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倪,我最信你啦,只要你提議,我們就要去做。」83歲的李光珍,是一名空巢老人,而現在她是永興路社區互助養老年紀最大、最早加入的志願者。
圖片說明:李奶奶和其他互助養老志願者一起參與街道的迎新春兒童遊園活動,在活動發揮主導作用。
李奶奶口中的「小倪」是昆明市西山區泉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簡稱泉源社工)的主任倪春,一位有著20餘年公益項目經驗的老社工。2015年她接觸老人服務,看到了社區困境留守老人的孤獨與無助。
永興路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統計在冊的60歲以上老人佔社區居民人數的19.26%。通過走訪,倪春了解到社區70歲以上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病、行動不便,處於獨居或空巢狀態。由於走出家門困難,同輩兄弟姐妹或者鄰居同事年紀逐漸增長,相互往來減少,加上無子女或子女陪伴時間短、頻率低,老人們與他人的語言和情感交流都很缺乏,對老人的精神和健康狀況帶來不好的影響。
由於集中養老的社會資源不足,社區人手少行政事務多,很難深入關懷到每位老人。而公辦養老院排隊時間長,私立養老機構收費高,對大部分老人來說,社區居家養老仍是首選。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閔奶奶和泉源社工一起做手工,送給社區裡困境家庭的老姐妹們,讓她們感受到親人的關愛。
「我父母也是一直身體不好,所以我能感受到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懷有很多不足,想為他們做一點事。註冊泉源時,我就想這個機構並不屬於自己,而是和受助者一起面對困難和成長,讓力量源源不斷湧出和擴散。」倪春說,泉源社工計劃為社區的困境留守老人提供一周一次的持續陪伴服務以及個案跟進,傾聽並整理出老人的生命故事,為他們圓滿生命的藍圖。
空巢老人從觀望到積極參與社區互助養老服務
2017年,泉源社工進入永興路社區推動互助養老服務。在項目啟動會上,泉源社工發動現場的老人們一起參與互助自助的志願者服務,李光珍奶奶率先報了名。
最開始的志願者培訓後,泉源社工就和互助養老志願者一起探望社區空巢、困境老人,李奶奶幾次都是開完會就走了,並沒有一起去參加後面的探望服務。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們和泉源社工一起在獨居、盲人爺爺家裡做月餅,一起過中秋節。
兩個月後看著大家都持續去看望社區空巢困境老人,李奶奶在一次互助養老志願者會議上大發脾氣:「你們個個都高興,我就不高興,為什麼沒人叫我一起去?」
為這,倪春讓大家一起坐下來,現場澄清,通過社工專業的ABC理論,將整個事件呈現。從那以後,只要有問題,大家就不在背後議論,都會直接在提出來,通過議事制,一起來找處理的方案。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周例會活動,大家就社區探望困境空巢老人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
李奶奶也從最開始的觀望空巢老人關懷服務到積極支持,並將社區裡一些空巢老人也動員參加志願者服務,老人們有了機會一起去看望其他更困難、有需要的老人,看到別人的堅強不放棄後,心情也逐步豁達起來,在泉源互助養老服務中發揮積極的影響。
「喘息服務」讓困境養老家庭「喘口氣」
唐雲荷是永興路社區的居民,老伴在退休後突然發現手腳不靈活,去醫院檢查後確診為小腦萎縮。禍不單行,女兒在二十幾歲時出現小腦萎縮症狀,咽口水都痙攣到嗆紅臉,喘不過氣。
在互助養老服務啟動會暨志願者動員會上,唐雲荷是社區居民代表。在泉源社工的持續培育推動下,社區裡的積極居民成為互助養老志願者,確定了每周例會議事制度。
圖片說明:項目啟動後,唐雲荷第一次主持互助養老志願者周例會活動。
唐雲荷來開會的目的很簡單:「天天對著兩個病人熬著,找個地方出來透透氣。但是家裡甩不脫,做志願者只能盡份力。」社區互助養老志願者們覺得孩子大了,空閒時一起開會,既熱鬧,又能看望困境老人,奉獻愛心,以後老了走不動,希望社區其他居民像自己當初一樣參與到互助養老服務當中。
每周的探訪服務,讓困境老人的照顧者有放鬆的時間,舒緩常年照顧的壓力和無力感。志願者「喘息服務」則支持了像唐雲荷一樣的家庭,讓困境的老人及家庭成員有機會參與到社區活動當中。
作為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喘息服務」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如今已在不少發達國家推廣,但在我國還算是個新鮮事。對於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及家屬來說,喘息服務顯得更為迫切。
「喘息服務」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財政出錢向社會機構購買服務,上門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短期照顧、陪護服務,這樣讓照顧老人的家人歇一歇、喘口氣;還有一種,則是由財政出錢,把有需要的老人送到附近的養老院、衛生院等處暫住,給平時照顧陪護老人的子女、家屬放個假。
不管是哪種模式的「喘息服務」,雖然時間都不會太長,但是對於長年累月照顧和陪護失能、失智老人的家人來說,緩解了家庭矛盾和壓力,提高了生活質量,感受到了社會溫情。
2018年5月,唐雲荷腿部疼痛無力,檢查後確診為股骨頭壞死,需要手術。唐雲荷及其家庭手術及術後恢復期間該怎麼辦?這件事上了互助議事日程。
泉源社工與志願者一起去醫院探望、輪流買菜。互助養老志願者李志萍還帶動丈夫一起輔助唐雲荷做復健鍛鍊,為唐雲荷的女兒洗澡。唐雲荷出院恢復些,就杵著拐杖到泉源社工站參加例會和社區節日活動,表演自己拿手的歌。
除了參與社區服務,泉源社工還邀請其他社工機構到社區與志願者們交流。並推動志願者們走出社區,外出學習交流,一起參與到街道、區級層面的大活動組織中,唐雲荷和志願者們常說:「泉源社工讓我們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有勁頭。」
唐雲荷現在常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社區的其他老人。就算人生已如此艱難,也要懷抱希望,努力追求自己的尊嚴。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們和泉源社工一起去探望臥病在床的困境奶奶,做臨終關懷服務。
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表明,雲南省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570餘萬人,佔總人口的11.95%;預計到2020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607萬人,佔總人口的12.45%。根據泉源社工2015年在昆明的老舊小區的調查,60歲以上的老人和困難群體佔到40%。因此,泉源鎖定了對社區空巢困境老人互助養老服務。
獨居老人臨終關懷,社工和志願者給受助家庭更多幫扶
家住華昌西路的朱桂英老人一生未婚,通過互助養老志願者唐雲荷推薦,是永興路社區最早服務的老人之一。
朱奶奶在家裡弄了個佛堂,房間裡香味很重,光線陰暗,桌上、抽屜裡到處都是藥。她行動非常不方便,只能通過社區資源對接愛心食堂得到一頓餐食。朱奶奶的親戚不住附近,平時只有她一個人在,妹妹會不定期送些藥品過來。同一棟樓的唐雲荷成為了朱奶奶的互助守望者,同時泉源推動互助養老志願者組成探訪小隊,每周上門日常探望關懷,解決了她的孤獨感。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們和泉源社工一起去探望朱奶奶及其親屬,做臨終關懷服務。
2017年9月,朱奶奶的身體情況持續惡化,生活不能自理。朱奶奶通過和親屬們一起商量,決定搬到幾公裡外的養老院居住。
雖說日常照顧的問題解決了,突然離開居住幾十年的小區和老鄰居,朱奶奶各種不適應的問題隨之而來。泉源社工通過每周電話安撫朱奶奶的同時與互助養老志願者們達成共識,定期去養老院看望朱奶奶。
社工與志願者的探望成了她最期望的時刻,結合朱奶奶的身體情況,在探望中除了心靈慰藉,啟動臨終關懷技術,讓朱奶奶將一些希望完成的心願進行梳理,寫下一些重要的事項,調適心態,放下憂慮和恐懼,坦然面對生命的終結。
2018年4月,朱桂英老人在睡夢中安然離世。第二天一早,她的侄兒找到泉源社工,感謝社工與志願者們持續的陪伴和臨終關懷服務。
從2015年開展互助養老服務以來,泉源社工在不同的社區開展了獨居老人臨終關懷的服務,對社區志願者進行培訓,對服務的老人進行關懷疏導。同時對老人的家庭成員進行心理支持,舒緩他們的壓力,讓他們可以坦然面對老人的辭世,減少內疚自責,並在老人離世後有一段時間的家屬陪伴服務。
互助養老:尊重、參與、賦能
在社區陪伴空巢困境老人的過程中,泉源社工的倪春了解到部分有子女的老人選擇獨居的原因是:和子女住在一起飲食起居差別大,和幾十年的老鄰居分開,很孤單。孤寡老人,老伴離世,連個說話的人都找不到,抑鬱寡歡,不願出門。當有一個人關心認同時,就掏心掏肺。
倪春服務中認識的一位80多歲的老人就被保健推銷騙走了5萬元,原因很簡單,那些年輕人整天奶奶長、奶奶短的簇擁左右。自己家條件差,唯一的兒子在外地掙錢養家,根本顧不上照顧老人。
2015年,對老舊小區老人的現狀進行調查了解時,倪春發現困境老人的狀況真的很差,缺少陪伴,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沒有盼望,等死狀態特別突出。「為了探索我們的父母們晚年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為了我們變老時,生活還有很多美好的追求,泉源社工在養老服務上花了不少功夫。」
泉源社工注重培育社區志願者,推動社區自組織討論社區的事務,共同解決社區問題。每一個服務對象既是受助者,同時也是參與者。積極參與的老人們更是成立了互助養老志願隊,成為每個社區困境老人們的守望燈塔。
圖片說明:泉源團隊和部分參與服務的大學生志願者們。
截至2018年,泉源社工已在4個社區推動建立了四支互助養老志願服務隊,培養了100名社區志願者,40名互助養老骨幹志願者積極參與在各社區老人服務中,志願者中年齡最大的有83歲,最小的僅3歲。關懷空巢困境老人超過15000人。
圖片說明:泉源社工、互助養老志願者和社區困境老人過集體生日
從最開始的社工協助討論服務方案,再到志願者獨立討論和實施探訪,再結合困境老人實際情況適時適地調整服務方案,一步步地賦能給社區。
「『尊重、陪伴、參與、分享』是我們一路走來的信念,無論環境如何,都會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路途雖遠卻不孤單。」倪春說,泉源社工一直與困境中的人群同行,激發彼此力量,如同泉水一般噴湧而出,在參與和行動中源源不斷的循環擴散。
2019年,倪春加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騰訊公益、鳳凰網公益、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等機構共同開展的「超仁媽媽」公益助力計劃活動,發起「和爺爺奶奶坐時光機」籌款項目,泉源社工計劃將善款用於開展社區走訪、一個人的劇場、老人口述史記錄整理、留守老人生命故事集印刷等。
圖片說明:籌款項目
「我們會動員本地社區及專業社會資源一起支持困境留守老人,建立一個平臺化的服務機制,幫助老人能夠得到溫暖的服務。即使在社工撤出後,也可以有社區志願者及社會網絡持續支持社區的困境老人。」倪春說。
「和爺爺奶奶坐時光機」,一周一次的持續陪伴,讓社區留守老人的心不再孤獨。
守護老人也是守護我們的明天。(完)
文字整理:鳳凰網公益馬明月
文章圖片來源:泉源社工
感謝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超仁媽媽」公益助力計劃支持
加入「超仁媽媽」,請點擊這裡了解項目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