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弄懂這5個問題,別急著說幽門螺桿菌可怕

2020-12-05 行走的爆米花

前不久,一朋友和我說,公司年度體檢的時候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當時我忍不住擔心起來:

啊?我們常聚餐,我會不會被感染了啊?

後面經過仔細了解,才知道是自己年輕不懂事了。

其實,關於幽門螺桿菌,大家的認知誤區還挺多的。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大家平時犯過哪些錯,交過哪些智商稅。

01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得胃癌?

不可否認,感染後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但不是感染了一定會得胃癌。在我們生活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還是蠻高的,但患胃癌的人畢竟是少數。

不過,既然感染了,還是得治療。畢竟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出現胃癌的概率相對低很多。

02家裡有大人感染,孩子要去檢查?

面對幽門螺桿菌,小朋友要做的是預防感染,一般不需要檢查和治療。就算有感染,絕大多數也是無表現的,成年之後再處理更為安全有效。

不過,大家平時在家還是要注意不要共用毛巾、吃飯使用公筷。這倒不是為了防止幽門螺桿菌傳播,這是咱們應該養成的生活習慣呀。

03感染了一定要進行根治?

如果發現感染幽門螺桿菌,無論是否有症狀,都建議進行正規的針對性根除治療。

這種細菌感染與某些胃腸道病症密切相關,並且容易通過親密接觸傳染給小孩子。進行治療對自己、孩子及其親朋好友,百利而無一害。

特別是那些消化本來就有問題的人,一定要根除幽門螺菌

04抗幽門螺桿菌牙膏真的有用?

殺死幽門螺杄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容易,怎麼可能指望添了點什麼的牙膏呢?別交智商稅了!

口腔裡的環境並不太適合幽門螺菌生存,就算存在,也只是少數,可能是隨酸反流而來的匆匆過客,整不出什麼么蛾子。

05根除後,會再次感染?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根除治療成功後很難再次感染。

如果復發了,一般是沒有根除成功。比如:沒有規範用藥、沒有在規定的時間複查,給大家造成「根除了」的錯覺,實際上並沒有。

也就是說,幽門螺菌出現復陽,其實是原來的細菌又開始活動了,並不是再次感染。

看完, 相信大家對於幽門螺桿菌的疑惑稍微少了點,心理上也能從容應對了。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可怕嗎?它就是影響胃黏膜健康的「小三」,早除早安心
    >關係 說到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胃癌;而一說到胃癌,就少不了幽門螺桿菌。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早先業內對於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態度還是比較糾結的。但隨著研究的推進和證據的匯總,越來越多的專家都一改往日溫存的態度,明確了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發病的可控病因,確定了積極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策略。原因就是這傢伙在胃病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害人不淺。
  • 身體出現5個表現,當心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提起幽門螺桿菌,相信不少人都熟悉,幽門螺桿菌具有非常強大的耐酸性,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與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淋巴瘤、胃癌等疾病密切相關。
  • 有一類人,最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
    ,甚至更加猖狂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 59%也就是說有 8 億中國人慘遭感染 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他的配偶和子女更容易被感染 大多數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發生在 5 歲之前小孩是怎麼被感染的(胃癌由多方面因素導致,幽門螺桿菌是會增加風險,但不是一定致癌)那麼問題來了每個人都要做幽門螺桿菌檢查嗎?
  • 「幽門螺桿菌」竟是胃癌的元兇?
    這個小小的細菌居然和胃癌扯上了關係, 那麼這問題可就大了 幽門螺桿菌致病機制 首先大家都知道,胃中的酸度是非常高的,胃液分泌時幾乎可以殺死所有細菌。而幽門螺桿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能定植存活在胃中的細菌。
  • 7個問題搞清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Hp與胃腸道微生態六個方面。以下有關幽門螺桿菌根除的問題,你是否已掌握?一、幽門螺桿菌與哪些疾病有關?專家一致認為生長在胃竇部黏膜內的幽門螺桿菌,符合鑑定傳染病病原的Koch法則,是一種傳染病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現已明確與下列多種疾病的發病有關。
  • 幽門螺桿菌「來訪」,身體往往有5個反應,自測一下
    說到幽門螺桿菌,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大量相關數據研究證明,機體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後一般難以自行清除,通常情況下,胃壁有更好的自衛能力,幫助消化道抵禦微生物。但幽門螺桿菌感染後,胃黏膜的抵抗力便會減弱,幽門螺桿菌可以穿透黏膜層,固定胃上皮細胞,導致慢性腸道感染,這可能會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等。幽門螺桿菌感染不易根除,如果出現5種症狀,表明你即已感染。1、上腹部疼痛胃腸道感染幽門螺桿菌時間較長的患者,細菌在胃裡繁殖,不斷刺激胃酸分泌,破壞胃黏膜的防禦機制,表現出上腹疼痛和脹痛的症狀。
  • 醫生提醒:有這4個習慣的人,很容易被幽門螺桿菌感染
    30歲的劉先生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有嚴重的口臭,剛開始總以為是口腔問題,每天多刷幾次牙清潔一下就可以了,可是最近一年來上腹部經常有脹痛的情況,就才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病,上個月終於抽出時間來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他做個幽門螺桿菌的檢測,也就是碳14檢查
  • 幽門螺桿菌是胃病、口臭的「禍首」,若身體有這5個表現,別大意
    提起幽門螺桿菌,那可是人類的老冤家了,最早可以追溯到5萬8千年前,那時它就已經出現在我們老祖宗的胃裡了。 由於幽門螺桿菌會刺激胃部,這樣就造成胃部消化功能出現異常,導致呼出的口氣有味道。而且幽門螺桿菌還會存在於口腔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口臭。
  • 被幽門螺桿菌纏上,嘴巴或會有這3個表現!不妨自查一下
    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沒得到及時根除,會留下很大的隱患,還有癌變的風險。不僅如此,幽門螺桿菌還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可以說是,一人感染,全家都會受到感染,傳染力是非常的強。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呢?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第二種情況,即使 TA 被感染了,口腔裡的幽門螺桿菌含量也比較少,很難通過接吻傳播。研究表明,成年人新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率或者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再感染的機率都比較低,根除成功後的年再感染率僅為 1.5%。 當然,如果你心裡十分在意,而你的 TA 又恰好是感染者,那就讓 TA 在醫師指導下根除掉吧。
  • 醫生忠告:做到這5件事,才不會讓幽門螺桿菌趁虛而入
    上周和朋友們一起打火鍋,聊著聊著就說起xxx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朋友小梅聽後勸告大家:這玩意兒可厲害著呢,不僅會傳染,還會致癌,你們出門在外吃飯可得小心點,最好還是自己動手做飯得了。而小霞卻不以為然:別大驚小怪,這麼多人感染,也沒見個個都是胃癌啊。
  • 幽門螺桿菌最怕4種藥,堅持服用,有徹底治癒幽門螺桿菌可能!
    殺滅幽門螺桿菌,只能靠藥物嗎?幽門螺桿菌一旦感染,很難通過自身作用被清除。如果不藉助藥物一般都會終身攜帶。原因1:幽門螺桿菌不會被胃酸殺死人的胃部為了消化食物的需要,會分泌大量的胃酸。但幽門螺桿菌是個例外。幽門螺桿菌形狀酷似一個螺絲釘,善於鑽進鑽出,進入胃液後會立即向胃液深處鑽探,直到覺得酸度沒那麼大了,就會紮根在此處,不斷地攝入周圍的養分。而且幽門螺旋桿菌菌體中含有一種叫"尿素酶"的物質,該物質遇上酸性的環境,會形成一層「氨雲",這層氨雲偏鹼性,能中和胃酸,將螺桿菌包裹起來,避免被酸液溶解。
  • 感染幽門螺桿菌怎麼辦?做好3件事,或能將幽門螺桿菌「清除」
    幽門螺桿菌相信對於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種會躲在我們胃裡引發腸胃功能異常的細菌。胃裡面的幽門螺桿菌,時間長了之後就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傷害我們的胃部健康。很多人胃不好和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很大關係,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幽門螺桿菌該如何「消滅」,不妨了解下。
  • 6個信號頻頻出現,是身體在告訴你: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S形、弧形或螺旋形彎曲的細菌。革蘭染色陰性,微需氧,環境氧要求5%~8%,在大氣或絕對厭氧環境下不能生長。幽門螺桿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是胃病的一種致病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與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左右。
  • 幽門螺桿菌感染,不吃藥能殺滅嗎?5個謠言,一一為你澄清
    有的朋友,通過檢查發現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問題,但並不想吃藥,又想把這個菌殺掉,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不吃藥能夠把這個菌殺死的其他辦法,網上流傳的一些辦法,都不是特別靠譜,隨便來闢謠幾個吧——1.
  • 醫生提醒:身體出現這2個表現,或是幽門螺桿菌「找上你」了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導致胃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常見的,大概就是被幽門螺桿菌「盯上」了。就目前而言,口臭已經可以算得上現今影響社會交往的「殺手」之一了,而其罪魁禍首正是幽門螺桿菌。現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導致口臭的主要原因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解決口臭這個問題呢?
  • 幽門螺桿菌「賴」在胃裡,1個方法或可將它趕走,養胃
    幽門螺桿菌「賴」在胃裡,1個方法,或可將它趕走,養胃。幽門螺桿菌是很多胃部問題的誘因,諸如萎縮性炎症、潰瘍等等。很多年前,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1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它一旦到了胃裡之後,就容易賴著不走了。有些人甚至經過多次抗生素殺菌、也無法將其徹底趕走。形象地說,它容易死灰復燃,很有點「春風吹又生」的小草精神。現代科學認為,人之所以會感染幽門螺桿菌,是因為人的胃為它提供了一種適應生長的環境。
  • 幽門螺桿菌「捲土重來」?教你一個土方法,把它「一鍋端」
    幽門螺桿菌對於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當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得慢性腸胃炎和胃潰瘍,甚至還會導致胃癌等疾病。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可出現口臭、胃痛、胃脹、噁心、反酸、消化不良等各種胃不適症狀,可引起胃炎、胃潰瘍、胃癌等各種胃疾病。
  • 19歲女大學生,幽門螺桿菌從986降到5,這經驗很重要,你也可以學
    19歲女大學生,幽門螺桿菌從986降到5,醫生:這經驗很重要19歲女大學生平時潔身自愛,對飲食方面也非常重要,飲食衛生,也不跟別人共用餐具等,不過不幸的是,她還是被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可沒過多久,幽門螺桿菌又復發了。再次求助醫生,醫生給他又換了另外四種藥,不過這一次,她的噁心感、口苦比上一次更為強烈,而且還得了便秘。雖然她還是強忍吃了這些藥,不過不幸的是,還是沒有殺菌成分。後來她奮發圖強,通過課餘時間自學清除幽門螺桿菌。
  • 感染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聽聽專家怎麼說!
    專家提醒:要理性認識這一病菌5月21日,在省人民醫院會議室,一場主題為「倡導健康生活警惕幽門螺桿菌」的科普講座吸引了周邊社區近500位居民參加,該院基層衛生服務指導中心主任黃立坤從健康生活理念出發,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幽門螺桿菌的危害及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