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3月3日消息(記者韋雪 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春節前,一則「東北女孩在北京怒斥號販子」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的女子怒斥醫號販子,將300元的掛號炒到4500元,害得她從外地趕來排了一天隊都沒掛到號」。視頻中姑娘的怒斥,戳痛了不少求診者和家屬的心,在網上喧囂一時。最近幾年的兩會上,看病難成為總也繞不開的熱點。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是否也遭遇過掛不上號的難題?為何號販子總是「野火燒不盡?」號販子究竟該由誰來管?
去醫院看病,總會碰到號販子,這讓全國人大代表郭乃碩很煩惱。他說:「不但身邊有人,我本身都經歷過,在北京就遇到過,去年兩會期間就遇到過。所以我說是普遍存在的。」
不僅去醫院就診會碰到號販子,哪怕到醫院上班也總要跟號販子打照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病理科主任孫建方經常遇到「號販子」當面兜售自己的專家號。
怎樣才能打擊「號販子」?全國政協委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原院長侯豔寧說,打擊號販子,醫院必須要出「重拳」。實行實名制掛號、預約掛號,掛號必須帶上身份證,沒有這些就不能掛,這樣號販子就不能掛號了。
用身份證掛號,號販子就能從此銷聲匿跡嗎?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可不這麼想。兩會前,他曾做過專門調研,發現,在浙江,實行掛號實名制後,黃牛黨號確實減少了,但沒被「淘汰」的黃牛們,技能卻「升級」了。
葛明華解釋,「實名制掛號這個網絡跟公安這個網絡是不連的,也就是你隨便輸入一個身份證號碼,只要是18位數,都是能夠輸進去的,這樣子號販子他可以不斷的輸入不同的號碼,搶到多個號。搶到多個號以後,跟需求方去換手。對接以後,我馬上放號,你馬上搶號,就是我退號,你搶號,這樣一種方式來倒。」
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號販子們也想出了另外一種讓院方頭疼的「招數」。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院長郭啟勇介紹,「他是站排站在這,賣站排的位置。二十人,三十人站排,然後我賣前5個人的位置。我站在這,賣位置。沒有法條規定不允許人家在這,所以這就是考較我們的管理水平,考較我們的協調能力。因為他沒違法,但是我們怎麼來杜絕」?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花亞偉感嘆,僅靠醫院來打擊號販子,難度不小。一些大醫院每天掛號七八千人、上萬人,怎麼去管理,有多少警力才能管理這個事?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也呼籲,打擊黃牛,醫院必須和公安聯合,實現真正「實名制」。
全國政協委員王執禮則希望,用「重典」來治理號販子。他提議政府應該做一個新的司法解釋,作為擾亂社會秩序、擾亂醫院正常醫療秩序方面進行治理,這樣就師出有名、懲罰就有威懾力。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副院長孫豐源提醒,從根本上打擊號販子,還得從醫院自身入手。捋順醫療的關係,使病人合理流向,然後再加大法制力度。單純去抓號販子的話,如果病人有需求,早晚還會出類似的問題。
要改變病人合理流向,醫生的水平成為關鍵。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立醫院院長許戈良希望,今後內陸省份醫生的醫療水平能有質的飛躍。
許戈良認為,「我們的資源太壟斷,優質資源都集中在北上廣,一定要把北上廣掌握的技術,內地省份不掌握的技術把他學來為本地的老百姓服務,不需要非到他那去。適宜技術推廣真正把老百姓壓在市縣這一級,加速推廣,要分級診療」。
2015年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前100家醫院中,有52家醫院集中在北上廣三個城市。北京有超過60家三級醫院,年門診量高達兩億多人次,其中三分之一是外地來京就醫患者。醫療資源的過度集中,直接導致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大醫院擁擠不堪。全國政協委員孫建方說,解決供需嚴重不平衡的癥結,需要給醫生更多自由。他提出,「分級醫療,建立團隊,多點執業。可以更多地實行多點執業。多點執業喊了這麼多年,其實執行裡沒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