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誰說次新股總會被遊資追逐?誰說「吃藥喝酒」永遠是最佳策略?誰說股王茅臺就會一直漲下去……站在2018年尾,讓我們細數一下A股的十個「萬萬沒想到」。
萬萬沒想到——
黑天鵝頻飛 最堅固的防禦板塊被攻破
A股低迷之時,「吃藥喝酒」往往是最佳策略,但今年不一樣。12月6日,4+7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公布,中選品種降價幅度遠超市場預期。受此影響,醫藥板塊大幅下跌,其中樂普醫療更是連續三日跌停。
目前,醫藥板塊千億市值朋友圈中,醫藥股僅剩下恆瑞醫藥和剛上市不久的邁瑞醫療。
萬萬沒想到——
「股王」貴州茅臺 遭遇了史上首個一字跌停
10月29日,貴州茅臺開盤跌停,這是茅臺史上首次一字板跌停,其上一次跌停(盤中跌停)已經是5年前的事情了。茅臺此次跌停,主要原因是三季報不及預期,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實際同比增長率只有2.71%,此前其近6個單季度中最低增速是去年一季度的25.24%。投資者在質疑「但斌們」信仰的同時,也應該想想貴州茅臺長期穩坐「股王」寶座的原因。
萬萬沒想到——
A股破淨股數量一年多了400隻
伴隨著行情的持續走弱,滬深兩市破淨股數量大幅增加。截至12月25日,兩市破淨股數量高達438隻,2017年末時還只有38隻。目前A股中有4家上市公司的股價,不足每股淨資產的一半。
從以往經驗來看,破淨潮往往也醞釀著市場機遇。但這次是不是呢?
萬萬沒想到——
上市公司商譽創歷史新高 證監會發文警示
12月24日,銀禧科技公告此前併購的子公司業績承諾未達預期, 計提4.9億元商譽減值,公司預計2018年淨利潤虧損約4億元—7億元。受此消息影響,12月25日,銀禧科技股價開盤跌停。每年年末,商譽減值都成為引爆A股業績地雷的大殺器。前幾年併購火熱,虛高的溢價疊加近年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讓那些公司的業績承諾成為空話。
據機構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譽達到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18%,創下歷史新高。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明確告訴大家,今後要加強對商譽減值的監管。
萬萬沒想到——
次新股盛宴「缺席」
近期次新股永泰長徵的強勢表現,難掩次新股今年以來的尷尬。以往次新股往往是遊資追逐的對象,特別是流通股總數少、具有分紅性質的個股。不過今年卻大不一樣,據通達信次新股指數,自6月開始,該指數自高點掉頭向下,從年初至12月25日,該指數跌幅達到了43.68%。今年更有11隻次新股破發,包括今創集團、養元飲品、地素時尚、華寶股份和工業富聯等。
總體來看,嚴監管和市場資金面短缺,投機活躍度下降成為主因,次新股炒作之風或許就此休矣。
萬萬沒想到——
上市公司頭頂「股神」光環也得栽
多數上市公司進行投資理財,本意是希望獲得投資收益,但在今年市場整體震蕩的背景下,可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頭頂「股神」的光環,上海萊士前兩年炒股收穫頗豐,不過在2018年卻栽了大跟頭,炒股巨虧超8.96億元,不僅把此前炒股賺的錢都搭了進去,還導致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巨虧12.93億元。蘭州黃河也因炒股使公司陷入虧損境地。蘭州黃河此前連續8年炒股累計獲益約2.44億元,被稱為「被啤酒耽擱的炒股大師」,不過今年投資收益銳減,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3390.24萬元。
對於投資者來講,那些主業不振,靠炒股來維持利潤的上市公司,最好別走得太近。
萬萬沒想到——
常山藥業奇葩公告 1/5中國男人「被陽痿」
5月15日,常山藥業發布公告,公司研製的「偉哥」可以正式投產並上市銷售了。公告還稱,全中國陽痿患者有1.4億人,即每5名男性就有1名陽痿。對於廣大男股民來講,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公告發出後,常山藥業股價兩天大漲20%。事實上,常山藥業的數據來源竟是未經自己核實查證的券商研報,不僅不負責任,公司四位高管還借 「東風」減持套現8764.54萬元。
常山藥業股價自5月中旬階段高點一路下跌,至今已腰斬。
萬萬沒想到——
今年退市特別多 長生和中弘是最特別的兩個
2018年以來,經交易所確認的退市公司已有7家,分別為吉恩鎳業、昆明工具機、烯碳新材、金亞科技、雅百特、中弘股份、長生生物。其中長生生物和中弘股份是最特別的兩個。長生生物因主要子公司疫苗造假案存在「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成為因重大違法退市第一例。而中弘股份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於1元,成為跌破面值退市第一例。
2018年11月16日,滬深交易所相繼發布《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備受詬病的退市制度,伴隨改革趨嚴和「發現一家退一家」的嚴格執行,正逐漸重塑其應有的優勝劣汰功能。
萬萬沒想到——
上市公司任性停牌現象「去無蹤」
「以不停牌為原則、停牌為例外,短期停牌為原則、長期停牌為例外,間斷性停牌為原則、連續性停牌為例外。」證監會11月6日發布相關指導意見,劍指困擾A股多年的任性停牌亂象。僅僅半月餘,滬深兩大交易所發布指引從減少停牌事由、壓縮停牌期限、強化信息披露、完善停復牌監管等角度著手,對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進行重點規範。因「涉及重大事項」停牌的銀億股份,因未能按要求回復深交所發出的問詢函、關注函和監管函,20日被強制復牌,成為A股首例。
截至12月15日,A股停牌數量僅剩下22家,不到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1%。
萬萬沒想到——
中國版納斯達克來了 科創板即將橫空出世
11月5日,上交所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消息橫空出世。一時間,科創板刷爆朋友圈。科創概念股隨之火爆,市北高新、通產麗星、電廣傳媒、張江高科等一眾創投股受到資金追捧。制度創新是科創板一大亮點,一方面,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另一方面,是否實行「T+0」制度、企業上市標準、投資者參與門檻等等成為投資者矚目的問題。
科創板的推出,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作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