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騰訊章魚式的業務布局,看「數位音樂」這隻觸手的潛力

2020-11-30 Alter

1月18日,看到騰訊的兩個新聞:一是騰訊股價再創歷史新高——上破450港元,市值逼近4.3萬億港元;二是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顯示,馬化騰已經成為亞洲首富——身價接近500億美元。

在騰訊去年強勢的戰略布局下,這樣的數字一點也不再驚訝。在評價騰訊股價持續上漲時,有分析師這樣評價:「隨著騰訊手遊和行動支付、流媒體音樂上優勢越來越強,不少分析認為騰訊市值超越Facebook是早晚的事情。」

騰訊在遊戲和行動支付領域的強勢早已知道,「流媒體音樂」呢?它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強勢又對騰訊如此重要?

騰訊的商業範式

國外知名財經媒體彭博社在評論騰訊的業務布局時,用了這樣一個比喻:「騰訊擁有像章魚一樣的業務布局……」

彭博社將騰訊比作「八爪魚」,與其廣泛的業務布局不無關係,遊戲、社交、音樂、視頻、資訊、金融等等,且幾乎在每個細分領域都成了行業翹楚。由此形成的商業範式就是,任何一個業務都可以從其他業務中受益,比如流量上的支持,運營上的聯動,統一的帳戶體系。

「其中一隻觸手——音樂銷售和音樂流媒體,可以從公司其他的業務中受益……」這是彭博社的評論的後半句。

而騰訊音樂,也正在效仿騰訊,進行著自身的多元化業務布局,並且有著一明一暗兩條線:

明線是騰訊音樂自身的產品體系,騰訊音樂不再只是QQ音樂一個單一產品,而是形成了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組合。在數位音樂平臺方面,騰訊音樂旗下已經包括了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在演藝直播層面孵化出了酷狗直播、酷我聚星;在音樂社區業務層面包括全民K歌、騰訊音樂人、5Sing等。相比每天都會玩的王者榮耀、每天都在用的微信支付,這些產品我們也每天都在用,你的手機裡一定有其中一款產品。

騰訊音樂已經取得了音樂內容的優勢,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演藝直播、音樂社區、音樂人成長體系以及線下演出在內的「音樂泛娛樂」生態模式——這個模式,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是獨有。

暗線便是在以騰訊音樂為首引領的國內音樂市場變革。中國的音樂市場格局正在改變,在線音樂玩家推動了中國數位音樂的正版化浪潮,進而重新釋放出音樂創作市場的活力。數位音樂平臺在音樂產業鏈的作用越來越大,音樂的分銷、發行、設計等資源被重新分配。這種網際網路思維一改音樂市場的頑疾,並逐步向多個市場滲透,比如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音樂人重拾對市場的信心、線下演出事業的蓬勃發展,不一而足。

摩根大通駐香港的分析師Alex Yao有著類似的觀點,「如何從流量中賺錢,騰訊更勝Spotify一籌,如果你想讓一個歌手不僅銷售唱片,同時還能與粉絲產生互動,世界上哪個公司能與騰訊競爭?」

恰恰是騰訊音樂為代表的多元化商業範式,為中國音樂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淡化音樂的邊界

摩根大通看好騰訊音樂的理由是擅長「從流量中掙錢」,對於這個觀點似乎無可置否,可和Spotify等全球市場的競爭者相比,多元化的騰訊音樂顯然更擅長淡化音樂的邊界。

Spotify經營的仍然是最直接的流量生意,從上遊唱片公司等版權商手中購買版權,再利用自身的平臺分發給下遊的用戶,依靠用戶付費和廣告收入進行盈利。這種類似「中間商」的角色曾經招致了很多非議,典型的就是泰勒·斯威夫特和Spotify之間發生的「恩怨情仇」。

幸運的是,Spotify有著超過1億的月活用戶,付費用戶數高達5000萬,比較半年前增長了25%。誠然,龐大的用戶基數、樂觀的增長態勢、較高的付費用戶轉化率,給了Spotify繼續流量生意的底氣。但在Apple Music等後來者的威脅下,這種僅圍繞「聽」的商業模式或許不是最好的出路,至少放在中國市場的語境裡,已然成為「落伍者」的標誌。

騰訊音樂對商業邊界的理解早已從「聽」上升到了「聽看唱玩」的泛娛樂,不僅在流量消化、盈利探索等方面有著更高的效率,還巧妙的解決了在線音樂和唱片方、藝人、經紀公司等環節的矛盾。一個直接的例子,騰訊音樂在進行數位音樂分發的同時,也在為歌手們進行推廣宣傳,積累粉絲,增加收益。

或許其中有市場環境和文化上的差異,但騰訊對音樂邊界的理解無疑為全球音樂市場帶來了新的啟示:

1、豐富音樂場景。相比於Spotify和Apple Music的流媒體服務,騰訊音樂拓展到了更多的場景,在播放場景上從手機、電腦延伸到了可穿戴設備、電視、汽車等未來的計算中心,在服務場景上由音樂播放滲透到了直播、K歌、演出等。場景意味著更多的掘金機會,已經成為一種行業共識。

2、進行戰略卡位。無論是之前的正版化內容布局、推動用戶進行音樂付費,還是如今的音樂泛娛樂布局,都是騰訊音樂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就在不久前的時候,騰訊音樂和Spotify進行了換股式的合作,不難猜測為藝人及內容合作夥伴拓展全球的數位音樂市場的可能。

3、盤活優質資源。隨著流量成本的不斷上漲,如何高效的進行流量消化將成為競爭的又一分水嶺。騰訊音樂的多元化布局提供了一個值得全球音樂玩家借鑑的思路,比如滿足「聽」的基礎上同步「唱」和「玩」,保證了用戶體驗的無縫連結和流量、版權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市場為何青睞騰訊?

其實再不上述所說的商業模式和邊界意識之外,憑藉版權多、曲庫廣、高MAU的騰訊音樂還是全球第一家宣布盈利的數位音樂平臺。對比來看,國內的其他在線音樂玩家仍處於持續性的虧損,即便是用戶付費率頗高的Apple Music和Spotify也未走出盈利掙扎的階段。

究其原因,似乎可以歸結為騰訊音樂的版權優勢、流量優勢和「八爪魚」布局的先天優勢,但其中不可或缺的還有對市場規則尊重。

比如對版權的尊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騰訊贏得大多數版權方青睞的內在原因。再比如對用戶的尊重。用戶對音樂類APP的核心訴求是「聽歌」,而豐富、優質的曲庫是滿足這一用戶需求的最佳方式,騰訊音樂顯然深諳此理。在騰訊的多元化布局中不乏尊重用戶的案例,諸如直播、K歌等業務的出現往往是基於用戶需要的洞察,並以此找到了音樂市場新的增長點。

從音樂播放工具到在線音樂再到娛樂生態,音樂市場不會缺少一個「變」字,如何與時俱進,如何玩出更多的花樣,如何成為市場上最終的贏家,「尊重規則」可能是最好的解釋。那麼,入股Spotify完成了國際化布局,在多元化商業模式上走在全球最前列的騰訊音樂,得到海外財經媒體和資本的認可,是意料之中的。

經歷了長達十餘年的摩擦和碰撞之後,海外的財經媒體和資本市場終於讀懂了中國網際網路的遊戲規則,即便是相比於頂著「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頭銜的Spotify,國內的騰訊音樂顯然更討市場歡心。

相關焦點

  • 騰訊音樂Q3財報付費用戶再創新高,背後是數位音樂娛樂消費新浪潮...
    又是一年財報披露季,騰訊音樂也發布了亮眼的2020年Q3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整體業績表現持續穩健,總營收、淨利潤、調整後淨利潤、在線音樂收入、社交娛樂收入、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等多項核心數據均創單季新高,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5170萬、付費率破8%,多項業務取得裡程碑式好成績,好於市場預期。
  • 騰訊音樂生態戰略背後,數位音樂時代新浪潮已到來
    中國市場潛力如此巨大,當我們立足於20年代之初,發現已成長為容納巨型用戶的網際網路平臺與內容方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演化,而這也事實上成為TME繼續保持增長的新引擎,並不斷為音樂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今天,TME官方發布的國內外兩條內容合作消息引起了編輯部的注意。
  • 2020 騰訊音樂向左,網易雲向右
    而幾乎同時,騰訊音樂集團(TME)發布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未經審計財務報告。在疫情影響下的上半年,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4710萬,同比增長51.9%,付費率提高到了7.2%。淨利潤9.39億元,較去年同期也有1.29%的小幅增長。兩大板塊業務收入中,在線音樂服務收入22.21億元,佔總營收的32.04%,同比上季度增長42.19%。
  • 騰訊數字生態大會落地西安,產業網際網路布局向西部拓展
    To B領域的重磅會議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將開啟城市峰會,並將首站落地西安。  圍繞數字新經濟,高新區作為西安市經濟增長極,率先與騰訊牽手合作,共同嘗試騰訊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的落地,在驅動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西北地區智慧城市發展樹立標杆。同時,騰訊雲計算(西安)有限責任公司也將正式揭牌,這也是騰訊立足西安,服務陝西,輻射西北和一帶一路的能力投放中心。
  • 業務比重微調 騰訊繼續「大象轉身」
    騰訊繼續「大象轉身」  8月12日,騰訊發布2020年二季度財報,營收1148.83億元,同比增長29%,這是騰訊自2019年一季度以來,營收增幅最高的一個財季,主要依賴網路遊戲的增值服務營收佔比從上季度的57.8%降至本季度的56.6%。
  • 騰訊(00700)音樂娛樂集團亮相 佔據中國在線音樂半壁江山
    音樂和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立的新的音樂集團,已正式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並順利完成了業務架構調整及集團人事任命。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設六大業務線,包括成立酷狗音樂業務線、QQ音樂業務線、酷我音樂業務線、音樂財經部、版權管理部和法務管理部,各大業務線將負責各個音樂產品業務的研發運營工作和集團相關事務管理工作。在完成全面整合的同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完成了新的人事任命。原騰訊公司副總裁彭迦信任新集團CEO,原中國音樂集團聯席CEO謝國民及酷狗音樂創始人謝振宇任新集團聯席總裁。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牽手GMM 讓全民K歌成為史上最全泰音K歌勝地
    藉助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打造的國際化音樂社交平臺WeSing,為東南亞的樂迷們帶去更為多元的音娛體驗和互動玩法,釋放中、泰兩國音樂市場的更大潛能。此次合作不僅標誌著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東南亞地區國際化布局深入,更是雙方對亞洲數位音樂娛樂市場的一次成功探索,同時也為中國音樂產品出海積累成熟經驗,對推動世界音樂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更有著積極意義。
  • 三大維度驅動裡程碑式突破,騰訊音樂如何引領音樂消費新浪潮?
    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達到8.0%,高於2020年第二季度的7.2%和去年同期的5.4%。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說:「我們的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不斷攀升,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55%;同時,得益於我們持續深化的業務戰略和不斷提高的運營效率,我們的整體毛利率環比穩健提升。
  • 行業調研:中國TOP10網際網路公司業務布局分析
    為什麼要去看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布局? 1)騰訊的基本盤是社交業務、遊戲業務和視頻、音樂、閱讀等內容業務,都處於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 音樂免費時代徹底結束了!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合併有利於行業對正版化的推進,數位音樂重歸商業價值,音樂收費這條必經之路已清晰可見,網際網路音樂的競爭格局將會發生改變,網絡免費音樂的時代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而騰訊、海洋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之間也早早達成了版權合作協議,只剩下了阿里音樂單幹。因此,隨著騰訊此次與CMC整合,阿里音樂面臨的壓力將更大。不過,也有分析指出,阿里音樂還有一個高曉松、宋柯和何炅醞釀的升級產品「阿里星球」,這個被定義為集粉絲遊樂、大牌直播、在線音樂、幕後英雄為一體的娛樂交互平臺,有望扭轉阿里音樂在版權方面的缺失。
  • 騰訊音樂長音戰略成效顯著 Q3長音用戶數量進一步增加
    11月1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從數據上看,其整體表現持續平穩,總營收、淨利潤、調整後淨利潤、網絡音樂收入、社交娛樂收入、網絡音樂訂閱收入等多項核心數據均在單季度創新高,多項業務數據也取得重要突破。在在線音樂社交娛樂商業模式的雙輪驅動下,騰訊第三季度音樂收入同比增長16.4%,達到人民幣75.8億元。
  • 騰訊音樂又一年:不斷向上,鑄就翅膀
    7月7日——在高考的第一天,五月天《突然好想見到你 live in the sky》現場live專輯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等平臺上線,距離「五月之約」的線上演唱會已經一個多月,這首歌給了五迷新的希望,TME旗下QQ音樂熱門第一的評論是:「今天剛剛高考完,聽到這個,好開心!」
  • 直播沙龍+官方直聘來騰訊音樂旗下全民K歌一起唱響新年新希望!
    2021年第一場音樂黑科技公開課要來了!回望剛剛過去的一年,數位音樂產業在黑天鵝的陰影下化阻力為動力、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用戶線上音樂娛樂場景體驗比重加大,加速了數位音樂平臺的服務升級,如何利用推薦算法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優質的內容,也成為了全行業的熱門話題。
  • 蝦米音樂關停,成也音樂,敗也音樂
    2016年7月15日,騰訊宣布將旗下的QQ音樂業務與中國音樂集團(CMC)進行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簡稱TME),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三大數位音樂平臺成為「一家人」。合併後的TME集團迅速成為數位音樂行業絕對的NO.1,蝦米音樂雖然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卻完全競爭不過TME,另外,作為主打原創音樂以及音樂推薦的需求又被網易雲音樂給搶佔,蝦米音樂前後都受到夾擊。
  • ...在線數位音樂平臺,蝦米音樂宣布關停,下月徹底消失在茫茫的樂海裡
    近日,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公告,將於2021年2月5日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正式停止服務。 屆時成立了國內成立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的蝦米音樂徹底消失在樂海裡無影無蹤,一代數位音樂傳奇播放器走向死亡地獄。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Q2財報亮眼,TME live釋放商業想像力
    來源:時刻頭條北京時間8月11日上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TME)發布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二季度的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顯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總營收同比增長17.5%至人民幣69.3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Non-IFRS)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為人民幣11.5億元。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執行長彭迦信先生表示 :「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服務領航者,我們堅持開拓創新,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不斷貢獻力量。
  • 騰訊為什麼要做QQ音樂
    聯姻之後,儘管各自品牌保持獨立運行,一個有趣的變化是QQ音樂將成為新組合的代名詞,被外界關注、解讀。這,無可厚非。畢竟,不論是從推動國內數位音樂的正版化,還是到創造數字專輯等的音樂付費模式,QQ音樂從不缺少話題。時間跳轉到2005年,騰訊QQ發展烈火烹油,同時在線人數首破1000萬。大概同一時間,QQ音樂以QQ上一個附加功能的方式出現。
  • 西安躋身全國數位化十大城市,2020騰訊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舉行
    隨著合作漸進鋪開,騰訊將把多年來積累的豐富技術、服務和生態資源經驗帶入西安,助力西安打造西部數字經濟高地。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在峰會致辭中指出,在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新基建是「路」,數據是「石油」,新產業和新城市是「車」,為各行業、政府提供高效的數位化運載能力。通過「路-油-車」的協同運轉,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新引擎。
  • 2018音樂產業總規模超3700億 短視頻、泛娛樂直播等正成為數位音樂...
    音樂類劇場演出場次達到4.29萬場,同比增長73.6%;從演唱會人群的年齡結構不難看出,「95後」佔比超過65%,消費者持續年輕化。在數位音樂產業方面,2018年這一產業規模達到612.42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數位音樂用戶規模超5.5億人,存量用戶消費市場成為未來主要增長點。
  • 騰訊音樂Q3財報:新浪潮來臨,用內容增量和運營增量驅動付費向上
    反觀國內音樂流媒體平臺,由於長期以來音樂價值被漠視,導致付費率相比國外成熟市場而言處於低位。當然,這也意味著中國音樂市場的付費率增長潛力巨大。因此,破局的關鍵是全面提高用戶付費意識。如此便引出兩大問題:第一:如何留住用戶,為付費打好用戶基礎?第二,如何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前提下,使其心甘情願的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