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的門神形象:從神荼和鬱壘到鍾馗和魏徵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門神:神荼和鬱壘的畫像

  ■楊 徵

  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要忙碌起來。買年貨、寫對聯、挑門神年畫……在除夕那天,還要貼上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現如今,「年味」淡了很多。這也難怪年初的《小門神》電影,受到大家的關注。它的故事情節戳中了人們的笑點和淚點:大名鼎鼎的門神——神荼和鬱壘,居然面臨「下崗」,不得不來到凡間找工作。

  電影新鮮的視角,讓人們在感覺歡樂有趣之餘,也多了幾分感傷——這些傳統習俗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是否註定是手下敗將呢?

  事實上,門神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商周時期,門神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數千年來,它一直伴隨著中國人走過每一個春節。只不過在後來,門神出現了一些變化,門神的主角由神仙變成了生活中的人物,有勇猛的大英雄;有忠心耿耿的忠烈之士;有足智多謀的謀士;在老北京的歷史上,甚至還有分管諸多生活細節的「家宅六神」……不管是何種門神,人們祭拜它們,都是為了祝願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歷史書籍中秦瓊的形象

  神仙當門神被刻於桃木上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過春節時在門上貼門神的習俗。門神,最初的含義是「司門之神」,它源於上古時期的自然崇拜。那時人們認為,凡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如家中的門、灶、床等都有神靈在裡面。在古人看來,門主出入,在整個房子中佔重要的地位。所以古時祭祀,門為五祀(門、戶、中溜、灶、行五種主要祭祀)之首,後世演變為門神。

  根據史料記載,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祀門」的活動,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典禮。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要對門神加以禮敬。

  在門神的傳說中,神荼和鬱壘二神的傳說在民間早有流傳。《山海經》、《風俗通義》、《重修緯書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書都有記載。

  《山海經》裡就有這樣一段記述:「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裡,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害人者。」說的是在東海之中有一座神山「度朔山」,這度朔山上有一株特別大的桃樹。這棵大桃樹盤曲三千裡,在枝幹延伸出去的最東北處,有一座「鬼門」,那裡是眾鬼出入的門戶。而把守著鬼門的兩位神將,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鬱壘,防止害人的鬼進入人們的家中。

  另外,還有一些傳說更加詳細地描述了這兩位門神:西南方的門叫「神門」,由神荼守衛,凡有邪神入山偷桃,神荼就用桃木劍砍其頸,用桃枝貫其腮,並將邪神投入海中餵毒龍。東北方的門叫「鬼門」,由鬱壘守衛,如發現餓鬼上樹偷吃,就縛以葦索,射以桃弧,扔到山裡餵老虎。這兩位門神各有十名壯士協助,所有邪神惡鬼見了他們都聞風而逃。

  神荼、鬱壘兩兄弟是驅鬼闢邪之神,其形象自然不會慈眉善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畫,畫中即有神荼、鬱壘的肖像。二神坐在桃樹下,袒胸露腹,虯髯虎鬚,頭上長角,手執桃木劍,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這種「兇神惡煞」的形象,顯然是人們想像出來的。

  從《山海經》等神話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除了貼門神,當時的人們還有一個習俗:貼桃木。古人認為桃木能夠闢邪,有驅鬼的作用。在桃木上寫符號,便形成了符咒;把桃木打磨成寶劍,便是除妖降魔的桃木劍。《搜神記》佚文記載:「今俗法,每以臘冬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眼,以祛不祥。」

  後來,人們習慣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首,這就是「懸桃符」。桃符每年換一次,宋朝詩人王安石的《元日》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懸桃符的出現也是與唐代時期另一對門神的出現不無關係,這將在後面專門講述。

  關於貼桃木的風俗,還有一個小典故:五代時期,後蜀的君主孟昶在兩個桃木片上書寫吉祥話掛在宮門口為人們祈福,後被大家仿效傳至民間,這便是春節貼對聯的由來。

  回到貼門神的傳說,由於那時候的建築多是木門,所以並沒有實物留存,我們只能從漢代墓葬的墓門雕刻中見到二位神靈的身影。不過,關於門神的故事,在文字上有確切記載的時間是在東漢年間。東漢學者鄭玄在給《禮記·喪服大記》中的「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於門外,君釋菜」這一句做注釋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君釋菜,以禮禮門神。」這是「門神」第一次在文字記載中出現。

  與鄭玄同時代的學者蔡邕在《獨斷》中也記載了貼門神的風俗:「歲竟,畫荼壘,並懸葦索,以御兇。」到了魏晉南北朝,門神的習俗在民間已廣為流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歲旦,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

  可惜的是,由於東漢後的三國兩晉時期,戰亂頻發,為防止盜墓的出現,「厚葬」的風俗被當朝統治者放棄。因此,這一時期的墓葬中,很難發現門神的形象,再加上當時建築多為木製,基本上沒有存留關於門神的形象。直到進入隋唐時期,門神習俗出現了新的特徵。

  「家宅六神」的年畫

  唐朝開國大將成新門神

  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厚葬」再次流行開來。皇帝甚至是直接「鑿山為陵」,一些貴族的墓葬也是相當宏大。而這些墓葬中墓門上的繪畫或是雕刻,也間接為我們提供了相關的門神資料。

  唐朝的門神,大多是以武士或是佛教造像為主。發展到後期,還有以侍女作為門神的例子,這說明這一時期門神的形象更加生活化、人格化。

  這一時期,誕生了日後最為常見的兩位門神形象——秦瓊和尉遲恭。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二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兩人在戰場上立下了大功,是真實的人物。這兩人如何就成為「門神」了呢?明朝的小說《西遊記》和清朝的《隋唐演義》,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兩位大將「轉型」為門神的過程:由於唐太宗在登基的過程中殺戮過多,因此遭到惡鬼纏身,每天晚上都有投擲磚瓦的聲音,而且還有鬼混哭號的聲音,太宗皇帝夜不能寐。手下大將尉遲恭聽說了這事兒,挺身而出說:「創立江山,殺人無數,何怕鬼乎?」秦叔寶也緊跟著說道:「陛下寬心,今晚臣與敬德把守宮門,看有什麼鬼祟。」於是當晚二位大將為皇帝把守宮門,果然一夜平安無事。

  《西遊記》裡面對於二位將軍的神勇英姿有如下的描述:「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繡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鬥怕,那一個環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兩位大將接連守了幾日,後來有些撐不住了。於是唐太宗下旨,令畫師繪製了兩位的肖像懸掛於宮門口,從此宮中便相安無事了。

  小說畢竟是小說,至於兩位大將何時成為門神,史書上並沒有具體的記載。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北平王墓(王處直墓)裡,安排「把門」的就是秦瓊與尉遲敬德的門神形象。由此可以推測,五代時期,秦瓊與尉遲敬德作為門神,就被王公貴族接受,後來逐漸傳至民間。隨著《西遊記》小說情節的深入人心,讓這段話本中的戲說故事,逐漸就演變成了「事實」。明清時期,老百姓在自家大門上張貼尉遲敬德和秦叔寶畫像的做法逐漸成為了一種風俗習慣。清朝顧祿的《清嘉錄·門神》中有確切的記載:「夜分易門神。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彩印於紙,小戶貼之。」

  有趣的是,在歷史上,秦瓊與尉遲敬德這二位大將的確曾經被太宗皇帝下詔繪製成了圖像,只不過沒有像神話故事裡那樣將二位封為「御用保安」張貼在宮門口,而是被珍藏於凌煙閣中。凌煙閣是唐代專門存放有功之臣畫像的地方。

  如今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重要場所紫光閣,在乾隆年間也曾經具有過同樣的功能。當時乾隆皇帝共藏有280幅功臣畫像,所繪製的人物都是協助乾隆皇帝完成「十全武功」的功臣。不過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這批畫像大多遺失,目前國內僅存的兩幅均珍藏在天津博物館,這兩幅畫已成該館的鎮館之寶。

  門神鍾馗的年畫

  文財神比幹的年畫

  鍾馗和魏徵鎮守後門

  除了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唐朝還衍生出了另一位婦孺皆知的門神形象:鍾馗。這位門神也被稱為「捉鬼門神」。

  關於鍾馗的身世,有若干種說法,其中流傳較廣的是以下這種:鍾馗本是唐朝初年的一位才子,在參加科舉的地方各級考試中成績優異,但是在最後一關的殿試中因相貌醜陋而未被錄取為狀元,於是鍾馗一怒之下自殺身死。開元年間,皇帝唐玄宗突然身患重病,每天晚上就寢時總覺得有小鬼來幹擾自己的休息,於是夜不能寐,身體也是每況愈下。正在這時,鍾馗在皇帝的夢中挺身而出,並「手撕小鬼」,予以吞食,他還向皇帝通報了自己的名字。唐玄宗大喜,醒來後令畫家吳道子專門繪製了鍾馗的畫像。

  巧的是,吳道子居然也在前一天的夢裡,夢見了鍾馗,於是鍾馗被畫得異常傳神,最終畫上的鐘馗被皇帝懸掛在宮中,用來驅鬼。而這種做法後來也逐漸成為了民間的一項習俗。當然傳說終歸是傳說,但至少這段故事能夠向我們反映出,至少在唐玄宗開元時期,鍾馗已經作為「驅鬼大使」的形象深入人心了。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鍾馗是專門鎮守後門的門神,主要責任仍然是驅鬼。除了鍾馗之外,唐太宗的寵臣魏徵也是一位重要的後門門神。

  魏徵之所以成為後門門神也有文字記載。小說《西遊記》 中說:唐丞相魏徵斬了涇河老龍王之後,老龍王的鬼魂每夜進入內宮找唐太宗李世民索命。無奈宮門外有秦瓊,尉遲恭二將把守,老龍王冤魂轉至皇宮的後宰門,砸磚碎瓦。由於秦瓊和尉遲恭已在前門,故丞相魏徵只好親自持誅龍寶劍夜守後宰門,時間一長,老龍王的冤魂只好離去。

  歷史上還有很多門神「拍檔」,都是非常熟悉的歷史人物,如孫臏和龐涓、趙雲和馬超、蕭何和韓信、孟良和焦贊等。這些門神都是以武將的形象出現在年畫當中。當然也有文官門神畫,例如文財神比幹、蜀漢丞相諸葛亮等。還有祈福類門神,繪製的多為大家熟悉的福神、喜神、招財童子等。無論何種形式,門神的主要作用基本都是人們祈福納祥的一種願望的體現。

  歷史書籍中尉遲恭的形象

  「家宅六神」有具體分工

  因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是元、明、清三代的都城所在。全國各地的文人、商賈紛紛來到北京,與此同時,各地的文化包括門神習俗也匯聚於此。所以,在老北京的民宅大門上,門神的種類更多。流傳較廣的要數「家宅六神」。不過,因為時代的變遷,知道「家宅六神」的人也已經不多了。

  「家宅六神」,就是保佑家宅的六位神仙。是哪六位呢?灶王爺、土地神、門神、戶尉、井泉童子和三姑夫人。秦瓊和尉遲恭理所當然是其中兩位了,只不過兩人的稱謂有所不同,在宅院前門的兩扇大門中,居左的稱為門神,居右的則稱為戶尉。

  剩下的這四位,「管轄範圍」特別具體,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灶王爺。老北京流傳的一本《灶王經》中對灶王爺的職責敘述得非常清楚明了:「灶王留下一卷經,念與善男信女聽。我神姓張名自國,玉皇封我掌廚中。來到人間查善惡,未從做事我先清。」所以灶王爺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家宅中人們的一言一行,並如實向玉皇大帝匯報。老北京一般各家各戶都會供養灶王爺,另外,在花市還有一座「都灶君廟」,每年舊曆八月初三灶君生日這天和臘月二十三灶君返回天庭這天這裡都會有廟會。廟外有各種攤販,大多數都是售賣廚房用具,可謂是「廚具用品一條街」。而廟內則是京城各大飯館的廚師們向灶王爺上香,祈求自己事業發達。

  古時候祭祀灶王爺,大多沿襲東漢流傳下來的傳統,即用黃羊祭灶。但是到了近代大多數人家都開始使用糖瓜進行祭祀活動。理由很簡單,就是希望灶王爺吃了這些糖瓜之後,能夠多和玉皇大帝說點吉祥話,甚至有說法是用糖瓜糊住灶王爺的嘴,讓他不能向玉帝「打小報告」。為了祈禱灶王爺多說好話,在家中貼有他神像的兩側,人們往往都會掛上一副對聯,上書:「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這副對聯中當然也寄託了人們對於新一年的美好願景。

  舊時每年祭灶完畢,各商號便開始派夥計外出討債,準備將一年的帳結清。而無錢還債的人,便開始紛紛躲債,一直要躲到除夕接神為止。因此過去有句老話兒說:「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包餃子(或救命的煮餑餑)。」當然這之前還有一句便是「送信的臘八粥」,意味著從臘月初八開始,家家戶戶就逐漸開始準備過年了。

  井泉童子負責的崗位則是各家的水井。古時候不像今天用水這樣方便,大家都要靠水井來吃水用水。因此負責掌管水井的井泉童子便成了大家膜拜的對象。按照習俗,大年初一這一天很多人家都會在祭祀井神之後用紅紙將井口遮蓋,意思就是讓忙了一年的井神也能稍事休息一下。

  土地爺是一方的保護神,因此不僅在家中是一方神靈,就是在某一個「社區」,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神靈。在曾經的宣武地區,曾有一座「都土地廟」,供奉的是北京地區土地爺的「總司令」。可惜這座廟宇今天已經不存在了,它附近就是現在的宣武醫院。

  這最後一位神仙三姑夫人,別看管的事兒不起眼,可是咱們老百姓日常生活還真是離不開它。這位神仙就是廁神——主要掌管的就是家中的廁所。這位神仙是家宅六神中唯一的女性。民間傳說這位廁神能夠預知未來,甚至有些地區相信廁神能夠保護婦女生產過程的順利,這「六神」負責保佑老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在舊時被百姓們尊奉。

相關焦點

  • 門神:神荼和鬱壘、秦瓊和尉遲恭
    門神一直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神祗,前文也為大家簡單介紹過,本篇就為大家詳細分享下門神:神荼和鬱壘、秦瓊和尉遲恭。樹上有金雞,樹下有二神,一名神茶,一名鬱壘,手中都執一葦索,也就是草編的繩索吧,他們的任務就是監視惡鬼以及諸和邪物。原來桃樹東北有一大洞穴,眾鬼皆由此穴出入。相傳神荼、鬱壘主掌統領萬鬼。鬼有禍害人的,他們二位就用葦索捆住,然後提拉著去餵虎。此外,每天天色將明之時,日光先照到金雞,金雞便啼叫起來,於是天下眾雞全都跟著鳴叫。然後金雞飛下,食諸惡鬼。
  • 唐朝時的門神都有誰?神荼和鬱壘?鍾馗?尉遲恭和秦叔寶?
    每逢過新年,除了紅紙黑字的對聯,和四四方方的「福」字,院子兩扇大門上的門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不過一提到門神,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秦瓊和尉遲恭,因為他倆成為門神的故事,被記載在了古典文學大IP《西遊記》中。《西遊記》在歷代圖書中的地位,就像是網紅界的李子柒,遊戲界的王者榮耀,醫學界的終南山,和相聲界的郭德綱,簡直是紅得發紫。
  • 神荼鬱壘——鬼門關的守護者,被淘汰的人間門神
    最古早的、傳承悠久的神荼鬱壘;作為替代的金雞老虎像;受佛教影響的護法神;唐代的鐘馗像;宋元盛行的武將門神(包括源於《西遊記》和《隋唐演義》的至今十分流行的秦瓊、尉遲恭門神像);明清的文官像(比如魏徵、包公)與祈福門神(福壽祿),選項與形象可謂是豐富至極。
  • 為什麼門神不再是神荼與鬱壘兩兄弟,也不是鍾馗,而是他們兩位
    每逢春節前後,民間百姓都會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掛燈籠等傳統習俗,今天我和大家說說貼門神!一般來說,左邊門上那人面如生漆,兩眉朝天,頜下一部落腮鬍須,渾身銀盔銀甲,手持鋼叉叫做神荼。而另外一邊門上貼著鬱壘,模樣與之相似。
  • 民間藝術與年味①|神荼鬱壘,驅邪衛宅有門神
    其時門神的形象,根據現有資料,沒有明確的描繪。起源最早的門神當屬「神荼」「鬱壘」。漢王充《論衡·訂鬼》引《山海經》云:「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此二人遂成為中國最早的門神。
  • 古代門神本是神荼和鬱壘,唐代以後,為什麼會變成秦瓊和敬德
    唐代以前,民間百姓家中供奉的門神是神荼和鬱壘。神荼、鬱壘是黃帝手下專門負責捉鬼的神將。為了祈求全家人的建康安寧,人們就把神荼和鬱壘的畫像貼在大門上,達到驅邪鎮惡的目的。而秦瓊和尉遲敬德本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兩員大將,論資歷和法術遠不如神荼、鬱壘,人們為什麼要把秦瓊和敬德也作為門神呢?秦瓊和敬德能成為千家萬戶供奉的門神,這和李世民有關係。相傳有一天,掌管人間降雨的海涇龍王化作凡人到人間遊玩,在集市上遇到了一個算命先生,這個算命先生告訴他說,明天中午要下一場小雨。
  • 農村貼的門神畫有誰?鬱壘、鍾馗、秦瓊、敬德、嶽飛、關羽、張飛
    神荼、鬱壘的門神形象也在民間流傳開來,成為民間門神畫藝術中一種特定的形象。神荼、鬱壘的門神形象基本已經定型,此後沒有太大的改變。 鍾馗於盛唐時期加入門神之中,成為了新的門神形象。
  • 神荼和鬱壘的故事:電影《小門神》
    首先,個人感覺《小門神》是一部如此安靜、透徹的「人性、生活、情感至上」的動畫電影。精美細膩的畫風,呈現出了不少美輪美奐的美景和超逼真的現實質感,絕對的視覺享受,不錯的感官體驗。這部電影講的,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兩位小門神:神荼和鬱壘的故事!
  • 門神歷經千年演變,最早的門神為何是神荼鬱壘?
    我們昨天給大家講了門神秦瓊和尉遲敬德的來歷。今天繼續來給大家分享門神的故事。三鞭換兩鐧那麼秦瓊和尉遲敬德這兩位到底誰比誰強呢?你看咱們貼門神,尉遲敬德貼在左邊,秦瓊貼右邊,講左為上,右為下,說他是怎麼分出上下呢?
  • 清版門神年畫《神荼鬱壘》在京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鄢光哲)1月11日,北京100多位藏家與眾多民間藝術家歡聚一堂,慶祝他們從2019年4月就開始打造的一款非遺精品——《神荼鬱壘》門神年畫發布。神荼鬱壘是中國最古老的人形門神,最早的記載來自《山海經》。
  • 喜聞樂見的9大門神,除秦瓊敬德和鍾馗嶽飛外,還有誰?有文有武
    喜聞樂見的9大門神,除秦瓊敬德和鍾馗嶽飛外,還有誰?有文有武中國的門神文化歷來已久,民間最有名、最常見、最受歡迎的,當屬鍾馗,秦瓊和尉遲敬德等。有人曾幽默風趣的稱門神是神仙中最敬業、最清廉,最不講究且接氣的「模範公務員」。這樣讚譽門神,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 盤點中國最著名的四大門神!傳說中的門神鼻祖也只能排第二……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老虎作為門神並不十分著名,因此只能排第四!三、鍾馗《唐逸史》中記載,唐玄宗有次患病在床,夢見小鬼,嚇得繞殿狂奔。正在這時,來了個大鬼,一把揪住小鬼,挖了小鬼的眼睛就吃。玄宗問大鬼是何許人,回答:「臣鍾馗,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掃除天下之妖孽。」玄宗夢醒後,病居然好了,於是讓吳道子把鍾馗畫下來,並詔告天下。
  • 民間傳說中的門神,除了唐朝名將秦瓊和尉遲恭,還有這些人
    貼門神,已經成了很多人過年的習慣。其實最初的門神並不是將人像畫在紙上,然後貼在門上的,而是用桃木刻成人形,然後掛在門的兩邊。一直以來,關於門神的傳說有非常多,從最初的神荼、鬱壘兩兄弟,到唐朝以後,唐太宗李世民身邊的猛將秦瓊和尉遲恭則成為了門神。
  • 鬱壘,尉遲恭,秦瓊,你知道這兩對門神的來歷嗎?
    春節期間,人們把門神畫像貼在門上,以驅邪護門。門神畫像的內容也隨著歷史的推移發生了變化。《禮記》中有祭祀門神的說法,可見其歷史悠久。早期的門神是《山海經》中的神探和鬱壘兩位神仙,也是先秦時期的神話。據《山海經》記載,茫茫大海中有一座山,名叫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樹,足有三千裡寬。東北方向的桃樹枝葉之間,有一道"鬼門",各種鬼怪都是通過這道門進來的。
  • 司門守衛,驅鬼闢邪——始於敬畏自然的古代門神信仰經歷了什麼?
    門神信仰的起源來自於古代人們對於自然的敬畏,門神的演變與發展也經歷了一番波折,門神的演變與發展,不僅僅是社會習俗的變化,同時也昭示著人們從早期自然崇拜中清醒過來,轉而擁有了更加理性的認知觀念。這一點可以從每一代的門神形象變化上體現,從早期的神荼鬱壘到唐宋時期的秦瓊、尉遲敬德、鍾馗等,再到明清時期五花八門的門神,並且每個地方還有不同的門神信仰。
  • 鍾馗與門神的來歷
    鍾馗是民間傳說中的捉鬼英雄,關於他,舊有兩種傳說:一說馗乃唐明皇時人,應武舉試不中,死後誓除天下之妖孽。此說本沈括《夢溪筆談·補卷三》。沈括書錄此說後又謂:「然則鍾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於開元之時。」另一說據《考工記》鄭註:「終葵,椎也。《方言》齊人謂椎為終葵。」而謂鍾馗乃「終葵」諧音。
  • 門神為什麼總是兇巴巴?防盜門只有一扇,該請哪位門神保家宅?
    傳說,最早的門神是神荼和鬱壘。他們住在一棵枝枝杈杈伸出去有三千裡那麼遠的大桃樹上;大桃樹呢,長在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高山呢,立在一片茫茫無邊的大海上。神荼和鬱壘就住在桃枝的東北角,那兒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他們倆守在門口,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發現這樣的壞傢伙,就用蘆葦做的繩索把它捆起來,扔到樹下餵老虎。
  • 《西遊記》中秦瓊敬德是最常見門神,誰才是黃帝欽封的最早門神?
    秦瓊和敬德是如何演化成門神的呢?民間的傳說有很多,明朝神魔小說《西遊記》也結合種種故事,將他們和一宗由唐太宗失信涇河龍王引發的奇案聯繫到了一起。李世民自然應允,並在第二日宣魏徵和自己下棋對弈,故意拖延時間,以「救夢中之龍」。
  • 農村「貼門神」的習俗,細數下來有幾十位,你家過年貼的誰?
    如果觀察仔細的話會發現,人們貼的門神各式各樣,並不是局限於一種,不過流傳最廣的是「秦將軍和胡將軍」,也就是隋唐時期的秦瓊和尉遲恭,相信不少人都知道這個傳說。關於門神的來歷和神話有關,據說,最初的時候門神是刻的人性桃木,到了後來的時候才變成了「畫」。關於門神的來歷有這樣的一個神話記載,「東海度朔山中有一顆大桃樹,它的枝幹能有3000裡,連接著鬼門。
  • 過年年俗知多少,貼春聯、貼福字、貼門神又有什麼講究?
    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到)、福氣已倒(到)」。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據說在明朝的時候,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