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外實校:打造金堂教育國際化卓越範本
學生遊學韓國參觀KBS電視臺
瘋狂英語訓練,學生比手勢高呼英語
「從大連來到成都,來到金中外實校,學英語不再是死讀書、刷高分,常常是大家一起高聲讀、重積累、巧練,高高興興考高分。」提到學校的國際化理念和英語教學,七年級五班學生劉天皓坦言,「是這所學校讓我找到了語言的樂趣,讓我真正把它作為連接世界的工具。」
「志存高遠,追求卓越」是金堂中學外國語實驗學校——這所高起點、高規格、高品質學校的辦學理念。作為中國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研究科研基地、全國素質教育先進示範校、成都市首批義務教育階段新優質學校,學校以「成都典範、西南名校」為辦學目標,辦學七年來,成為金堂縣及周邊地區初中教育示範性窗口學校,打造成金堂教育國際化的卓越範本。
的時光在大連生活。「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死讀書、刷高分很壓抑,是金中外實校的『瘋狂英語』訓練顛覆了我對英語的看法。」
英語教師吳小易介紹,今年是學校開展瘋狂英語的第二年,「每月都有一周為『瘋狂英語學習周』,跑步英語、課前讀英語、英語背誦大賽、英語單詞王大賽共同構成瘋狂英語高分高能課程。學生利用晨讀、課間、晚自習前站立高聲讀英語的時間,加起來平均每天有50分鐘。」具體而言,晨讀主要是規範學生朗讀技巧與氣勢、激發學生英語興趣、體驗學習標準的英語發音;課間英語是教會學生如何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暮省是通過講解、輔導和考核,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在此基礎上,今年的瘋狂英語學習多了些趣味性。七年級10班學生劉睿妍向筆者晃動她的綠色手環:「手環有三個等級——黃、綠、紫,老師根據我們的口語程度和開口表現發放,戴上挺洋氣的。」隨之衍生的,還有一系列以展示為主的英語活動,如每年10月舉辦的英語活動周、英語活動節、英語大合唱等等。「當我意識到開口說英語不再丟人時,我就想盡力爭取更多表達機會。」七年級5班學生劉亞輝曾是個靦腆的孩子,這所學校大聲讀英語的氛圍,令他鼓起勇氣報名年底英語活動節的主持人,「主持人不僅要開口說,還要寫串詞,用英語和同學在臺上對話,是個挑戰,更是機會,我願意試試看!」
而在金堂縣優秀教師、該校八年級英語老師高英看來,瘋狂英語的作用不僅在於讓學生開口說英語、提振學生精氣神、培養學生自信、改變學生生存狀態,「語言是一門工具,多學多用,對培養學生的語感、語速、生詞句記憶大有裨益,也會直接體現在在成績上。」據了解,今年她所帶班級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上有20餘名學生突破120分,最高分142分,與往屆相比有質的飛躍。
興趣的基石,但成都市特級教師、該校英語教師金洋瓊深知:雖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學習絕不是輕鬆的兒戲,僅靠興趣是無法長久堅持英語學習的。因此老師如何教尤為重要。
金中外實校的英語課堂很熱鬧,摒棄了「滿堂灌」,一節課常常是四人小組學習佔了大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分角色朗讀、背誦課文;融入重難點自編並演繹場景;訂正課後練習……這源於學校「四自教育」課程模式,對此,該校校長唐中福做出如下解讀,「四自,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主管理、自主學習,提倡教師相信學生無限的潛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重新審視自我的基礎上,正確認識自我,最大限度發揮個體自主性。」
學生說得多,相應老師就說得少了。在金洋瓊看來,這對老師的專業性要求更高,「老師要提高課堂效率,講精煉的話、重要的話,提出有啟發點撥作用的問題,這就需要在課後做大量教研工作。」今年是高英教書第35年,以前學校教研最多兩節課,可來到金中外實校後,她每周都會抽出半天時間參加集體教研活動。有意思的是,該校的英語老師採取集體備課的形式。「我們會在學期初抽籤,每個老師負責一個單元的課件製作。我在製作自己負責的單元課件時,會借鑑成都名校教師的授課形式和方法,再結合自己學生的水平,盡全力打造成定製化的高品質課件。」教師吳小易坦言,相比各自備課,集體備課不僅效率高,相對而言輕鬆很多,她還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總結討論課堂效果。
討論作業內容的「性價比」,是教研中另一重要環節,「跟考綱無關的習題剔除,重複的題目不再做,儘量減輕學生負擔。」高英向筆者展示英語練習冊,這是成都中學生通常會用到的英語練習題。「我們把學生動態劃分為優生和後進生,比如練習冊中的B卷提升題就屬於優生必做題,後進生可以選擇不做,把更多時間用在鞏固基礎上。」目前,英語教研組正籌備自編專題練習集,「和普通的練習題不同,專題練習集集中訓練學生對於某一知識點的熟練度,比如一次性練習一個語法的多種情況,這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語法的理解掌握。」此外,該校緊跟教育信息化步伐,利用手機APP考查學生口語練習;甚至還讓學生回去教家長學英語,定期請一些家長來班裡表演、互動,增強英語運用。
對於金中外實校的學生來說,英語不僅是他們的優勢,更是他們連通世界的媒介。在這所學校,他們有更多機會踏出國門遊學,在國外課堂中收穫別樣的體驗。
今年暑假,八年級10班學生胡晨曦和她的同學一起前往韓國遊學。「去之前,學校進行了關於口語、禮儀、文化的培訓,足足有兩個月。」該校中學高級教師、金堂縣學科帶頭人、負責遊學的英語老師盧孝豔告訴筆者,前期的培訓是學校國際理解教育的一部分,在出發前的兩個月,學校以每周一次、每次半天的頻率,進行歷史文化普及、模擬場景口語訓練,以及禮儀示範。「培訓後,孩子們甚至比我們帶隊老師還從容不迫。」盧孝豔記得在去往澳大利亞轉機時,她有些暈頭轉向,是學生手指標識「transfer」(轉機)提醒她,令她既驚訝又欣慰。
金中外實校的遊學還有一個特點——除了遊覽博物館、圖書館,其餘時間都在插班上課。在融入國外課堂上課之外,學校還專門外派數學老師、英語老師給孩子們上國內課程,保證回國後不掉隊。八年級9班的王子航回憶,他在去澳洲遊學的12天時間裡,8天時間都在教室上課,「完全不是出國遊玩,充實又亢奮!由於是全英文上課,特別是數學課、科學課,剛開始很吃力,但後來覺得很有成就感。」王子航滿臉得意告訴筆者,澳洲的數學知識要比國內淺,他們很快成為班上的高手,不僅快速算出答案,課程結束後還教當地老師下載聊天軟體,方便兩所友好學校之間加強聯繫。而這短短十多天,也令他在成績上突飛猛進——澳洲遊學過程中,王子航「相中」了昆士蘭大學;回國後,他以此為目標,考試成績從年級700多名上升到400名。八年級8班的學生葉聿童家長也很感慨,「娃娃參加了澳洲、韓國遊學,原本內向的性格變得更陽光了,學校的活動也積極參加。」
該校外事辦主任劉昀向筆者介紹,目前該校已與澳大利亞希爾斯國際學院和韓國奈吐中學結為友好學校,「除了通過網絡互通有無,我們將更多以實地插班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在全新的文化環境中生成個性理解,從而達到國際教育的目的。」
在校長唐中福看來,教育國際化的作用不止步於培養中國本土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對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明顯作用。以國際化為抓手,學校還聘請兩位外教,不僅負責口語課程,還開設社團為學生延伸課外知識。此外,該校還開設英語選修課,充斥著迪士尼原聲電影鑑賞、英文歌曲賞析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除了校級活動,班級間還開展英文板報比賽……從培養興趣、夯實教學、開拓眼界三方面著手,金中外實校英語成績斐然——連續三屆學生中考成績全縣第一,及格率100%,優生率65%以上。「今後,學校將以藉助外力為突破口,以學生特長發揮為根本,為我校外國語特色打造奠定良好基石。」唐中福說。