊進深水區避寒。
  • 燒出奶白鯽魚湯:如何讓魚湯奶白?吃了還能提高記憶力
    導讀:今天是一個好日子,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年的高考延期一個月,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真的好開心,自己做一道美食慶祝一下;下面和大家分享一種美食,給孩子多吃它,提高記憶力,除了知道怎麼做它,我們還要掌握搭配技巧;這裡是美味百變吃心不變,很高興遇見你,我是一個吃貨小哥。
  • 吃魚有講究,來看看鱸魚、鱅魚、鰻魚、鯽魚、黃鱔哪種魚適合你吃
    魚是我們餐桌上經常見到的食物,人人都說吃魚有好處,究竟有什麼好處?今天,我們就簡單列舉幾種魚類,看一看不同的魚都有什麼不同的營養。先說這個季節裡最為鮮美的鱸魚,有多美味?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下:「秋風一箸鱸魚鱠,張翰搖頭喚不回」。正吃鱸魚呢,誰喊我都不回頭。
  • 湖北人你們為什麼不吃鯉魚?鯉魚難道不好吃嗎?
    在湖北人日常的餐桌上很少看到有以鯉魚為原材料的食物,湖北人吃的淡水魚主要以四大家魚為主,再輔以武昌魚、鯽魚等常規魚類,獨獨對黃河一帶人喜愛的鯉魚視若不見,甚至心存芥蒂。那麼為什麼很多省份喜愛的鯉魚,在湖北卻不受待見呢?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以長江、漢江、洪湖、梁子湖、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兩江"、"兩湖"、"兩庫"等為代表的湖北水系滋養了無數鮮活的魚類,因此湖北又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湖北淡水魚類非常豐富,做法吃法多樣,哪怕是最常見的鯽魚也是可紅燒,可燉湯,可油炸,哪一種做法都是有滋有味,回味無窮。
  • 鯽魚和這2種菜一起燉,美味到可以上天,1次1鍋撐到不能再吃
    小時候媽媽一直都說吃魚聰明,所以由於我小時候經常吃魚,現在的我特別的聰明。其實從營養學角度看,吃魚不僅可以讓人聰明而且還能讓身體保持健康。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鯽魚的做法,以往燉魚都是放香菜、西紅柿等,但是鯽魚和這2種菜一起燉才能美味到上天,它們就是芹菜和酸菜。
  • 鯽魚喜歡什麼味道的食物?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各自喜歡的味道
    魚兒每天不是在吃食物,就是在尋找食物的路上,在魚的整個生命過程中,覓食佔了絕大部分。不同種類的魚吃不同的食物,不同種類的魚喜歡的味道也不一樣。那麼,我們最常見的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等淡水魚類都喜歡什麼味道呢?下面,我們來講下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各自喜歡的味道。
  • 安徽蕪湖路邊買回「野生」昂鯽魚 清蒸後魚肉咋變綠了?
    安徽蕪湖路邊買回「野生」昂鯽魚 清蒸後魚肉咋變綠了?2016-03-24 13: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大江晚報        瀏覽量: 294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蕪湖人俗稱「昂鯽魚」)因肉質鮮美、具有滋補的功效,經常成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 淡水三文魚到底能不能生吃 醫生建議淡水魚蝦儘量熟食
    原標題:淡水三文魚到底能不能生吃   近日,媒體有關虹鱒魚的報導引起人們對生吃三文魚的擔憂。生吃虹鱒魚片是否會感染寄生蟲?昨天,記者找到武漢市第四醫院檢驗科黃進博士作解答。
  • 鯽魚死亡率高!怎樣養才不會死
    鯽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很多養殖戶都說鯽魚不好養,其實不好養是有原因的。
  • 從來不吃亞洲鯉魚的美國人,為何吃起了非洲鯽魚?新冠疫情鬧得?
    但有一種我們都常見的淡水魚:非洲鯽魚卻是美國第四大食用魚類,僅次於蝦,金槍魚和鮭魚,為何這種魚會躋身於美國人的餐桌?真是因為美國人收入暴跌了嗎?羅非魚最大的特點:好養羅非魚是一種廣鹽性魚類,它可以生活在淡水中,也可以在河口一定鹽分的水中生存,而且對養殖要求不高,即使在狹小的稻田裡也能養出「稻花魚」,另外它是雜食性魚類,無論是藻類還是扶貧和掉下來的草葉或者稻花,羅非魚都能吃!
  • 為什麼用蚯蚓釣鯽魚的人越來越少?告訴你蚯蚓與紅蟲的差距
    冬季釣鯽魚沒有什麼餌料比活蟲更好,釣鯽魚最常用的兩種蟲餌就是蚯蚓和紅蟲。雖然使用蚯蚓的成本比紅蟲低,但是用蚯蚓釣鯽魚的人卻越來越少,反而是價格較高的紅蟲一直被廣大釣魚人使用至今。如今魚越來越難釣,使用紅蟲釣鯽魚的卻越來越多,這也充分體現出紅蟲的巨大優勢。
  • 吃鯽魚我只服這種做法,鮮香細膩,簡單易學,開胃下飯的好菜!
    大家好,這裡是【劉一手美食】,關注老劉,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實用的家常菜1、鯽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2、 今天老劉就來分享一下「肉糜鯽魚」做法,喜歡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試一下。
  • 一個廢棄水塘裡釣到的「鯽魚」,尾巴特別長,是什麼原因呢
    現在平常生活裡大家不但喜歡吃美食,而且還要營養美味。但是呢,除了平常吃美食之外,他們還會有一些娛樂的愛好。就好比現在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喜歡釣魚呢?其實剛開始時,我並不是太懂,因為我覺得我是沒有這個耐心的。特好奇怎麼那麼多人喜歡釣魚呢?而且一坐就是一天,就會覺得很無聊。
  • 被人「冤枉」最深的1種魚,比鯽魚營養,8元無人買,可惜了
    水煮魚片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可以選擇的食物種類和數量越來越豐富,平時吃飯不僅要吃得飽同時還要營養,飲食習慣和結構的改變,讓人們在吃魚這個事情上有了重新認識。魚肉中含有優質蛋白,胺基酸及鈣鋅等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而且魚肉的脂肪少熱量低,不僅吃起來鮮美同時還有不錯的營養滋補及食療的作用。如今吃魚是很多家庭最為普通一件事情,吃魚大都會選擇草魚、鯽魚、黃辣丁,黑魚等,不過有一種淡水魚營養價值方面不輸甲魚,8元一斤卻無人問津,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