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仁媽媽倪春:「和爺爺奶奶坐時光機」為留守老人重返幸福

2021-01-12 鳳凰網

「小倪,我最信你啦,只要你提議,我們就要去做。」83歲的李光珍,是一名空巢老人,而現在她是永興路社區互助養老年紀最大、最早加入的志願者。

圖片說明:李奶奶和其他互助養老志願者一起參與街道的迎新春兒童遊園活動,在活動發揮主導作用。

李奶奶口中的「小倪」是昆明市西山區泉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簡稱泉源社工)的主任倪春,一位有著20餘年公益項目經驗的老社工。2015年她接觸老人服務,看到了社區困境留守老人的孤獨與無助。

永興路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統計在冊的60歲以上老人佔社區居民人數的19.26%。通過走訪,倪春了解到社區70歲以上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病、行動不便,處於獨居或空巢狀態。由於走出家門困難,同輩兄弟姐妹或者鄰居同事年紀逐漸增長,相互往來減少,加上無子女或子女陪伴時間短、頻率低,老人們與他人的語言和情感交流都很缺乏,對老人的精神和健康狀況帶來不好的影響。

由於集中養老的社會資源不足,社區人手少行政事務多,很難深入關懷到每位老人。而公辦養老院排隊時間長,私立養老機構收費高,對大部分老人來說,社區居家養老仍是首選。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閔奶奶和泉源社工一起做手工,送給社區裡困境家庭的老姐妹們,讓她們感受到親人的關愛。

「我父母也是一直身體不好,所以我能感受到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懷有很多不足,想為他們做一點事。註冊泉源時,我就想這個機構並不屬於自己,而是和受助者一起面對困難和成長,讓力量源源不斷湧出和擴散。」倪春說,泉源社工計劃為社區的困境留守老人提供一周一次的持續陪伴服務以及個案跟進,傾聽並整理出老人的生命故事,為他們圓滿生命的藍圖。

空巢老人從觀望到積極參與社區互助養老服務

2017年,泉源社工進入永興路社區推動互助養老服務。在項目啟動會上,泉源社工發動現場的老人們一起參與互助自助的志願者服務,李光珍奶奶率先報了名。

最開始的志願者培訓後,泉源社工就和互助養老志願者一起探望社區空巢、困境老人,李奶奶幾次都是開完會就走了,並沒有一起去參加後面的探望服務。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們和泉源社工一起在獨居、盲人爺爺家裡做月餅,一起過中秋節。

兩個月後看著大家都持續去看望社區空巢困境老人,李奶奶在一次互助養老志願者會議上大發脾氣:「你們個個都高興,我就不高興,為什麼沒人叫我一起去?」

為這,倪春讓大家一起坐下來,現場澄清,通過社工專業的ABC理論,將整個事件呈現。從那以後,只要有問題,大家就不在背後議論,都會直接在提出來,通過議事制,一起來找處理的方案。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周例會活動,大家就社區探望困境空巢老人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

李奶奶也從最開始的觀望空巢老人關懷服務到積極支持,並將社區裡一些空巢老人也動員參加志願者服務,老人們有了機會一起去看望其他更困難、有需要的老人,看到別人的堅強不放棄後,心情也逐步豁達起來,在泉源互助養老服務中發揮積極的影響。

「喘息服務」讓困境養老家庭「喘口氣」

唐雲荷是永興路社區的居民,老伴在退休後突然發現手腳不靈活,去醫院檢查後確診為小腦萎縮。禍不單行,女兒在二十幾歲時出現小腦萎縮症狀,咽口水都痙攣到嗆紅臉,喘不過氣。

在互助養老服務啟動會暨志願者動員會上,唐雲荷是社區居民代表。在泉源社工的持續培育推動下,社區裡的積極居民成為互助養老志願者,確定了每周例會議事制度。

圖片說明:項目啟動後,唐雲荷第一次主持互助養老志願者周例會活動。

唐雲荷來開會的目的很簡單:「天天對著兩個病人熬著,找個地方出來透透氣。但是家裡甩不脫,做志願者只能盡份力。」社區互助養老志願者們覺得孩子大了,空閒時一起開會,既熱鬧,又能看望困境老人,奉獻愛心,以後老了走不動,希望社區其他居民像自己當初一樣參與到互助養老服務當中。

每周的探訪服務,讓困境老人的照顧者有放鬆的時間,舒緩常年照顧的壓力和無力感。志願者「喘息服務」則支持了像唐雲荷一樣的家庭,讓困境的老人及家庭成員有機會參與到社區活動當中。

作為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喘息服務」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如今已在不少發達國家推廣,但在我國還算是個新鮮事。對於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及家屬來說,喘息服務顯得更為迫切。

「喘息服務」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財政出錢向社會機構購買服務,上門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短期照顧、陪護服務,這樣讓照顧老人的家人歇一歇、喘口氣;還有一種,則是由財政出錢,把有需要的老人送到附近的養老院、衛生院等處暫住,給平時照顧陪護老人的子女、家屬放個假。

不管是哪種模式的「喘息服務」,雖然時間都不會太長,但是對於長年累月照顧和陪護失能、失智老人的家人來說,緩解了家庭矛盾和壓力,提高了生活質量,感受到了社會溫情。

2018年5月,唐雲荷腿部疼痛無力,檢查後確診為股骨頭壞死,需要手術。唐雲荷及其家庭手術及術後恢復期間該怎麼辦?這件事上了互助議事日程。

泉源社工與志願者一起去醫院探望、輪流買菜。互助養老志願者李志萍還帶動丈夫一起輔助唐雲荷做復健鍛鍊,為唐雲荷的女兒洗澡。唐雲荷出院恢復些,就杵著拐杖到泉源社工站參加例會和社區節日活動,表演自己拿手的歌。

除了參與社區服務,泉源社工還邀請其他社工機構到社區與志願者們交流。並推動志願者們走出社區,外出學習交流,一起參與到街道、區級層面的大活動組織中,唐雲荷和志願者們常說:「泉源社工讓我們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有勁頭。」

唐雲荷現在常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社區的其他老人。就算人生已如此艱難,也要懷抱希望,努力追求自己的尊嚴。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們和泉源社工一起去探望臥病在床的困境奶奶,做臨終關懷服務。

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表明,雲南省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570餘萬人,佔總人口的11.95%;預計到2020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607萬人,佔總人口的12.45%。根據泉源社工2015年在昆明的老舊小區的調查,60歲以上的老人和困難群體佔到40%。因此,泉源鎖定了對社區空巢困境老人互助養老服務。

獨居老人臨終關懷,社工和志願者給受助家庭更多幫扶

家住華昌西路的朱桂英老人一生未婚,通過互助養老志願者唐雲荷推薦,是永興路社區最早服務的老人之一。

朱奶奶在家裡弄了個佛堂,房間裡香味很重,光線陰暗,桌上、抽屜裡到處都是藥。她行動非常不方便,只能通過社區資源對接愛心食堂得到一頓餐食。朱奶奶的親戚不住附近,平時只有她一個人在,妹妹會不定期送些藥品過來。同一棟樓的唐雲荷成為了朱奶奶的互助守望者,同時泉源推動互助養老志願者組成探訪小隊,每周上門日常探望關懷,解決了她的孤獨感。

圖片說明:互助養老志願者們和泉源社工一起去探望朱奶奶及其親屬,做臨終關懷服務。

2017年9月,朱奶奶的身體情況持續惡化,生活不能自理。朱奶奶通過和親屬們一起商量,決定搬到幾公裡外的養老院居住。

雖說日常照顧的問題解決了,突然離開居住幾十年的小區和老鄰居,朱奶奶各種不適應的問題隨之而來。泉源社工通過每周電話安撫朱奶奶的同時與互助養老志願者們達成共識,定期去養老院看望朱奶奶。

社工與志願者的探望成了她最期望的時刻,結合朱奶奶的身體情況,在探望中除了心靈慰藉,啟動臨終關懷技術,讓朱奶奶將一些希望完成的心願進行梳理,寫下一些重要的事項,調適心態,放下憂慮和恐懼,坦然面對生命的終結。

2018年4月,朱桂英老人在睡夢中安然離世。第二天一早,她的侄兒找到泉源社工,感謝社工與志願者們持續的陪伴和臨終關懷服務。

從2015年開展互助養老服務以來,泉源社工在不同的社區開展了獨居老人臨終關懷的服務,對社區志願者進行培訓,對服務的老人進行關懷疏導。同時對老人的家庭成員進行心理支持,舒緩他們的壓力,讓他們可以坦然面對老人的辭世,減少內疚自責,並在老人離世後有一段時間的家屬陪伴服務。

互助養老:尊重、參與、賦能

在社區陪伴空巢困境老人的過程中,泉源社工的倪春了解到部分有子女的老人選擇獨居的原因是:和子女住在一起飲食起居差別大,和幾十年的老鄰居分開,很孤單。孤寡老人,老伴離世,連個說話的人都找不到,抑鬱寡歡,不願出門。當有一個人關心認同時,就掏心掏肺。

倪春服務中認識的一位80多歲的老人就被保健推銷騙走了5萬元,原因很簡單,那些年輕人整天奶奶長、奶奶短的簇擁左右。自己家條件差,唯一的兒子在外地掙錢養家,根本顧不上照顧老人。

2015年,對老舊小區老人的現狀進行調查了解時,倪春發現困境老人的狀況真的很差,缺少陪伴,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沒有盼望,等死狀態特別突出。「為了探索我們的父母們晚年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為了我們變老時,生活還有很多美好的追求,泉源社工在養老服務上花了不少功夫。」

泉源社工注重培育社區志願者,推動社區自組織討論社區的事務,共同解決社區問題。每一個服務對象既是受助者,同時也是參與者。積極參與的老人們更是成立了互助養老志願隊,成為每個社區困境老人們的守望燈塔。

圖片說明:泉源團隊和部分參與服務的大學生志願者們。

截至2018年,泉源社工已在4個社區推動建立了四支互助養老志願服務隊,培養了100名社區志願者,40名互助養老骨幹志願者積極參與在各社區老人服務中,志願者中年齡最大的有83歲,最小的僅3歲。關懷空巢困境老人超過15000人。

圖片說明:泉源社工、互助養老志願者和社區困境老人過集體生日

從最開始的社工協助討論服務方案,再到志願者獨立討論和實施探訪,再結合困境老人實際情況適時適地調整服務方案,一步步地賦能給社區。

「『尊重、陪伴、參與、分享』是我們一路走來的信念,無論環境如何,都會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路途雖遠卻不孤單。」倪春說,泉源社工一直與困境中的人群同行,激發彼此力量,如同泉水一般噴湧而出,在參與和行動中源源不斷的循環擴散。

2019年,倪春加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騰訊公益、鳳凰網公益、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等機構共同開展的「超仁媽媽」公益助力計劃活動,發起「和爺爺奶奶坐時光機」籌款項目,泉源社工計劃將善款用於開展社區走訪、一個人的劇場、老人口述史記錄整理、留守老人生命故事集印刷等。

圖片說明:籌款項目

「我們會動員本地社區及專業社會資源一起支持困境留守老人,建立一個平臺化的服務機制,幫助老人能夠得到溫暖的服務。即使在社工撤出後,也可以有社區志願者及社會網絡持續支持社區的困境老人。」倪春說。

「和爺爺奶奶坐時光機」,一周一次的持續陪伴,讓社區留守老人的心不再孤獨。

守護老人也是守護我們的明天。(完)

文字整理:鳳凰網公益馬明月

文章圖片來源:泉源社工

感謝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超仁媽媽」公益助力計劃支持 

加入「超仁媽媽」,請點擊這裡了解項目詳情

相關焦點

  • 難忘2020的春天 | 致敬超仁媽媽 ——超仁媽媽抗疫系列報導 (一)
    以下文章來源於超仁媽媽 ,作者一起抗疫的 超仁媽媽幫助媽媽和女性公益人搭建公益夢想的平臺。每一位女性公益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為抗疫盡一份力。等疫情過去,想辦畫展!
  • 超仁媽媽200萬+助力計劃
    「超仁媽媽」是一個女性公益人是一個公益項目是一個公益組織是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打造的,聚合了女性公益人及為了女性的公益項目和公益機構的平臺超仁媽媽2017宣傳海報「超仁媽媽」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於2016年發起,項目包含女性關愛、教育、
  • 200萬獎金及千萬級傳播資源助力超仁媽媽2018公益計劃
    但在自我發展過程中,女性公益人也會有煩惱和困惑。  4月19日,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鳳凰網公益聯合主辦的「公益女性領導力」沙龍暨超仁媽媽2018助力計劃北京啟動儀式在好苑建國酒店成功舉辦,眾多大咖蒞臨,為女性公益人發展答疑解惑。
  • 超仁媽媽 x 天才媽媽,SHOW TIME!
    ,天才媽媽是一群以非遺技藝脫貧的婦女,同為女性公益領域的佼佼者,彼此的碰撞註定不同凡響。回顧歷年的「超仁媽媽」活動,鄧亞萍看到中國女性公益的勃勃生機和巨大潛力。展望未來的發展,她呼籲中國的女性公益走向全球,讓更多人看到她們的努力和成就。這也是宣傳和推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超仁媽媽討論會
  • 母親節 | 這些「超仁媽媽」無所畏懼,但唯一遺憾的是……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聽到兒子說出「媽媽,節日快樂」。小羽自懷孕時起每天寫一篇日記,記錄與孩子相處的幸福點滴,直到被兒子東東的一張自閉症診斷書徹底終斷。一歲半的東東不會說話,他是自閉症患者。每天去往康復中心的路,是小羽和東東這五年來走得最多的路,五年裡,小羽沒有買過化妝品,沒有逛過街,沒有去餐廳吃過飯。
  • 「超仁媽媽」遇見中鐵國際生態城
    「超仁媽媽」探訪團喜遇中鐵國際生態城「超仁媽媽」是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於2016年發起的公益活動,旨在通過提供資金支持、資源連結、能力培訓此次貴州公益探訪,旨在討論後疫情時代女性公益,也為全國「超仁媽媽」搭建交流學習平臺。
  • 「奶奶別怕,有我們在!」洛陽消防員涉水救援安徽阜南留守老人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李書寶 萌友 李永生 賈嘉/文圖這幾天,隨著蓄洪區水位不斷上漲,生活在安徽阜南縣郜臺鄉桂廟村張白臺莊臺的留守老人及兒童的安全讓人堪憂。7月22日傍晚5點多,得知消息的河南洛陽消防救援人員與當地民警、村幹部一同乘衝鋒舟前往張白臺莊臺,處理留守居民的安置工作。阜南縣郜臺鄉桂廟村張白臺莊臺,地勢相對比較低洼,條件艱苦,早年間大部分村民陸續搬離,近幾年,張白臺莊臺僅剩一對老夫妻、一位老太太帶著4個留守兒童在此居住。
  • 超仁婦產醫院劉超:助孕生命,至善至美!
    隨著全面兩孩時代的來臨,中原地區迎來了生育高峰,從懷孕到生產,漫長的十個月徵程,準媽媽要經歷很多次難關,一些錯誤的孕期行為或者稍不注意就會影響了腹中的寶寶。從劉超醫生那獲悉,該院設立的保胎門診已經為很多準媽媽挽救了腹中的「寶寶」的生命,讓更多的高齡產婦順利生產。
  • 發揚「仁者愛人」母性之光 「超仁媽媽」助力女性公益
    直至2016年,名為「超仁媽媽」的項目通過中國婦女基金會孵化而成,陳大咖迅速加入該計劃,成為一名公益傳播導師。 什麼是「超仁媽媽」?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部副主任趙光峰介紹,在很多孩子心目中,媽媽都是無所不能的超人,媽媽有天生的愛心、感性和母性,通過一個平臺踐行自己的仁慈之心,便是「超仁媽媽」公益項目的內涵。
  • 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長輩生日祝福語大全
    你的建議和鼓勵使我渡過難關,爸爸,謝謝你的幫助和理解。願你的生日特別快樂!19、為爺爺送去無窮無盡的歡心!祝您永遠快樂健康,笑在眉頭喜在心頭,生日快樂。20、事事順心幸福長伴;壽比天高福比海深 日月同輝春秋不老。
  • 超仁媽媽 | 當媽不容易,2.1億PLUS!
    超仁媽媽 | 當媽不容易,2.1億PLUS!,作者超仁媽媽 超仁媽媽幫助媽媽和女性公益人搭建公益夢想的平臺。溫暖的五月屬於愛和感恩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超仁媽媽」公益項目聯合快手母嬰、鳳凰網公益、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騰訊公益,共同推出#當媽不容易#的標籤話題,致敬每一位愛孩子,愛生活,愛世界的超人(仁)媽媽。活動結束,在快手平臺已有超過2300個視頻投稿,累計播放量逾2.1億次。
  • 媽媽製造公益之旅走進貴州黔東南#超仁媽媽#實地約會天才媽媽
    2019年7月18日,#超仁媽媽#代表朱習老師跟隨中國婦女基金會、IDO基金會進行為期六天「與她行」2019貴州黔東南公益探訪。圖為朱習老師。此行,做為「超仁媽媽」代表朱習老師是「快門無聲」的創始人,一起前往黔東南苗寨、侗寨「約會天才媽媽」。
  • 2019超仁媽媽廣州宣講會,立足大灣區學習新公益
    唯品會CSR負責人王永莊啟動儀式上,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代表分別就基金會品牌項目和「超仁媽媽」項目參與方式與激勵機製做了詳細介紹。唯品會CSR負責人分享了唯品會女性公益方面的行動和經驗。往屆優秀的女性公益人分享現場,往屆優秀的女性公益人分享了項目故事及經驗,來自各優秀女性公益組織的代表共同加入「超仁媽媽」助力計劃,為女性公益慈善事業貢獻力量!
  • 「輪椅男孩」上小學 爺爺奶奶當陪讀(圖)
    莊河市城關街道海洋小學校門口,每天都能看到兩位老人,推著孫子來上學。4年前孫子因突然癱瘓,每日只能與輪椅為伴,這兩位老人當起「插班小學生」,祖孫三人成為校園一道美麗風景。兩位老人的事跡也在當地廣為流傳,還被大家親切地稱之為「最美陪讀老人」。
  • 一家一個娃,可終究還是給爺爺奶奶生的,不信你去幼兒園看看
    此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下午兩點,幼兒園門前站滿了老人,一問才知道,這些老人都是來接孩子的。在看幼兒園的大門一開,孩子們有喊奶奶的,有喊姥爺的,分別跑出來,撲上去,這些老人們頓時臉上像開了花似的,原本黃橙橙的或者白森森的臉上變得粉紅粉紅。
  • 奶奶姥姥,究竟誰帶孫?媽媽們炸鍋了!
    原標題:奶奶姥姥,究竟誰帶孫?媽媽們炸鍋了!可文章一發出馬上有不少媽媽來反駁說瓜媽不懂最新國情,現在帶娃都是姥姥上陣多,早就都流行「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滿滿都是對奶奶的不滿…… @Panpan 我家從出生到一歲,和姥姥姥爺處的日子比和爺爺奶奶處的多十幾倍。爺爺奶奶加起來也才不到兩周。ps,我家是男孩,爺爺奶奶也很喜歡。但是真的是純欣賞。
  • 春節後濟南留守娃:媽媽打工去了,女孩喊烏龜"媽媽"
    但在濟南天橋區大橋鎮司家村,很多年輕的父母早已再一次踏上返程務工之路,村裡大多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對於這些留守兒童來說,春節的團聚仿佛如曇花一現般短暫。而想要跟父母這麼長時間地團聚,又要等一年時間。2月19日,農曆還沒出正月,在天橋區大橋鎮司家村,4歲女孩琦琦邊看爸爸媽媽的婚紗照邊說:「穿著白裙子的媽媽真好看。」
  • 美女給爺爺奶奶買煤球麵包,爺爺接過麵包後的表情亮了!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覺得這話絕對是真理,別看一些老人活了七八十歲了,但是他們常常就像是一個小孩子似的,有些事情還真是非常的可愛,我個人是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對爺爺奶奶的感情是非常的深厚,我記得小時候爺爺經常會給一些糖果,有時候給一毛兩毛錢買零食,總之總能有一些謊言在爺爺的身上騙到一些零花錢
  • 爺爺奶奶們竟這樣回答,令網友們哭笑不得
    就連微博上,這支充滿傳奇色彩的粉紅小豬也獲得了王思聰的轉發和韓寒的點讚。《啥是佩奇》其實是即將在賀歲檔上映的影片《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預告宣傳片。而這部預告片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其摒棄了傳統影片用精彩片段剪輯做預告的模式,跳出了動畫片的形式,而選擇通過留守老人李玉寶之口進行發問,啥是佩奇?
  • 夢到健在的爺爺奶奶去世
    讀者阿忠:  昨晚夢到老家中都還健在的爺爺奶奶突然一起離去,而我在出殯前一天的晚上,竟和朋友們出去喝酒打牌,一直打到上午8點左右。大家都要離開的時候,我才想起自己要去給爺爺奶奶出殯。  後來到了也不知道是家裡還是殯儀館的地方,那裡人都已經化妝完畢了,說是沒有化妝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